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引致的工人就業崗位流失問題研究

2018-10-09 09:56金俊達何瀟倩
現代商貿工業 2018年30期
關鍵詞:人工智能

金俊達 何瀟倩

摘 要:人工智能近年發展勢頭強勁,提高了在生產成本、運營效率、產品質量、服務體驗等方面的一系列社會經濟效益,但在帶來福利的同時也引起了工人就業崗位流失的問題,如何妥善安置這批下崗工人,促使智能化進程平穩過渡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京東作為國內電子商務與物流業代表企業,多年來深入構建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智慧物流體系,成為國內企業智能化的典范。以其為例,通過對智能化發展道路上產生的人機矛盾進行分析思考,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人工智能;就業流失;下崗安置;京東物流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30.042

1 引言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誕生至今已逾六十余年,而近年隨著社會科技進步,人工智能發展更是突飛猛進,取得顯著的進步,被廣泛運用到了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前景十分廣闊。而京東集團作為我國收入規模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和零售商,是國內電子商務與物流領域的代表企業,在近年的發展中始終致力于開展“智慧物流”,用機器人代替傳統工人,以信息技術支撐物流的各個環節中人工智能的實現,從而提高服務質量與效率。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產業開始采用自動化智能生產,取代傳統的人力勞動,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引起了工人崗位流失問題,社會就業壓力逐步增加。根據世界經濟論壇2016年的調研數據預測,到2020年,在全球15個主要的工業化國家中,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的崛起將導致510萬個就業崗位的流失,多以低成本、勞動密集型的崗位為主。人工智能雖然給予我們極大便利,但越來越多的工人卻因此面臨失業,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如何引導這個問題的妥善解決也越來越迫切。

2 人工智能優勢顯著

京東集團作為國內電子商務與物流領域代表企業,其業績備受各界關注,在二十年的發展歷程中,京東逐步走上打造我國電商領域最大規模自建物流體系的路線。2017年京東全年凈利潤達5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0%,單季連續第七個季度盈利;全年凈收入達362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0.3%,其中服務業務全年收入同比增長49.9%;全年總交易額(GMV)近1.3萬億人民幣。截至2017年底,京東已運營486個大型倉庫,總面積約1000萬平方米。從企業層面來看,如果京東以傳統勞動力粗放型增長方式來維持運營的話,不僅面臨人員擴張的成本壓力,相應的管理挑戰也隨之而來,所以人工智能技術對京東而言有優化增長模式的重要意義。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強調京東未來發展戰略:將堅定地面向技術轉型,以技術應對瞬息萬變的世界。在這一戰略的引導下,京東物流配送持續加速技術的創新,不斷挖掘并應用智慧物流,努力構建以機器人為基礎的、智能技術為核心的無人倉儲與配送服務網絡。另一方面,根據目前我國國情和市場需求,在我國人口紅利稀釋與制造業倒閉潮產生的情況下,企業為了控制用工成本,紛紛開始采用機器人代替工人的新生產模式,從而解決供應鏈中的牛鞭效應,實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期能降低成本擴大收益。且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外來勞動力,而機器人的引入能夠在極大程度上緩解社會勞動力緊缺與經濟發展需求之間的矛盾,人工智能的普遍推廣因此成為了必然之勢。

劉強東在2017年7月聯想舉辦的“2017 Tech World”上說,京東用傳統的技術和傳統的方法,已經把運營的成本和效率幾乎做到了極致,或者說遇到瓶頸,下一步京東必須依靠人工智能提升運營效率。也正如此,京東物流堅持研發智能機器人,經過十年的發展如今無人技術紛紛落地并投入使用,極大提高了企業的運營效率。根據京東物流介紹,以昆山無人分揀中心為例的物流倉儲,場內自動化設備覆蓋率幾乎都可達到100%,且自動化程度極高?,F在昆山無人分揀中心每小時可處理高達9000件的商品,每個場地能節省180個人,效率遠遠高于傳統人工分揀。相較于傳統人工,智能機器人有如下優勢:

(1)精確高效有保障。在諸如制造業的流水裝配線上,工作單調重復,較之傳統人工,智能機器能夠在保證效率的同時長時間反復執行同一既定動作,并且保持高度精準,有著較高優勢。

(2)高危工作可替代?,F代社會的工作環境千差萬別,在一些特定環境下更是極具危險性,而智能機器可以代替人力作業以從根本上消除對于工人的安全威脅。

(3)特殊工作的完成。在一些諸如安檢、驗鈔等特殊情境下,傳統人力難以完成既定任務,此時就需要智能化機器的輔助來更有效地完成工作。

(4)便利生活??萍嫉倪M步在根本上還是為了生活的便利,現代智能亦是如此,諸如物聯網工程、智慧物流等新領域的開發,在很大程度上給予了我們生活質量的顯著提高。

在科技高速創新的今天,人工智能正快速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并推動著社會的發展,這是產業運行的宏觀趨勢,更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階段。

3 智能化的負面效應

隨著人工智能化流水線生產的日漸普及,隨之而來的除了產能效率的提高,還有企業就業崗位的機器人替代工人問題,這在智能化時代逐漸到來之時日益凸顯。2016年,臺資代工企業富士康為降低勞動力資源成本,使用智能機器人取代并解雇了昆山市工廠中的6萬名員工,當前正值電子行業戰略轉型加速階段,而這一進程可能導致數以萬計的工人丟失工作。這在京東也同樣如此,在大批量運營人工智能化無人操作系統后,隨之帶來的不僅僅是在生產成本、運營效率、產品質量、服務體驗等方面的一系列經濟福利,還有日益顯著的機器與原有員工之間崗位替代的激烈矛盾。

目前由于人工智能技術還有待提升,現階段尚不能在各種情境下完全自主決策,而人力勞動相比機器作業,在執行力上往往存在一定偏差顯現劣勢,因此智能機器人與工人的崗位之爭目前大多集中在一些對決策自適應力較低、執行力要求較高的崗位上。換句話說,智能機器引致下崗工人,大多數仍是初級生產勞動力,而在重于決策判斷的崗位,機器人目前仍無法與人企及。機器換人的替代問題現階段主要在于以下幾類工作:

(1)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標準流程化工作替代。此類工作可以被數據化采集,重復性較高,技術性較低,用機器反復運行既定動作,在勞動量較高的崗位,可以保證比人工高效運轉的同時更兼顧產品質量。

(2)大數據下缺乏創新的工作替代。一些信息化服務型行業,自身工作屬性較為固定,可以在采集數據設計算法后,使用機器來自動化處理生產業務,從而在未來的大數據的時代,能夠比傳統人力更為適應新經濟模式。

(3)可在有限集合下做出判斷的工作替代。具體而言,目前主要是以下兩類崗位在機器代替人工的浪潮下首當其沖:傳統制造業藍領工人、可智能程序化的服務業人員,而這兩類崗位的機器人與工人之爭,在京東的智能化進程中更是尤為突出。

對于傳統制造業藍領工人,這一群體的受教育程度較低,但工作強度卻普遍較高,工作環境也較為艱苦,工作的效率與質量自然難以得到保證。另一方面,自改革開放以來,人口紅利作為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一個重要支撐正在快速稀釋,隨著“路易斯拐點”的到來,傳統制造業勞動力成本增長,制造業倒閉潮一再產生。企業為了降低制造業用工成本,提高產能擴大收益,種種原因使得以機器代替人工的新生產模式日漸興盛。

對于可智能程序化的服務業,近年逐漸面臨“招工難”的問題,職位待遇低、勞動強度大、缺乏上升通道等原因是員工離職的主要原因。服務業的成功是經濟新常態可否平穩運行的核心,但在我國人口紅利消失、老齡化問題、產業轉型升級等多方面因素的集中作用下,服務業開始出現“用工荒”的局面,這也給了人工智能以良好的發展環境。

當今世界工業正在轉向4.0版本,在全球智能化過程中,傳統的制造業行業不得不面臨由新興技術主導的行業挑戰,從而被迫進行產業的升級重組。雖然從宏觀長期看來,工業革命以來的技術進步給相應領域帶來的大多是良性失業,原有的就業崗位減少的同時,也會不斷涌現出大批關于新興技術的就業崗位,但短時期內這一調整必然帶來既有產業的重新洗牌以及傳統行業工人被迫失業再學習的陣痛。

4 措施建議

在人工智能勢不可擋的背景下,智能自動化發展與工人就業崗位流失之間的協調問題急需解決。

4.1 京東的初步嘗試

(1)打造機器人管理員。

當前處于人工智能浪潮的初級階段,絕大多數機器尚無法做到完全自主運行決斷,仍需一定的人工監管操控來合理容錯?;诖它c,京東有計劃地開展對員工管理與維護機器人的培訓,讓員工掌握自動化環境下新型工作流程,轉型成為機器人管理員的角色,從而實現人工與機器并行高效的生產模式。

(2)內部轉崗。

機器人目前較多應用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內的標準流程化工作,在一些機器人涉足較少的服務型崗位,仍需人工進行部分操控管理。在京東內部,針對機器置換出的員工已經開始進行批量有序的轉崗,使工人從一線分揀運輸等工作逐步轉向服務性更強的崗位,讓機器人代替完成原先繁重的初級勞動。機器重于執行,工人優于服務創造,這在保證企業整體效率的同時,更能兼顧產品與服務的質量。

(3)協助返鄉創業。

近年來,為推進新型城鎮化、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我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政策,成績斐然。據統計,僅2017年全國返鄉創業人員就已超過740萬,其中返鄉農民工占比更是高達725%,這為下崗工人的再就業提供了良好機遇,企業也應當抓住契機大力協助員工返鄉創業。2016年5月,京東集團與國家發改委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動安置化解過剩產能職工、促進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工作,在更進一步地實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城鄉一體化建設的同時,也充分給予了人工智能置換出的勞動力返鄉創業的多重途徑與有效保障。

4.2 進一步的建議

但是,面對人工智能浪潮的加緊推動,以上的解決方案還是不夠的,我們在此給出普適性的進一步建議:

(1)員工技能升級。

智能化進程不是簡單地將人力替換為機器,其實質是將創新的技術、工藝與管理投入到實際的運營生產中,因此傳統工人需要將自身的技能升級從而滿足新模式下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國務院2017年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也提到要建立適應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需要的終身學習和就業培訓體系,大幅提升就業人員專業技能,滿足我國人工智能發展帶來的高技能高質量就業崗位需要。長遠看來智能化不是取代工人就業,而是對傳統人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失業人員對自身的發展升級才能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的到來。

(2)縮短工時調整制度。

機器人的不斷引入帶來的失業問題,或許恰好能夠解決一些國家人口高度老齡化而勞動力供給不足的社會問題,而在大多數國家目前勞動力充足的狀態下,機器人的到來不斷產生了對社會更多就業崗位的需求,但在既定機制下就業崗位如何進一步增加,縮短工時調整工作制度給出了新思路。從短期來看,縮短工時可以擴大崗位需求量,能夠成為機器換人階段的有效過渡措施。19世紀工人每天勞動時間長達16個小時,而現今被很多國家采用的八小時工作制也已沿用百余年,隨著人工智能的引入,社會生產效率將不斷提高,工人勞動時間的縮短及強度的降低已經成為宏觀必然趨勢。

(3)政府引導安置。

政府相關部門需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強針對下崗職工有效扶持政策的研究,給予下崗職工臨時過渡期的相應補貼,為大量閑置勞動力的再就業、創業爭取時間,減少短期內不必要的勞動力資源浪費,對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和社會穩定工作有著重要意義,從而規避就業動蕩引起的各類社會風險。同時相關部門可以展開對新型智能化企業與傳統人力資源需求企業的勞動力供給對接工作,組織構建相應的中介平臺,給予信息的充分互補交流,引導跨地區、跨企業間勞動力的流動平衡,批量安置智能機器人取代的勞動力,從而確保就業市場機器換人的平緩階梯式轉換。

(4)對外勞務輸出。

隨著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進一步實施,沿線國家與我國的貿易往來日益密切,而這些國家目前大多處于經濟的低速增長階段,對于大力發展本國制造業、盡快走出后危機時代的經濟低迷有著極大的渴求,勞動力作為重要因素自然不可或缺;另一方面隨著我國人工智能的不斷推廣,國內工人大量被機器替代繼而產生的過剩勞動力,可以成為沿線國家制造業崛起過程中勞動力的重要來源,從勞動力角度我國與這些國家形成了供需關系。因此我國可以以此為契機,積極拓寬海外勞動力市場,有計劃地對外輸出優質可靠的勞動力資源,從而有效緩解我國智能化進程中的社會就業壓力。

5 總結

在人工智能浪潮全面來襲的今天,機器人代替工人是產業發展的結合趨勢,但其引致的就業崗位流失問題也愈發顯著。從長期看來,人工智能更多的是解放勞動力而不是取代,歷史上每次技術革新都會創造出更多的新型就業機會;但在短期,智能化進程確實會引發社會的失業潮與轉業潮。

工人需要適應新形勢下的產業需求,優化升級勞動技能,打造自身過硬素質,積極迎合智能化進程的發展要求。企業要適時變革工作制度縮短工時,給予員工內部轉崗變動相應協助,同時做好與勞動力需求企業的信息對接工作,為工人批量再就業搭建便捷高效的中介平臺。政府需要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引導不同地區與企業之間勞動力的流動平衡,做好統籌規劃與合理調度,實現智能機器人與工人的平穩對接過渡。相信在工人、企業與政府三方結合作用下,智能化進程引致的就業問題能夠合理解決,從而收獲人工智能帶來的巨大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陳曦.“無人”時代智能化的挑戰[J].中國新時代,2017,(9):12-19.

[2]任芳.京東物流昆山無人分揀中心成功運行[J].物流技術與應用,2017,22(10):96-100.

[3]鮑春雷. 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對就業的影響[N].中國勞動保障報,2017-12-13(003).

[4]張紅霞. 技術進步的就業效應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2.

[5]毛曉東.我國失業及就業問題的對策探討[J].商場現代化,2010(07):133.

猜你喜歡
人工智能
我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專業
用“小AI”解決人工智能的“大”煩惱
當人工智能遇見再制造
AI人工智能解疑答問
人工智能與就業
基于人工智能的電力系統自動化控制
人工智能,來了
人工智能來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