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學生生態道德養成教育的途徑方法研究
——以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2018-11-14 19:04/
長江叢刊 2018年16期
關鍵詞:道德教育我院文明

■ /

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

“生態”一詞最初源于古希臘,意思是指家或我們生存發展的環境。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眾生平等”的生態思想是生態道德的理論淵源。高職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是高職院校大學生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其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使受教育者自主養成生態環保意識和相應的道德文明觀念,引導學生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正確價值觀立世。學生的生態道德教育在我院作為學生養成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我院2010被評為全國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在2016年出臺生態校園建設標準,同年建立以生態為軸心的6大專業群,對學生生態道德教育非常重視,實現全院學生《生態文明通論》課程全覆蓋,在我院已經比較成熟的生態道德教育背景下,通過本課題研究團隊640份調研報告分析、近兩年的《生態文明通論》課程教學、所帶班級學生生態教育養成教育的實踐及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進一步細化出高職生態道德養成教育的方法和路徑,供高職院校學生生態道德養成教育提供研究思路。具體途徑有以下兩方面:

一、大學生自身層面

(一)學思結合,促進生態道德的深刻認同

大學生作為當今時代知識文化的代言人之一,其思想行為能夠對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大學生能夠通過所學的生態道德知識向社會傳遞科學的生態思想,感染周圍的群眾,使得社會產生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氛圍,這一力量不容小覷。在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如果能更好的學思結合,將會對生態道德有更為深刻的認同,面對資源緊趨、環境污染嚴重,生態平衡破壞隨處可見等情況的出現,作為教書育人的老師應該引導學生思考這背后深層次的原因,讓學生深刻認識到生態危機的產生,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于人類對自然界的發展規律的忽視,對生態環保意識的無知,對生態破壞的放縱所致,只有深刻的認同現才能更好向以身作責,才能更好的向周圍的人宣導,才能更好的為踐行生態文明行為注入能量。

(二)內化于心,激發學生的生態道德情感

生態道德情感是人們用已經建立的生態道德觀念,來處理生態道德關系、行為時所產生的一種愛憎、好惡的心理體驗。偉大的哲學家休謨曾說:“沒有道德情感,就沒有道德行為,只有當下的、直接的情感才能激發意志,產生行動”。①因此,生態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里包含生態道德情感,若沒有生態道德情感的支持,就不會產生踐行生態道德規范的內在動力。

(三)外化于行,注重踐行生態道德和養成教育深度融合

生態道德教育不是單純的理論教育,也不是僅僅依靠校園這個載體就可以完成和實現的,它需要在大量的社會實踐和相關知識經驗的積累和升華,以實現踐行生態道德和養成教育深度融合。所以大學生要更多的走入大自然,進行社會實踐,在最真實的接觸中吸收、深化生態文明的先進思想,從而激發出高職大學生保護自然環境的自覺意識,此行為是提高生態教育成效的重要途徑。

二、學校層面

(一)調整《生態文明通論》課程設置,適量增加實踐課時

目前高職院長開設的《生態文通論》課程主要是理論課為主,經調查結果分析應適量增加總課時20%的實踐課,讓老師有機會綜合利用社會公眾的生態教育平臺帶領學生由室內走向室外,把理論更好的聯系實際,讓學生更好的消化所學知識。

(二)適量增加針對性強趣、味性強的生態道德養成教育的系列活動

高職學生的它獨特性,在接受知識時,更加容易接受寓教于樂的教學活動,開展針對性強趣、味性強的生態道德養成教育的系列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踐行能力,增強學生的生態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生態道德意識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據調查,課外實踐活動是高職大學生最樂于接受的生態道德教育方式。為此,我院應契合大學生訴求,創新舉辦形式多樣、格調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園生態實踐活動。警如邀請專家做“碳匯的來世與今生”、“綠色發展理念與大學生的責任”諸如此類的專題講座,讓我校大學生接受最新的生態環保知識,引領最前沿的生態文明理念,本次調研得出學生希望在此基礎上還希望增加一些如戶外考察,讓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到校外的一些林場、公園、生態農莊、森林、植物園、生態園、生物園等場所了解各種動植物的現狀;了解關于生態農業的知識;走入社區參與垃圾分類處置、舊物捐贈、廢物分類回收等工作;在活動舉辦時,一定要注重活動效果和參與度,活動過后要進行總結,分析不足之處,總之要讓活動效果最大化。

(三)注重健全生態道德養成教育新媒體宣導陣地,并形成自主品牌

互聯網作為現代社會新媒介的代表,它高度的綜合性,結合了電腦、聲像、通信技術為載體,綜合了書籍、雜志、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大眾媒介的所有優點。要使新媒介技術在高職院校生態道德養成教育中發揮更好的功能,首先應建立專業的新媒體平臺,如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網站、QQ、APP等,

在高職院校中,媒介的作用便是教育者的“喉舌”,是教師宣傳生態道德教育的工具。學校層面要在傳播手段不斷豐富,獲得信息渠道不斷增多的信息時代,借助于新媒介的力量及時的把正確的全面的生態價值信息傳遞給學生,且逐漸形成自主品牌,保持學生生態道德養成教育系統化、常規化。

綜上所述,培養高職大學生良好的的生態道德習慣,任重而道遠,需要社會層面和社會層面的通力合作,全面發力,我們有信心,有能力舉起全國高職院校生態大旗,依托我院制定的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生態校園建設規范》,來進一步培育學生的生態意識、踐行生態文明行為,為高職院校生態道德養成教育提供“湘環方案”。

注釋:

①白周成.西方著名化理學家評傳[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361~365.

參考文獻:

[1]李明建,呂甜甜.生態文明建設與生態道德教育的實現——評《生態道德教育實現方法研究》[J].中國高??萍?2017(12).

[2]賀正皖.我國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推進路徑研究[J].黑河學院學報,2017(11).

[3]宋秋紅.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和對策研究[J].河南教育(高教),2016(02).

[4]廉亞健.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的途徑研究[J].南昌師范學院學報,2014(05).

[5]江濱,胡楠楠.加強大學生生態道德教育途徑的思考[J].知音勵志,2017(02).

[6]林媛紅,劉發明.高校生態道德教育的現狀及對策探討[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6(05).

猜你喜歡
道德教育我院文明
我院5項科技成果獲2021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
我院師生參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樂會”
我院老年患者多重用藥情況調查
中小學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顧與展望
請文明演繹
以“道德教育”為主線的學校德育研究
漫說文明
德性培養:道德教育的應然選擇
對不文明說“不”
文明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