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烈士陵園:傳承紅色文化的重要載體

2018-10-15 09:26李麗
青年時代 2018年25期
關鍵詞:烈士陵園紅色文化

李麗

摘 要:烈士陵園埋葬的都是永垂不朽的功臣將士,它不僅是革命軍人的精神之所,更是紅色文化的重要載體。它的存在,傳播著不屈不撓、艱苦奮斗的革命情懷,譜寫著一段又一段舍己為人的偉大篇章。它的存在,鼓舞著人們繼承和發揚這種紅色文化,提醒著現代軍人繼續砥礪前行。因烈士陵園,我們當永不敢忘記,這不僅是一座墓碑,更是一種精神,一份力量,一類文化,需要融進中華兒女的血液中,成為一種永恒的信仰。

關鍵詞:烈士陵園;紅色文化;重要載體

烈士陵園作為彰顯紅色文化的重要源頭,如何更好的作為文化載體傳承紅色文化,已成為各級政府乃至中央領導著重考慮的問題。時代發展至今日,如果沒有那些舍身忘死的革命先輩,我們不可能擁有今天的幸福。雖然每年都會有很多的群眾、領導對革命烈士予以追懷、緬思,但如何將他們的精神傳承下來,學習他們的情懷來保家衛國更為重要。這種紅色文化是所有文化之始,是建國富國之根本,更是引領我國走上繁榮富強生生不息的偉大力量。

一、傳承紅色文化,以明確烈士陵園的功能定位為首要

烈士陵園的建立,一是為了紀念先輩,銘記追思;二是為了警示后人,勿忘歷史。它集教育與紀念為一體,充分展現了文化價值和游覽功能。在弘揚和傳播紅色文化的目標上,首先必須對烈士陵園的價值功能有清晰的掌握,其后才能更好的結合現代文化潮流和精神狀態予以宣揚,以使其發揮出應有的最大價值,教育后輩成人成才,保家衛國。

(一)紀念功能

烈士陵園建立的首要目的是為了紀念先輩為國做出的貢獻,通過集中設置紀念碑、烈士陵墓、紀念館等來方便后人對先輩們的哀思,追悼和崇敬。因此,紀念功能可以說是烈士陵園的主導功能,在紅色文化的孕育起源上,因此地的氛圍,氣息最為濃郁,由此被奉為紅色文化的載體,成為精神繼承的高地。

(二)教育功能

隨著我國經濟,科技,教育的日益強盛,革命先輩時代的不易和艱難逐漸淡出許多人的視野,尤其對于新一代青少年而言,時代的久遠和當前的舒適使他們對紅色文化更為陌生。為教育后輩銘記革命精神,繼承紅色文化,烈士陵園作為文化載體,身臨其境最容易領悟,吸收這份情懷。為此,很多國家領導人多次到革命地區參觀,許多學校也組織學生為烈士掃墓,在一次又一次活動中,將歷史重溫,將文化繼承。這些無形中的體會與感受,是紅色文化本身的魅力和力量,是教育下代中華兒女自立自強,拼搏進取的強大力量。

(三)歷史功能

烈士陵園是身處不同時代革命先人的魂歸之所,這里埋葬的不僅僅是他們的身軀,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精神。無數個不同時期不同時代的他們,用鮮血才筑成了我們美好的今天。烈士陵園的存在,是歷史演替的結果,他們,是歷史更替的見證人,在烈士陵園里,我們知史,明史,記史。這種犧牲與舍己是毫無保留的,是赤裸裸展現在眾人面前的。因這份真實、持久以及前仆后繼,我們才更懂得繼承的意義和肩上的責任。

(四)旅游功能

每年清明節前后,烈士陵園總是人山人海,一是掃墓以記先人,二是陵園歷史遺跡豐厚,一般以園林結構形式為主,不僅保存大量的紅色文化資源,人文景觀,而且自然風景優美。因此一直以來備受人們關注,常常作為旅游場地吸引五湖四海的人們來訪。這種旅游價值也為烈士陵園的紅色文化傳播提供了便利,更是烈士陵園作為紅色文化傳播載體的優勢之一。國家相關文件也支持以旅游場地為傳播方式,總體設計,大力發揚紅色文化,讓群眾在游覽中感受紅色文化的價值。

二、以烈士陵園的保護利用為前提,發揮功能價值

(一)注重有形遺產保護,發揮紀念功能

烈士紀念設施是烈士精神的象征。烈士紀念碑、烈士紀念館、烈士陵墓、紀念雕塑等烈士紀念設施雖為有形之“物”,卻承載了人們對歷史的記憶、對烈士的景仰,是傳承紅色文化的重要載體。烈士陵園應按照這些規定要求做好烈士紀念設施的維修和改造工作,通過日常維護和管理,確保烈士紀念設施的完好無損,保持烈士紀念設施的莊嚴肅穆,從而有效發揮烈士紀念設施作為具有紀念意義的“物”的載體作用,為社會各界群眾提供良好的烈士紀念環境。

(二)注重無形遺產挖掘,發揮文化功能

烈士陵園有很多無形遺產,雖看不見、摸不著,但卻無處不在,并每時每刻影響著參觀群眾。死者已矣,精神永存。傳承無形遺產,烈士陵園一定要加強對烈士精神的提煉和升華,搶救性做好烈士資料的征集、收藏和研究工作,從烈士的史料中去挖掘烈士的精神價值以及對當今人們的啟示。通過編寫、拍攝烈士宣傳資料,傳播烈士精神;做好烈士史料的陳展工作,展示烈士精神;將烈士精神融入陵園建設中,在烈士紀念設施等有形遺產中注入“魂”的內涵,使紅色傳統不斷得到弘揚。

(三)注重紅色資源開發,發揮旅游功能

烈士陵園開展紅色旅游,就是要利用陵園自身的紅色資源,以旅游為載體,弘揚烈士精神,傳承紅色文化。因此,紅色旅游一定要結合陵園實際,尊重歷史、尊重烈士,以園林化標準加強陵園環境建設,并將烈士的崇高精神融入每一處烈士紀念設施中,將紅色內涵融入陵園的一草一木中,使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始終充盈“英雄氣”。

三、紅色文化傳揚要適應時代發展,創新工作形式

紅色文化的傳播,不應該只局限于傳統思想,隨著時代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人們對于新事物的接受以及舊事物的追思都有了新的模式。如果在紅色文化的傳播繼承上刻板保守,便難以實現紅色文化傳播的初衷,也難以達到應有的傳播效果??傮w來說,主要需把握以下兩點。

(一)充分利用現代裝飾技術,提升游覽價值

烈士陵園的歷史遺跡有很多,為防止破壞和保留歷史氣息,很多遺跡管理者不敢輕易對其做出修飾和整改,其緣由可以理解。但隨著各歷史紀念館,博物館以及其他歷史珍藏館的相似性愈演愈烈,如果不在保留實物本質美的基礎上稍加潤色,便難以達到吸引群眾,引起深思的目的。如借助現代投影,雕塑,以及聲、光、電、磁等現代技術,提升文物的陳列美感,并定期更新,改變形式。通過在改變中展示或暗示歷史演替,來達到突破單純游覽的目的。

(二)充分運用網絡技術手段,提升傳播實效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達,改變了以往的交流模式,也提升了信息傳播的速度。在紅色文化價值的傳播過程中,如果能借助現代網絡技術,通過微信公眾號,微信、微博等,不斷推送歷史故事,文化精神,宣傳烈士陵園,組織志愿活動開展等,使人們在紅色文化的吸收接納同時,設身處地的踐行文化精神,這種精神可以從小處開始,逐漸升華,可以從個人開始,逐漸積聚,當一種活動成為一種定期的,龐大的,有目的,有價值的奉獻時,便是紅色文化由烈士陵園走向中華大地每一處角落的時候,就是快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候。這種教育是有感染力的,因為它存在生活的每時每刻,這種宣傳是有效的,因為它早已融入你的內心深處根深蒂固。

四、結語

紅色文化的傳播是紀念和緬懷革命先輩的最好方式,這種文化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瞻仰和吸收。在文化傳播的過程中,方式多種多樣,形式也各具千秋,但必須謹記的是,對紅色文化的本質內容不能破壞,不能以傳播為目的傳播,以宣揚為結果去宣揚,而是在傳揚的過程中,使群眾對紅色文化的了解更深刻,對歷史的演替更清晰,對精神的繼承更自覺。這才是烈士陵園作為紅色文化傳播載體的意義所在,這才是我國革命先輩視死如歸犧牲自我的價值體現。

參考文獻:

[1]湯家慶.紅色文化研究與烈士陵園[J].烈士陵園研究,2013(2).

[2]張志松.紅色文化傳播的實證研究——以南湖革命紀念館為例[J].中國紀念館研究,2013.102-108.

猜你喜歡
烈士陵園紅色文化
普蘭店區唐房革命烈士陵園
沙嶺戰役烈士陵園
大石橋市烈士陵園
鐵嶺市烈士陵園
遵義紅軍烈士陵園36年的守護者
依托紅色文化資源 傳承紅色文化基因
新媒體環境下的紅色文化的發展和傳播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紅色文化的價值訴求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巍巍豐碑矗立并州——太原解放烈士陵園落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