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管設備電磁干擾源定位算法研究

2018-10-21 09:36苑芳銘
科技信息·下旬刊 2018年9期
關鍵詞:干擾信號干擾源空管

苑芳銘

引言:

科技的發展促進了航空管理的技術飛躍,通信導航建設設備保有量在此環境下逐漸增加。同時,受到無線電頻譜資源緊張的影響,私人廣播電臺、視頻無線傳輸、移動通訊站等無線電的發射系統,都會成為電磁干擾源,對民航的空管設備造成影響,嚴重時甚至會導致地空通信中斷的產生,因此,必須在充分了解電磁干擾概念的基礎上,對其分類條件進行明確的劃分,從而采取有針對性的科學計算模型對其進行有效的管理,降低電磁干擾源對空管設備的影響條件。

一、無線電干擾基本概念與類型劃分

(一)無線電干擾概念

簡而言之,無線電干擾源就是以無線電磁波形式存在的信號,由于其存在與應用條件,影響并阻礙了電磁信號的高質量通信。甚至在空管設備使用中,這種影響甚至會直接導致無線電磁信號的終端。從連接方式分析,無線電磁干擾信號通過直接或間接的耦合方式,將自身的信號內容在常規無線電磁線路中進行疊加,從而造成了不可逆的損失條件。

(二)無線電干擾分類

根據無線電磁的應用原理,可以將其干擾類型劃分為互調干擾、交調干擾與副波道干擾這三個較為典型的干擾類型。首先,在互調干擾中,無線電磁信號在正常進行收發傳遞的過程中,在端口處受到干擾源的影響,并出現了變頻的問題,這種變化屬于非線性的作用關系,在具體的語音通信中表現出明顯的呼嘯聲;其次,交調干擾最為典型,雖與互調干擾有相似之處,兩者的差異表現也極為明顯,在交調干擾的影響下,最先出現變化的是變頻器,并在其傳導作用中,降低了無線電磁通信的質量,即便是在處理難度上,交調干擾也表現出較強的處置難度;第三,副波道干擾的表現較為特殊,如果某個特定的電磁信號在變頻器的處理后成為了干擾信號,就可被稱作副波道干擾,因此這種干擾方式也被形象的成為寄生波道干擾。通過以上三種無線電磁干擾類型的分析不難看出,變頻器的應用兼具了正向與負面的兩方面作用水平,不僅是電磁傳導的有效工具,同時,也是放大干擾信號的基本條件。

二、空管設備的電磁干擾源定位算法

(一)電磁波衰減模型

為了保證對空管設備電磁干擾源定位的準確性水平,在計算方法與模型中,必須加入相應的地球曲率半徑條件下產生的誤差條件,并由此修正誤差對定位模型數據計算的影響效果,增加遠距離位置定位測算的精度條件。

對空間信號展開檢測的過程中,諸如下滑信標一類的精密設備,可以幫助飛機提供良好的垂直方向引導信號,從而保證數據的準確性水平。例如,當下滑的標稱值為3°時,這一參數信息是在水平平面下提出的,如果下滑的距離增加,大地坐標與相應引導天線的位置條件會發生些許的變化,因此對于地球曲率信息誤差的修正是十分有必要的,距離條件越大,誤差參數的影響效果就越明顯。

當檢測數據在幾公里以上時,受到地區半徑條件的影響,GPS坐標位置必須進行重新的定位與計算,并重新計算出信號發射電磁監控點之間的相對高度和水平距離,從而保證整體信號的穩定性水平[1]。在進行距離修正計算的過程中,可以將發射點定義為PT,將接收點定位PR,在假設兩點還把高度一致的條件下,假想PO為地球的幾何中心點。在此數據模型的基礎上,將大地坐標數據作為參數條件,PR與PD之間的水平距離條件是扇形的恒定閾值a,高度條件就可定義為具體的hR-hT,在此計算方法下產生的位置點坐標就可用(a,hR-hT)來表示,然而卻與實際的位置點(A,H)有明顯的差異性條件。例如,當地坐標相距15km時,其高度差值的數值條件達到了13m以上。而這一條件會隨著具體距離數值的增加而不斷擴大。

在自由空間的耗損中,有功率條件的電磁輻射源可以用具體的數值P0指代,在距離條件為r的位置處功率計算就可用PS=P0/4πr2來表示[2]。將這一計算公式進行延展,將球面的位置條件r帶入,就可產生法向面積為S的模型,此時這一面積條件下可以接收到的最大功率條件Pr的數值與PsSmax相等,計算公式可以表示為

Pr=PsSmax=P0Smax/4πr2

由此,僅需計算這一區域的最大面積值Smax就可完成計算內容。

在此過程中,可嘗試引入波長條件X,并將此范圍視作波長包圍的整體區域,將波長視作此面積的周長條件,在不同的形狀下,展現出差異性的面積條件。在定積最大原理的指導下,當形狀出現等邊三角形時,就會在面積上達到峰值[3]。由此可將面積基本定義為:

S3=X2/12√3≈X2/20.4

如果這一圖形為正方形,則表示為:

S4=X2/16

當形狀為正六邊形,則可將具體定義為:

S6=X2/8√3≈X2/13.6

然后,將此公式進行延展,可以得到圓形的最大面積計算公式,并表示為:

Smax=X2/4π

由此將光速C=3×108m/s的數據帶入,并將距離設置為公里,頻率設置為兆赫茲,就可完成計算模型的設計內容,并表示為:

Lossf(dB)=-32.437-20log10r(km)-20log10f(MHz)

由此公式作為自由空間耗損的表達內容,并有效的驗證距離與衰減的正比例關系,而當頻率增加時,也會表現出衰減率的增加。

(二)無線電定位模型

在對干擾源進行定位的過程中,其原理內容是建立在無線電磁自由空間耗損模型的基礎上的,將二次雷達的工作頻率保持在1090MHz的條件時,可以直接的出以下的公式模型:

X-37.5-20lg(P1)=Q1

X-37.5-20lg(P2)=Q2

X-37.5-20lg(P3)=Q3

在公式中,X作為位置的數值,P1、P2、P3則分別代表三個點檢測的信號強度水平,當Q1、Q2、Q3為未知的數量單位時,表示點位與點位與干擾源的距離條件[4]。當Q1、Q2、Q3所對應的點位條件分別固定時,可以應A、B、C完成指代,后溝根據坐標條件(X1,Y1),(X2,Y2),(X3,Y3),并由此將干擾點的位置設置為(X4,Y4),然后分別將A、B兩點設置在X軸上,直接映射到新建立的直角坐標系中,就可將A點的坐標設置為(0,0)、B點坐標為(XB,0)、C點的坐標為(XC,YC)。由此,在進行鏡象對稱的處理中,應用頻譜儀器或是場強儀器對天線雷達進行連接,將天線的主播束對準計算模型中求出的兩點位置,從而將強信號定義為真實的干擾源,完成整體數據內容的計算。

總結:

在應用電磁波衰減模型與無線電定位模型的過程中,可以在電磁比幅計算的基礎上,大致的估算出干擾點所在的位置,并在天線瑞利界之外的干擾源進行探測。同時,發揮電磁波衰減定律的指導作用,在綜合分析地球曲率半徑的基本條件下,增加遠距離干擾源的估算精確度。同時,在二次雷達設備中,可以有效的完成800m-50km距離區間的干擾計算,為提高精確度條件創作基本前提。

參考文獻:

[1]鄭良廣,王飛,侯曉偉.傳導性電磁兼容干擾信號自動處理研究[J].電子設計工程,2018,26(03):125-128.

[2]曾濤,龔熙.自動氣象站溫度傳感器在現場檢定中電磁干擾源的探討[J].電子測試,2017(19):8-9.

[3]陳少昌,任圣君,章耀文.基于盲波束形成的電磁干擾源定位[J].微型機與應用,2017,36(10):89-91.

[4]曹亮杰.關于電磁兼容與電磁防護相關研究探討[J].中國新通信,2016,18(08):133.

猜你喜歡
干擾信號干擾源空管
基于小波域濾波的電子通信信道惡意干擾信號分離方法
智慧空管技術的進展
空管流量控制過程中的風險控制探析
變頻器運用對煤礦安全監控系統的影響及干擾
民航VHF地空通信干擾問題研究
計算機控制系統的軟件抗干擾技術
民航空管安全文化建設探析
智能天線在移動通信中的應用分析
衛星通信的常見干擾分析和處理措施
一題三解,多角度解讀運動學大題的解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