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攝像記者的職業素養

2018-11-09 06:18郭士龍
聲屏世界 2018年5期
關鍵詞:職業素養電視新聞

郭士龍

摘要:電視新聞攝像記者的職業素養如何,直接關系到拍攝畫面的效果和觀眾的收視反應。只有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才能拍攝出好的有價值的畫面來。電視新聞攝像記者的職業素養應該具有愛國精神、敬業精神、鉆研精神、工匠精神和創新精神。只有培養和發揚這“五種精神”,才能稱得上具有良好職業素養的電視新聞攝像記者。

關鍵詞:電視新聞 新聞攝像 職業素養

電視新聞攝像記者是用畫面說話、用畫面說理的,拍攝什么畫面以及采用什么態度和方式去拍,將直接決定和影響最終的畫面效果和觀眾的收視反應。攝像記者的職業素養直接關系到拍攝畫面的效果。電視新聞攝像記者應該具有愛國精神、敬業精神、鉆研精神、工匠精神和創新精神。

愛國精神

所謂愛國精神,就是要愛我們偉大的祖國,就是對祖國和民族的忠誠、熱愛和報效的思想與行動有機統一的完整體系。愛國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像愛護家一樣愛我們的國家,有國才有家。

新聞工作者更應該熱愛自己的國家。電視新聞攝像記者,首先是黨的新聞工作者,其次才是新聞攝像工作者。新聞攝像作為黨的新聞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攝像記者的基本要求,首先就是應該熱愛祖國,熱愛共產黨,熱愛人民,對黨、國家和人民負責,為黨的事業積極工作。這是新聞攝像記者的政治立場和政治素質所在。

一個人是否愛國,既能說明做什么人的問題,又能說明政治素質高低的問題。一個中國人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愛國家、講良心、知恩圖報。同時,我們講愛國、忠于黨,不能停留在口頭上,掛在嘴邊,而是要體現在工作上,用實際行動來愛我們的黨,愛我們的國家。筆者剛參加工作時,對自己立下信條就是六個字:“做好人,辦好事”。工作不久,筆者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對黨對祖國,常懷感恩之心。深感“沒有共產黨,沒有我的一切,沒有國家的富強,就沒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因此要一如既往,為黨積極工作,為國努力貢獻。后來筆者的座右銘是:“肯做必然成,不做必不成。凡事若不成,乃在不做人?!?/p>

敬業精神

所謂敬業精神,就是愛崗敬業,盡心盡力地對待所負責的工作。事業(工作)不在于大小,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無論是當國家主席,還是做環衛工,都是光榮的,只是分工的不同。只要是正當的職業,憑自己的本事吃飯,就是受人尊敬。敬業離不開愛和忠誠,只有發自內心的愛一件事,才能做到恪盡職守、兢兢業業。敬業意味著勤業?!皹I精于勤荒于嬉”,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才能成一行。

電視新聞攝像記者,一是要熱愛自己的工作。既要認識這是黨的新聞宣傳工作,又要懂得這是不斷提高技術、增強本領的好機會。只要一天一天地堅守,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堅持下去,一定會做出成效出來。二是要不怕苦和累。電視新聞攝像既是令人羨慕的,同時又是充滿艱辛的。攝像記者要親臨“艱、難、險”現場拍攝新聞,要有不怕苦、不怕難、不怕危險(如抗洪搶險、火災現場、地震現場、石流塌方、煤礦出事等)和連續作戰的不怕艱難困苦精神,只有這樣才能搶拍到有價值有說服力的真實畫面。例如,1987年,黑龍江省大興安嶺發生森林火災,電視、廣播、報紙各媒體記者立即趕赴現場采訪。1987年7月14日,《中國青年報》發表了一篇關于搶救大興安嶺森林火災的報道,是這樣描寫記者的,“被大火燒烤起了泡的記者,從火海中脫出險些喪生的記者,睡在老鄉熱炕上的記者,到處求告搶吃搶喝的乞丐記者,冒名頂替混入列車開赴火場的記者,飲食中毒躺在醫院里輸液還在談話采訪的記者,憋在悶車里無法‘方便的臉紅心跳的女記者!匆匆忙忙、張張惶惶的記者們喲,無空不鉆,無處不闖的瘋狂的記者??!”看,當一個記者好難、好苦、好險??!要當好一名新聞記者,就得有不畏艱難困苦,赤誠奉獻的精神。上述記者給攝像記者們樹立了榜樣,要向他們學習,樹立較強的愛崗敬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鉆研精神

所謂鉆研精神,就是指要有刻苦學習的精神,堅持學政治、鉆業務,做干一行鉆一行,學懂弄通的“明白人”。

一是要加強政治學習,關心國家大事,掌握主動權。我們在拍攝新聞、時事性專題節目等時,必須緊緊抓住國內外的政治、經濟大氣候和小氣候,配合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用符合時代精神和人民需要的精神文明“產品”——電視節目——教育、引導和感染觀眾。

二是在業務上要有鉆研精神,在學習拍攝技術上和藝術創作上要有“釘子”般的鉆勁,不能以工作忙沒時間學習為借口,不學習、不鉆研。雷鋒同志的學習精神、釘子精神很值得每個電視新聞攝像記者好好學習。攝像機就是每個攝像工作者的“武器”,要熟悉它發揮它的作用,就得熟練掌握攝像機的技術性能和攝像技巧,操作起來游刃有余。要做到這一點,要在學習攝像機技術上下工夫,要與時俱進學會使用各種攝像機,做到操作熟練自如。

三是要有較強的捕捉意識。在藝術創作上要有鉆研精神,在拍攝新聞中要有較強的捕捉意識。捕捉意識也就是新聞敏感,有新聞敏感的攝像記者,應該是突發事件現場的到位者、日常新聞的提煉者、預發新聞事件的預感者和決定性瞬間的捕捉者。攝像記者要學會考察拍攝對象的共性與個性、具象與實質,把理性化的內容轉化為感性化的、可具操作性的拍攝方案。

在攝像的時候,要運用多維視角,把局部觀察和整體觀察相結合,尋像器內的觀察和尋像器外的觀察相結合。尋像器是電視新聞攝像工作者的第三只眼睛,尋像器中的畫面是攝像記者對新聞現場的觀察和思考以后進行選擇提煉的鏡頭語言,是攝像記者運用光線、色彩、線條等藝術元素進行畫面構圖表達創作思想的載體。新聞的現場紀實性要求攝像記者必須采用紀實的手法去取景構圖。新聞是動態發展的,在尋像器內進行構圖拍攝的同時,攝像記者還必須關注尋像器外事態的進展。由于新聞拍攝現場具有變化快不重復的特點,對于錯綜復雜、瞬息萬變的新聞現場,攝像記者在用取景器捕捉畫面的同時,還要放眼周圍的環境變化,緊密關注新聞現場可能出現的發展情況以及變化趨勢,對事態的發展要有預見性。

工匠精神

所謂工匠精神,就是對工藝藝術做到精刻細雕、精益求精?!坝癫蛔?,不成器”。電視新聞攝像記者也要有這種精刻細雕、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善于提煉新聞主題和巧妙構思。

新聞主題是創作者對新聞素材及其意義的提煉和升華,是創作者對新聞素材的哲理思考。電視攝像記者必須透過表層挖掘新聞事件的內在本質,提煉出主題思想,并圍繞這個主題思想確定拍什么和怎樣拍,才能使最終拍攝的新聞內容有血有肉,有觀賞性,有啟迪性。

主題確定之后,就是構思。構思是對事件和拍攝對象的整體性和宏觀性的把握,是在拍攝之前如何謀篇布局的問題。新聞事件是動態的、復雜的,分為可預知性和不可預知性,對于多數預知性新聞,因預先知道計劃和進程,就可以預先確定如何選用畫面景別,如何分切、運動鏡頭,如何統一節奏,采用何種色調和基調。但很多新聞往往是不可預知性的事件,構思就在開機前的那一瞬間形成,靠的是平時知識的積累和對事物的觀察理解而形成的思維態勢。作為指導拍攝的思路,構思是貫穿整個拍攝過程的紅線,指引拍攝者進行有目的的創作。

創新精神

所謂創新精神,就是要有超出常規,拋棄舊的,創造新的一種思維方式。攝像記者在拍攝電視新聞中,同樣需要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有創新才有可能出“精品”。電視新聞攝像記者要敢于創新,在創新中不斷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使自己在電視新聞攝像方面的拍攝技巧、拍攝藝術及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只有這樣才能有超越自我的優秀作品。例如2006年湖南發生洪水災害時,筆者跟隨省領導在郴州參加抗洪救災中,有意識地捕捉到了不少抗洪搶險的新聞。

又如,湖南經視頻道《晚間新聞》一則關于《交警營救重病嬰兒》的新聞,畫面是筆者有意識地捕捉到的。新聞突出了高速交警在被洪水沖垮京珠高速湖南郴州段的滯留客車上執勤和一名年輕媽媽為剛出生15天的嬰兒突患急病焦急萬分,交警用四個輪胎膽和兩塊木板自制成皮劃艇(稱為“交警一號艇”)在洪水中不顧自己安??焖賹⒅夭雰核蜕习度ゾ戎蔚膱鼍?。筆者用固定鏡頭拍攝展現交警用兩塊木板、四個輪胎膽拼成的皮劃艇以及交警快速運送救治的畫面細節,謳歌人民交警為民排憂解難的高尚品德。畫面的張力和文字的解說詞渾然一體,使這條不到兩分鐘的新聞不僅當晚在湖南經視播出,而且次日中央電視臺進行了轉播。該新聞獲得全省優秀新聞作品最高獎——第16屆湖南新聞一等獎。

結束語

上述五種精神基本上涵蓋了電視新聞攝像記者應有的職業素養,這五種精神之間是相輔相成的統一關系。如果一個攝像記者沒有愛國精神,不可能有敬業精神;沒有敬業精神,不可能有鉆研精神;沒有鉆研精神,不可能有工匠精神;沒有工匠精神,不可能有創新精神。

(作者單位:湖南廣播電視臺)

本文責編:邵滿春

猜你喜歡
職業素養電視新聞
電視新聞中的圖片應用
論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之路
教育國際化視閾下來華留學生管理干部之職業素養培育
技工院校校級領導職業素養的建設及質量評價研究
職業院校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養新模式職業素養+職業技能
基于CDIO的大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研究
同期聲在電視新聞報道中的作用
關于電視新聞報道平民化的討論
電視新聞的后期編輯之我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