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判性繼承我國傳統文化

2018-10-24 15:31王曉輝
科學與財富 2018年26期
關鍵詞:批判繼承傳統文化

王曉輝

摘 要: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條件,但傳統文化不乏糟粕,以閨媛禮為重要內容的男權文化便是其中的一種文化糟粕,象征的是對女性的壓迫與殘害。我們必須科學理性地批判性繼承我國傳統文化,方能更好地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關鍵詞:批判;繼承;傳統文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傳統文化并不等同于優秀傳統文化。傳統文化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受到當時人們的認識水平及時代條件、社會制度等主客觀因素的局限性的制約和影響,從而也在所難免會存在陳舊過時或已成為糟粕性的東西。因此,為了更好地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必須對傳統文化進行科學分析,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

在泱泱中華積厚流光的傳統文化發展史里,以男尊女卑為核心思想的男權主義便是這樣的一種文化糟粕,它就像一個“法力無邊”的幽靈,幾千年來縈繞不散地盤據在顯要之位,根深蒂固地侵蝕著中華民族的思想與靈魂。

據記載,男權思想萌芽于西周初年,刻意宣揚男尊女卑的言論和現象在當時的社會已不鮮見。女人從小便被迫接受一系列關乎封建倫理道德的“素質”教育,美其名曰“閨媛禮”。在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儒家典籍《禮記》中,載有“閨媛禮”的具體闡釋,為后世對女性的道德和行為等方面嚴格系統地進行約束并確立規范奠定了基礎?!伴|媛禮”始于周代,在封建統治階級及男權至上衛道士們的推波助瀾下,至漢代臻于完善,之后專門針對女性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斷得到加強和鞏固。

“閨媛禮”的規則條文龐雜瑣碎,涉及范圍甚廣,難以一 一盡述?!案Q一斑而知全豹”,下文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剖析,透過這些流傳千古的無情野蠻地加諸婦女身上的繁文縟禮,可以深刻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中隨著朝代的更替愈演愈烈的男權主義思想。

一是男女有別的授受不親之禮?!澳信袆e”是自男人和女人一出生便涇渭分明的。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提到古代社會盛行這樣一種風俗:“乃生男子,載弄之璋;乃生女子,載弄之瓦”。即是說:生個男孩,是弄璋之喜;生個女孩,則是弄瓦之喜?!拌啊敝该烙?,“瓦”指紡錘,紡錘和美玉的價值自然無法相提并論,故家人的歡喜程度更是天壤之別??芍倎淼竭@世上,僅僅因為性別的緣故,就被貼上了“低人一等”的標簽,不招人喜見,繼而注定無法與男人享有同等的待遇和權利?!澳信袆e”作為男權思想的重要立論基礎,被視為萬世不可變革的“人道之大者”。歷代歷朝都實行嚴格的兩性隔離制度。如《禮記》中規定“男女不雜坐,不同施枷,不同巾櫛,不親授,嫂叔不通問。女子已嫁而反,兄弟弗與同席而坐,弗與同器而食?!彼未院?,男女授受不親的隔離制度愈加嚴厲。如司馬光在《司馬氏書儀》中提到:“凡為宮室,必辨內外,深宮固門,內外不共事。不共浴堂,不共廁,男治外事,內治內事,男子晝無故,不處私室,婦人無故,不窺中門。有故出中門,必擁蔽其面?!笨偠灾?,即便是一家人,兩性也要隔離而居、刻意疏遠、規避相處,更別提共用生活物品、有直接的語言交流和肢體接觸了。男女之間樹起了重重藩籬,這些規定看似連男人也一起被限制了,其實矛頭真正指向的是女人,根本目的是要束縛女人,彰顯“男女有別”。這個“別”就是女人比男人低等,因此女人沒有資格跟男人平起平坐、共事共享,還應畫地為牢,把自己封閉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與世隔絕,一心一意做個循規蹈矩的“籠中鳥”即可。

二是貞潔至上之貞操禮。這里的“貞操”,在古代是專指女子不失身、不改嫁的道德,是男人單方面要求女人在婚前保持性的純潔、在婚后保持對丈夫性的專一,對男人卻沒有這方面的要求。貞操,可以說是我國傳統觀念里衡量女子品行最基本、最關鍵的標準了。女人婚前婚后固然都要堅守貞節,在丈夫死后她仍然要守貞,不得改嫁。漢代儒學家劉向曾編撰《列女傳》,用上古至西漢105名婦女富有代表性的故事,旗幟鮮明地表達了對節烈孝義美德的贊美和頌揚,以及對淫亂背節行為的唾棄和鞭撻?!读信畟鳌肥俏覈鴼v史上第一部婦女傳記,對當時的社會及后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封建統治階級都把《列女傳》中所頌揚的美德懿行作為衡量女性品德、行為舉止的準則,通過立法等雷霆手段嚴防嚴懲“淫亂”,同時大力嘉獎堅守貞節的女人,謂之“表貞女”。后代的文人學者也多有婦女傳記類型的作品,但畫風越來越離奇,多數內容偏重于節烈的渲染,宋明以后更是變本加厲,贊揚婦女美德時專從節烈載筆,大肆鼓吹“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貞節觀,將婦女守貞推向了極端。從上而下的強權推行,加之從下而上的搖旗吶喊,女子貞操至上的旋風遂席卷了中國古代社會幾千年,甚至一直滲透到了現當代。

三是以弱為美之儀容禮。審美觀深受當時社會、政治和經濟背景的影響,故不同時代對女性的審美觀是不同的。在男權當道的社會里,關于女性美的標準毋庸置疑會深深刻上男權意識的烙??;女人美不美,是完全站在男人的角度來衡量的,即是否符合男人的趣味和需求。我國傳統女性之美,可用“柔、順、輕、怯”四字來概括,也就是女人做到“柔情似水”、“溫順如羊”、“窈窕輕盈”和“膽小怯弱”,方可稱之為“美”?!对娊洝焚澰唬骸榜厚皇缗?,君子好逑”。東漢時期的女學大家班昭著《女誡》,以身作則對女人訓勉道:“卑弱第一”、“陰以柔為用,女以弱為美”、“生女如鼠,猶恐其虎”。直指女人的第一要義是卑微、弱小,要以柔弱謙順為美,像個偷油吃的小老鼠一樣膽小怯弱就最好,最可怕的是像頭老虎一樣兇狠威猛。這種迎合男人的需求,有助于捍衛男權社會的封建倫理思想、鞏固封建統治的審美觀帶來的影響力無疑是非常巨大的,因此久經歲月浪淘風簸般的洗禮,不見式微反而愈加積重難返。宋代以后,這種審美情趣更是往病態的方向發展,大致從北宋中后期至晚清時期,八百多年里社會上形成一種牢不可破的積習。上至金枝玉葉的皇親貴胄,下至朝不保夕的貧苦階層,為父母者都狠心地強制年幼的女兒纏足?;兊男∧_受到了熱捧與美化,纏足一躍而為婦女至關重要的“頭等大事”,甚至超過了品德修養。而纏足嚴重束縛了女孩足部正常的發育,那簡直就是一種殘酷的肉刑。層層包裹之下的錐心之痛,絕非言語可以描述,初纏階段尤甚,以致早晚時分家家戶戶的女孩因纏裹而哭泣哀號之聲狀在纏足時代成為中國社會的一大慘景。由男人的病態審美情趣而引發的纏足,是對婦女的一種無情摧殘與殘害,直接導致了女人地位不斷下降、參與社會事務權利逐漸被剝奪的惡果,從此中國女人除了精神的不幸外,肉體也開始遭受痛楚。

四是“三從四德”之婦禮?!叭龔乃牡隆笨梢哉f是我國古代女性所要遵循的種種規范要求的一個統稱,是古代禮教對女人一生在道德、行為、能力和修養等方面的衡量標準。上文所提到的男女有別、貞操至上和以弱為美等要求歸根到底都屬于“三從四德”的范疇。

“三從”一詞最早見于周朝的儒家經典《儀禮》:“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敝概藳]有獨自行事的準則,只有從屬于男人的規范。女孩在未出嫁之前,一切事情都要聽從父母尤其是父親的安排,“不違父命”才算得上是“事親孝”,忤逆父意,即為“逆子”,是極大的不孝。嫁為人妻后,要絕對服從丈夫,“天命不可逃,夫命不可違”;除了謹守貞節,還要相夫教子、侍奉公婆、“和叔妹”、“睦娣姒”,這些還遠遠不夠,尚需“勿得違戾是非、爭分曲直”,要謙恭曲從,討得丈夫家族中所有成員的歡心。在丈夫死后,女人照樣沒有自主行事“之道”,她仍要順從男人,而這個男人,換成了她的兒子,她既要獨力撫養兒女,還要“遵子命”,聽兒子的話。強大的夫權如國之綱本不可動搖,父死子承,致使尊者卑,卑者尊,尊者反過來要向卑者孝敬。

“四德”一詞首見于《周禮?天官?內宰》,是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即女人在四個方面必備的修養和能力:德行、言辭、容貌、技藝。東漢的儒學家鄭玄注釋說:“婦德謂貞順,婦言謂辭令,婦容謂婉娩,婦功謂絲橐”。指“婦德”就是要守貞、溫順聽話;“婦言”是女人要說話得體;“婦容”是要柔和婉約、以弱為美;“婦功”是女人要從事采桑養蠶、紡績織作之類的勞動。到了清代,以經學家蘭鼎元《女學》為代表的女教書中,“四德”標準更加具體繁細,對婦女在不同情境、不同角色中都制定有詳細的規范?!皨D德”,是要女人“去妒”、會“教子”、能“安貧”、“恭儉”,還要具備“敬身”、“重義”、“守節”等一系列美德;“婦言”,是說話“不貴多,而貴當(恰當)”;“婦容,貴端莊敬一,婉娩因時”;“婦功,先蠶織,次中饋;為奉養,為祭祀……”

“四德”的內在含義,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得到新的闡發,但“萬變不離其宗”,“四德”的提出,本意就是為“三從”道德服務的,故幾千年來其根本的內涵并無多大變化?!皨D德”的核心就是要求女人“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皨D言”的核心就是告誡女人說話得體,以和為貴,防止如周幽王后褒姒那樣“利口之覆邦家”?!皨D容”是倡導以弱為美的女性儀態?!皨D功”則是要求女人勤勞持家,承擔起一切維持全家生活所需的勞作?!叭龔乃牡隆钡臈l規戒律隨著朝代的發展越來越嚴苛殘酷,并逐漸演化成古代婦女安身處世的“圣經”,也定格成以儒家思想為主流的傳統文化中婦女的美德典范。

綜上所述,我國古代“閨媛禮”是以男尊女卑的男權意識為基調而形成的封建禮教,其宗旨就是為了抬高男人的社會地位、樹立和捍衛男人的權威和利益,并為此而肆意地貶低、踐踏和殘害女性??v觀煙波浩渺的歷史長河,以“閨媛禮”為突出印記的男權文化深刻地影響了中國女性幾千年,極大地壓制了女性的思想與自由,是強加于中國女性身上的無形鐐銬和精神枷鎖。它一方面不斷加強對女性的奴化教育,培養女性的奴性思想。它鼓勵女性凡事逆來順受、一切以謙順為上。讓女性從思想根源上認識到自己的卑微,深入骨髓地認為男人生而高貴、女人生而卑賤、女人命中注定是男人的奴仆,從而自覺地匍伏、依附于男人,“甘之若飴”地置身于以男權為核心的價值體系和準則規范的牢籠中,甚至不惜以極端的行為來證明自己的忠誠與堅貞;同時,它讓女人恭默守靜地“安心”做家庭的奴隸,心甘情愿地承擔起操持家務、侍奉丈夫等由性別角色所決定的社會責任,卑弱、敬順、專一、屈從是女人的代名詞。另一方面又怕女人覺醒反抗,于是把女人渲染成洪水猛獸,無所不用其極地織造起一張恢宏大網,將女人牢牢地加以纏鎖與禁錮。它所建構的一整套封建道德將中國無數女性打入無底深淵,女人喪失了獨立人格,甚至不成其為“人”,而是淪為被物化的“他者”,成為男人的附庸品,是男人可以隨意處置的“私有財產”。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女人從精神到肉體都變得畸形病態了,在壓抑、扭曲和窒息的黑暗中,用無盡的血淚澆灌著穩穩當當地怒放了幾千年的男權文化之花。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然而,以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傳統文化并非是一串完美無瑕的珍珠項鏈,其中既富含彌足寶貴的菁華,也慘雜著粗劣鄙陋的糟粕。我們必須秉持謹慎的科學態度,結合時代要求對有益的東西、優秀的東西予以繼承和發揚,對負面的、不好的東西加以抵御和克服,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決不是全盤接受或者全盤拋棄。以男尊女卑為靈魂的男權文化意味的是對女性的摧殘、壓抑和剝削,象征的是以女性為祭奠的“芻狗”、以犧牲女性為代價而推動發展的人類文明,把這樣的文化理念和現象視為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糟粕,并不僅僅是一種歷史的輝格解釋。而科學分析、理性剝離并批判性繼承這樣一些源遠流長、深根固柢的“文化苦果”,以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好地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正是擺在廣大社科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大課題。

參考文獻:

[1]馮倩:《論中國古代婚姻制度對女子的危害》,豆丁網,www.docin.com。

[2]夏焱:《當代女性的社會處境——被物化的他者》,《讀書》2012年第12期。

[3]陳志偉,張翠萍:《《女誡——封建婦德著作之濫觴》,《圖書館學研究》2009年09期。

猜你喜歡
批判繼承傳統文化
沖破單向度的枷鎖
用“批判”的思維解讀語篇的光輝
鮑德里亞符號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價值探討
淺談杜審言、杜甫的祖孫關系:推崇、繼承、發展
在批判中尋求解放
論電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主義的和諧思想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