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家姓之畢(bi)姓

2018-10-18 03:13
僑園 2018年8期
關鍵詞:周文王東平姓氏

姓氏起源

畢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二十五位,人口約121.8萬余,占全國人口總數的0.076%左右。

1.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之第十五子姬高之后,屬于用國名為氏。商朝末年,周文王的第十五子高,隨周武王興師伐紂立下赫赫戰功。西周王朝建立之后,他負責處理那些被商紂王關押的犯人。他寬大為懷,平反了不少冤獄,表彰了因直諫受害的功臣,因而名聲鵲起,被稱為“周初四圣”之一。后被周武王姬發封到畢地(今陜西長安、咸陽北,渭水南北岸一帶),他建立了畢國,為公爵,故而史書多稱其為“畢公高”。畢氏、魏氏同宗同源,皆尊奉畢公高為得姓始祖。

2.源于任姓,出自黃帝之少子禺陽之后,屬于用居邑名稱為氏。

3.源于匈奴族,出自漢朝時之南匈奴屠各部,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4.源于突厥族,出自唐朝時阿史那部突厥王子阿史那·社爾,屬于用國名或官爵稱謂為氏。

5.源于蒙古族,出自明末清初蒙古新巴爾虎畢喇爾部,屬于用部落名稱漢化為氏。

遷徙分布

三千多年前的畢國,在今陜西長安、咸陽兩地之北,也就是說渭水的南北兩岸乃畢姓之發祥地。春秋時,畢公高的后裔畢萬仕晉,因功封于魏,到其曾孫魏文侯時,三家分晉,因此有畢姓改成魏姓者。戰國時,畢姓已進入山東。先秦時期,畢姓主要繁衍于河南和山西境內黃河以北的一大片地方。魏晉南北朝時期,居于東平郡的畢姓繁衍日盛,可謂族大人眾,名人輩出,此際見諸史冊之畢姓名人,多父子、兄弟等有血緣關系者。另外,畢姓太原郡望、河內郡望、河南郡望已日益壯大。唐代末年,因避回鶻擄掠和黃巢之亂,有畢姓南及兩湖一帶。明初,山西畢姓人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于陜西、山東、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地。清乾隆年間以后,河南、山東的畢姓人,伴隨闖關東的風潮,通過海路,入遷東北三省。此際亦有沿海之畢姓赴臺,或到東南亞和歐美各地者。如今,畢姓在全國分布甚廣,尤以山東、河南、黑龍江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之畢姓約占全國漢族畢姓人口的70%。

郡望堂號

郡望

扶風郡(今陜西興平)、東平郡(今山東東平)、河南郡(今河南洛陽)、河內郡(今河南沁陽)、太原郡(今山西太原)。

堂號

扶風堂、東平堂、河南堂、河內堂、太原堂、經訓堂、培遠堂。

歷史名人

畢公高 周文王第十五子,武王克殷,封于畢。

畢良史 宋,士安孫,字少董。紹興間進士。閉戶著春秋正辭,論語談古書。喜字學,得晉人筆法,善畫巢木竹石。少游京師,買賣古器字畫之屬,出入貴人之門。當時謂之畢償賣。

畢升 宋,英山人,慶歷中布衣,活字板印刷法開創者。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鐵范置鐵板之上,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以火煬之。藥稍镕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印數千百本極為神速,為中國有活字板印刷之始。

猜你喜歡
周文王東平姓氏
姓氏從何而來
有趣的姓氏
周文王以德服人
茶藝
成都龍泉驛北周文王碑及宇文泰治蜀之道
鐵 匠
奴隸倒戈
姓氏拆解
周文王即位另有隱情?
A Comparative Study of Buddha in China and God in Western Countries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