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資源可持續發展的現狀與未來

2018-09-10 14:15朱偉群王麗君梁攀賀澤龍晏桂華
世界中醫藥 2018年7期
關鍵詞:未來可持續發展

朱偉群 王麗君 梁攀 賀澤龍 晏桂華

摘要中藥是發展中醫藥學的物質基礎,中醫學從古代到現代歷經了幾千年的時間,中醫學不僅吸收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也積累了相當豐富的藥物應用經驗。近年來,國內醫學界未能合理開發利用中藥資源,只看到社會發展的大量需求,卻忽略了中藥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中藥資源被嚴重消耗,不能實現中藥資源再生,最終導致中藥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陷入困境。

關鍵詞中藥資源;可持續發展;未來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and Future Prospects of Chinese Medicinal Resourc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Zhu Weiqun, Wang Lijun, Liang Pan, He Zelong, Yan Guihua

(TCM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Southern Hunan College, Chenzhou 423000, China)

AbstractChinese Medicinal (CM) is the materi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From ancient to modern after thousands of years of development, TCM not only absorbed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lso has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in drugs. In recent years, domestic medicine failed in reasonabl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M resources. They only saw a large demand of social development, but neglecte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M resources. With serious consumption, CM resources could not achieve regeneration, and eventually leading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M resources in trouble. In view of tha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CM in our country,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application. It would be helpful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M resources.

Key WordsChinese medicinal resourc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uture

中圖分類號:R2895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18.07.047

中藥資源是中醫藥事業不斷發展的物質保障,同時也是國家級戰略性藥用資源[1]。然而,近年來,中藥資源被廣泛應用在食品、補品、保健品等產品中,導致中藥資源儲量迅速下降,許多名貴藥材難以見到野生資源[2]。為了“解決”中藥資源供不應求的問題,許多廠商不惜濫用植物激素、化學制劑來處理中藥材。

此外,受人類生產生活等各方面的影響,中藥材的生長環境發生惡化,導致中藥材的質量和產量很難得到保證,中藥的傳統文化精髓也隨之逐漸流失[3]。鑒于此,我們分析了我國中藥資源的開發現狀,并提出了幾點應用建議,以期能對中藥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有所幫助。

1中藥資源現狀

近年來,中藥產業迅速發展壯大,消費市場需求對中藥材的需求量劇增,中藥資源儲量隨之減少、分布也發生了重大變化。據統計,我國的中藥材年消耗量超過了40萬噸,其中主要消耗的是野生中藥材,而對野生中藥資源的過度開發和不合理利用導致生態平衡遭到破壞、中藥資源趨于枯竭、藥用珍惜瀕危物種持續增加、中藥材不斷出現質量問題[4]??茖W家、相關領域研究者、學者都正在為解決上述問題而投入大量的精力開展研究工作,現已取得了部分理論層次的成果,為中藥資源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靠的理論基礎[56]。

11天然中藥資源調查研究

我國開展過3次大型的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活動,其中的一次是1983—1987年由中國藥材公司領導的第3次中藥資源普查。當時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現存有的中藥資源種類達到了12 807種[7]。然而經過了30多年的時間,中藥材野生資源、人工養殖產量、中藥材種類等情況都不容樂觀。自1985年以來,我國新開發的中成藥多達8 000余種,導致中藥資源進一步減少。例如,野生甘草只用了50年的時間就從200多萬噸的年產量減少到了35萬噸左右的年產量;麝香減少了整體產量的70%左右;野生冬蟲夏草、杜仲等名貴藥材資源被消耗的相當嚴重,還有一些珍貴藥材品種幾乎消失[8]。中國中醫藥事業正處于發展瓶頸時期,主要的障礙包括:資源監測系統不完善、中藥資源被過度利用等。我們建議,組織開展下一次全國中藥材資源普查時著重解決資源家底不清問題,這將為進一步完善中藥資源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等提供依據,幫助中醫藥事業健康發展,推動中藥產業走向國家化[9]。

12有關道地藥材的形成機制研究

道地藥材泛指以道地藥材作為載體的各類信息,通常指特定的藥材商品[10]。它是經過創造性勞動所獲取的,并具有原創性和標志性的信息,也代表著群體創造性、共有性、多樣性、地域性、信息無形性以及知識延續性等。道地藥材商品承載著上述特征,再加上其集中化生產、擁有專業的栽培技術和采收加工技術,使得它相比于其他地區同種藥材的質量更高、療效更明顯。一方面,道地藥材與其他品種之間最明顯的區別在于化學物質基礎上??茖W工作者和研究人員試驗分析了不同產區的蒼術根莖中的蒼術揮發泊、黃岑中的各種化學成分等,結果都表明在化學成分上道地藥材與其他非道地藥材存在差別[11]。后期利用多組分化學指紋圖譜技術、近紅外光譜技術等先進分析方法分析證實了道地藥材化學成分的巨大優勢[12]。另一方面,科學家和研究者對道地藥材的遺傳特點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詹志來等[13]專門研究了道地藥材的遺傳分化和地理變異,結果發現遺傳分化與道地性成正比。

2中藥資源發展困境的原因

21長期過度開發

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大量的野生藥用動植物被濫捕亂獵、過度采挖,甚至導致一些野生藥用動植物瀕臨滅絕。例如云南黃連、紫斑杜丹、黃牡丹、四川牡丹、雪蓮、新疆貝母等,都已成為瀕危珍惜野生中藥材。曾經盛產冬蟲夏草、麝香等名貴中藥材的西藏,也遭到了掠奪性的開發,大量名貴中藥材的開發陷入“越挖越少、越少越貴、越貴越挖”的惡性循環。例如,麝香是一種名貴的中藥,當前全國有295個中成藥品種會用到麝香,我國的麝香產量占全世界的70%~90%,20世紀60年代,全國約有各種類麝250萬只,麝香年產量2 000 kg,而經過近幾十年的瘋狂捕殺,我國2015年各種類麝僅剩約60萬頭,麝香這味中藥材正變得越來越珍稀。

22生態環境破壞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工農業生產、城市建設速度不斷加快,隨之而來的是人們對森林、草原、土地的利用也越來越多,導致一些野生藥用動植物的棲息地、生長環境遭到破壞,生態平衡的失調也直接導致一些藥用動植物面臨著災難性后果。例如,篦子三尖杉、桃兒七、延齡草、見血封喉、新疆阿魏等中藥材目前都面臨著生長環境不斷縮小,種群數量逐年減少的困境。以內蒙古地區的肉蓯蓉為例,肉蓯蓉完全來源于野生,近幾十年來,肉蓯蓉的寄主——梭梭林的面積不斷縮減,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占森林面積的30%~40%下降至如今的不足20%,個別地區下降至5%以下,很多寄主根部已經沒有肉蓯蓉產生。目前,內蒙古地區的肉蓯蓉蘊藏量約為40萬kg,僅相當于20世紀60年代一年的采購量,其市場占有量逐漸被新疆管花蓯蓉所代替[14]??梢哉f,我國很多的野生中藥資源已經面臨枯竭的困境。

23不合理的采收方式

部分中藥材的藥用部位是根皮、莖皮,或是莖稈,這就使得藥材的采收必然會導致植株死亡,還有更多的動物性藥材,其采收必然引起動物死亡,這就導致野生中藥材資源急劇減少。例如杜仲、刺五加、黃牡丹、劍葉龍血樹等全草中藥材的采收期恰好是植物花期,采收會對植物的繁殖產生影響。又比如一些采藥者在采集冬麻時不注意回填土坑,使得天麻的繁殖系數不斷降低。

此外,部分中藥材自身的特性也是中藥材資源匱乏的成因。部分中藥材生長緩慢、自然分布區域狹窄,結實困難,物種自我更新難度大,即使將這些物種劃入自然保護區內,其種群數量的恢復也頗具難度。再次,除草劑、殺蟲劑的廣泛使用,工業廢水廢氣的排放也使很多中藥材失去生長環境,甚至成為稀缺資源。

3小結

綜上所述,中醫藥學是我國幾千年積累下來的智慧結晶,造福世界人民,為醫學界解決了許多疑難雜癥。但是隨著人們對中醫藥學的信賴和選擇的大幅度提升,中藥材資源迅速變得緊張,許多珍貴的藥用植物消失的無影無蹤。人們為了滿足市場消費需求開始大規模種植生產藥用植物,然而傳統的技術不僅不能保證藥材的質量,還對種植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應該在加強中藥野生資源保護的同時大力發展現代生物技術,結合“道地藥材“生物合成技術”“定向培養”“不種而獲”等技術實現中藥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4討論

經過實際操作證明,較有效的保護中藥資源的方法是:不斷研究培育新品種、搜集并保護瀕危中藥品種、尋找珍惜品種的替代品、適當應用合成生物學等。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這樣的方法有明顯的效果,但是它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只有耐心經營,才能取得成效。根據目前的市場形勢和人們對中藥資源的需求程度,我們建議在繼續堅持開展野生中藥資源品種保護工作的同時,發展以“道地”作為基礎的定點栽培和加工,將“有效成分”作為中藥工業原料發展的目標并向應用生物學方法合成活性成分的方向發展,逐步改變傳統的用藥方式,實現中藥資源“在保護中合理利用”的可持續發展新模式[15]。

41不斷推進野生中藥材資源的保護工作

人們對中藥材野生資源的過度開發導致生態平衡遭到破壞,從而中藥材野生品種更難從遭到破壞的生態環境中生長,最終形成了很難逆轉的惡性循環。針對這一問題,相關專家學者一致認為應加強社會生態文明建設,通過大力宣傳中藥野生資源的重要性和各種保護性政策來幫助人們樹立起生態榮辱觀。此外,相關政府部門應加強立法,從法律上對重要野生資源提供最根本、最有效的保護。

42以“道地”為基礎的定點種植和加工

優秀的種植基地是培養質量良好的中藥材的根本保障。因此,選擇種植基地時應考慮的條件有:光照時間、晝夜溫差、土壤、空氣濕度以及海拔等。專家建議,不同的中藥材植株需要按照其習性分區域定點種植,建立起中藥材規范種植基地,由政府部門親自規劃、指導和管理,對藥材的種植、生長、采收全過程進行監控,全面確保中藥材質量達標[1617]。

43以“有效成分”為目標的定向栽培

不少中藥材除了具有藥用價值之外,還可以添加到食品、化妝品、化學制劑中[1819]。因此,應統計社會各方面對中藥材種類的需求,根據數據進行栽培種植,這樣一來,既能提高中藥材的品質,又能促進對中藥材的合理利用。目前,這種定向栽培的種植技術已經在部分地區的農業種植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如種植釀酒葡萄。質量高的中草藥材必須具備有效成分多的特點,根據農作物種植時應用的“成分育種”方式,部分以提取有效成分為目的的中藥材可以利用此方式進行定向栽培。

44中藥活性成分“不種而獲”的合成生物學研究

目前,我國仍是以傳統的栽培技術培育藥用植物的途徑來獲取中藥成分,這種方法不僅很難控制定向生產,還很難尋找適應的氣候、土壤等條件,為此,傳統的栽培技術應盡快被新型栽培技術所取代?!安环N而獲”是根據合成生物學的知識理論來實現的。許多示范基地采用了此種栽培方法,其優勢相當突出,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逐漸成為促進中藥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全新推動力。但同時需要引起人們注意的是,在應用現代生物技術實現產業化的過程中仍然有很多棘手的問題[2021]。例如,目前還不能透徹地了解微生物的基因組,從而導致合成后的目標物不一定能按照預期功能發揮效應。怎樣尋找更多的生物合成過程中的關鍵生物元件來合成更多的藥用活性成分以及怎樣在臨床上實現生物合成藥用活性成分的安全應用,都是相關專家面臨的挑戰性問題,其中還包括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倫理問題、產品認證問題和科學監管問題[22]。與此同時,國家正在將更大的精力投入到這方面來,盡可能地為實現中藥資源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持,國內相關領域科學工作者也正在為此不懈努力著,關于“中藥資源普查”“研究道地藥材形成機制”“培育中藥材新品種”“尋找瀕危物種可替代品”等工作正在進一步籌劃、施行著。在將來,我們不難預見,傳統的中藥植株栽培技術將會被新興定向培養技術和生物合成技術所取代,有朝一日定會實現中藥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形成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

45提高中藥材利用的科技含量

現代科學技術尤其是分子生物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給生命科學的各個領域都帶來了十分著巨大的影響,這一點在中藥領域亦不例外,如一些野生瀕危中藥材物種的繁衍和保護就得到了分子生物技術的有力支持。具體地說,現代科技在中藥材領域的應用有以下幾種。

一是組織細胞培養技術。該技術以離體培養的方式對植物分生組織進行培育,促使其分化得到新的植株,這在部分瀕危中藥材的保護、增殖中已經得到了應用。近幾年,已有許多報道中提到了利用該技術進行的大規模培養試驗[23],包括百合、蘭花、草菇等中藥材都取得了很好的試驗結果,為中藥繁殖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

二是藥用動植物基因及轉基因技術。該技術在中藥領域的主要用途有2個。1)研究代謝途徑基因,發現與中藥植物有效成分合成相關的“關鍵酶”,然后利用特定載體及受體的適當部位,擇取合適時機進行表達。2)將轉基因生物作為反應器,以獲取干擾素、胰島素等藥用成分。而隨著轉基因技術表達效率的進一步提高,加之受體范圍的不斷擴大,今后有望為傳統中藥材物種增加新的遺傳特性,以此提升抗病能力、增加藥用功能等。

三是分子標記育種。近年來,分子生物學技術及基因工程技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尤其是關于遺傳圖譜方面的研究成果大量積累,為作物育種技術提供了有力的支持[24]。當前,作物育種技術已經走出了傳統的表型選擇階段,開始向基因直接選擇的高精領域邁進,逐漸發展出了一種新型育種方法—早代回交QTL法。以藥用植物傳統育種為基礎,通過RFLP、RAPD技術建立關鍵中藥材物種遺傳連鎖圖,進行關鍵中藥材QTL研究與實踐[25];利用野生植株篩選所需優質基因,對中藥材物種進行雜交強優組合,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中藥植物育種研究的重要趨勢。

四是中藥材信息管理系統。瀕危中藥材保護是一項復雜、系統的工程,面對數量龐大的待保護對象,傳統保護手段所能發揮的作用十分有限,建立瀕危中藥材物種保護信息管理系統刻不容緩[26]。該系統能夠為中藥材保護提供準確、全面的信息支持,實現對中藥材物種的動態監測,同時對政府制定中藥材保護相關法律法規也極具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常影,孫燕榮.中藥資源面臨的挑戰與科學發展戰略[J].醫學研究雜志,2012,41(7):57.

[2]鐘芳芳.我國中藥保健品的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J].中國衛生產業,2014,11(10):187188.

[3]吳春艷,耿姝,伊曉嬌,等.中藥質量分析與評價的研究進展[J].理化檢驗:化學分冊,2015,51(7):10351042.

[4]馬曉晶,郭娟,唐金富,等.論中藥資源可持續發展的現狀與未來[J].中國中藥雜志,2015,40(10):18871892.

[5]陳士林,蘇鋼強,鄒健強,等.中國中藥資源可持續發展體系構建[J].中國中藥雜志,2005,30(15):11411146.

[6]鄒大光,潘衛三.傳統中藥產業發展影響因素研究和理論分析[J].中國藥事,2012,26(3):221223.

[7]張小波,郭蘭萍,張燕,等.關于全國中藥資源普查重點調查中藥材名錄的探討[J].中國中藥雜志,2014,39(8):13451359.

[8]黃璐琦,趙潤懷,陳士林.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籌備與試點工作進展[J].中國現代中藥,2012,14(1):1315.

[9]艾健.中醫藥發展瓶頸問題的幾點思考[J].成都醫學院學報,2012,7(3):501502.

[10]何婷,鞏穎,劉文亞,等.道地藥材的特性內涵[J].現代中醫臨床,2014,21(2):5860.

[11]梁飛,李健,張衛.談“道地藥材”的形成原因[J].中國中藥雜志,2013,38(3):466468.

[12]何英姿.近紅外光譜法在道地藥材鑒別中的應用[J].中國基層醫藥,2012,19(23):36463647.

[13]詹志來,鄧愛平,彭華勝,等.基于歷代本草產地變遷的藥材道地性探討——以黃芪、丹參為例[J].中國中藥雜志,2016,41(17):32023208.

[14]張軍,劉翔,林茂祥,等.重慶南川區中藥材現狀分析與保護建議[J].中國現代中藥,2015,17(9):949952.

[15]張立東,貢濟宇.中藥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再利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18):203204.

[16]王志芬,劉喜民.中藥農業生產的基本原理與實踐探討[J].山東農業科學,2015,47(1):135138.

[17]曹海祿,王衛權.我國中藥材種植業現狀與發展建議[J].中國現代中藥,2015,17(8):753755,790.

[18]朱煥容,歐國燈,羅燕玉,等.中藥材在清咽類保健食品中的應用及其功效成分研究進展[J].中國藥房,2013,24(27):25812583.

[19]陳朸為.中國食品國際化戰略分析(上)[N].中國食品安全報,20160202,A03.

[20]曾燕,郭蘭萍,王繼永,等.植物黃酮類化合物的化學生態學功能及中藥材定向栽培的構想[J].中國現代中藥,2015,17(8):776790.

[21]Nicolaou KC,Hale CR,Nilewski C,et al.Constructing molecular complexity and diversity:total synthesis of natural products ofbiological and medicinal importance[J].Chem Soc Rev,2012,41(15):51855238.

[22]蘇新堯,薛建平,王彩霞.中藥功效成分合成生物學研究進展[J].中國中藥雜志,2016,41(22):41504157.

[23]宋保偉,劉洋.淺述植物細胞培養[J].福建農業,2014,78(10):90.

[24]王冠杰,周波,李玉花.RAD標記測序及其在分子育種中的應用[J].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2012,28(9):797803.

[25]周延清,王婉珅,王向楠,等.地黃DNA分子標記與基因功能研究進展[J].植物學報,2015,50(5):665672.

[26]程虎印,劉亮亮,李衛中.關于《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技術規范》的幾點思考及建議[J].中國現代中藥,2016,18(8):10011005.

(2017-05-24收稿責任編輯:楊覺雄)

猜你喜歡
未來可持續發展
托夫勒引發的“未來”探討
探究如何著眼未來優化初中數學教學設計
我國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研究
江蘇省出口產品結構優化升級
中小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研究
全球資源治理中的中國角色與愿景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