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錄播教室的建設與應用

2018-10-20 12:43吳芬
家庭教育報·創新教育 2018年5期
關鍵詞:教育教學信息化

吳芬

摘 要:近年來教育信息化建設在我國各校迅猛發展,已逐步從基礎設施建設轉向以應用和資源建設為主的深層次建設階段。優質的教學資源建設與共享對教育教學的發展以及學校中青年教師的成長起著催化作用。文章研究了錄播教室的建設與應用,錄播教室可以最優化地提供智能化教學實錄和精品課程課件制作功能,并實現高質量教學資源的建設、存儲、共享與傳播,對于推進教育教學的改革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錄播教室;教育教學;信息化

錄播系統是一種教學與網絡相結合的新型教育傳播系統。目前學校的錄播教室主要功能是將授課教師的多媒體課件與授課過程同步錄制下來,根據需要合成為實時影像資源的多功能錄播系統。錄播教室的建設,可以實現學校優質精品課程資源的網絡共享,促成網絡交互學習;同時,通過觀摩教師的教學過程錄像,也可以更好地對教師的教學過程進行評價管理,提高教學質量。

一、播教室的系統設計

錄播教室的系統一般主要包含以下幾個子系統:服務器系統(工作站)、視音頻信號采集系統(包含教師攝像機、學生攝像機、板書攝像機、吊麥)、定位跟蹤系統、流媒體生成與直播共享系統、智能自動剪輯系統以及導播系統等。主要系統組成如圖1所示。

該系統能夠在實現對教師、學生以及板書等所有授課過程中的視音頻信號進行清晰且不失真的自動錄制,而且可以人工、半自動或控制。通過錄播編輯以及直播導播和共享系統可以將教室內所采集到的所有數字信號,經過非線性編輯,生成流媒體,經由學校的媒資管理與共享平臺進行存儲和發布,校領導和教學監督部門可不用到教室,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對教學情況進行監督和點評。

二、錄播教室的建設

綜合上述性能對比,學校在實際建設中,采用智能錄播系統+場景切換器的模式,攝像頭機位固定,根據追蹤設備定位范圍,由場景切換器進行鏡頭分配,即預先設置好鏡頭位置,一旦教師離開預設位置,畫面立即切換為全景模式。此種模式消除了實時跟蹤帶來的畫面晃動和“拖影”問題,優化了人像丟失問題,并且在課程錄制階段,減少了管理員工作量。在實際使用中取得了較好的錄制效果。智能錄播系統+場景切換器錄播系統結構示意圖如圖2:

通過上述示意圖可以看出,教師授課聲音(包括領夾話筒、手持話筒及環境拾音器等)的幾路音頻信號由前后調音臺輸入至錄播主機;教師授課PPT視頻信號主要由中控系統輸入至錄播主機;教師影像由場景切換器輸入至錄播主機;學生影像直接輸入至錄播主機,而最終輸出哪一路視頻音頻信號,由分配器進行控制。分配器音頻輸出由管理員設置一路主信號輸出,視頻輸出模式由管理人員提前設置好,錄播過程中只要條件滿足即觸發屏幕切換,一般不會改變。如果需要進行其他鏡頭或聲音切換,一般在課后由工作人員進行非線性編輯時手動切換。由此可以看出,智能錄播系統解決了管理人員課中干預的工作,但純機器操作畫面切換也暴露了一定的不靈活性。

該種錄播系統更適合日常對畫面要求不是很高的視頻課程錄制。在智能錄播系統+場景切換器錄播系統的基礎上,學校又建設了智能+云臺控制器錄播系統。智能+云臺控制錄播系統主要通過工作人員在教師授課過程中手動操作云臺控制畫面的切換,以減輕后期工作量。同時,畫面切換更加靈活。智能+云臺控制錄播系統結構示意圖如圖3所示。

由示意圖可以看出,相比智能+場景切換器錄播系統,智能+云臺控制錄播系統所需設備更少。聲音接收設備通過調音臺將音頻信號輸入中控臺,教室攝像設備接收視頻信號和授課電腦端的PPT通過云臺輸入至中控臺。工作人員通過控制云臺切換,在教師授課過程中就能完成視頻課程的粗剪過程,對于要求不是特別高的課程,只需在后期添加片頭片尾即可成片,大大縮短了課程從授課到成片的時間。對于要求較高的視頻課程,由于前期授課過程中已完成一輪粗剪,同時系統對每一路信號都進行了存儲,保證了后期精剪時的素材量,相比傳統錄播系統,工作人員后期編輯處理視頻的時間會縮短1/3左右,明顯提高工作效率。

三、錄播教室的應用模式

錄播系統的錄制模式主要分為模式、人工模式、半自動模式。

模式主要依托圖像定位跟蹤技術、遠程控制技術以及編輯平臺,實現無人值守的錄制,這樣可以形成常態化的精品課程錄制,大大節約人力成本。技術人員只需要提前將錄制時間表導出系統,只能控制平臺可按照預定的錄制策略自動切換場景。這種模式比較適用于固定課程,比如理論講授課、技能展示課等。

人工錄制模式下,技術人員要利用遠程控制平臺協助完成課程錄制工作。根據課程錄制的需要,人工切換視頻信號、VGA信號,實現畫中畫、分割畫面等令播出的畫面更加形象、生動。人工模式主要適用于教師和學生交互比較多,且位置不固定的實驗課、討論課等。除此之外,錄播教室還能適用于中小型會議、集體班會或者一些其他班級活動等的錄制,此時,都需要采用人工模式錄制。

錄播教室改變了以往精品課程錄制的思路和方式,其智能化、科學化、高效、便捷的優勢,大大提高了課堂錄像的質量,并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優秀示范課的建設與推廣。然而,作為一項教學輔助系統,它是一個系統化工程,除了需要實現基本的錄制功能之外,需要我們在實際建設過程中不斷摸索,找到最適合學校自身教學以及精品課程建設的最佳路子,以不斷推進錄播教室的建設和應用,從而實現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新突破。

參考文獻:

[1]朱進軍.淺談錄播教室的建設與使用[J].中小學電教,2016(Z2):139-140.

[2]李曉蘭,顧鋼.錄播教室的智能化多功能設計及建設[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4,10(08):1747-1748+1774.

(作者單位:湖南省婁底市教學儀器站)

猜你喜歡
教育教學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軸”:信息化時代教學管理模式的探索
2017年《農業信息化》1—12期總目錄
論將中醫學納入大學教育教學領域中的重要性
醫學院校臨床藥學教育教學改革的思考
關于開展計算機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研究與實踐
從騾馬化到機械化、信息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