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新課程標準下初中生學習方式的探索

2018-10-21 19:44原成錄
科學導報·學術 2018年42期
關鍵詞:教學探索學習方式初中歷史

原成錄

摘要:新的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以人的發展為本”,它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這種變革性要求的核心是“以人的發展為本”,重點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其最顯著的特征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歷史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歷史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給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留出了更多的空間?!俺浞肿灾?,有效合作,適度探究”的學習方式,將有效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和諧發展、有特色的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初中歷史;學習方式;教學探索;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每位學生都能獨立思考,并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形成獨特的感受與體驗,讓學生在自主、合作學習中探究,在探究中自主、合作與交流,使之成為知識的主動發現者和探究者,這對學生未來的發展無疑是有利的。筆者在新課標理念指導下,大膽轉變傳統學習方式,在初中歷史教學實踐中應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

第一,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倡學生自主學習。所謂“自主學習”,即“自我指導、自我激勵、自我監控”的學習,它是學生對為什么學、能否學習、學習什么、如何學習等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應,從而達到“我要學”、“我能學”、“我會學”的境界。應該指出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并不是學生可以自由放任,它離不開教師的有價值的引導。其一,幫助學生確定自主學習目標,使學生自己愿學、想學,有興趣的學習才能實現有目標的學習。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目的,課堂教學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其二,調控學生的學習過程。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過程,既要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又要使學生學會反思和調控自己學習過程的方法,師生共同分享學習的樂趣。其三,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教學中,對于喜歡獨立思考的學生,教師應多在思維方法上給予指導;對于喜歡與人交流的學生,教師應多提供一些學生互動的空間。其四,引導學生評價學習的結果。

第二,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提倡學生合作學習。所謂“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合作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集體觀念和競爭能力,有助于因材施教,彌補單個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的眾多學生教學的不足,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教師引導下主動而富有個性的學習和發展。合作學習不僅是一個認識的過程,而且是一個交往的過程,是使學習成為互動式、溝通式和交流式的學習過程。合作學習的目的是要通過小組或團隊合作的形式,讓學生人人參與學習過程,人人品嘗成功的喜悅。而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良好的合作能力則是達到此目的的重要條件。怎樣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其一,明確合作學習的任務和合作者的個人責任合作學習的任務不是個體任務而是團隊任務,教師應思考和設計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的目標,并且明確具體地向學生交待合作完成的內容、實施程序及團隊成員的個人責任,使合作學習不流于形式,以確保合作學習能順利、高效地開展。其二,指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方法。合作學習中,承擔任務的學生在性格與思維品質等方面會有一定的差異,而合作學習的任務往往是開放的,要求大家積極的相互支持和配合這就需要教師就怎樣表達自己的見解,怎樣傾聽他人的意見,怎樣與他人溝通,怎樣獲得所需的信息等,對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方法的指導,事每位學生都能享受到合作學習帶來的成功的喜悅。其三,關注合作學習的過程。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深入到每個小組或團隊,認真觀察和了解活動情況,及時點撥和排除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出現的障礙。

第三,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提倡學生探究學習。所謂“探究學習”,即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研究的情境以問題為導向,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信息搜尋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發展情感與態度,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其一,以問題為導向。敢于懷疑,才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歷史課堂教學中,開展探究學習,往往是由教師或由學生提出問題開始。教師設計“問題要能夠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使學生處于一種探究的沖動之中。其二,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探究能力適當調整問題的難度,要讓學生“跳一跳,摘得到”,這樣才能讓學生保持旺盛的探究激情。課程不再只是教學計劃和目標,而是師生共同探求新知識的過程,學生的探究與科學家探究是有區別的,學生的探究注重于過程的體驗,通過探究過程,讓學生去發現問題,去掌握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去培養自己的探究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敢于創新的探索精神。其三,把握好探究活動的節奏。歷史課堂教學中,探究內容的難易,探究效果的好壞,對學生的探究活動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對一個探究內容生可能有很多疑問和答案,而且有一些可能會超出教師的備課范疇。教師要善于將學生的猜想篩選類,給每一位學生一個合理的交待。對于有些不可能在課堂上探究的問題,要指導學生在課外去探究護和發展學生的探究欲望。

總之,初中歷史更注重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傳統的初中歷史教學模式無法滿足現階段的教學需求,不符合初中歷史新課程標準。傳統的教學方式只能讓學生了解教材所描繪的歷史,無法讓學生更深層次的理解歷史事件的意義以及來龍去脈,導致學生被動接受知識。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若在歷史課堂中加入探究性學習的元素則可以讓學生們更好的理解歷史事件,提升綜合能力。因此教職人員應該推陳出新,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轉變陳舊的教學觀念,采用豐富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們更愛歷史,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

參考文獻:

[1] 儲茂平;;新課改下如何培養初中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J];新課程導學;2016年34期;

[2] 徐志全;;構建高效課堂,提高學生歷史素養[J];考試周刊;2016年03期;

[3] 哈煒 初中歷史探究性學習的實踐與反思 [J]學周刊2014(26);

(作者單位:山西省大同市天鎮縣第二中學)

猜你喜歡
教學探索學習方式初中歷史
關于新課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學的思考
淺議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中學生數學學習方式創新研究
數據庫課程微課設計及應用
基于素質教育視角下的民族高校邏輯學教學探索與實踐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高中數學課堂中德育溶合的探索
探析初中歷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綜合實驗的教學探索
初中歷史反思性教學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