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鏡膽總管切開取石與開腹膽總管切開取石的效果比效

2018-10-09 11:00胡萬財
健康必讀·下旬刊 2018年9期
關鍵詞:膽總管結石開腹手術腹腔鏡手術

胡萬財

【摘 要】:目的:探析腹腔鏡膽總管切開取石與開腹膽總管切開取石的效果對比。方法:選取我院接收的伴膽總管結石4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設研究組和參照組兩組,每組20例。給予參照組開腹取石術治療,給予研究組腹腔鏡取石術治療,比較觀察經不同治療后患者的療效情況。結果:研究組患者的各項指標情況,以及術后不良反應率情況均低于參照組(P<0.05)。結論:相比開腹膽總管切開取石術,腹腔鏡膽總管切開取石術的應用,既能有效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加快患者機體恢復,而且還能使術后不良反應情況的發生降低。

【關鍵詞】:開腹手術;膽總管結石;腹腔鏡手術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lithotomy and open common bile duct lithotomy. Methods: 40 patients with choledocholithiasis received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reference group, 2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open lithotomy in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laparoscopic lithotomy in the study group. the curative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were compared and observed. Results: all the indexe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postoperative adverse reaction rate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 P<0.05 ).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open choledocholithotomy, laparoscopic choledocholithotomy can not only shorten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patients, accelerate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but als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adverse reactions.

Keywords: laparotomy; Choledocholithiasis;Laparoscopic operation

【中圖分類號】R575.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9-03--01

膽總管結石是臨床常見癥,患病部位多以膽總管下端為主,發病突然,易引發患者出現寒戰、對穿性悲痛和絞痛等癥狀。手術方法是現下臨床治療該病癥的主要手段。開放切開膽總管取石是臨床治療膽總管結石癥的主要手段,但取得的治療效果不理想,且易導致術后不良反應的發生[1]。伴隨醫療技術水平的提升,腹腔鏡逐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因其具有術后恢復快、創傷小等優勢,深受醫護人員和患者青睞。本研究以我院接受的膽總管結石4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比應用不同切開取石術的療效情況,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于2015年3月-2017年6月我院接收的伴膽總管結石4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設參照組(n=20)與研究組(n=20)兩組。在參照組中,男11例,女9例;年齡26-77歲(43.5±2.4)歲。在研究組中,男12例,女8例;年齡27-78歲(44.6±2.5)歲。把研究組和參照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相比(P>0.05),數據具有比較性。

1.2 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2]

①納入標準:經CT、B超檢查,被選者均已確診為膽總管結石癥;本次研究已征得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被選患者對此次研究均知曉,并已在同意書上簽字。

②排除標準:伴嚴重精神障礙病癥者;伴手術禁忌癥者;伴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

1.3 方法

手術療法:即術前予以抗生素治療;行全麻。指導患者行頭高腳低位,并向左側傾斜,術者站位和trocar穿刺進腹位置和常規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四孔法基本相同。構建CO2氣腹,維持腹壓在12至15mmHg區間。

掀起肝臟后,膽囊抓鉗將膽囊底部夾住后向右上方提起。對膽囊三角進行解剖,使其能清楚顯示膽囊動脈和膽囊管。膽囊動脈夾血管夾一枚后剪斷。將膽囊漿膜層逆行切開,使膽囊床上的膽囊完全游離。把膽囊Hartmann袋提起,助手腹外輕壓胃,從而能使十二指腸韌帶張力有所提升。順著膽囊管,向膽總管匯合方向,將肝十二指腸韌帶漿膜層分離,把膽總管前壁長度暴露出來。對膽總管穿刺確定。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將膽總管前壁切開0.8至2厘米。若切開部位伴有結石,實施分離鉗將其取出。向膽管內置入膽道鏡實施探查,探查期間一旦有結石需立即取出。對十二指腸乳頭開口情況進行觀察,觀察oddis括約肌開閉蠕動情況是否處于正常狀態。

給予參照組開腹取石法:拔除劍突下10毫米trocar,將開腹取石器械置于體內,依照鏡頭顯示,取石步驟可參照開腹手術進行。

給予研究組腹腔鏡取石法:予以患者腹腔鏡探查,用石網籃將發現的小結石取出。若結石過于細小,或者呈泥沙樣,臨床可實施生理鹽水從膽總管內將結石沖洗出,并吸凈取出。待完成取石后,給予膽道鏡探查,查看是否有結石殘留于膽管內。膽總管切開處置20或18號T型引流管。對T管上下兩端的膽總管間斷縫合。打結方式可依照參照組進行。從T管將生理鹽水向膽總管內注入,對是否伴有膽汁滲出情況進行觀察。對腹腔進行沖洗,并予以止血,向標本袋置入結石、膽囊后取出。留適當長度 T管于腹腔內,自右肋緣下鎖骨中線原穿刺孔引出。將腹內CO2氣體排盡,對穿刺孔縫合。

1.4 觀察指標

比較觀察研究組和參照組患者的術中失血量和住院時間、手術時間和肛門排氣時間等各項指標情況;比較觀察術后參照組與研究組患者的不良反應情況。

1.5 統計學分析

對于本次的數據分析統計,可依照SPSS21.0軟件進行,應用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卡方檢驗為組間對比;應用()表示計量數據,t檢驗為組間對比。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可用P<0.05表示。

2 結果

2.1 對比患者各項指標情況

研究組患者的術中失血量和住院時間、手術時間和肛門排氣時間等各項指標情況均低于參照組(P<0.05)。數據詳情如表1見。

2.2 對比患者術后不良反應情況

術后,在參照組20例患者中,有4例出現不良反應情況,占其比例20.00%,其中1例切口感染,3例術后疼痛。在研究組20例患者中,未有患者出現不良反應情況。經比較,研究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率顯著低于參照組(X?=4.444)(P<0.05)。

3 討論

膽總管結石是常見外科疾病,通常,對伴有此類病癥患者,臨床多主張實施手術方法治療。開腹膽總管切開取石術是以往臨床常用治療手段,然而所取得的治療效果不理想,易導致一系列不良反應的發生,且能夠對Oddis括約肌功能產生破壞[3]。另外,此手術方法的應用,還會加大患者術后疼痛感,影響患者恢復。伴隨近幾年醫療技術水平的提升,腹腔鏡技術逐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因其具有術后恢復快,痛苦小,創傷小等優勢,現已在臨床中得到廣泛應用。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膽總管結石4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設行開腹取石術治療的參照組,以及行腹腔鏡取石術治療的研究組,從其結果中可知,研究組患者的術中失血量和住院時間、手術時間和肛門排氣時間等各項指標情況,以及術后不良反應率均低于參照組(P<0.05),說明,腹腔鏡膽總管切開取石術的實施,能有效縮短患者的肛門排氣時間,降低術中失血量,減少術后不良反應情況發生。因為予以患者腹腔鏡切開取石術治療,能有效避免行開腹切開取石術治療時產生的局限性,如創傷大、損害膽道等,且容易在患者皮膚表面產生疤痕。正因如此,行治療時,臨床更推薦采用腹腔鏡膽總管切開取石術。

總之,相比開腹膽總管切開取石術,腹腔鏡膽總管切開取石術的應用,既能有效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加快患者機體恢復,而且還能使術后不良反應情況的發生降低,值得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何平,趙鳳林,梁杰雄,等.腹腔鏡膽道探查取石術與開腹手術治療膽總管結石的療效對比研究[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6,19(6):482-484.

肖龍海.腹腔鏡膽道鏡膽總管探查取石與開腹手術的臨床療效比較[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17):125-126.

檀占海,朱光輝,陳建榮,等.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聯合膽總管切開取石T管引流術治療膽囊并膽總管結石的效果分析[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7,33(5):883-887.

猜你喜歡
膽總管結石開腹手術腹腔鏡手術
對比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結直腸癌的臨床療效與安全性
膽結石合并糖尿病50例治療及效果評析
腹腔鏡和膽道鏡聯合治療膽總管結石的療效分析
膽總管結石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相關性分析
腹腔鏡治療老年胃十二指腸穿孔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觀察
腹腔鏡和膽道鏡聯合治療膽總管結石臨床分析
對比微創手術與傳統宮外孕開腹手術治療宮外孕的臨床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