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dca循環中下呼吸道感染的分析

2018-10-21 06:15孫敏暢立宏趙仙山劉明慧吳霞
健康周刊 2018年18期
關鍵詞:下呼吸道感染PDCA循環分析

孫敏 暢立宏 趙仙山 劉明慧 吳霞

【摘? 要】目的:Pdca循環中下呼吸道感染的分析。方法:對照組按以往的院感管理方式進行管理。實驗組由院感專職人員不定期到科室查看,盡可能的保障院內感染的各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結果:2組患者感染率、出院率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院感干預措施在下呼吸道感染預防與控制中,能夠有效降低院內感染率,提高治療的療效,降低患者住院費用,減少患者住院時間,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Pdca循環;下呼吸道感染;分析

醫院感染是影響醫院發展和醫療質量的重要問題,也是全球面臨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醫院感染不僅影響患者的康復,而且給患者和醫院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我們醫院感染現患率約5%,估計我國每年因醫院感染直接經濟損失達100-150億人民幣。醫院感染率居前5位的科室為血液內科、神經外科、重癥監護、燒傷科、兒科。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下呼吸道感染居前五位的科室為神經外科、重癥監護、急診科、老年病科、兒科。感染病原菌主要是革蘭陰性桿菌,其次是革蘭陽性菌和真菌。為了解運城市中心醫院下呼吸道感染的現狀并進行經濟學評價,探討院感干預措施在下呼吸道感染預防與控制中的作用,為醫院感染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據。選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呼吸道感染病例進行調查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20例呼吸道感染病例進行調查分析,將12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平均分為兩組,對照組與實驗組,對照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齡21~62歲,平均年齡(51.39±3.41)歲。實驗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齡23~61歲,平均年齡(52.55±3.17)歲。兩組患者均符合此次研究的入選標準,且兩組患者均同意參加此次研究,并簽署相關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按以往的院感管理方式進行管理。實驗組由院感專職人員不定期到科室查看,盡可能的保障院內感染的各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主要包括:Pdca循環計劃制定及實施、培訓制度落實、環境管理、患者管理等,具體方法如下:①Pdca循環計劃制定及實施:由科室內經驗較高的醫護人員與院感科相互結合,然后制定嚴密的計劃,計劃制定后按照步驟由科室內醫護人員執行,再由院感科按照計劃標準對執行結果進行檢查,檢查后若有不足或新的問題出現,需對計劃進行合理的調整,并將成功、有效、合理的計劃納入標準,將不合格、不成功的計劃納入下一循環,并依次解決。Pdca循環計劃的制定、實施、檢查、調整的每個環節都需要認真的對待,執行過程需要非常的嚴謹,避免出現錯誤。以上所有工作流程都需科室內醫護人員協同院感科共同完成。②培訓制度落實:需對醫生、護士、技師及保潔員進行專業知識培訓,由院感人員進行培訓,培訓之后需對醫護人員等進行考核,若考核不達標需要進行再次加強培訓。多數的醫務人員的慎獨精神較差,個人保護思想認識不高,防護行為也不到位,應運用真實的案例向醫護人員講解,使得醫護人員認識到其中的重要性,需對藥學部的藥物分析和應用進行加強,院感科根據多重耐藥菌知識進行加強培訓,整體提高醫護人員的認識。③環境管理:病房內床間距需大于1m,若間距過小需進行隔離,隔離可使用隔離窗簾等,病房內需保證良好的通風,根據患者的病情監測溫度、濕度,并進行溫度、濕度的調節,將病房內感染區和非感染區進行嚴格的區分,盡可能的減少人流量,若墻壁、天花板、地板等有污物污染,需盡快通知相關人員行進清理和消毒,盡可能的減少感染源。④患者管理:患者需要根據其病情進行管理,并加強患者的護理,若患者放置有引流管、尿管等,應嚴格根據護理流程進行護理,減少感染的可能性,多數的患者免疫力較差,應加強患者的營養并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院感科需定時聯動各科室進行相關專業知識講座,根據標準強調及時發現、早診斷,醫師根據微生物培養結果,合理選擇抗菌藥物并嚴格執行。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下呼吸道的感染率、出院率等,對比兩組患者經此次研究后的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6.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感染率、出院率、滿意度的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對比兩組患者下呼吸道的感染率、出院率:對照組患者感染率為26(43.33)%,實驗組患者感染率為2(3.33)%。對照組患者出院率為:39(65.00)%,實驗組患者出院率為58(96.66)%,實驗組患者感染率、出院率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對比兩組患者經此次研究后的滿意度:對照組患者總滿意度為:45(75.00)%,實驗組患者總滿意度為59(98.33)%,實驗組患者總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開展目標性監測,根據監測結果采取有效干預措施,下呼吸道感染發生率是可以降低的,目標性監測下研究探索我院下呼吸道感染防控的有效措施,使管理既有針對性,又具有前瞻性,有利于控制感染,達到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發生率,節約醫療資源的目的,降低患者經濟負擔。國內大量研究顯示,下呼吸道感染始終居醫院感染首位,結合全國醫院感染監測結果,研究人員認為,今后醫院感染控制工作重點應為下呼吸道感染和菌血癥?;颊吣挲g、原發疾病、住院天數、抗生素不合理使用,侵入性操作為院感的危險因素。嚴格執行醫院感染控制相關規范和指南,嚴格隔離、消毒制度,加強醫務人員手衛生,嚴格無菌操作,規范使用抗生素并加強耐藥性菌監測,堅持醫院感染監測。應采取針對性措施以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此次探討院感干預措施在下呼吸道感染預防與控制中,結果表明:實驗組患者感染率、出院率均優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院感干預措施在下呼吸道感染預防與控制中,能夠有效降低院內感染率,提高治療的療效,降低患者住院費用,減少患者住院時間,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上官志毅,陳冬梅,黃婷婷等.PDCA循環在國內護理領域應用的新進展[J].護理管理雜志,2009,(2):26-27.

[2]闞全程.PDCA循環在醫院戰略管理中的運用[J].中國醫院管理,2009,(8):47-49.

[3]楊潔.基于PDCA循環的內部控制有效性綜合評價[J].會計研究,2011,(4):82-87.

[4]袁志敏.應用PDCA循環模式 進行護理質量管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2):75-77.

猜你喜歡
下呼吸道感染PDCA循環分析
分析:是誰要過節
回頭潮
PDCA循環應用于
新生兒下呼吸道革蘭陰性桿菌感染臨床分析
不同起始負荷劑量治療中重度革蘭陽性菌下呼吸道感染臨床研究
氣管切開術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險因素與環境相關性研究
PDCA循環在企業績效管理中的實際運用
Units?。保场保唇忸}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