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符號化與大眾化:景觀社會語境下審美的轉向

2018-09-14 10:55黃思敏
北方文學 2018年18期
關鍵詞:符號化大眾化審美

黃思敏

摘要:居伊·德波的景觀社會理論宣告當代社會已變成消費景觀王國,這個世界乃至人的存在本身已成為視覺化的存在。中國社會也開始蔓延景觀社會的意識形態,當今社會文化語境的整體呈現也衍生為消費主義的發展,隨之也引起審美的變化。在此背景下,人們的基本審美需求發生改變,符號化、大眾化是其主要趨勢。而審美也出現新的轉向:一是精英與大眾兩大審美主體之間正逐漸變得平等,二是審美客體的象征化和虛擬性。

關鍵詞:景觀生產;消費時代;審美;符號化;大眾化

影像世界的豐富當代社會的重要表征。在視覺文化的背景下,整個世界都被表征為影像,并以影像的方式為我們所把握,乃至人的存在本身也已經成為視覺化的存在。20世紀60年代,法國學者居伊·德波提出“景觀社會”的概念用來描述以視覺文化占主導的當代西方社會。作為哲學意義上的“景觀社會”,指的是:“在現代生產條件無所不在的社會里,生活本身展現為景觀的龐大堆聚。直接存在的一切全都轉化為一個表象?!盵1]這也是居伊·德波在《景觀社會》一書中最富有劃時代意義和知名度的一個判斷。在消費和媒介愈加發達的社會背景下,人們消費的不僅僅是物質商品,更是商品背后的符號價值和象征意義,這種表征關系,就是“景觀”。居伊·德波的景觀社會理論宣告當代社會已變成消費景觀王國。在當代多元化的文化結構中,審美與消費之間關系的改變直接影響人們的審美活動和審美理念的轉變,符號化、大眾化就是當代景觀語境下的審美轉向的主要趨勢。

一、符號化

景觀社會豐盛的不是物品,而是符號。景觀生產已經把自己的觸角延伸到社會的方方面面,物品呈現的不是自身,而是符號價值和象征意義。因此,單一的意識形態已經不再適合喚起和表達自我的個人情感和社會情感,反而傾向于用意義的符號進行表現。

馬克思揭開了資本主義商品社會的神秘面紗,商品消費背后人與人的關系一覽無余,但是到了景觀社會的語境,消費社會進一步虛化為物化的景觀影像。由此,消費成了脫離自由意志、與真實世界無關的符號系統,人們就被看得見的虛假影像世界所強制。在景觀社會中,資本家通過媒介來制造視覺化的景觀,而資本通過景觀的迷惑作用驅使人們自發地朝著景觀所指向的方向前進,對勞動者的操縱更是變得柔和,不再是赤裸裸地表現出來,消費領域更是其中操縱性最廣最明顯的界別。景觀遠比商品更大膽,它直接將意識形態轉變為各種景觀現象,聲色各樣的景觀彌漫和覆蓋于大眾的日常生活中。景觀通過制造虛假欲望來控制人們的消費方向,赤裸裸地展現在人們面前,讓人們深受控制卻又不自知。景觀的無處不在,讓人們在任何時間和任何地點都無法逃離景觀社會的控制和束縛,這正是景觀社會的強制性。而景觀社會的另一特點是隱秘性,大眾已經習慣于景觀式的生活方式,根本不會將其與意識形態聯系在一起,這正是它的隱蔽之處。景觀生產通過影像潛移默化地傳遞商品背后的理念和思想,通過人們對欲望的追求和服從,試圖去操縱人們,雖然欲望并不是真實的,而是被制造的和虛幻的,景觀已經深入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人們不知不覺地被景觀說控制和操縱,但由于其隱秘性,人們很難去發現甚至改變自身對欲望的渴求。消費社會既是生產力的結果,又是更深的異化。

在對符號的消費中,影像符號消費是最具代表性的。景觀生產讓日常社會的一切成了視覺的形象?!皩ι唐酚跋竦南M,其意義和價值將超過對商品傳統的使用價值本身的消費。通過廣告的衍射,庸常的消費品便具有了某種夢幻特質,與羅曼蒂克、欲望、希望等等人生意緒形成某種象征關系?!盵2]現代社會的日常生活完全被符號圖像與信息意義所包圍,借助媒介手段,人們不斷地獲取大量信息和享受聲色娛樂,視覺感官得到了滿足,人們不再像以往單純地關注商品的實用性和性價比,而是更加注重商品背后的傳遞出來的價值理念和審美趣味,在此過程中大眾不自知地被符號化了。德波的貢獻就是在于人們清楚消費品背后的腐朽空洞,消費不是衣食住行的滿足,而是符號操縱,景觀社會是被符號連接和支撐起來的,憑借符號來遮蔽真實。因此人們的審美觀念在景觀社會中逐漸往感知領域發展,更加注重感官的體驗和滿足。

二、大眾化

同時,景觀社會語境下的審美轉向還出現了大眾化傾向。大眾化的審美傾向預示著精英階層在審美領域的主導地位被打破,小眾不再是占據壟斷地位了,大眾階層在景觀社會的語境下開始擁有更多享受藝術文化的機會,這也暗示審美在消費語境下有了更深層次的政治隱喻。

在傳統的語境中,一直在文化藝術上占據主流地位的是精英和小眾,而大眾是沒有能力消費審美作品。德波認為,景觀生產讓藝術文化的節奏加快、周期變短,藝術文化從以往的小眾專享變為可以機械復制的產品,進入大眾的視野,進而變成了人人都可以享受的文化。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媒介成為審美的主要載體之一,影像商品也逐漸出現在大眾的視野里,預示著大眾也可以進入到審美活動的消費之中?!霸瓉碛缮鐣⒁詨艛辔谋菊Z言媒介的方式而在實際上壟斷的文本作者的貴族身份業已崩潰。背負著真、善、美這些給予人類生活以希望的神圣價值的啟蒙英雄紛紛退場。啟蒙和拯救的現代生活秩序已經崩潰?!盵3]

隨著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現代社會通過網絡和通訊轉化為多元虛擬的影像世界,并以驚人的速度滲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在此背景下,文化藝術可以通過機器的復制和流水線的批量生產,走下神壇,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成為日常消費的主要部分,這說明大眾業已進入到景觀生產的鏈條中,成為景觀消費的參與者。因此,具備共享性特征的大眾文化不同于高雅文化,有“陽春白雪”的特質,而是以一種貼近大眾生活的形式,給予大眾無限廣闊地接近文化的機會?!霸诖蟊娢幕?,身份地位等外在標準通常說來不起作用,市場交換行為式的文化消費,對任何人都是開放的。更進一步,技術手段進步和傳播范圍擴大,又使得過去只被少數人把持的文化活動,轉變成人人可以參與的事情?!盵4]但是,在當今的消費時代,大眾并未完全占據主導地位,精英階層和小眾代表在審美活動中依舊掌握著權力的話語模式,二者在矛盾中拉扯和調和,但景觀生產的大眾化同樣說明了當代審美文化開始變得更加趨向往大眾化和民主化的道路上前進,從而標志著人的本性在審美層面上的真正回歸。

三、審美轉向的新發展

從“物品短缺”轉向“景象豐盛”,“物質制造”轉向“符號編碼”,是德波對當代社會狀況的基本判斷。在景觀社會中,商品已不再是一種供人消費使用的實物,存在的意義,更多時候,是一種符號,消費主義的標志就是符號消費。審美在景觀社會的語境之下,發生巨大改變,審美轉向迎來了新發展,一方面表現為精英與大眾兩大審美主體之間正逐漸變得平等;另一方面則呈現為審美客體的象征化與虛擬化。

一是精英與大眾兩大審美主體之間正逐漸變得平等。原因基于:首先景觀取代了商品的地位,逐漸成為社會生活的主要生產品。景觀主要是以圖像影像的方式向大眾展示和宣傳,這種消費方式使大眾和精英一樣可以平等地消費同一種景觀。這不僅使大眾和精英在審美活動中的地位趨于平等,而且日常生活中景觀商品的豐裕又催生了人們的消費欲望,不斷循環運行并推動資本的運作和景觀的生產。在這種背景下,大眾和精英共同分享和參與商品背后的價值理念,使得大眾和精英之間的審美趣味差距會不斷縮小,審美視角也逐漸趨同并平等化。其次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媒介的普及和便利充斥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影像視覺占據了主導地位。因為隨著信息技術和大眾的媒介的飛速發展,圖像和聲音共同構成了消費時代景觀生產的載體。影像的直觀性和普及性最大程度地刺激了人們的感官官能,激起大眾的消費欲望,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促使人們比以往更加容易地接收信息,也更方便消費和使用這些商品。直觀動態的景觀不僅展現了商品的外在形象,同時也傳遞出其背后的價值觀念,人們更加熱衷于景觀的呈現方式,追捧背后的多元文化形態,審美和消費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緊密。說明景觀社會的主流審美更加傾向于從參與式體驗中獲得個性豐富的溝通與多元交流,在這種特殊的語境下,精英與大眾階層之間的地位更趨于平等,審美觀念之間的差異也日漸縮小,二者之間的鴻溝也在彌合當中。

二是消費客體的象征化與虛擬化。在鋪天蓋地的景觀渲染下,“真實的世界被優于這一世界的影像的精選品所取代”[5],因而,消費客體的優劣不再取決于質量,商品本身的使用價值不再具有絕對的優勢地位,實用性已經退居到次要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是它的符號價值與象征價值,而這取決于景觀的宣傳。消費客體變成表達特定意義或多重意義的文化符號,變成文化的存在形式,商場不再是客觀物理世界,而是一個充滿符號的文化場所,是一個仿真世界,一個由符號包裹的超現實世界。在這個世界中,商品的使用價值不斷被附著的文化影像所調和,商品在景觀生產的渲染下已成為了文化意義和意識形態的傳播載體,大眾追捧景觀生產背后所展示的文化地位和審美理念,現實與影像之間的差別消失了,商品由實在的物變成虛擬的符號,介入日常生活使其審美化。但是,景觀本身具有欺騙性和煽動性,它借助大眾媒介的宣傳,來傳遞背后的價值觀念,自動循環播放著意識形態和符號意義,并日漸侵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只是景觀隱蔽且神秘,強效、深遠地影響和奴役普通大眾,人們不僅不自知并主動接受,只能單向度的默從。

四、小結

在當代多元化的文化結構中,審美與消費之間關系的改變直接影響人們的審美活動和審美理念的轉變。在景觀社會的語境下,審美不再是康德所說的無功利性和無目的性的,審美的主體也不僅僅局限于精英階層和小眾代表,在符號化和大眾化的審美轉向中,審美活動和審美理念已經滲入到人們的現實生活之中,景觀生產以影像的方式傳遞其背后的意識形態和審美需求,人們生活在影像表征下的環境中,景觀物品呈現的不是物本身,而是其背后的符號價值和象征意義。世界以影像的方式為我們所把握,單一的意識形態已經不再適合喚起和表達自我的個人情感和社會情感,反而傾向于用意義的符號進行表現,乃至人的存在本身也已經成為視覺化的存在。景觀生產更加關注大眾的感官需求和審美欲望的滿足,文化藝術與社會現實的聯系也更加緊密,進一步豐富和拓展了審美活動的內容及領域。

但是,在景觀社會的語境下,大眾也許會在聲色大開的影像世界下迷失自我,被感性欲望的膨脹所包裹,因此應該保持謹慎的態度。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社會也開始蔓延景觀社會的意識形態的傾向,當今社會文化語境的整體呈現也衍生為消費主義的發展,隨之也不斷引起審美的變化,因此在審美觀念的導向上既要防止過度消費的泛濫,又要引導日常生活審美化的大眾化傾向,規范日常生活審美化的精英化。

參考文獻:

[1][5]居伊·德波,王昭風譯.景觀社會[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7:4,7.

[2]蔣榮昌.消費社會的文學文本[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4:40.

[3]孫全勝.景觀生產:消費時代的批判話語[J].蘇州科技大學學報,2017(05).

[4]周憲.中國當代審美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83.

猜你喜歡
符號化大眾化審美
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符號化”思想的實踐研究
現代高等教育大眾化教育質量觀
現代流行服飾文化視閾下的符號化消費
發揚藝術之光,讓美術滌蕩靈魂
『互動式』是理論宣講大眾化的有效途徑
在文化認同的基礎上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路徑選擇
從藝術區到藝術節:“藍頂”的符號化進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