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我國環境藝術設計教育體系的構建

2018-10-20 13:42周勝
家庭教育報·創新教育 2018年5期
關鍵詞:環境藝術教育體系設計

周勝

摘 要:伴隨時代的發展,國內大學的專業設置有了更高的社會性,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便屬于其中的一種,它是一門綜合性社會學科,最終的服務方向也是社會,本身具備相當高的實踐性和創造性,需要學生打破當前環境認知的局限性,努力進行相應的創新實踐。新時期的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需要強調環境藝術設計的人文特征,注重對傳統文化進行合理的繼承,深層次地挖掘民間文化,在藝術設計創新的方向上,需要做到從民族走向世界。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教育體系

環境藝術設計主要是針對室內室外空間環境,利用藝術設計的方式進行整合設計,屬于實用藝術的一種,其本身涉及建筑學、城市規劃學、環境心理學、社會學、設計美學以及環境生態學等多門學科,強調利用相應的方法和手段,針對空間界面進行藝術處理,配合自然光、人工照明、裝飾造型等多樣化的設計語言,以及植被、水體、雕塑、小品等,使得建筑內外空間環境呈現出特定的風格和氛圍,以滿足人們對于功能使用和視覺審美的需求。

一、藝術設計教育體系構建原則

1.1針對性原則

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現代藝術設計教育起步相對較晚,不過發展迅速,已經逐漸形成規模。想要保證藝術設計教育目標的順利實現,構建完善的教育體系,需要做好必要的改革創新工作,提升教育體系和課程體系的針對性,做到“實際有用、技能實用、激發夠用”,嚴格依照社會及產業發展需求,針對學生的專業能力進行培養,就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開展突出技能應用能力培養的調整工作。對于教師而言,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在室內操作室中,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活動,鼓勵學生一邊學習理論知識,一邊通過實踐來對理論進行檢驗,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熟練。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初步掌握環境藝術設計的操作規范,了解實踐器具的規范用法和維護保養工作,提升動手實踐能力。

1.2實用性原則

無論對于任何教育課程,實用性都是必須關注的核心,只有滿足社會需求,為社會實踐服務,才能充分展示其本身的價值。因此,在藝術設計教育體系構建環節,應該嚴格依照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特點,結合實踐調查結果,做好理論課程與專業課程的合理設置,保證課時比例協調,確保教學目標中實踐性和實用性原則都能夠充分體現出來,培養實用性專業技術人才。大學可以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從我國的建筑空間環境設計的發展情況和具體需求出發,做好教學內容的改革。

二、藝術設計教育體系的構建

2.1整合專業資源

從目前來看,我國的藝術設計教育體制缺陷是導致設計領域發展嚴重滯后的根本原因,雖然通過改變體制或者創設新環境的方式能夠對相關問題進行解決,但是其并非短時間內可以實現的。對此,大學院校應該積極打通學科之間的壁壘,對專業資源進行整合,通過合理的規劃設計來實現藝術設計教育的可持續發展。例如,對于工科類藝術設計專業,應該重視對于學生審美意識和形象思維能力等的培養,美術類藝術設計專業則應該強調邏輯思維能力以及自然科學知識等內容的教育,結合不同學科的教育教學規律,選擇相應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配置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通過選修課、課外活動等多樣化方式,實現學科交叉,對專業口徑進行適當拓展,在保證重點突出的前提下推動綜合發展,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專業設計人才。

2.2加強理論研究

設計本身可以看作是藝術與科學的一種融合,藝術設計學科想要獲得發展,必然需要得到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以及技術科學的支持,因此,從環境藝術設計學科發展的角度,加強學科間相互關系的研究非常必要。同時,藝術設計的創造性思維也可以看做是不同思維方式以及能力的綜合,更是對不同學科知識的應用,設計思維的綜合性切實體現出了創造性思維的本質所在。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科學與藝術逐漸建立起了密切的聯系,呈現出一種共生共創的關系,也使得藝術與科學、設計之間的界限變得越發模糊。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應該高度重視對于空間環境設計理論的研究工作,為設計實踐提供良好的理論支撐。

2.3優化課程體系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設計開始重新走向綜合,這樣的教學模式也暴露出許多問題,無法適應社會對于綜合型設計人才培養的要求?;诖?,需要做好環境藝術設計課程體系的優化設計。在構建藝術設計教育體系的過程中,可以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以項目或者課題來替代課程,也就是將項目作為教學的核心,圍繞項目需求組織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任務,將設計技巧和相關知識通過項目系統性地傳授給學生,確保其能夠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逐步消化知識。例如,在環境藝術設計教學環節,可以適當引入一些以室內空間設計以及室外環境設計為主題的比賽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創新精神。

2.4推動社會實踐

從不同專業的適應性考慮,在推動藝術設計教育與社會實踐融合的過程中,應該針對不同年級的特點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在第一學年,可以安排一些專業課程體驗、戶外寫生或者社會考查等項目;第二學年可以適當增加專業認知程度,引導學生進行市場調研或者企業資源;第三學年應該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到應用型課題中,逐步接觸實踐課程,適當增加工程預算、項目設計等更加深入的內容;第四學年則應該重視畢業設計,依照不同的專業方向,選擇相應的實習企業,參與到設計實踐的不同環節。

總之,伴隨時代的持續發展,環境藝術設計教學需要努力向前邁進,不斷更新自身的教學體系和教學內容,優化相關的知識結構,形成高效率的教學模式;在教育的知識結構上,需盡可能加強學生和生活之間的聯系進行持續優化,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參考文獻:

[1]龐閃閃,安尊志.我國藝術設計教育體系的多元化發展探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3(15):79.

[2]楊洪發.社會轉型期高等藝術設計教育體系的反思與構建[J].藝術教育,2006(03):98-99.

(作者單位:成都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

猜你喜歡
環境藝術教育體系設計
BUBA臺燈設計
有種設計叫而專
高職院校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現代城市建設中的環境藝術發展前景與應用研究
關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思考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本科畢業設計的教學改革研究
烏克蘭高等音樂院校專業設置與學位授予探究
環境藝術設計的理論研究
匠心獨運的場地設計畫上完美句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