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絡逐痹湯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有效率分析

2018-10-30 09:41吳俊軍
健康大視野 2018年11期
關鍵詞:類風濕性關節炎

吳俊軍

【摘 要】目的:研究通絡逐痹湯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有效率。方法:選取在我院接受治療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通絡逐痹湯治療,對比患者接受治療前后的肢體活動功能分級和治療前后病變活動分期情況。結果:治療后,患者的肢體活動功能分級明顯優于治療前,P<0.05;患者的急性活動期、亞急性活動期、慢性遷延期和穩定期等病變活動分期情況,明顯優于治療前,P<0.05。結論: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接受通絡逐痹湯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的肢體活動功能,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通絡逐痹湯;類風濕性關節炎;活動功能分級;病變活動分期

【中圖分類號】R36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1-124-02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是一種以慢性滑膜炎為主要特征的系統性疾病[1]。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程較長,且容易反復發作,在長期的發病期間,患者關節內的軟骨會受到嚴重的損傷,同時會累及患者的漿膜、心、肺等結締組織,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受到及其嚴重的影響,若患者不能接受及時的治療,此病會導致患者出現殘疾[2]。中醫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主要主張強筋壯骨和標本兼治,使患者的病情得以改善,本文主要研究通絡逐痹湯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有效率,現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我院接受治療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56例,時間為2016年3月-2018年3月,所有患者均接受通絡逐痹湯治療。

在入選的患者中,患者的最大年齡為68歲,最小年齡為27歲,平均年齡為(47.42±4.31)歲;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為32/24;患者的病程為5個月-16年,平均病程為(8.12±0.83)年。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通絡逐痹湯治療,通絡逐痹湯的藥方為:黃芪15g、續斷12g、桑寄生12g、獨活12g、羌活12g、秦艽12g、地龍9g、川芎9g、當歸9g、海桐皮10g、甘草6g;若患者伴有濕邪偏深,則在藥方中加入薏苡仁6g、防己6g;若患者寒邪偏盛,則在藥方中加入川烏8g、麻黃10g;若患者上肢疼痛,則在藥方中加入桂枝10g、桑枝5g;若患者腰背疼痛,則在藥方中加入杜仲6g、菟絲子6g;若患者頸部疼痛,則在藥方中加入葛根10g、白芍6g;若患者下肢疼痛,則在藥方中加入牛膝6g、木瓜6g。

將上述藥物給予患者用水煎服,1劑/d,2次/d,患者連續服用藥物90d。

1.3 觀察指標 治療后,對比患者治療前后的肢體活動功能分級和治療前后病變活動分期情況。

1.4 數據處理 治療后,使用spss20.0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若p值小于0.05,則代表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前后的肢體活動功能分級對比 治療后,患者的肢體活動功能分級明顯優于治療前,P<0.05。

2.2 治療前后病變活動分期情況對比 治療后,患者的急性活動期、亞急性活動期、慢性遷延期和穩定期等病變活動分期情況,明顯優于治療前,P<0.05。

3 討論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此病的產生是一種以對稱性滑膜關節炎和關節外病變為主要特征的疾病,屬于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3]。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程較長,且較容易反復發作,此病的產生與遺傳、感染和性激素有關,患者在發病時,會出現晨僵、關節受累、關節畸形等臨床癥狀,此病導致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因此需要對患者進行及時的治療[4]。

類風濕性關節炎在中醫理論中屬于“痹癥”“歷節風”范疇,此病的產生與患者的體質虛弱、陽氣不足有關,患者的氣血不暢,能夠導致關節腫痛,同時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氣血兩虛,病情較容易反復發作,病程持續時間較長,因此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需要以除濕通絡、祛風散寒為主。本次研究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實施通絡逐痹湯治療,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5]。

通絡逐痹湯中含有多種中草藥,其中黃芪可以起到補氣固表的作用,當歸、川芎可以起到活血通絡的作用,甘草和獨活可以起到益氣補中的作用,桑寄生可以起到強筋健骨的作用,秦艽、羌活可以起到祛風除濕的作用,將多種中草藥聯合使用,可以起到活血化瘀和通絡逐痹的作用,然后根據患者的病癥,對藥方進行加減,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癥。

經過本文研究得出,治療后,患者的肢體活動功能分級明顯優于治療前,P<0.05;患者的急性活動期、亞急性活動期、慢性遷延期和穩定期等病變活動分期情況,明顯優于治療前,P<0.05。

綜上所述,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接受通絡逐痹湯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的肢體活動功能,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袁娟,胡玲,宋小鴿等.艾灸對類風濕性關節炎大鼠關節滑膜組織Toll樣受體4-骨髓樣分化因子88-核轉錄因子-κB信號通路的影響[J].針刺研究,2015,40(3):199-204.

[2] 王晨,黃鑫,江振洲等.類固醇激素在類風濕性關節炎中的作用研究進展[J].中國藥科大學學報,2015,46(6):757-763.

[3] 劉孟敏,李遠,李施新等.基于關聯規則和復雜系統熵聚類探討60份全國名老中醫醫案中論治類風濕性關節炎規律[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33(3):436-440.

[4] 魏志強,安志良,安福寧等.雙醋瑞因聯合甲氨蝶呤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效果觀察[J].山東醫藥,2016,56(45):75-76,77.

[5] 熊俊慧,薛靜,丁振華等.糖皮質激素類藥物聯合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評價[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6,36(18):1582-1585.

猜你喜歡
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
甲氨蝶呤與來氟米特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觀察
類風濕性關節炎膝關節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臨床應用評價
聯合檢測類風濕因子、抗CCP抗體、免疫球蛋白對輔助診斷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作用
類風濕性關節炎臨床癥狀與實驗室指標的相關性觀察
甲氨蝶呤聯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療效及安全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