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高段語文有效教學策略探析

2018-10-20 11:38謝文學
家庭教育報·創新教育 2018年5期
關鍵詞:減負提質主體性教學改革

謝文學

摘 要: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是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按照新課程的要求,進行有效課堂教學改革,減輕學生的負擔,實現“教師有效地教”,促進“學生有效地學”。通過課堂上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使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從而真正實現“減負提質”的目標。

關鍵詞:教學策略;主體性;減負提質;教學改革

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在傳統、陳舊的教學觀念的制約下,課堂教學仍以課本為主,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脫節,需要教師對照新課程標準進行有效的課堂改革。作為一名從事小學教育的教師,我長期致力于研究如何為學生減負。以下是我的一些經驗總結,與各位同仁共勉,希望能對進一步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所幫助。

教育教學的核心在課堂,因而減負的重點也就在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是減負的關鍵所在。課堂教學是由一系列的環節組成,相信這些環節的教學策略如能廣泛地使用,就能實現“教師有效地教”,促進“學生有效地學”,從而真正實現“減負提質”的目標。

一、切實轉變教學觀念

知識并不能簡單地由教師或其他人傳授給學生,而只能由每個學生依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建構。因此,教師的角色便是調動學生主動思維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學生要由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和人格,要給學生創設表現和展示自己的空間和平臺。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創設條件,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教師成為學生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幫助者和引導者。

二、課前認真準備

備課是教學的常規環節,也是極為重要的環節之一。教師是教學工作的策劃者和實施者,是教學工作的中心,精心備課是教師上好每一堂課的必然要求和手段,要精心備課,認真研讀教參、教材,把握重難點。教材是知識的載體,學生是教學工作的核心,任何脫離學生的備課都是做無用功。要充分預見學生在課堂中的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尤其在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中,爭取做到萬無一失。

三、有效利用,開發與整合教學資源

課程資源是人與自然、社會和自我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和間接經驗所構成的課程實施的內容體系,是課程實施的基礎。當課程資源被開發利用時,課程資源本身就作為課程實施的內容,也就成為教學的內容。課程資源是決定“有效教學”能否兌現為課堂教學實踐的關鍵因素。教材是學生基本的課程資源,教學實踐中,在用好教材的同時,應涉及更廣闊的課外課程資源。只有在課標的指導下,結合教材,將我們周圍的課程資源在深度和廣度方面進行開發利用,才有利于教學,才能更好地用好課標和教材,才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要立足課程的主教材,充分開發、利用課內外生成的課程資源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指導學生多角度、有創意地閱讀。

四、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學生在輕松的課堂中的學習狀態最理想。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圍繞教學內容精心設問,使學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如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這一課時,我提出這樣的問題:小朋友們,我們都對青蛙這種動物非常熟悉,那么你們知道青蛙小時候是什么樣子的嗎?它是怎樣長大的?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這樣的問題激發了學生對課文學習的興趣,同時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善于運用教學方法,創建和諧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不斷調整教學方法,選擇能引發學生思維或情感的方法,促進學生的學習向縱深發展。這樣的教學問題不是按照教師的思路設計的,而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開展。

五、采取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認識內化成行為的具體表現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主動參與,即主體參與認識的行為實踐不是被強制的、勉強的、被動的,而是自覺的、積極的、主動的。如果學生主動性越明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越高。所以,我們教師應該精心組織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梢哉f,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習慣。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一定要注意多啟發、多反問,不要包辦代替,要鼓勵他們想問題、提問題、鉆研問題。有效的課堂組織教學要建立良好的教學秩序,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組織教學的手段要根據知識的特點和學生活動靈活變動,因此,我們應創設情景,給學生以主動施展才能的平臺,促成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要注意隨時調整學生的學習狀態,讓學生的精力集中到教學環節中來。

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系統地開展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探索與研究,努力形成有效教學策略體系,指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努力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

總而言之,高段學習在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方面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學生學習能力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培養的,這就要求教師在平常的學習教學過程中從各個方面予以重視,在科學的教學目標的指導下,引導學生掌握多種閱讀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感受語文的魅力,為今后的語文學習打下牢固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萍.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初探[J].赤子:中旬,2014(04).

[2]葛道珍.小學語文高年段閱讀教學中預習的操作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2013(01).

(作者單位:四川省三臺縣立新鎮攔河中心小學校)

猜你喜歡
減負提質主體性教學改革
幼兒教育改革進程中幾個重要問題的探討
網絡直播下身體在場的冷思考
論“教學留白”在語文教學中的巧妙運用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現代信息技術在高職數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
以職業技能競賽為導向的高職單片機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微課時代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
心靈之窗
轉變教學行為 落實“減負提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