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癌單點及多點射頻消融術后并發癥的比較及護理體會

2018-10-21 13:17向歡
健康周刊 2018年17期
關鍵詞:肝癌并發癥護理

向歡

【摘 ?要】的:探析單點及多點射頻消融術(RFCA)治療肝癌患者的并發癥情況,并探討圍術期護理方法。方法:回顧性研究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接受RFCA治療的75例肝癌患者的臨床資料,對比分析單點RFCA和多點RFCA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4點RFCA患者術后惡心、發熱、皮膚灼傷、肝損傷發生率分別為33.3%、23.8%、23.8%、14.3%,分別高于2~4點RFCA患者的15.4%、11.5%、11.5%、7.7%,均高于單點RFCA的3.6%、0、0、0,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結論:單點RFCA治療肝癌的并發癥率顯著低于多點RFCA,且隨點數增加發生率增高,應根據手術制定針對、全面的圍術期護理方案,以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

【關鍵詞】視頻消融術;肝癌;并發癥;護理

肝癌是臨床常見惡性腫瘤,發病較隱匿,在確診時大多為中晚期,已喪失手術時機,死亡率較高。近年來,隨著臨床醫療技術創新和發展,RFCA在肝臟腫瘤治療中有著良好應用[1]。RFCA就是通過電磁波的熱效應讓腫瘤組織持續升溫,進而讓其死亡,達到控制和延緩病情發展的目的。但因肝癌患者病灶不同,一般會采取單點或者多點RFCA治療,但可能在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上有所差異,當前相關研究較少,圍術期護理方法和經驗尚未規范。本文主要對肝癌患者實施單點及多點RFCA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及圍術期護理進行分析和總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接治的75例RFCA治療肝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均經病理學、細胞學等檢查確診,符合肝癌診斷標準[2]。納入標準:(1)生存期>6個;(2)符合RFCA術指征;(3)患者及其家屬對手術知情并同意。排除意識障礙、心肺功能不全、凝血機制障礙、癌細胞擴散等患者。本研究得到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其中,男患者45例,女患者30例;43~75歲,平均(51.6±4.3)歲;Child肝功能分級:A級31例,B級14例;病灶數:單個40例,2個27例,3個及以上8例;腫瘤直徑<3.0cm有28例,3~5cm有26例,>5cm有21例。

1.2方法

2組患者均行RFCA治療,均做好術前常規查體;指導患者行平臥體位,或者根據患者病灶位行30°~45°右側臥位,通過CT引導選定穿刺點,對手術位充分消毒。創建靜脈通路,對穿刺部位給予1%利多卡因5mL局麻。接通手術設備電源,檢查設備是否正常運行,開啟冷循環,讓針頭溫度降到20℃以下。再在CT引導下把射頻針直接置入腫瘤消融區。通常把溫度設在70~105℃,時間設為5~15min,射頻能量設為80~120W;對于腫瘤直徑<3.0cm病灶行單點消融,對于3.0~5.0cm病灶采取2~3 點消融,>5.0cm病灶采取4~6點消融。CT動態監測消融過程。倘若病灶數較多,大小不等,且總范圍比較大,可行≥2次手術。術后均應用透氣性敷料壓迫手術位并妥善固定。

1.3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單點RFCA和多點RFCA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主要是惡心、發熱、皮膚灼傷及肝損傷等。

1.4統計方法

應用SPSS20.0軟件統計處理,計數數據用例數(%)表示,通過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意義。

2 結果

通過比較,>4點RFCA患者術后惡心、發熱、皮膚灼傷、肝損傷等發生率均高于2~4點RFCA患者,且均高于單點RFCA患者,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

3 討論

近年來,伴RFCA技術的不斷發展,對于既往腫瘤直徑3cm以內,且病灶數3個以下的肝癌RFCA適應證已被擴展,對于多病灶或直徑較大單病灶采取多點消融逐步增加。但從本研究結果看,多點RFCA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整體高于單點RFCA患者(P<0.05),且隨消融點數增加而增高[3]。

為確?;颊逺FCA治療安全,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應根據手術時機情況制定針對性圍術期護理措施,具體包括:

  1. 術前:一方面,指導患者掌握術中體位、呼吸運動等方面的配合點,根據術前影像學腫瘤定位開展訓練,并需要有手術醫生參與,以便患者在術中能熟練、準確配合,確保手術安全、順利。另一方面,做好術前準備[4]。對于多點消融患者的術野相對較大,所以消毒皮膚范圍應增大。同時,做好患者心理指導和干預,術前通過床頭宣教、視頻講解等方式向患者介紹手術方案、流程,強調安全性,提高患者認識,并解答患者疑問,以消除或緩解患者緊張、焦慮等負性心理,必要時術前可常規給予鎮靜藥物;對于多點消融患者術后易出現惡心嘔吐等情況,術前30min可服用止吐藥預防。
  2. 術中:術中指導患者做好體位配合,并默契配合醫生操作;在術中密切監測患者血壓、心率、呼吸等體征,并注意面色變化,一旦出現異常及時報告并配合以上處理。術中定期詢問患者感受,如肝區疼痛明顯,應暫停治療,待疼痛緩解繼續治療,或調低消融功率。在治療結束后配合醫生退針,確保退針中針尖溫度在70℃以上,以免出血、病灶殘留。同時,需仔細檢查穿刺點,確認有無菌敷料覆蓋,妥善固定。
  3. 術后:術后將患者妥善送回病房,并進行24h心電監護,密切注意患者心率、血壓、脈搏等體征變化,在術后前2h每半個小時測定1次,之后每1h測定1次,并做好記錄。協助患者行舒適體位,定期翻身,操作輕柔;加強術后并發癥預防,囑術后多喝水,如出現發熱時可先物理降溫,警惕感染發生。

參考文獻:

[1]田素紅.預見性護理干預在肝癌射頻消融術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4,28(18):2245-2246.

[2]王家,李紹白.肝臟病學(第3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85-187.

[3]陳盈,陳惠敏,蔡汝珠.肝癌射頻消融術后相關并發癥的原因分析及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30(24):53-55.

[4]吉麗萍,顧雪萍.原發性肝癌患者射頻消融術后綜合護理干預效果[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6,23(06):734-737.

猜你喜歡
肝癌并發癥護理
骨科護理的安全隱患及人性化護理的探討
個體化護理在感染科中的護理應用
妊高癥護理中優質護理的應用
舒適護理在肝癌介入護理中的應用
重視家族史 預防肝癌
肥胖的流行病學現狀及相關并發癥的綜述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舒適護理模式對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關節鏡聯合透明質酸鈉治療老年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療效觀察
可吸收螺釘治療34例老年脛骨平臺骨折并發骨質疏松的效果及其對疼痛和并發癥的影響
TACE術聯合手術治療中晚期肝癌患者65例臨床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