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背景下的高職學生就業指導模式創新研究

2018-10-21 10:49范洪瓊
科技信息·中旬刊 2018年9期
關鍵詞:模式創新就業指導高職學生

范洪瓊

摘要:互聯網的普及在不斷的催促著中國的高職教育從傳統的職業教育轉變為技術教育,致力于為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創造更多的高水平的技術型人才。因此,高職教育要盡力研究“互聯網+”與高職學生就業的關系,創新高職學生的就業指導模式,從而利用好互聯網這一平臺為學生搭建更廣闊的工作舞臺。

關鍵詞:“互聯網+”背景;高職學生;就業指導;模式創新

1互聯網+背景下的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程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1.1學校的重視度不夠,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不高

在高職院校的教育體系中,主要的教育力量還是放在培養學生職業技能方面上,對于就業指導課程的關注度不是很高,學校沒有投入過多的精力放在就業指導課程的建設上。這就導致了相關課程建設的落后,因為學校的不重視,導致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也不是很高。學生更多吧精力放在了職業技能的學習上。學生的學習思想太過于實用主義。他們不太注重就業指導課程的學習。這就造成了目前的教學模式上的不足。

1.2教學方式過于滯后,不符合“互聯網+”背景下社會發展的要求

我們現在的就業指導課程教學模式十分的死板,老師的教學理念十分的滯后。老師在課堂上還是沿用過去的老一套教學內容,還是重視課堂講授,重視理論,輕與實踐。教學模式太過于單一。教學內容上有關就業指導的內容太過于老套,不符合現在的時代發展背景。沒有更多的引入互聯網時代的內容。教學內容十分的落后。這就導致了學生沒有產生對于就業形勢的敏銳把握。造成目前的就業指導課程出現了許多的問題。

1.3課程設置不夠合理,師資隊伍建設落后

目前我們的課程設置十分的不合理,不能夠做到針對不同專業給出不同的就業指導的要求。很多的時候都是不同的專業的學生在一起上課。學生們接受一樣的知識。老師不能夠做到因材施教。因為不同專業的學生的就業方向是不同的。不能夠一概而論。所以就導致了目前出現的問題。造成的這些問題的根源就是師資力量不夠。學校不夠重視師資力量的培養。只是沿用固有的模式。沒有那么多的老師去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出現這些問題也是在所難免的。

2“互聯網+”背景下的高職學生就業指導模式創新方法

2.1利用“互聯網+”給學生搭建一個創意平臺

“互聯網+”的興起是為學生提供發揮才能實現創意夢想的契機。例如各類園區的孵化器和Fablab創新實驗室就可直接為高職院校的學生就業指導創新模式提供有價值的建議,學??梢员M可能的引進各類數控機床、工作臺、3D打印機等設備,并配備專業的指導教師為學生的創意操作提供建議和相應的實訓指導,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起最基本的夢想創意平臺。同時,學校也要積極與更多的企業達成人才推送的共識,逐步的將僅限于實驗室的這一創意舞臺一步步的擴大,從而更好更有創意的指導學生實現自己的夢想。

2.2大力搭建學生可移動學習的平臺

在這個互聯網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學生的學習也應該及時與時代接軌,將互聯網提供的各項便利切實的轉化成學生學習的技術優勢。像翻轉課堂、微課、MOOC等類型的創新型模式均可被借鑒于高職學生的就業指導方面,也可在此基礎上再多加創新。(1)建立微信公眾號。在這個手機不離手的時代里,手機幾乎是每位學生必不可少的一樣工具。其中,微信是大多數人熱衷于玩的軟件,而且隨著微信軟件功能的日益完善,可以靈活的與各類web頁面、財務、數據統計與分析等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再加上,幾乎每個學校都設立了自己的公眾號,通過公眾號就可及時等的向學生推送就業指導信息,幫助學生更好的就業。(2)APP的研發與推廣應用。雖然APP的開發與研究成本相對較高,但會更加迎合高職學生的趣味心理。通過開發研究這類的APP,可以幫助學生更加便捷地瀏覽實時的就業信息。但需要特別注意APP頁面設計的合理性、第三方是否可以注冊、測評與學習的界面是否運行穩定等方面。

2.3合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進課堂改革

現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我們的課堂不應該只局限與老師講解和老師板書以及課本知識。我們要推動互聯網技術在課堂上的應用。我們可以向同學們推廣那么些優秀的互聯網學習軟件。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課下進行線上學習。這就大大拓展了就業指導課程的課堂深度。不再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的去進行相關的就業指導學習。獲在課程的改革的過程中,我們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思維。不能采用的刻板的教學理念去進行課堂改革?,F在的學生對于互聯網并不陌生,他們對網絡世界充滿了好奇。根據學生的這些特點可以推動我們的課程改革步伐。我們要利用互聯網技術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個性化的課堂。老師可以利用網絡學習軟件給學生布置作業,可以與學生進行問題交流,為學生解答疑難問題。讓學生在網絡平臺上展示自己,促進他們就業指導課程的學習進度。

2.4利用互聯網軟件加強老師與

學生之間的聯系,創新教學模式在課堂上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老師與學生的關系過于疏遠,師生關系不夠和諧,就造成了學生有許多問題得不到解答,老師也不可能面面俱到的為學生著想。然而現在的互聯網實時通訊軟件發展十分迅猛。我們要利用互聯網通訊軟件加強與學生之間的聯系。比如可以利用QQ或者微信等的通訊軟件建立班級聯系群。同學們可以在群里暢所欲言,發表自己對于就業指導課程的看法。老師也可以在群里發布一些學習資料和課堂視頻。學生們有問題可以直接在軟件上直接詢問老師。就避免了上述出現的溝通交流問題。有利于老師為同學解答問題,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老師也可以更加立體的為每個學生設計不同的就業指導規劃。平時我們可以在群里組織一些線上的學習比賽,比如網上測試等等,為每個同學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

2.5合理利用社會力量參與課堂建設,加強課堂與社會生活的聯系

所謂的社會力量,不外乎就是企業和政府力量。我們可以邀請政府工作人員在課程上為大家講解“互聯網+”的國家相關政策。讓同學提高對互聯網+這一時代大背景的理解。這十分有利于學生的就業規劃進程。針對政府和企業,學校會與政府、企業深度合作,舉行大型的公益招聘活動和校園專場招聘活動。我們還可以邀請一些優秀的互聯網企業在學校進行相關的演講,進行企業文化的宣傳。讓學生加深對“互聯網+”企業文化的理解。這些都是推動就業指導課程改革的有利措施。

結論

“互聯網+”的興起和普及加快了中國教育轉型的步伐,尤其是高職教育方向的轉型。傳統的勞動力逐漸走向失業的下坡路,高職教育的畢業生又何嘗不會在無形中加大就業壓力呢?因此,高職院校要努力向如何利用“互聯網+”提供的技術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樹立正確的職業理念、全面可觀的評價自己而探索,為學生積極創新“互聯網+”背景下更結合社會現實的就業指導方式。

參考文獻:

[1]蔣一清.“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就業指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6(27):5-7.

[2]葉婧.“互聯網+”背景下的高職學生就業輔導模式創新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16(1):136-137.

[3]肖丹兒.“互聯網+”時代下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方法創新研究[J].儷人:教師,2016(10):228.

[4]劉海龍,付向陽,白艷姝.互聯網+背景下高職大學生創業園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模式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28):79-81.

猜你喜歡
模式創新就業指導高職學生
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優化策略探析
職業院校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現狀及對策
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創新與優化分析
金融支持精準扶貧模式創新研究
高校校園招聘模式創新探究
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創新
職業院校創業法律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研究
基于手機應用軟件的幼兒園家園聯系模式創新
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化途徑分析
“一帶一路”戰略與鹽城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