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用教學策略 打造魅力課堂

2018-10-21 07:43范莉
新教育時代·學生版 2018年1期
關鍵詞:案例分析教學策略

摘 要:小學數學圖形的認識教學是圖形與幾何概念教學一個重要內容,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圖形的認識正是空間形式的本質屬性在人腦中的反映,屬于概念教學范疇,具體說是“形概念”教學。筆者通過案例掃描的形式再現課堂教學剖析思考,只有經歷探究過程、重視實踐操作、有效滲透數學思想等教學策略,方能把知識變成智慧。

關鍵詞:案例分析 有效 教學策略

一、案例背景

“圖形的認識”是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課標》強調這部分內容應當注重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幾何直觀。孩子們生活的世界就是一個多維的、立體的空間,但是往往學生在學習圖形與幾何知識時,由于缺乏相應的空間觀念和想象能力,所以很難以掌握和理解。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階段,很多抽象的幾何圖形在小學生的頭腦里很難構建起來,所以這部分內容就成了數學教學中的難點,空間觀念的形成也成為學生數學素養的一個短板。那么,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實施有效的“圖形的認識”教學,成為我們每一位數學教師都需要關注和解決的問題。本文將以范莉老師執教的《圓的認識》一課的實際教學為案例,談談小學數學“圖形的認識”有效教學策略。

二、案例掃描

【片段一】

師:早在兩千多年以前墨子對圓下個一個定義“圓,一中同長也?!边@句話中的“一中”指的是什么?

生1:一個中心。

師:用數學語言描述是什么?

生:一個中心是指圓心。

師:同長是指什么?

生:圓的直徑。

師:數學中的定義是:圓有一個圓心,圓心到圓上的距離即半徑都相等。

師:生活中我們有沒有不應用一中同長的方法畫圓的,我們來看看美術老師是怎么畫圓的。(多媒體課件播放美術老師畫圓的視頻)

師:美術老師用什么畫出的圓?

生:用正方形。

師:最早人們研究圓,認為“圓出于方,方出于矩”,圓是用正方形切割而來的。(多媒體課件播放正方形切割的變化圖)

師:這是一個正方形,第一次切割變成正八邊形,第二次切割變成正十六邊形,第三次切割變成正三十二邊形,當這樣無限次數的切割下去,就會變成一個近似的圓。(邊說邊演示)

【思考與評述】

在圖形的認識的教學中,有些教學難點無法靠教師的教授來理解,直接影響到學生基本知識的獲得。通過這個片段可以看出,多媒體技術具有形象具體,動靜結合的特點,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在這里范老師適時的播放了美術老師不用半徑畫圓的方法,而是用正方形不斷切割出圓,幫助學生理解圓出于方。第二次播放正方形切割的變化圖,不僅形象的幫助學生理解分割的過程,還讓學生充分感受“極限”的數學思想方法,進一步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片段二】

師:請同學們拿出老師給你們準備的圓形紙片,自己動手想辦法,運用剛才學習的知識找到這個圓的圓心、半徑、直徑嗎?

生1:那圓規比劃。

生2:用直尺測量。

師:有沒有更快捷的方法?

生:我是用折疊紙片的方法。

師:你折了幾次找到圓心?

生:兩次。

師:給大家指一指這個圓中的直徑。(一生上板指出直徑所在的折痕)

師:半徑在哪里?

生:是直徑的一半。

師:那直徑和半徑有什么關系呢?

生1: 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二倍。

生2:半徑的長度是直徑的二分之一。

師:對于這個規律有沒有質疑的。(師拿出不同大小的兩個圓來比較半徑,讓學生具體感知)

生:應該給這個規律前面加上一個條件,同圓或等圓中。

師:通過剛才大家親手折這個圓,你發現圓的半徑和直徑有什么特點?

生:圓有無數條直徑和半徑。

【思考與評述】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通過以上片段可以看出,在教學中不能粗暴的要求學生機械模仿教師,或者是簡單背誦課文要點。而是要注意在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思考,把動手和動腦巧妙地結合起來,化教學難點于無形。范老師為學生提供操作的素材圓形紙片,讓學生自己想辦法找圓心、半徑和直徑。學生通過動腦思考解決的方法,動手親自折一折、指一指,動口匯報思考的方法,輕松的探究出直徑與半徑的關系。學生在這樣的操作活動中不僅是一個實踐者、探索者,更是一個成功者。

【片段三】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能解釋一下車輪為什么是圓的?車軸應該裝在什么地方?

生: 車輪如果是方的有棱角,它就滾不動。

師: 誰能用數學的語言來解釋一下?

生1:圓是沒有角的,平滑的。

生2:圓的所有半徑是相等的。

師: 對,因為圓的所有半徑是相等的,所以它的運動軌跡是怎樣的?

生:直的。

師:想象一下如果車輪是方的 它的運動軌跡又是怎樣的?你能用手勢給我們比劃一下嗎?

(一名學生起立給大家比劃波浪線。)

師:為什么你會認為正方形車輪的運動會是波浪形。

生:中心點到邊的距離和中心點到角的距離不一樣。

師:所以它的運動軌跡是一高一低的。我們來看看坐在正方形車輪的車里是什么感覺嗎?(多媒體課件播放視頻方形輪胎傷不起)

生:一點都不舒服。

師:看來人們把車輪設計成圓形不僅是為了美觀,還是為了實用。

【思考與評述】

荷蘭數學家費賴登塔爾說過:“數學來源于現實,高于現實,用于現實”。學生都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都知道車輪是圓形的,但是為什么要做成圓形的還需要繼續探究。所以教師就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形成初步的數學認識,再把課堂中學到的有關圓的半徑的知識,應用的生活實際中來解決他們身邊的數學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價值,學以致用。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能體會到生活處處有數學,使學生的自信心大大提高,同時也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用數學的頭腦去思考,用數學的思維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三、反思與收獲

《圓的認識》一課的幾個片段的回放已經結束了,重新回顧這節課的片段留給我的思考卻有很多。更多地收獲了對“圖形與幾何”板塊的教學內容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如何才能巧用有效的教學策略,使課堂教學具有生長點?我認為以下幾點值得關注:

1.緊密聯系生活,增強應用意識

小學數學圖形的認識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在生活中又有廣泛應用。教師應當從學生熟悉的環境出發,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根據教學內容把生活經驗數學話,把數學問題生活化。

2.經歷探究過程,加深學習理解

教師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活動和學習材料,鼓勵學生大膽的猜想、實驗、合作、交流,真正實現在探究過程中獲得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3.重視實踐操作,積累學習經驗

《新課標》強調,通過觀察、操作認識圓,會用圓規畫圓??臻g觀念的形成只靠觀察和講授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必須引導學生在實踐操作中積累學習經驗。

4.滲透數學思想,挖掘學習本質

數學思想蘊含在數學知識形成、發展和應用的過程中,教師要在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逐步滲透數學思想。

5.注重技術引入,豐富學習資源

在幾何知識的教學中恰當的應用多媒體課件,讓“靜”的知識“動”起來,讓“難”的知識“易”起來。通過直觀圖像的觀察,生動視頻的演示,調動學生的多種感知,從而為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

總之,教者有心,學者受益。只要教師做教學中的有心人,時刻關注學生,靈活選擇適合學生學習的“圖形的認識”有效策略,會讓我們的課堂時時充滿魅力吸引學生愛上數學。

猜你喜歡
案例分析教學策略
高中化學反應原理學習難點及教學策略研究
識字寫字結合教學策略探析
初中數學絕對值概念教學策略
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三項教學策略
基于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作文教學策略
關于提高小學生識字實效的教學策略
“互聯網+”下的商業模式創新案例分析
父親缺失案例分析
冷庫建筑火災特點及調查方法研究
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案例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