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如何有效開展初中實驗教學活動

2018-10-21 01:12萬翠云
當代人(下半月) 2018年11期
關鍵詞:生物教學初中生物實驗教學

萬翠云

摘要: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實驗教學多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同時要規范實驗步驟,注重觀察實驗現象,強化課內外實驗,在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基礎上,更要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

關鍵詞: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生物教學

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初中生物課教學受重視程度不夠,甚至連教師自己也沒有能夠投入百分百的熱情,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出一個個個性鮮明的人,學習自然科學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生物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我們應該充分發揮實驗的教學功能來提升初中生物教學的效果.那么如何有效實施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呢?教學效果的取得離不開教師對教材的鉆研和創新.本文就該話題進行探討,望能對提高初中生物教學的有效性有所幫助。

一、科學組織安排,增加實驗機會

機動靈活地把演示實驗變成小組實驗。在生物課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掌握情況,機動靈活地把一些教師進行的課堂演示變成學生的小組實驗。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增加學生的實驗機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如教師可指導學生在課前分別用純凈水、全營養液及缺少N、P、K中的某種鹽的營養液進行大豆幼苗的對比培育,在進行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教學時進行演示,以啟發學生思考。

把實驗課的教學內容與平時教學內容有機結合。讓學生進行實驗課的學習,一般都需要準備階段、實驗操作階段、結果分析處理與總結階段,如果在一節課中集中完成這些內容,實驗的時間會比較倉促;如果把實驗準備階段的內容安排在平時的教學中,實驗課時就能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時間用于實踐操作。

二、發揮實驗教學的作用,激發學習生物的興趣

只要學生明確了實驗目的,就會自覺地產生動手實驗的內部動機,實驗的效果就會很好。但是由于初一、二年級學生好奇、好動,對實驗陌生,有的學生認為上實驗課好玩,缺乏科學態度,有的學生認為中考不考,因此,學習目的不明確,這些都給實驗課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因此,實驗前除要求學生明確實驗目的外,還要明確該實驗在生產、生活等方面的實際應用。如上《顯微鏡的使用》一課時,提出醫生對貧血、癌癥等疾病的診斷,除看、問、查以外,還要通過化驗,用顯微鏡、電子顯微鏡等對病人患病部位的細胞組織等進行病理診斷,得出結論。沒有科學手段會使病人誤診,甚至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同時介紹顯微鏡在工、農、醫學方面的廣泛應用,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幫助學生樹立科學態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克服組織教學難的問題。

在生物實驗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必須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放開學生的手、腳,不要牽著學生一步一步地走,而要讓學生模仿。教師要相信學生都能成功地完成實驗,允許學生實驗失敗,鼓勵他們從失敗中找原因,直至實驗成功,讓學生從實驗中品嘗到成功的喜悅。但在放手實驗時,首先要讓學生帶著明確的目的去實驗、去探究,在實驗中體會知識,然后引導學生總結實驗結論,這樣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樂趣中獲得知識,掌握實驗技能。

三、運用簡易方法,做好生物實驗

1、模擬生態法以少量活體生物完成量大的生物實驗。如做《探究影響鼠婦分布的環境因素》的實驗,先到灌木叢問鏟取地表的潮濕、疏松、富含水分的枯腐落葉泥土裝在較大號的黑色方便袋中裝至半袋處。當學生捉到鼠婦交到實驗室時,就將它們放入袋子里的泥土上面,袋口敞開,袋身豎起向上,這樣鼠婦自然會好好的生活在袋子里面,不會跑出來也不容易餓死。每次實驗后都將收回來的鼠婦放入袋中,若時間較長,泥土有發干的現象,則向泥土中灑入適當水分保持泥土和落葉始終呈濕潤狀態,這樣采來的鼠婦可保存一個多月。運用此種方法,原本只夠一個多班使用的鼠婦現在就可滿足近十個班實驗之用,且最后一個班級完成實驗后還留下一活的鼠婦讓學生放回適宜的生態環境中。

2、替代法克服藥品或器材差缺的困難。比如七年級下冊教材,其中一節課就要運用吲哚酚試劑檢測維生素c,然而學校目前還沒有這種藥品。于是在多次實踐中,我總結出運用O.01%的高錳酸鉀溶液或醫院用來消毒的碘伏就可代替吲哚酚試劑而很好地完成褪色反應。高錳酸鉀和碘伏在一般的藥店都能買到,且價錢便宜,用量也少。實踐證明,以下方法也是比較實用的:米湯代替《探究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作用>)中所需要的淀粉漿糊“84消毒液代替”制作葉脈標本》中需要的漂白劑;米豆腐代替《研究細胞大小與物質擴散的關系》中所需要的不易購買到的瓊脂;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實驗時,用校園內的雜草或灌木葉取代小麥種子,能夠在一次性做好多組對照實驗的同時節省一定數目的實驗經費;用市場上銷售的自醋代替稀鹽酸清洗盛過石灰水的試管、燒杯等玻璃儀器其效果比較好,同時也比較安全。

四、注重實驗方法的科學性

我們在實驗教學中要滲透實驗方法,教材中有些實驗的實驗方法欠缺科學性,有時不容易得到預期的結果.筆者認為在實驗教學前應反復實驗,打磨每一個操作環節,優化實驗方法,確保實驗的成功率.

例如,教材中探究“蚯蚓在什么樣的物體表面爬得快”實驗,實驗方案上采用的對比實驗的方法,將一條粗壯的蚯蚓先后放在玻璃、硬紙板這些接觸面性質不同的物體表面上,實驗預測應該是在硬紙板上運動的快,而筆者在實驗室多次做實驗后發現,蚯蚓多次是在玻璃表面上移動快,與預測的結果完全相反。是什么原因呢?實驗后發現,有可能是硬紙板吸收了蚯蚓身上的黏液,導致了硬紙板與蚯蚓兩者粘在了一起,導致蚯蚓移動變慢了。為了剔除這一影響因素,筆者對實驗方法進行了改進,準備兩塊一模一樣的長方形玻璃板,然后將一塊表面打磨使其粗糙,一塊保持原有的光滑,同時為了保證蚯蚓沿著直線運動,用兩根玻璃棒放在玻璃表面上,制造出直線的軌道,讓蚯蚓沿著軌道運動,多次實驗后發現,效果比教材中的方法好。

總之,要提高生物實驗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樹立素質教育的理念,積極運用多種方法策略和手段,積極調動和發揮學生參與實驗教學的主動性,加強學生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從而有效發揮生物實驗教學對學生科學素養培養的作用,培養高素質的學生。

參考文獻:

[1]馬蘭英.核心素養下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優化探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2):33.

猜你喜歡
生物教學初中生物實驗教學
基于科學探究的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探索
網絡與云技術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微課”教學模式的探討
談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初探
從滲透人文素養的角度論新課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學
對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的反思
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合作能力培養初探
參與式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新課程理念下生物課堂教學藝術的“變”與“通”
初中生物學案編寫的一些心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