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的重要意義

2018-10-21 03:39殷濤
當代人(下半月) 2018年11期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依法治國

殷濤

摘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對于夯實國家治理的制度基礎和思想基礎,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關鍵詞:依法治國;以德治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把握的一個基本原則,是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根本大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對于夯實國家治理的制度基礎和思想基礎,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是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

法治屬于政治建設,屬于政治文明;德治屬于思想建設,屬于精神文明,兩者都是治國理政的重要手段,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規范社會行為、調節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在國家治理中都有其不同的地位和功能。法治,就是發揮法律規范作用,以其權威性和強制性,用法律準繩規范社會行為、社會生活、國家治理。德治,就是發揮道德教化作用,以其說服力和勸導力提高社會成員思想道德覺悟,用道德引導規范社會成員行為,調節社會關系。人類社會是從低級到高級逐步向前發展的,這個過程也是人類社會逐步從野蠻世紀走向文明時代的過程。自從國家產生以來,古今中外,歷朝統治階級在治理國家的時候,逐漸發現單單依靠殘酷的法律和殘暴的國家機器,不但不能使國運長久,反而激起了廣大被統治勞動人民的激烈反抗,最終這些統治階級在一次次的人民起義和人民戰爭的狂風巨浪中灰飛煙滅。如漢初的統治者便是在秦王朝的覆滅中汲取了教訓,推行“休養生息”政策,其實這就是法治和德治相結合治理國家的古代版本??v觀浩若云煙的人類歷史,法治和德治在國家治理中各自發揮著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兩者緊密結合,一個國家才能治理有序,人類社會才能健康運行。

二、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是對人類社會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

縱觀歷史,曾有不少開明的政治家或思想家逐步認識到并提出過治理國家既要依靠法治又要依靠德治的思想,認為只有二者并用才是治國之道。比如,早在春秋時期,老子就提出“無為而治”,認為統治階級對人民實行高壓政策是行不通的,要對百姓寬厚,這樣民風就會淳樸??鬃觿t認為:“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币馑际钦f,嚴刑只能使百姓害怕而不敢做壞事,但不能使人們自覺知恥而守法;相反,以道德治理國家,以禮樂教化人民,則可使百姓自覺知恥,自我規范,自我約束。到了漢朝,儒學大家董仲舒強調“陽為德,陰為刑”。唐朝時又提出“制禮以崇德,立刑以明威”,一直到宋元明清時期,都在延續著法德合治的統治理念,都體現了德治與法治相結合的治國之道,實踐證明都是行之有效的。在西方國家,同樣有人提出“法治”與“德治”的治國思想。凡是社會治理有成效的國家,大都把法治作為治國的基本原則,同時也注重德治在治理國家中的重要作用。歷史經驗一再證明,對一個國家的治理來說,法治和德治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不可偏廢。在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中,必須把法治和德治緊密結合起來,把自律和他律緊密結合起來,使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得益彰,相互促進。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的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是對人類社會優秀文化遺產的吸收和借鑒,也是對人類社會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

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內在要求

社會主義制度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出現的一種嶄新的社會制度,是比較高級的一種社會形態,是實現共產主義社會的準備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是中國共產黨人長期以來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帶領全國人民在深刻總結世界革命和新中國成立以來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成功經驗和深刻教訓的基礎上,結合當代中國社會實際而得出的科學結論,認識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和實現人民當家做主的權力,就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把依法治國確立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執政確立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條道路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強調法治和德治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這既是歷史經驗的總結,也是對治國理政規律的深刻把握。

強化道德對法治的支撐作用。人們對法律的認同,根本的是對其蘊含的道德價值的認同;人們對法律的遵守,很重要的是源于思想覺悟的提升。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就是要發揮道德對人良知的教化作用,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為法治創造良好人文環境。把道德要求貫徹到法治建設中。法律法規要樹立鮮明道德導向,弘揚美德義行,保障實現善有善報、恩將德報。立法與法律實踐都要體現社會主義道德要求,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始終,使社會主義法治成為良法善治。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定性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國際形勢,我們黨面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這就要求我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不動搖,在實踐中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統籌推進以德治為基礎的法治建設,以法治為保障的德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會越走越寬廣。

四、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是中國共產黨人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理論品質的具體體現

法治和德治同屬上層建筑范疇,由一定的經濟基礎決定并為其服務的,屬于政治文明或者精神文明。社會主義法治和社會主義道德是由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決定的,并為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服務。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十分重視思想道德建設。在建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后,堅持以馬列主義為指導思想,在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制度的基礎上,提出了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全面發展的指導方針,為我黨實施社會主義法治和社會主義道德提供了政治基礎和理論基礎。

嚴格說來,新中國成立后至改革開放前,我黨在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同時,對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也是重視的。但我們也必須承認,社會主義法治在發展中也曾經歷過曲折。特別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缺少甚至沒有法治,最終釀成“十年動亂”的歷史悲劇。這時期的實踐從正反兩方面,為我黨在新形勢下探索治國之路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鑒于“文化大革命”的經驗教訓,深刻認識到“沒有廣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沒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我們這么大一個國家,怎么才能團結起來、組織起來呢?一靠理想,二靠紀律”。他強調,建設社會主義,必須一手抓物質文明建設,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設,既要抓法制建設,又要抓道德建設,“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重要思想,為我黨撥亂反正,減少失誤,正確領導全國人民改革開放和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明了方向。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已處于一個新的社會深刻變革時期,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生活和人們的思想、觀念、道德、信仰、行為模式、生活習慣發生了深刻變化,社會關系日益復雜。法律和道德、法制建設和道德建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同時,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又使優秀傳統道德受到沖擊和侵蝕,與社會現實相適應的新型道德體系還未完全建立和形成,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腐朽沒落的思想和道德乘虛而入,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滋生蔓延,道德“失范”現象時有發生。在這種情況下,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強調:“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發展文化的支撐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道德相得益彰?!?/p>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提高全民的法治意識和道德自覺。法律要發揮作用,首先全社會要信仰道德;道德要得到遵守,必須提高全體人民道德素質?!币虼?,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在我國目前新形勢下顯得尤為重要,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法治道德理論體系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

參考文獻:

[1]劉景春,史偉.論語精華——孔子的智慧[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2]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猜你喜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依法治國
公司成長的“法治之鑰”
立良法 謀善治
法治中國是實現中國夢的推動力量
當代青年的“小目標”,該如何實現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中國夢關系探究
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工作發展方向
論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途徑
社會主體研究方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中的運用
兩會布局 依法治國
鏡頭·中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