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歷史分期研究

2018-10-20 10:50陳晨
求知導刊 2018年21期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陳晨

摘 要:思想政治工作是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反映了黨和國家不同時期的工作重心和時代任務。改革開放40年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繼承中創新,在實踐中完善,教育任務、內容、目標、方法、載體和話語系統等不斷豐富和發展。文章基于1978年至今黨和國家政策文獻的分析,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分為探索發展、全面發展和創新發展三個時期。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開放40年;政策文獻

改革開放40年以來,政治、經濟、社會的巨大變革,推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繼承中創新,在實踐中發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則、目標、方法、任務、載體和話語系統等伴隨不同的時代主題,體現出典型的時代特征,形成了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教育體系?;诟母镩_放40年黨和國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領域的政策文獻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經歷了探索發展(1978—1992年),全面發展(1992—2012年)和創新發展(2012年至今)三個時期。

一、改革開放初期的探索發展(1978—1992年)

改革開放初期,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和教育領域的撥亂反正,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逐步轉移到服務經濟建設和高校人才培養的中心任務上來。以高考制度的恢復和全國教育大會的召開為標志,高等教育的深層次需求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新確立的內在邏輯。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一方面,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加速,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另一方面,世界政治局勢發生重大變化,西方社會思潮大量涌入,資產階級自由化影響嚴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斷探索新途徑、新形式和新方法,為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提供了思想保證。

1.恢復重建階段(1978—1980年)

“文化大革命”結束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從“服務于階級斗爭”中解放出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線”地位重新確立,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進程的先決條件。1978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召開,鄧小平同志重申了毛澤東關于人才培養質量標準的論述:“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1],“德育”被重新定位。同年10月,《關于討論和試行全國重點高等學校暫行工作條例(試行草案)的通知》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和作用進行明確,標志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的開始。

2.專業探索階段(1980—1987年)

這一階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項工作逐步進入發展正軌。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問題重新考量,工作任務和內容不斷完善發展。1980年、1986年,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和《關于改進和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決定》,分別對圍繞“四化”進行人才培養的中心任務和培育“四有”新人的教育目標進行了明確。1980—1987年間,黨和國家制定了關于信仰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道德法制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等一系列文件,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領導體制、工作方法、組織建設等進行了具體指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問題逐步細化解決。其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和工作隊伍建設得到重新重視。1984年,《關于加強和改進高等院校馬列主義理論教育的若干規定》,強調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地位和作用。隨后,教師數量得到補充,隊伍水平明顯提高,成為改革開放初期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重新開展、教師隊伍全面建設的起點;同時,輔導員培訓機制首次納入隊伍建設中,標志著輔導員隊伍建設日益正規化、制度化。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科初步建立。1980年,《光明日報》發表文章《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門科學》引發關于“思想政治工作要科學化”的大討論,討論成果選編為《論思想政治工作科學化》一書[2],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的標志性事件。同年,教育部召開政工專業論證會,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學”的學科名稱和“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專業名稱[3]。1984年,教育部頒發《關于在十二所院校設置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意見》,首批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專業正式投入,標志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進入了專業化發展階段。至1987年,《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培養碩士研究生的實施意見》延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培養層次,為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科建設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3.強化推進階段(1987—1992年)

這一階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加速和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沖擊,導致新的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凸顯,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問題全面系統發展,工作實踐更趨于科學化、體系化。1987年,《關于改進和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決定》首次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層次化,并將其作為衡量學校辦學成效的基本標志和教育改革必須遵循的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從凌駕于業務工作之上轉變為服務黨的經濟建設和高校的中心工作,這對于推動高校師生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起到了重要的先導作用[4]。隨后,黨和國家對當時大學生亟待解決的思想政治問題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狀況進行了探討并提出建設性意見。1990年,《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高等學校黨的建設的通知》首次明確了高校的領導體制是“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明確了高校領導權必須“掌握在忠于馬克思主義的人手中”;明確了中央構架機關部委黨組(黨委)、地方黨委對所屬高校的工作指導;明確了“把思想建設放在高等學校黨的建設的突出位置”[5]。第二,專業學科建設、思想理論課程建設和隊伍建設更加全面、科學。專業學科建設方面,國家教委連續頒發關于專業招生、碩士研究生培養、第二學位等多個文件,初步建成了專業化、多層次的人才培養體系;思想理論課程建設方面,1987年,《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培養碩士研究生的實施意見》首次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概念,標志著思想政治教育進入學科發展階段;隊伍建設方面,1987年,《關于在高等學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專職人員中聘任教師職務的實施意見》首次將高校專職輔導員列入教師編制,成為改革開放以來高校專職輔導員隊伍建設的指導性文件。

改革開放初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得以恢復重建,政策和方針、內容和方法等不斷豐富和規范,為進一步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加強思想引導,堅定理想信念,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支撐條件。

二、改革開放新階段的全面發展(1992—2012年)

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從國際環境來看,一方面,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成為世界發展的趨勢,資本、技術、知識等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得到優化配置。另一方面,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導致社會主義運動處于低潮,資本主義國家通過和平演變戰略,有計劃地進行價值滲透和文化干預,對我國大學生的思想觀念產生了很大影響。從國內環境來看,一方面,以1992年鄧小平南方講話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為標志,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20年間,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不斷發展,政治制度不斷完善,國民經濟不斷發展,文化市場不斷繁榮,對外交流不斷擴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國際威望不斷提升,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政治保障、物質基礎和文化環境;香港、澳門回歸,奧運會、世博會舉辦,抗擊“非典”,汶川大地震救援等重大事件,極大增強了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大學生以志愿者等多種身份參與其中,凸顯出務實與奉獻、責任與擔當的精神品質。另一方面,市場經濟所具有的兩面性,引起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自由主義等盛行;互聯網及新媒體的迅速發展所產生的信息焦慮、媒體依賴等,極大影響了大學生的是非判斷;理想信念危機、誠信意識缺乏、功利主義嚴重、法律意識淡薄、心理危機增加、就業壓力增大等問題凸顯,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難度不斷增加。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期的規范發展階段(1992—2003年)

面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帶來的新課題和新矛盾,黨和國家準確把握時代特征,提出科學論斷,不斷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學化進程。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問題不斷規范,工作內涵不斷延伸。1989—1992年期間,江澤民同志多次在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黨的十四大之后,《關于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的頒發,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成為這一階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綱領性文件。2000年,全國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對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要求、地位作用、方式方法、隊伍建設等重大問題進行了規范。自1995年開始,黨和國家陸續頒發一系列文件,將素質教育、審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網絡教育等納入德育范疇,并在精神文明建設、愛國主義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社會實踐、抵制邪教等方面出臺多個文件,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涵。其次,思想理論課程建設逐步規范化、體系化。1998年,全國高?!皟烧n”管理工作座談會召開和“兩課”教學指導委員會的成立,建立健全了思想理論課程建設的專門指導機構,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最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和輔導員隊伍建設整體水平提升。1999年《關于開展高等學?!皟烧n”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工作的通知》和2000年《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輔導員隊伍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推動作用;2001年,《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的頒發,首次明確規定將專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納入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序列,這標志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入規范發展階段。這一階段,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與確立,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與時俱進指明了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不斷細化、載體不斷發展、工作不斷規范、話語系統不斷完善。

2.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豐富發展階段(2003—2012年)

在中國改革攻堅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大學生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評價標準和價值追求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影響,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成為這一階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內涵更加深刻,內在邏輯更加縝密,評價體系更加完善。2004年,《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首次由中共中央和國務院聯合頒發,深刻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戰略地位、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任務、有效途徑等9個方面,提出要把“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始終擺在重要位置,要求“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擺在學校各項工作的首位,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6]。2005年,全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召開,胡錦濤同志強調“把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為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一項重要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擔負起政治責任”[7]?!兑庖姟返念C發和會議的召開,為今后一個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進指明了方向。2003—2012年間,黨和國家在學生黨建、網絡教育、學風建設、組織建設、志愿服務、文化建設、實踐教育、廉潔教育、安全教育等多方面提出具體意見,并且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先進性教育、社會主義榮辱觀、載人航天精神、雷鋒精神、學習時代楷模等活動掀起學習熱潮,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步落實。其次,專業學科建設呈現跨越式發展。面對學科代替現象嚴重,學術成果數量多但質量參差不齊,學科隊伍建設缺乏科學規劃等新問題,國務院分別增設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二級學科和中國近代史基本問題研究二級學科,頒布《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意見》,明確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基本原則、目標、任務、要求和保障。思想理論課程建設方面,2005年、2011年,《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和《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的頒發,細化了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組織管理、教學管理等,成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深化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再次,輔導員隊伍建設專業化、職業化發展。2006年,《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對輔導員的性質、特點和身份進行重新定位,強調高校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發展,成為今后一段時期評價輔導員隊伍建設質量和水平的綱領性文件。最后,心理健康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得到高度重視。隨著大學生面臨的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和成長過程的復雜多樣,以及大學擴招帶來的影響,心理健康教育和畢業創業工作對大學生發展的重要性日益凸顯。2005年,教育部、衛生部、共青團中央聯合發文,對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指導性意見,成立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專家指導委員會;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和《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明確了心理健康課程的課程性質、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管理評估等,推進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學科化建設。

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新發展(2012年至今)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軍事、外交等各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成就,開創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新局面。新時代國家教育方針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指導,各學科領域高層次人才培養水平大幅提升,服務國家經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能力顯著增強。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內化于心,外化于形”為基本遵循,更加注重科學性、針對性、實效性和創新性。2012年,黨的十八大召開,會議報告概括了二十四個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首次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隨后,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的召開,以及2017年《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的頒發,明確了宣傳思想工作的方向目標、重點任務和基本遵循,強化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戰略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義。5年間,習近平同志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或重申了緊扣時代主題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觀點、新思想、新論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內涵,創新了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增強了時代感和針對性[8]。黨和國家也圍繞核心價值觀教育、法制教育、藝術教育、傳統文化教育、道德教育、組織建設等方面頒發多個文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點強調民族性、創新性、時代性和實踐性。其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改革強調與各類課程的同向同行,更加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2016年,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召開,對馬克思主義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再次重申;《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和《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等文件的頒發,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充分注重大學生的理論認同、政治認同、情感認同,為優化課程內容,落實課程目標提出了指導性意見;《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和《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標準》的頒發,為馬克思主義學院、專業學科、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和教師隊伍提供了建設標準。最后,更加注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輔導員隊伍工作方式的改變和自身素養的提高。教育部先后制定了輔導員和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師的培訓、培養計劃、職業能力標準等,對輔導員和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師的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2015年、2017年,教育部修訂和頒發了《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對新形勢下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提出更高要求。2017年黨的十九大和2018年初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召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要思想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為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南和科學指導。

綜上所述,改革開放40年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方針和路線,反映了黨和國家在推動社會進步、促進教育改革和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等方面做出的積極探索。以政策文獻為媒介,探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歷史分期,需要我們用發展的眼光去審視,從而為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學發展提供更多借鑒。

參考文獻:

[1]鄧小平.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1978-04-26(1).

[2]佘雙好,馮 茜.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化發展歷程及發展趨勢[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12).

[3]張耀燦.改革開放30年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5).

[4][8]程 浩,崔福海,孫 寧.中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史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20,33.

[5][6][7]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獻選編(1978-2014)[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5:100-103,265-270,307-315.

猜你喜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微教育”視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堅持以人為本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和挑戰
“互聯網+”視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
網絡傳播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分析
全面依法治國環境下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幾點思考
以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與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與融合
淺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與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