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生積極難自棄,你若盛開清風來

2018-11-19 03:29劉宏程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 2018年40期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

劉宏程

摘 要:積極心理學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有助于改善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標更清晰、內容更豐富、形式更多樣、效果更顯著,使教育者和學生都能從積極的角度看待成長中的學生個體,為國家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作出新的貢獻,使教育工作者和學生,能夠從積極的角度看待成長中的學生個體,為國家創新人才的發展作出新的貢獻。真正實現以心理育人的理念。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 積極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育人

一、積極心理學與積極心理健康教育

1.積極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是20世紀80年代以人本主義為基礎興起的心理學思潮,它主張用一種積極的方式來對人的心理現象做出新的解讀,認為人類自身存在著可以抵御疾病的力量,個體的積極心理本身就有預防和治療心理問題的作用[1]。積極心理學理念為當前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教育對象和教育途徑提供了更開闊的視野和深刻的啟示,有助于改善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第一,積極心理學主張增加積極體驗,積極體驗使個體對生活充滿勇氣和力量,使個體獲得持續發展的資源,改善個體的思想、行為模式,激發個體美德與善行的出現,從而實現個體無論是面對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都能擁有主觀幸福體驗。這一觀點提示我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們需要在教育工作中倡導構建學生在主觀層面上的積極體驗。

第二,積極心理學主張不僅要研究問題,而且要集中在個體的積極品質和潛能上,要以科學的方法研究人性中的積極層面。這就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者們著力于培養學生個體層面上的積極人格,并且將其內化為穩定的心理活動的過程。因此,在教育過程中需要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過程,促進學生個體逐漸形成積極的人格品質,以實現自我的成長和成才。

2.積極心理健康教育

“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概念源于積極心理學思想,是我國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心理與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孟萬金教授在繼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整合借鑒西方積極心理健康、積極心理治療、積極心理學、積極教育等多方面思想和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來的。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據教育對象的生理、心理發展特點,以人的向善性為價值取向,運用積極的內容、方法和手段,從正面發展和培養個體的積極心理品質,防治各種心理問題,促進個體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活動[1]。

二、“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心理育人中的應用

積極心理學和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出現和推廣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通過探索和構建新型的“體驗式”教育模式,能夠有效營造積極、和諧的校園心理文化氛圍,為實現心理育人,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在高校心理育人過程中,筆者嘗試從以下三個方面踐行“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營造積極、正向、和諧的校園心理文化氛圍,促成廣大學生發展出積極人格品質,成長成才。

1.尊重身心發展規律,積極創建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

課堂教學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我們應根據當代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來建立或完善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相應課程體系。在課程體系建設中,要堅持“少而精,且管用”的原則,合理調整有關課程內容,突出重點。因此,在高校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新課程體系中,必須注重理論聯系實踐,增加與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密切相關的內容,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驗課堂學習的快樂。

要建立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體系,首先要轉變思想觀念,將課程的關注點放在學生心理的積極層面,包括積極心理品質培養和潛能開發。在國家教育部辦公廳下發《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和湖南省教育廳湘教通〔2011〕403號文件精神指導下,制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按照實際教學情況,從“積極”、“正向”入手,將課程整合成能力求引導學生自我探索、發展出積極的人格品質的各種教學專題。例如,在“心理健康與心理咨詢”這一部分內容中,可以引導學生發現當自己遇到心理困惑時可以通過合適的途徑開展“自助”,而在“求助”他人使自己的問題得以解決之后,進一步探索自身的“助人”潛質,在“給自己的心靈一縷陽光”的同時,成為“照亮他人的小太陽”。讓學生體會到自己的價值和積極品質,從而促進學生的自發成長。

其次,課程應注重增加學生的主觀幸福感,而不是發現和預防心理問題或心理疾病。教師在課堂上通過盡力創設積極行為發生的有效環境,充分利用積極的策略,讓學生在課堂上體驗生活的快樂,徹底改變過去只關注問題的思想傾向,發展積極的自我觀念、希望和對生活的滿足。幫助學生培養理性、平和、積極的心理素質,實現自我潛能的發展。例如,在情緒管理專題課堂教學中,我們最注重的不是出現不良情緒后如何進行宣泄,而是引導學生從認知的角度找尋情緒背后的“觀念”,并學會將諸如“情緒ABC”理論、放松訓練等積極應對的理念、方法應用于自身心理調節,強調“在體驗中成長”。

2.滲透“積極”理念,深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宣傳和社團活動

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活動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環節,我們要將積極心理學、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理念融入到宣傳活動中去,在校園中營造出可以使學生積極發展的文化氛圍、心理氛圍,使越來越多的學生主動參加到積極心理健康教育中來,幫助學生改善其社會支持系統(家庭、校園、院系、班級、宿舍等方面)的氛圍,使所有學生在感受到關注的同時獲得自我成長。

筆者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逐步將積極心理學作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導思想,將拓展學生潛在的心理能量作為工作目標,從內容和形式對心理健康普及教育進行創新。例如,開展以“生命”為主題的系列教育活動,從積極的角度促進學生思考生命、熱愛生活,激發他們勇于面對困難的潛能。同時,將工作重心下移,實現院系聯動模式。心理健康宣傳教育活動往往是活動覆蓋面越廣、學生參與度越高,其效果越佳。因此,可由各院系成立心理部承辦各主題教育活動。這樣的工作形式,在提高宣傳教育活動的效果的同時也可激發各院系心理骨干尤其是心理部學生干部的工作積極性,鍛煉心理專干和學生骨干的工作能力,吸引更多學生參與各項相關活動,擴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參與面和受益面。

學生會心理部或心理社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生力軍,主要職能是主動開展心理健康系列活動,協助心理中心開展工作。例如,在心理中心專職心理健康教育老師指導下,我院學生會心理健康教育部每年舉辦不同層次、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心理主題活動,例如:開展“紅鼻子”、“最美笑容”照片征集、心理情景劇大賽、心理游園會、“珍愛生命,感恩親情”團體輔導、“戀愛與性”心理講座、心理影片賞析、主題征文、心理運動會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同時,可以利用宣傳欄、板報、廣播、網絡等宣傳渠道,采用專題講座、問卷調查、現場咨詢等形式廣泛宣傳心理健康知識,營造關愛自我、關注成長的積極心理文化氛圍,帶動學生自發關注心理健康、積極尋求自我成長。

3.強化“發展性”個體咨詢,以多樣化團體心理輔導塑造積極心理品質

個體心理咨詢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重點關注對學生個體心理問題的消解和心理疾病的及時干預,而對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和個體的發展性需求關注度不夠。因此,在個體心理咨詢過程中,我們可以以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為引導,通過建立積極的咨詢關系,引導學生自我覺察,挖掘自身積極感受和自我成長的能力[2]。

個體心理咨詢因其耗時多、受眾面窄、解決問題單一,不能高效地應對心理育人的任務。而團體心理輔導因其以群體性、互動性,是塑造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另一有效途徑。團體心理輔導有助于學生快速適應新環境,用特定主題引導學生產生自我覺察并發展出積極的自我意識,在團隊氛圍的支持下,個體行為、觀念的改變乃至積極人格的塑造都變得更容易實現[3]。針對當代90后、00后的大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的實現,應更加注重其時代性、特殊性,將諸如繪畫、手工藝、音樂、游戲等以心靈放松為主的技術手段引入團體心理輔導,全方位、多途徑、多形式地開展團體心理輔導,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積極的氛圍下,在群體互動中感知自我和他人,收獲快樂、成就感,漸趨身心平和,最終實現“助人者自助”,讓學生體會到“天生積極難自棄,你若盛開清風來”的成長感受。

結語

實踐表明,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效的理論指導。建設積極、正向的校園心理文化,可以促使廣大學生從積極的角度看待自我、環境以及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在積極體驗的過程中實現自我覺察和自我成長,不斷發展出積極人格品質。在未來,我們應從學生自我發展和潛能實現的目標出發,更好地運用積極心理學思想結合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實特點,真正實現心理育人。

參考文獻

[1]孟萬金.論積極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2008(5).

[2]彭梅.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黑龍江:黑龍江大學,2014.

[3]秧珍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與對策[D].湖南:湖南農業大學,2013.

猜你喜歡
積極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意義
淺談積極心理學理論在小學班主任管理中的作用
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大學生自我教育研究
積極心理學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探索
談積極心理學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運用
關于積極心理學與心理健康教育創新的探索
淺析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活中的運用
職校生積極心理導向的體驗式活動班會創設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