?

中國傳統文化在特殊家庭兒童教育中的作用

2018-09-03 06:05何志紅孫躍輝
兒童大世界·家庭教育研究 2018年8期
關鍵詞:家庭教育傳統文化

何志紅 孫躍輝

摘要:中國傳統文化在家庭教育中對人格形成具有重大影響。在中國,具有濃厚傳統文化內涵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視道德教育,即教孩子如何做人,教育內容以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為核心。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家庭教育原則的形成,很重視對兒童施行早期教育以及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本文論述了家庭教育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相關理論,并從科學的角度認識中國傳統文化在特殊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指出特殊家庭教育的現狀,并積極極探究中國傳統文化融入特殊家庭教育的途徑。

關鍵詞:家庭教育 特殊家庭兒童 傳統文化 母親的作用

家庭是兒童主要的生活環境,對兒童的影響較為深遠,家庭教育對兒童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長輩或成年者(主要是父母)對被教育者所施行的教育,而且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根基,家庭教育的本質是家庭學習。而所謂特殊家庭是指與普通家庭有別、家庭成員構成特殊、缺少健全機制的家庭。特殊家庭相對于完整健全的家庭來說處于弱勢地位,這嚴重阻礙了特殊家庭中的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所以特殊家庭教育更是不容忽視。

近幾年來,通過調查發現,有以下幾種特殊家庭的兒童群體教育工作存在著薄弱環節,即貧困家庭的子女、大量外出務工人員或出國人員子女(即留守兒童)、單親家庭或殘障家庭以及雙親服刑人員的子女等。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特殊家庭兒童身心發展尤其是人格、品德、心理健康成長方面存在的問題正日益凸顯,為此,很有必要了解特殊家庭兒童教育的現狀。

一、特殊家庭的教育現狀

(一)生活艱難,中途輟學的現象屢見不鮮

相當部分特殊家庭因各種因素導致孩子失學,特別是貧困或留守家庭,他們的生活條件普遍較差,經濟困難。不僅容易造成孩子輟學,有的甚至連孩子的生存條件都難以保證,更談不上施行良好的家庭教育。

(二)監護人素質不高,難以實施家教

特殊家庭的教育易受到父母文化程度低、教育觀念落后和教育投入不足等方面的限制。多數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多為祖輩,據調查,78%的代養人只有小學文化程度,文化水平和教育能力較低,難以實施科學的家庭教育,很多特殊家庭的子女往往從小就受到不良影響。

(三)情感缺失,人格發展受阻

特殊家庭中的孩子從小就缺愛、失教,不同程度地存在自卑、孤僻、冷漠、逆反等心理甚至或暴躁、攻擊、逃學等行為,學習成績普遍較差。不健康的人格和心理隨著年齡的增長,很有可能成為兒童產生社會反行為的主要原因。

二、中國傳統文化在特殊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绷暯娇倳浽?014年10月北京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

教育的本質是什么?國學經典中說的很清楚——“蒙以養正圣功也”,養正是教育的核心。兒童教育,要養志、養氣、養德,我們一個人的德行好比人生的方向盤,決定著一個人、一生的走向以及自身對國家和社會的價值。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就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是中華民族綿延不絕的凝聚力所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仁愛、孝悌、忠誠、誠信”的道德觀念,分別是以仁愛為核心的個人品德、以孝悌為核心的家庭美德、以忠誠為核心的職業道德、以誠信為核心的社會公德、以效忠祖國為核心的報國情懷。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提倡的“孝親、友善、誠信、謙卑”等教育對于健全人格的培養和形成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中華傳統文化中既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等言傳身教的典范,又有“孟母三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注重環境育人的實例。由此可見,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對于今天家庭教育仍然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三、傳統文化融入特殊家庭教育的途徑

(一)發揮母親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在一個家庭中,孩子和母親在一起的時間是最多的,母親是孩子一生的老師。那么父母分工應該是父親主外,母親主內。在近兩年的心理咨詢過程中我遇到了很多病態的孩子,但是導致這些孩子病態的原因往往是他們有一個病態的媽媽。一個消極的母親教導給孩子的也是消極的思想;一個焦慮的媽媽,他的孩子也很焦慮;一個抑郁的母親,他的孩子也不會快樂。眾所周知,孔子和孟子是儒家學說的代表人物??鬃?歲喪父,由母親帶大,孔母擔負起整個家庭的重擔,同時還要教育童年的孔子讀書識字。孟子4歲喪父,也是由母親帶大。孟母教子在歷史上很有名,“孟母三遷”和“斷機教子”都是膾炙人口的歷史典故??鬃?、孟子的童年都是單親家庭,因此撐起一個家并且教子成才的全部責任就落在了母親的身上??啄?、孟母都是我們中華民族母親的代表,她們給我們的啟示在家庭教育中母教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品讀經典,以身作則

中華傳統文化中最寶貴的,就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大量經典著作。經典教育不分年齡,不分層次,不需要過高的經濟投入,只要是重視家庭教育的家長、教育者都可以選用。并且經典閱讀時間靈活,每天半小時親子閱讀,不思不議素讀,“七日來復”,這樣進行以傳統文化為載體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要重視榜樣的力量,一旦計劃設定,不管孩子讀與不讀,家長一定要讀,起到榜樣的感化、熏陶作用。

(三)興趣中學,生活中教

在教育界,“興趣教育”這一概念比較熟悉。教育家赫爾巴特曾提出:“何為興趣,心理上的積極活動,也意味著自我活動。是人的意識的內在動力,區別于無動于衷?!彼X得興趣是動力,可以激發未成年人內心學習的動力。心理學家羅杰斯也指出:“未成年獲取知識的最好方式來自于自身的學習動力,并非教育者一味的灌輸教育”。在特殊家庭教育中,教育者需以學生為中心,需要根據學生自身的情況,教育者應主動系統的學習國學經典,閱讀行為規范養成的書籍,如《弟子規》《三字經》等蒙學經典對孩子的品行和人格的塑造有著積極的作用,在飯后、睡前,親子相擁共閱,在靜心音樂相伴中,以故事、游戲等形式,走進傳統文化世界,學習中華傳統美德。情景模擬“香九齡,能溫席”;或“你說我做”;“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等;或說說印象最深刻的情節,談談最感動的一句話……孩子說家長記,孩子畫家長讀,共同撰寫“親子共讀日記”。在游戲中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達到潛移默化之功效。

(四)貴在堅持,重在引導

中國傳統文化在特殊家庭教育中的實施需要一個堅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又重在引導。完整的教育來自于外在教育與內化教育,簡而言之,內化教育是一般學術界所認為的“白我教育”,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能夠實現自我教育。同時自我教育也是學校德育教育中最注重的教育方法,它能夠使教育者的教育目的轉換為受教育者對自己的自我認知、自我管理以及自我辨別等能力的應用。因此,特殊家庭教育與傳統文化的教育應秉承其教育目的,培養學生實現自我教育的能力。由開始的普通教育模式——閱讀學習、方法引導、糾正改錯成功拓展為內化教育。毛澤東主席曾說過:“人民最好的教育來自于自我或內化教育,人民只有在自我教育中才能夠真正意識到自我需要、自我反省”。也正是因為毛澤東主席有著教育家的思想,并將一些科學的教育理念傳播到人民的團隊中來,才能讓人民之間的關系相處得以融洽,社會發展愈發和諧美好。所以,沒有自我內化的教育模式算不上成功的教育。形成內化教育對受教育者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讓受教育者由外因教育轉化為自我教育,這便是筆者對特殊家庭教育與傳統文化學習相融合研習的最終目的。

中國傳統文化在家庭教育中對人格形成有重大影響。古人對子女,既提倡嚴格管教,又提倡愛孩子,把愛子和教子結合起來。特殊家庭教育中施行傳統文化教育,可讓學生心系歷史悠久的偉大祖國,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古人云:“書讀百變,其義自見”。筆者為家庭教育中教育者提出誦讀的建議,對照當今青少年不恰當的生活方式、道德思想、價值觀念等方面以期幫助青少年學習國學經典的積極思想,端正行為習慣。

傳統文化時時刻刻影響著未成年的行為、思想、性格、價值等方面。在特殊家庭教育中,教育者一定要利用好家庭教育的靈活性、獨特性、針對性等優勢,學其精華,去其糟粕,為特殊家庭教育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有效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使他們茁壯成長。傳統文化教育提示著我們應懷著謙虛和堅韌的態度學習研究其折射出的教育價值,為我國長期發展教育盡一份微薄之力。

(責任編輯:方潔)

猜你喜歡
家庭教育傳統文化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見
論猶太人的金錢觀教育
家、園合作是幼兒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初中生家庭教育與心理健康
家庭環境對中學生性格及成長的影響
幼兒教育改革進程中幾個重要問題的探討
“圖書館+書院”公共文化服務模式探析
就陜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創意設計談幾點看法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