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科知識水平對高中化學教師教學的影響研究

2018-10-19 16:09王慧蔡雪董淑梅邢樂紅
科學與財富 2018年25期
關鍵詞:學科知識

王慧 蔡雪 董淑梅 邢樂紅

摘 要:本文以高中化學教師在高中化學選修3《物質結構與性質》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為例,通過問卷、訪談、知識測試等形式對化學教師學科知識水平進行調查,分析了化學教師學科知識水平對教學的影響。

關鍵詞:高中化學教師;物質結構與性質;學科知識

1 問題的提出

為滿足學生的不同發展需要,兼顧學生志趣、潛能的差異和發展,高中化學在必修課程基礎上設置了六個選修模塊,各模塊課程內容的線索有所不同,在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總目標也上各有側重,既充分體現了化學對人類生活、科學和技術發展產生的重要影響,也反映了現代化學的發展。選修模塊的設置,較好地考慮了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水平的特點,適應了不同學生的發展需要,體現了高中化學新課程的結構更加靈活,給學生的學習留有較大的選擇空間,為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提供了可能性。其中選修模塊3《物質結構與性質》是與化學學科核心領域發展相聯系的模塊,主要從原子、分子水平上,引導學生認識物質構成的規律,該模塊突出化學學科的核心觀念、基本概念原理和重要的思想方法,通過該模塊學習,學生可以比較系統地學習化學核心知識,同時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

《物質結構與性質》模塊內容比較抽象,理論性較強,對思維能力和微觀想象能力要求較高,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反應該模塊知識深奧、理論抽象、教師難教、學生難學。這些問題的存在反映出化學新課標選修教材對教師的化學學科知識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針對高中化學教師的知識結構能否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相適應的問題,我們對某市3所高中化學教師及就《物質結構與性質》模塊知識進行了測試和問卷調查,以全面了解當前中學化學教師的學科知識結構。共發放教師問卷94份,大三學生問卷28份,問卷全部收回且有效。通過統計分析測試卷及問卷情況了解高中化學教師有關物質結構內容的學科知識水平,通過訪談了解高中化學教師在《物質結構與性質》模塊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分析了化學教師學科知識水平對高中化學教學的影響。

2 高中化學教師物質結構與性質知識的測評與分析

2.1測評目的和方法

根據當前中學化學教學實際,以化學知識測試和教師自我評價及訪談三種形式,就教師對有關物質結構與性質相關知識和基本理論掌握的熟練程度、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化學知識面的廣度等進行了考查和了解,以反映中學化學教師的綜合化學知識水平和學科知識結構的情況。該試題以宋心琦主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學選修模塊3《物質結構與性質》教材為依據,參考大學《無機化學》(宋天佑等編)教材相關章節內容,共設計40個客觀題和5個主觀題,滿分為60分??陀^題簡潔明了,難度不大,注重綜合性,主要考察教師關于物質結構知識的容量和水平,采用選擇和填空的形式;主觀題以問答和推斷的形式出現,主要考察教師對物質結構問題思考角度及思考深度、能否運用化學學科的觀念、方法和思維方式等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以全面了解化學教師對物質結構及性質具體知識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要求教師在60分鐘內,通過分析、思考、判斷選出答案。

2.2 測評結果統計

從試卷的統計分析看,教師的得分情況與教師的學歷有一定的關系,見表一,學歷越高,其得分情況越好,在高分段人數所占比例越高。

信度0.739,說明試卷可信度較高。標準差為10.52,表明被試成績分布較寬,表現出一定的離散性,說明被試水平層次不齊。

教師的得分情況與教師的教齡關系見表二,從數據顯示,總體趨勢是教齡越長,其得分情況越好。

2.2 教師自我評價

表三是不同教齡教師對《物質結構與性質》基本內容掌握情況的自我評價。

2.3 訪談中發現的問題

與三所學校的部分教師圍繞《物質結構與性質》教學實施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了座談,大家普遍反映的問題有如下幾個方面:

1、原子軌道、電子云、雜化軌道理論、配位鍵、配位化合物、金屬晶體基本堆積模型等內容過于抽象,不符合高中生認知規律,多為大學教材內容,教師本身理解這部分內容都存在困難,教學時候感覺問題枯燥。受自身水平限制,教學中很難創設教學情境,老師們只能是就問題而講問題;

2、新課標、教參要求簡單了解,教材內容呈現簡單,可是習題中又出現較難的問題,使得教師不知如何取舍;

3、實際教學中,教師們也反映,由于對物質結構知識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把握,也使得自己在教學中不敢放得太開,一位化學教師就表示:“《物質結構與性質》模塊教學中,不敢鼓勵學生采用探究、合作等新課程提倡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我總是擔心學生在討論、探究過程中會提出各種超出自己學識之外的問題,自己也回答不了;”

4、《物質結構與性質》模塊教材中涉及較多化學史內容,化學史揭示了化學學科發展進程,體現人了化學學科發展過程中的理論與實踐,發展與創新,繼承與突破。相關化學史知識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化學發展的規律,培養科學思維方法,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問及教師對化學史知識的教學內容如何把握時,多數教師比較茫然,坦誠自己對化學史了解不多,教學中也不夠重視;

5、多數教師渴望提高但又覺得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學習,他們更注重的是教學參考書和練習冊。

從以上歸納教師反映的問題可以看出,存在上述問題根本原因還是教師的物質結構知識基礎不夠扎實,對新課程教材把握不到位,學科知識更新慢,不能及時擴充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新知識, 勢必導致教師的學科知識結構越來越不合理,學科教學知識越來越不能適應新課程教學。

3 結果分析

普通高中新課程的實施,對教師的學科知識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這些新要求對于一線教師而言,比轉變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方法,實施探究式教學等等難度要更大得多。

從統計結果及對教師的訪談中還可以看到,在新課程推進中教師除了受到化學課程資源條件的限制之外,自身專業知識的欠缺是他們實施新課程的主要困難之一。高中化學教師學科知識的短板與新課程要求之間的距離,造成一些教師不能順利適應高中化學新課程,無法適時滲透現代化學思想,更談不上對新課程教學進行深入的思考。同時,從教師們反映的問題也能看出,教師的教學研究意識淡薄、又缺乏主動探索、合作交流和自我提高的意識,自我提高能力差。

影響高中化學教師對新課程適應的因素很多,但在所有影響、制約教師適應新課程的因素中,教師自身的知識能力應該是放在第一位的,這是影響教師實施新課程的重要節點,化學教師知識結構的水準將會對化學課程改革的成效產生顯著的影響。從調查結果及訪談情況分析,不難看出高中化學教師實施新課程的知識能力狀況與新課程的現實需要還有一定距離。教師如果不努力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必將難以駕馭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何彩霞.化學教育,2001,22(5):22.

[2] 宋天佑、程鵬、王杏喬、徐家寧編. 無機化學(上冊). 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15-216.

[3] 王秀紅、黃美榮、孫聞東.化學教育,2011,49(12):49-52.

[4] 曹清、胡宗球. 化學教育,2011,22(4):22-23.

作者簡介:

王慧 女 (1967.11——) 牡丹江師范學院 教授 研究方向:無機化學、化學課程與教學論

猜你喜歡
學科知識
高校圖書館學科化知識服務模式研究
通向學科育人的學科知識觀
品讀
初中學生物理學習壓力成因及緩解策略
教師專業發展新思維:學科知識的三次轉化
——以數學教師為例
學校德育要植根于學科知識的意蘊之中
新課程背景下作文教學新探
促進深度學習,提升數學核心素養
就業能力導向下大學生學科知識學習與核心素質培養研究
成人高校教師的專業知識素養現狀調查與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