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反思與對策研究

2018-09-17 05:42劉玉瓊
課程教育研究·上 2018年24期
關鍵詞:改革對策思政教學互聯網

劉玉瓊

【摘要】思政教學課程作為高校教學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的教育及其發展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實際的思政教學工作中,要求教學者科學的把握思政教育其內在要求,與時俱進轉變教學理念,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以加強提高思政教學的有效性與針對性,使思政教學課程的實施有所保障。本文將對“互諒網”時代下高校思政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做出分析,確定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機制與總體目標,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學有效性的具體對策,希望能夠為相關專業提供可以參考的理論依據。

【關鍵詞】互聯網 高校 思政教學 改革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4-0031-02

一、“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1.理想信念教育不足

理想信念是思想的“鈣”,如果缺乏就會得軟骨病。中國共產黨能在最困難的時期生存下來,并發展成擁有8700多萬黨員的大黨,就是因為其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而當前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一些多元化思想的影響,我們的思想教育沒有真正達到預期的效果,一些學生理想信念不堅定更有甚者不認同。除此之外,還有個別承擔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任務的教師理想信念都不堅定,對于自己所教內容不能真正的認同和信仰,當然教學效果也不會太理想。教師應該是首先堅定自己信仰的人才能從感性教育的角度真正的感化學生,才有可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一味地從理性層面分析不能真正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2.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方法手段更新不及時

目前,高校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的方法手段多停留于理論灌輸層面,現場教學和實踐等感性教育的手段大多停留于表面,不能及時有效鞏固教學效果。網絡信息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的方式也應該革新。有的教學雖然將理論教學由課堂現場搬到了線上網絡課程,通過新媒體等途徑講授思想政治課程,但是網絡課程內容依然陳舊,教學方法和手段沒有及時更新。

二、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機制與總體目標

1.高校思想政治課改革機制

(1)健全課程設計機制

為確保高校思政課程改革能夠深入推進,要進一步完善由主要學院領導親自掛帥、黨政部門齊抓共管、相關思政教師各司其職的課程改革機制,成立高校思想政治課程設計小組。在小組中要以高校課堂思政教師為核心、高校學生為對象,展開相應的調查,而高校思政領導班子其他成員、黨建工作部部長及各部門主要負責人、直屬黨組織書記等人員則為小組總負責人,對高校思政課程改革整體方向進行把握。同時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黨建工作部,辦公室主任由黨建工作部部長兼任,成員由黨建工作部思想政治人員及相關部門負責思想政治課程改革工作人員組成。

(2)建立學習教育機制

要持續加強“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的學習工作,形成高校思政教師帶頭執行、文化大使廣泛宣講、全體師生主動學習的學習教育機制。要著力抓好高校思想政治課堂改革隊伍、管理隊伍的培養與建設工作,高校各級領導要高度重視思想政治設計工作,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帶頭學習踐行和拓展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氛圍,使大學生真正成為思想政治的學習者和實踐者。

(3)形成考核評價機制

要完善形成常態測評、半年考核、年度總評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評價機制,重點通過專項工作落實、學生行為表現等情況進行常態化測評;通過聽取課堂講座、現場抽查、學生座談、問卷測評等方式進行半年考核;通過互檢互查、基層調研、考核驗收、成果總結等形式進行年度總評。要堅持高校思想政治考核評價與優秀思政課堂建設績效考評相結合,與黨群目標化管理考核相結合,與優化創新教學模式相結合,確??己嗽u價機制科學合理、務實有效。

2.電力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總目標

隨著我國社會環境的日益復雜,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誘惑因素在不斷增加,要想使之保持良好的價值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便凸顯出來,所以優化高校思想政治課堂勢在必行。筆者認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改革工作中,高校要堅持先易后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牢牢把握“完善一套教育系統,建設教育一個平臺,突出兩個教育重點,注重三項提升”的總體目標,通過充分發揮教師、領導干部和黨員團員、先進模范的示范引領作用,切實帶動高校生積極參與思想政治課程改革工作中,形成逐級抓落實,層層有目標、逐級有推動的改革格局。

三、“互聯網”時代高校思政課改革對策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信息技術進入到生活工作的各個方面,對人們的生活起到重大的變革,對于高校的教學方式也發生了重要的變化,新型的網絡教學手段不斷的出現,對教學方式進行重大的變革,同樣對于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來講,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也在發生重要的轉變,需要結合“互聯網”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進行改革,從而實現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與時俱進。

1.重視高科技手段的使用

高校學生思政課程教學工作在“互聯網”時代需要結合“互聯網”學習的特點,借助先進的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計劃的制定,轉變傳統的單一、枯燥的教學方式,通過多媒體手段的使用,將課程變得更加鮮活生動,與現代化的教學技術結合,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可以幫助學生在網絡上尋找教學資源,讓學生可以結合自身需要選擇適宜的課程,將整體的教學質量進行提升。最后,教師需要將授課方式進行轉變,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增加網絡授課等不同的授課方式,讓學生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選擇接受的教學方式,真正尊重學生的實際教學需要,提升教學質量。

2.建立完善的“互聯網”道德觀念

“互聯網”文明的建設也是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結合網絡特點和高校學生特點制定的教學規劃,面對當前“互聯網”思想對高校學生影響的不斷增加,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逐漸的凸顯出來,需要學校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進一步完善“互聯網”道德體系,對學校當前的思想道德教育體系進行完善,對于網絡道德進行深入的研究,為學生提供更加詳細的道德判斷方法,逐漸的培養學生的“互聯網”自律意識,不斷的促進“互聯網”文明的建設和完善。同時需要對學校網絡安全進行規范,對于錯誤的道德思想有計劃的進行篩選,逐步的將學生網絡自律意識提升起來,增強學生抵御不良網絡思想的能力。

3.重視教師能力提升

在“互聯網”教育未出現之前,教師掌握的技能明顯高于學生,學生對教師的能力存在認同感。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步,教師的“互聯網”技能存在下降的情況,使得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存在下降,因此為了更好的實現教育目標,教師需要不斷的加強自身技能的提升,重視自身信息技術技能的進步,學會網絡等現代化的科技手段,通過對網絡世界的了解對學生的思維方式進行分析,懂得網絡的使用價值,掌握最新的網絡思政課程教學工作方法,并在教學中進行使用,從而全面的提升教師對新時期思政課程教學工作的理解能力,使得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建設具有更高的質量,全面的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師的思想覺悟,同時又具備較高的網絡管理才能和信息時代思維,全面提升教師的思想政治水平。

四、結語

綜上所述,不論是高校思政課程教育,還是其他專業,在“互聯網”時代都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單從思政課)這類課程來看,它不僅是促使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良性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高校思政工作拓展新局面的需要。隨著多媒體、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它們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提供了各種新素材,開拓了新思路,增加了新形式和新載體,希望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全國高校能夠不斷優化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為我國社會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姚妍妍,楊英杰,許佳.“互聯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06).

[2]張密.“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問題探究[J].建材與裝飾.2017(21).

[3]劉婉茹.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互聯網的結合及優化[J].文學教育(上).2017(09).

[4]高學敏.互聯網思維模式下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法制與社會.2017(21).

猜你喜歡
改革對策思政教學互聯網
時事政策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的教學探討
中國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學的現狀及其對思政教學促進作用分析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以高品質對農節目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政理論課相融合的探索與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