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網絡輿情管理對策研究

2018-11-28 11:24岑朝陽
人力資源管理 2018年10期
關鍵詞:網絡輿情問題管理

岑朝陽

摘要:網絡輿情已經成為我國社會各個階層、群體社會態度和感受的關鍵反映。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不但轉變了以往的信息傳播方式,同樣給政府網絡輿論管理發起了巨大的挑戰。本文對當前政府網絡輿情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同時提出了相應的完善對策。

關鍵詞:網絡輿情;管理;問題

一、引言

當前,伴隨移動互聯網的大量運用及自媒體業態的迅猛發展,網絡輿情展示出了需求強烈多元、傳播加速裂變、內容繁雜、輿論話語權分化以及多個輿論場交疊等特征,對政府網絡輿情管理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國務院出臺的《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將大數據當作加強政府治理能力的關鍵渠道。各個層級的政府部門作為網絡輿情管理的主體,需要以大數據理念與大數據技術為基礎,以實現網絡輿情管理模式的創新。

二、網絡輿情概述

網絡輿情所指的是在特定的社會空間中,經過網絡以社會事件的產生、發展以及改變為中心,人民群眾對于公共問題與社會管理人員所形成與持有的社會政治態度。其是大多數群眾關于社會當中各類不同的現象、問題所闡述的態度、信念、情緒以及意見等表現的綜合。網絡輿情形成速度快,社會影響力大。伴隨互聯網在世界范圍內的快速發展,網絡已經發展成呈現社會輿情最為重要的載體之一。

三、當前政府網絡輿情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

截至當前,在國家層面并沒有制定與網絡輿情管理相關的法律制度,然而基層政府所制定的與網絡管理相關的規定已經無法滿足社會不斷發展的需求。比如:在網絡輿情信息采集、監管以及分析研判的環節,在涉及到敏感的或者重特大的公共事件又或是牽扯到政府有關機構的公共形象、公共政策以及公共產品等焦點、熱點問題的時候,部分政府機構在行政管理的具體環節,通常會運用“堵、封、刪”等方式,又或是過于依靠強制性的行政命令、規定措施以及指示等行政方式;還有部分地方政府以息事寧人的態度,運用超越法律規定的方式進行處置,其不僅無法較好的解決問題,反而更加容易導致矛盾升級。

2.缺乏合理的網絡輿情應對機制

目前,互聯網的迅速發展,每天均會形成海量的信息,由于網絡信息難以判斷真假性,對于政府部門在網絡信息的監管與預警技術層面有了更加高的需求。除此之外,輿情研判缺少合理的制度,我們國家的政府部門無法對輿情事件定量與定性的描繪實施合理精準的判斷。由管理層面而言,網絡輿情管理需要迎合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要求,經過網絡加強網民和政府機構間的互動和溝通,增強彼此間的理解和信任。

3.管理者缺少網絡化思維

網絡主體是所有的網民用戶人群,政府機構在實施網絡治理的時候,同樣需要遵循網絡本身的發展規律,經過變革創新、提高競爭、確保言論自由以增強網民和政府部門間的合作與信任,盡可能降低政府部門對于網絡的直接性干預。網絡輿情就如同水勢一般,越堵越高,愈是全能型的政府愈會助長網絡暴民的產生;與之相反的是,一個服務型的政府便可以更加好的激發與培育網民群眾的責任意識。對充滿動態性、復雜性以及多樣性的網絡世界來說,政府無法充當唯一的公共遙控器,唯有將對話與寬容作為基礎的治理思想,以疏代堵,高度關注各個社會力量的協作,網絡輿情管理的不利局面才能夠有所好轉。

四、加強政府網絡輿情管理的對策

1.健全相關法律法規

為了能夠更加好的迎合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趨勢,充分發揮網絡輿情所具備的作用,我國政府需要盡快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尤其是與和網絡犯罪與網絡侵權相關的法規,綜合當前所具有的法律資源,健全互聯網法律架構,確保網絡的安全發展。并且,融合互聯網發展的基本規律,以推動網絡安全發展為目標,達到網絡輿情管理的法制化,同時還需增大執法力度,只有為群眾的自由表達提供優良的法制環境,才可以保障公民的言論自由權。完全依據相關的法律規定處置那些虛假信息、惡意謠言的傳播人員,同時對于侵犯他人合法利益的言論與危及社會穩定的活動進行處罰,嚴厲打擊遏制網絡犯罪。

2.樹立準確輿情理念

第一,由“信息封堵”轉變成“信息公開”。在網絡媒體快速發展的當下,信息傳遞的手段、途徑顯著增多,信息快速流通。在事件出現的時候,政府相關機構可以選取封鎖信息,然而最終卻會適得其反。若政府機構又或是有關工作者并未及時出面解釋事情真相,便極易造成信息在傳遞環節被歪曲,又或是產生更大的社會不穩定因素,其便需要各級政府將信息公開當作常態化工作。第二,由“全能政府”轉變成“有限政府”。因為當前輿論傳播的速率和廣度與以往相比有較大的不同,若仍然實施以往“全能型政府”背景下的控制信息的觀念,例如在事件出現的時候,所公布的信息無法滿足人民群眾的要求,人們便會經過其他渠道以獲得有關信息,進而不再信任政府部門所發布的信息,如此便在較大程度上削弱了政府部門的公信力,更有甚至還會造成全新的社會問題。第三,在思想層面需要從“堵”轉變為“疏”。在當今社會,各式各樣突發性事件出現的概率較大,信息傳播的方式與渠道顯著增加,若人們在處置危機事件的時候完全封鎖、控制信息,便會極易導致危機的擴大化,最終或許會導致更為嚴重的群體性事件。唯有在處置危機時進行準確的引導,才可以合理高效地應對網絡輿情。

3.加強網絡輿論引導

黨的十八大明確指出:增強與改善網絡內容創建,唱響網絡的主旋律。增強對網絡社會的管理,促進網絡有序高效運作。地方政府部門需要把握輿情傳遞的基本規律與引導規律,及時傳播主流聲音,對輿情進度進行干預,經過主流聲音的指引以取得網民的支持與認可。需創建網絡評論員團隊對輿情進程實施指引,評論人員在網絡媒體中闡述自身的觀點,對于網絡中的某一言論實施“跟帖”,對于或許會導致負面影響的信息,跟帖、發帖以及撰寫網評,反駁不正確的觀點與不真實的報道。然而,網評人員不得故意改變事情的真相,需要以公開的態度對待輿情。網評人員需具備優良的道德修養與心理素質,可以精準的掌握輿論導向,極具社會正義感與責任感,熟悉網絡輿情傳播的基本規律與特征,擅于應用網絡語言。

4.創新網絡管理模式

互聯網是“社會輿論放大器”與“信息集散地”,自身扮演著宣泄各類社會情緒“窗口”的角色。如何變革網絡管理模式,對于政府部門與相關工作人員而言是一種全新的測試與考驗。以往面對突發性的網絡事件,部分地方政府部門的舉止顯得有點失措,主要有封堵輿論與新聞、曲意掩蓋又或是通過政法單位以“維穩”的名義進行打壓,通常會更加激怒群眾,導致事態進入到無法控制的局面。網絡管理主要有以下兩種控制方法:政法方式與意識形態引導。政法方式所重視的是社會安穩,偏向于強制性的管理,封堵負面議論與不良信息,以強制手段去除網絡中的“雜音”;意識形態引導提倡搶占網絡話語權,以公開信息應對流言與謠言,以思想武器舒緩人民群眾的壓力,說服群眾。然而,網絡管理同樣需要做到“兩手抓”,其一,堅決清除違法不良信息,打擊傳播謠言的不法人員;其二,需細心傾聽網民所反映的社會問題,掌握不一樣人群的利益需求,主動解決社會沖突,推動官民間的良好互動,以維護好國家政治建設與經濟建設的大局。

五、結論

綜上所述,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對人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巨大影響,獲取信息渠道的多元化,使得人們的視野更為廣闊。因為網絡具備較強的匿名性與開放性,導致了網絡信息的虛假問題。網絡輿情管理質量的加強,不但需要加大監管力度,同時還需保證民眾的民主權利,加強信息的透明性與公開性,由根本層面確保群眾的知情權與合法權益,才可以實現凈化網絡信息環境的目標,降低網絡輿情問題與危機出現的可能性,以促進我們國家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蘭月新,董希琳,鄧新元,等.基于HHM的公共危機事件網絡輿情風險管理研究[J].情報雜志,2014(10).

[2]陳福集,介靜濤.網絡輿情管理中政府隱性知識共享因素分析[J].情報雜志,2014(05).

[3]孫虹.大數據視野下的政府網絡輿情監測與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08).

猜你喜歡
網絡輿情問題管理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園建設研究
淺析網絡輿情治理
基于社會穩定視角的網絡輿情預警機制構建的思考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規則
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演化規律與監控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營銷管理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這下管理創新了!等7則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