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歷史時間意識培養的主題教學探索

2018-09-07 09:15張弘
中學教學參考·語英版 2018年4期
關鍵詞:中央集權主題教學歷史

張弘

[摘 要]在中國古代中央集權演變歷程的主題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基于歷史時間意識的培養開展教學,以引導學生立足時序角度、時間流變、時間評判尺度等方面理解歷史。

[關鍵詞]歷史;時間意識;主題教學;中央集權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8)100078002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學習歷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歷史學科特征的思維品質和關鍵能力,是歷史知識、能力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綜合表現。時空觀是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應強化學生的歷史時間意識。歷史時間包含形式上的連續,同時歷史時間本身具有豐富的歷史意義。

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的出發點,一切教學環節、教學策略、教學事件皆圍繞教學目標而設。挖掘主題立意是深化教學內容的主要方式。捕捉歷史靈魂,根據立意確立新的教學主題,圍繞教學主題展開鮮明而合理的教學,將散落在其他章節中分散無序的知識和歷史資料以清晰的線索重新整理、拓展,可以幫助學生完成更為積極的思維發散和聚合過程,從而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科能力,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如何將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落實到課堂教學中,是每一位中學歷史教師都必須完成的緊迫任務。筆者以培養學生的歷史時間意識為基礎,嘗試以中國古代中央集權演變歷程為例進行主題教學探索。

一、立足于歷史時序角度

掌握時間的表達方式,是學習歷史的基本要求。

時間表達的基本方式:時、刻、日、月、紀年(朝代紀年法、帝王紀年法、年號紀年法、謚號紀年法、干支紀年法等)、年代、朝代、世紀、公元前后。

分期方式:史前、古代、近代、現代、朝代、世紀;先秦時期、秦漢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宋元時期、明清時期、民國時期等;資本主義萌芽時期、地理大發現時期、文藝復興時期、一戰時期、二戰時期、冷戰時期等。

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演變歷程如下:

1.夏商西周——中央集權制度萌芽;

2.春秋戰國至秦朝——中央集權制度形成時期;

3.漢唐末五代——中央集權制度反復時期;

4.宋至明清——中央集權制度強化。

通過朝代的先后順序(時序)梳理中央集權演變歷程,可以向學生滲透時間意識、時間順序。

二、立足于歷史時間流變,揭示歷史演變軌跡,呈現歷史階段特征

任何歷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體的歷史時間和地理條件下發生的。只有將史事置于歷史進程的時空框架當中,才能顯示出他們的存在意義。在特定的時空框架中對事物進行觀察和分析,能折射出歷史演變的軌跡,引導學生探討階段特征。司馬遷所謂“窮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時空整體,昭然可見。

例如,夏商西周:中央集權制度萌芽。歷史傳承中,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構建有其歷史淵源。早在西周就有“王在中央,四方來效”的觀念,周王以天的元子自居,大一統觀念滋生,分封制的實施形成眾星拱月的局面,宗法制的實施實現了天下歸宗,禮樂制度從精神文化層面強化周天子的權威,使人們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認同,此時的中央集權僅是一種觀念和文化心理,而非制度,但成為中央集權制度形成的歷史淵源。

春秋戰國至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時期??たh制取代分封制,中央集權取代地方分權;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任命制取代世卿世祿。春秋戰國時期,宗族貴族的世襲權力和地方的獨立性成為中央集權的最大障礙。各諸侯國招賢納士,以軍功爵和委任的方式造就了官僚群體取代沒落貴族,世卿世祿制度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官僚任免、任期制,到秦統一之后全面推行郡縣制,中央集權制度確立。

漢唐末五代:中央集權制度的反復時期。漢初郡國并行制推行,王國問題突出,后魏晉唐末五代地方分離,中央集權制度反復。

宋至明清:中央集權制度強化。宋代中央集權過度強化;元朝行省制度推行,地方行政體系成熟,省制模式沿襲至今。

通過朝代的先后順序(時序)梳理中央集權演變歷程,階段特征顯現,展示歷史時間內涵。

三、立足于歷史時間的評判尺度

關于時間解讀,馬克·布洛赫曾說過:“脫離特定時間,就難以理解任何歷史現象?!彼自捴v“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伴隨時間流逝,人們的看法會發生變化。這說明時間對歷史的評判解釋,具有重要的影響。

當下,人們對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有以下評價: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鞏固,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有利于中華文明的傳承與延續,能增強人民的國家版圖認同、民族認同、國家認同,為人類政治文明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等。政治制度是現實的,錢穆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提到:“任何一個制度之創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內在的用意?!鼻貪h、唐宋、明清各歷史時間段的中央集權制度,都是出自特定背景下的自身統治的需要。如果再用未來的時間尺度來衡量,如何評判中央集權制度又成了一個問題。關于時間的評判尺度,我們用動態發展的眼光去審視,有助于我們把解釋過去、感覺當下與期待未來聯系起來。歷史哲學家W.H.沃爾什所說:“歷史照亮的不是過去,而是現在?!碧剿髦醒爰瘷嗯c地方分權的最佳平衡點,汲取歷史智慧,能為我們當下的政治制度構建和地方體制改革提供借鑒。

歷史學科的知識是建構在歷史時間基礎上的,在歷史課堂教學中,重視時間意識的培養,按照時序性確立教學主題,能為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目標奠定良好基礎。

布魯納認為:“教學說到底是一種幫助或促進人的成長的努力?!睔v史學科的時空觀要求具有洞察歷史趨勢的能力,能在特定時空背景下認識歷史,把握歷史演變軌跡,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歷史教師應以開放包容的姿態,不斷對歷史教學進行創新探索,為落實新課程標準關于歷史學科素養的培育目標而不懈努力。

[ 參 考 資 料 ]

[1]馬克·布洛赫.為歷史學辯護[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2]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M].北京:三聯書店,2001.

[3]周建漳.歷史及其理解和解釋[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 柳 紫)

猜你喜歡
中央集權主題教學歷史
小學語文主題教學實踐研究
J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實證研究
新歷史
小學語文主題教學實踐探討
漢代儒學獨尊地位探析
資金“中央集權”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歷史上的4月
制度的奠基,文明的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