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人情節對唐代古典園林造園活動的影響探析

2018-10-20 03:52周耀宗
躬耕·文化精粹 2018年5期
關鍵詞:唐代文人藝術

周耀宗

摘要:唐代是寫意山水園興起與發展的重要時期,文人在園林與山水藝術之中作為一種溝通媒介,將這兩者緊密聯系起來。因而,本文就唐代文人參與造園活動、時代狀況以及他們具備的文學修養對當時造園活動的影響加以探析。

關鍵詞:唐代;文人;士人園林;藝術;人文情節

魏晉南北朝自然山水園林向唐代寫意山水園過渡與發展,唐代山水繪畫又從人物畫背景中獨立出來,并形成獨立畫種,這與中國美術史發展中文人參與繪畫創作的行為幾乎同步。文人的參與是架構這兩種文化的橋梁。

一、文人的隱逸思想在園林興建活動中的緣起

唐朝國力強盛,天下讀書人一改魏晉以來避世和消極無為的態度,變為通過科舉積極追求功名,希望為國家強盛貢獻力量。廣大知識分子入世,以求進入仕途,但宦海浮沉,出處進退的矛盾心態困擾他們。于是,他們便把眼光投向園林,借助于園居生活而得到暫時“窮則獨善其身”的解脫。

在中國古代,士人若想建功立業必須依附皇權政治,但由于政治體制與仕途險惡,士人為了維護其作為知識分子的高尚品格走上隱逸的道路。隨著小農經濟發展,士人大多擁有自己的田產,具備一定的經濟實力,他們親自參與居所與園林的建造,從規劃布局的理念到具體情景的塑造,都傳達出文人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隱逸自然山林的情趣。中唐時期,白居易提出“中隱”的說法,士不必“歸園田居”,更不必“遁跡山林”。園林受到“中隱”所代表的隱逸思想浸潤,同時成為后者的載體。

二、隱逸思想在園林興建中的具體體現

文人在命途遭遇上不盡相同,其心境變化在園林中有所體現,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是仕途受挫,看透名利得失,內心祈求安穩寧靜之所。二是身居廟堂之高,心系田園山林之美,世俗中尋內心之安寧。

(一)文人入世,寄情于城市私家園林

唐代盛世的開創,文人皆入世以求功名,真正的隱逸者已然不多,士大夫們通過“隱于園”的方式在出處仕隱間進退自然。敬宗寶歷初年,李德裕得玄宗時期喬處士隱逸之所——平泉莊,苦心經營。名貴花木竹石皆移植園中,據載:“日觀、震澤、巫嶺、羅浮、桂水、嚴湍、廬阜、漏澤之石……湍列于佛塌之前”。有關名貴花木記載有“蘋洲之重臺蓮,芙蓉湖之白蓮,茅山東溪之芳蓀”等??梢婋m身居高位,對平泉山莊的經營十分關心。并先后題寫詩文,以表達能夠終老林泉的愿望。在他出任浙西觀察史期間,得龍門之西廢園,又著手修繕,受其父李吉甫影響,萌生退居伊洛之志。

唐穆宗長慶八年,斐度為“自安之計”,于東都洛陽集賢里,興建湖園,雖棲居于此四五載,從園林風格可見斐度審美和心性。園中景物以湖面為中心,遍置花木竹石,景色宏大深邃。人工建造卻有蒼古之意,湖園開闊,視線足能遠視。斐度有詩《溪居》云:“門徑俯清溪,茅檐古木齊。紅塵飄不到,時有水禽啼?!庇钟邪拙右?、劉禹錫與斐度于“綠野堂”把酒言歡,不問世事?!笨梢妼@林中閑散生活的熱愛。

在初唐時期,士人入世與社會發展步調高度一致的狀況下,大唐盛世豪邁胸襟在園林中也得以反映。王勃的《山亭興序》:“……漢家二百所之都郭,宮殿平看;秦樹四十郡之封畿,山河坐見?!鼻貪h之際宮苑中相似的胸襟氣度在一個士人的山亭中得以體現,在小小的山亭中計劃氣吞宇宙。當時王勃還處在科舉仕途之盛的時候,雖然有心時有流露“隱于園”的感懷,但受到社會狀況的影響,更多的心愿還是入世以求建功立業。

入世文人修建城市私家園林,大體有幾點共同特點:(1)社會背景和身份大多是身居官職,處在廟堂之中;(2)園林景物配置物質層次與仕途身份高低相匹配;(3)園林格調與主人心境相符。因而,“隱于園”成為士大夫仕隱的一種方式,既滿足寒窗苦讀以求得功名利祿,為國家興衰貢獻力量的期望,同時符合文人身份,寄情于園林是對風雅寧靜的詩文氣質的一種表現。

(二)文人出世,休養于自然私家園林

王維是經歷了唐代開元盛世和安史之亂的一位詩人兼畫家,他在進入仕途之初興建了輞川別業,雖今已不存,但王維所作《輞川集》和《輞川圖》摹本對其尚有跡可循。別業共有二十處景點,空間開合變化,注重景觀組合,隱含自己心性。以文杏、香茅來象征自己品格高潔,如《文杏館》:“文杏裁為梁,香茅結為廬?!庇忠阅拒饺厥惆l孤芳自賞的感慨,如:“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痹凇渡街信c裴秀才迪書》中以隱居生活為內容抒發隱居的情致。如:“北涉玄灞,清月映郭……步仄徑,臨清流也?!?/p>

蘇軾對王維極為欣賞,評價他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笨梢娡蹙S對輞川別業的細心經營,每處營造都如詩畫般,園林營造的藝術境界分為三個層次:生境、畫境、意境,[1]輞川別業以園寄情,以詩文抒情,以畫描繪,初步具備了畫境的境界,對后世園林興建影響甚是深遠。山水詩、山水畫、山水園林同步出現,也顯示當時山水文化中三者間密切的關系。

杜甫草堂,白居易的廬山草堂也是文人對自然山水園林的寄情熱愛的體現。白居易《香爐峰下新置草堂,即事詠懷,題于石上》:“香爐峰北面,遺愛寺西偏…… 舍此欲焉往,人間多險艱?!痹娭性敱M描述草堂選址及周邊環境,更抒發了白居易得此址修建草堂的心情。草堂借景延伸園林空間,豐富空間層次,建筑融入自然,水景有動有靜,植物有竹、松柏,是文人士大夫自喻的代表,在此則是對白居易作為園林主人品性的象征。結合白居易生平來看,被貶江西,于廬山修建草堂,仕途衰落,讓他的詩詞也變得閑適、傷感。此時的他,從詩文中可以看出他兼濟天下的心緒,但命途坎坷,只好將心緒寄托到自然園林之中,以求得獨善其身。

出世文人,隱居自然私家園林中,規劃設計園林大致有以下幾種特點:1.園林主人或建造者性格孤傲,常以習見的或帶有隱喻貞操品質的花木以自喻。2.注重園林選址和景物布置,突出清幽淡雅,以顯示園林主人的審美情趣以及文化素養。

三、結語

唐代園林興建,一種類型是文人身居朝堂之上,對山林野趣的向往,以“隱于園”的方式表現文人的身份和對統治者集權統治下的一種獨立。常用名貴花木樹石,園林規模與景物配置均與社會身份匹配。另一種是文人對仕途的失望,希望在自然山林中得到心性的解放,不以花木見長,注重選址與景物營造,突出園林主人的心性。唐代朝權更迭,經歷了興衰波折,士大夫群體與統治者統治高度一致的時候,唐朝寬廣豪邁胸襟在園林中也有所體現。雖類型不同,但卻有共同性,文人高曠孤傲的性子對自然風景更加親和,寫意山水畫的發展,推動了造園藝術的進步,風格更趨向清新寧靜,疏雅自然。

參考文獻:

[1]王毅著.《中國園林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張采烈編著.《中國園林藝術通論》.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4.

[3]趙雪倩編著.劉偉配圖.《中國歷代園林圖文精選》.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5.

[4]周向頻編著.《中外園林史》.北京: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14.

[5]張健主編.《中外園林通史》.武漢:武漢科技大學出版社,2016.

猜你喜歡
唐代文人藝術
紙的藝術
唐代女性服飾考略
唐代銅鏡中的設計美學初探
唐代前期的文學理論初探
唐代皖南詩歌探究
因藝術而生
藝術之手
爆笑街頭藝術
文人氣
這世上少了文人會怎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