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追溯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可行性政策建議

2018-11-28 11:24殷智浩
人力資源管理 2018年10期
關鍵詞:體制改革食品安全

殷智浩

基金項目:2018年度“江蘇省社科應用研究精品工程”項目(18SYB-146)。

摘要:食品安全問題是政府社會管理工作中的重點,為了實現有效的食品風險監管,以便將安全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必須從體制上對食品安全監管形式進行改革。因此,結合物聯網技術對可追溯的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機制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可行的可追溯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相關政策建議,具體包括:1)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原則分析;2)社會共治參與者的責任劃分;3)完善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制度保障和4)利用先進科學技術實現食品安全信息的可追溯。為政府相關部門的政策制定工作提供了一定理論指支持。

關鍵詞:可追溯;食品安全;社會共治;體制改革

一、引言

近年來,我省以及其他部分地區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假冒偽劣產品充斥著市場,黑心商販利用化學藥品、違禁食品添加劑來改善食物的口感,改變食品的外觀。在傳統的政策環境背景下,我們把食品安全的重任全部歸負于政府監管部門,在食品問題發生的時候,新聞媒體通常會聚焦于政府的失職,作為食品當事人的企業卻沒有被重點關注追責。我省各級政府和監管部門在食品安全監管中“唱獨角戲”,企業的誠信和行業道德居然需要政府的介入方能維持,暴露出我省食品安全問題在社會公眾層面參與的缺失。

在此背景下,部分學者指出了食品安全治理的新路徑,即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模式。2015年我國對《食品安全法》進行了大規模修訂,在總則中第一次將“社會共治”規定為基本原則。2015年10月底舉行的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國家首次提出了"實施食品安全戰略"。然而,社會共治在食品安全治理中初次提出,各項法律法規制度尚不健全,仍需要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法律保障予以進一步完善。由于食品社會共治涉及從生產到銷售的供應鏈各個環節[4][5]。因此,本文在可追溯視角下,基于物聯網技術探討江蘇省地區社會共治食品安全的可實現機制。

二、基于物聯網可追溯技術的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平臺架構分析

RFID、無線傳感網、全球定位系統、NB-IOT等新興物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食品供應鏈上各個環節間的信息傳遞和可追溯成為可能。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機制需要可靠的技術手段支撐,本文采用物聯網對實現可追溯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平臺架構進行了分析,具體包括:

1)感知層:主要實現食品行業中全產業鏈各個環節數據的采集。包括種植養殖數據、生產加工數據、倉儲配送數據和市場銷售數據。

2)傳輸層:主要負責感知層采集到的數據的可靠傳輸?,F有的技術途徑可以分為inernet網絡、4G網絡、Zigbee網絡、GPS、藍牙等通信系統。

3)應用層:主要由食品安全領域多元化主體的相關平臺組成,可以分為農戶合作平臺、食品企業合作平臺、物流公司平臺、銷售信息公開平臺和政府電子政務平臺。

通過以上具有三層架構的可追溯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平臺,社會各界可以通過網絡瀏覽器、移動終端等電子應用及時獲取和查詢所關注食品的所有信息(全供應鏈)。

三、實現可追溯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政策建議

1.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原則分析

“市場失效”和“監管失效”均是現階段江蘇省食品市場時常出現的現象。這是由于食品安全涉及到江蘇省內許多彼此相關的利益主體,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出現問題,因此食品安全風險是不可避免的。為了最大限度的實現食品風險監管,以便將安全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必須從體制上對食品安全監管形式進行改革,例如積極組織廣大社會相關主體參與食品安全監管。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從《食品安全法》角度明確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基本原則[6]。目前我國的食品安全法中已經存在食品安全社會治理的相關理念雛形,而江蘇省食品安全社會共治仍舊需要從制度上進行明確和落實。建立江蘇省食品安全的社會共治可追溯機制需要遵循如下原則:

(1)系統性和科學性原則

江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可追溯機制是由若干個單項主體組成的有機整體,應能從系統目標所涉及的各方面充分反映省內各個系統對象的狀態和特征,同時還需要體現系統的動態變化。對于江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可追溯機制來說,要求能準確反映江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過程的各個領域和食品生產、配送、存儲和銷售的全過程,以最廣泛的涵蓋范圍,系統的、全面的描繪江蘇省食品治理系統的全景,盡量避免產生片面性的概括。

建立江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可追溯機制需要從科學的角度出發,即制度相關體系和指標的選取、定義、計算方法及度量標準均需要依靠科學理論的支持。制度相關體系和指標的選取必須存在普遍性,即能夠在我省食品安全領域得到廣泛推廣和使用。

(2)協調統一性和可操作性原則

為了符合相關管理部門的不同要求,食品安全的社會共治可追溯機制內部需要設置多種評估體系,并要求能夠在不同的管理領域中保持相對獨立的運行。但就江蘇省內整個食品安全的社會共治可追溯機制體系來說,所有評估體系的最終目的均為一致的,因此,在食品安全的社會共治可追溯機制體系中所有評估的指標要能夠與其他評估協調統一,針對不同監管主體的指標數據要具有一致,例如命名、定義和計算方法等,從而減少不同管理部門之間不必要的溝通協調。

為食品安全的社會共治可追溯機制建立評估體系的意義在于分析現狀,觀察市場中存在的隱患問題,從而有效地推進實際工作。所以,既要考慮評估的重要性,又要考慮如何獲取到所需食品安全相關信息,選擇的相關信息應可通過現有的技術手段統計獲得。

2.社會共治參與者的責任劃分

(1) 建立參與渠道

現階段,就我省乃至我國的食品行業經營者和大眾百姓來說,其參與食品安全治理的積極性還是比較低的[7]。導致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沒有正規的參與渠道。食品行業經營者和大眾百姓為了維護和保障自身利益,參與食品安全治理的意愿還是較高的,只是苦于沒有正規和便捷的參與渠道。因此,江蘇省政府相關部門在建立可追溯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機制時,需要完善食品行業中各個環節企業、消費者、大眾百姓和新聞媒體等多個參與主體的參與渠道,形成省政府、食品行業經營者和大眾百姓三個者共同參與的共治制度。完善的參與渠道,是建立可追溯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機制的基石。

(2) 明確責任劃分

食品安全監管的多元化共治需要在律法層面上確立責任主體。社會共治是“中央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新興社會治理體系。面對食品安全風險,利用機制和體制的創新,明確責任主體,從法律法規上劃分多元化共治的主體和相應職責,為其參與食品安全監管的多元化共治提供法律保障,推動利益相關主體積極實施監管,從而有效的降低食品安全風險??勺匪菔称钒踩鐣仓误w系下,政府發揮主導作用,建立和維護食品安全治理的基礎平臺;食品相關企業作為第一責任人,在食品安全共治環境下需要將以往的被動式監管模式轉換為主動式模式;消費者作為食品安全共治的切實收益者,是食品安全治理中改革舊機制、創立新格局的中堅主體,發揮著維持食品安全治理正常運作的主體作用;社會第三方監管主體包括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媒體、行業協會等非政府組織結構等,是食品安全涉及到的多種不同相關對象,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監督企業和政府的食品安全治理執行力度和效率,督促企業和政府在食品安全問題上做出更多的實際工作。

3.完善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制度保障

(1)實現健全的法律法規

可追溯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是政府、食品行業經營者和大眾百姓之間通過法律法規達成的合作行為,這種行為是一種契約精神的體現[8]。政府必須從法律高度上在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制度中對所有主體的權利和義務進行明確劃分,并隨著實施過程中不斷對制度進行完善,從而同時達成各個主體自身利益和各個主體間共同利益的最大化,實現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最終目標。相關法律制度需要包括以下內容;1)從戰略層面上建立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法律法規,并明確各個參與主體的法律地位,從而確保"社會共治"的重要性和合法性;2)在法規上明確所有參與主體監督行為的協調機制,確保安全治理能夠得到有效的執行;3)在法律法規上明確消極主體的處罰措施。健全的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法律法規能夠為有關政策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持,能夠加速相關政策的具體實施,從而保障政策的勝利結果。健全的法律法規是實施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必要保障。

(2)平衡的主體利益關系

食品安全涉及到的利益主體相較多,平衡的利益關系是激勵食品安全領域中各個主體積極參與共治的原始動力。針對政府部門來說,因為相關企業利益、個人利益與大眾利益對象之間通常具有一定的偏差,所以過分追求企業利益和個人利益會導致政府部門信譽失效、權威性有損。必須構建平衡相容的監管機制,充分地考慮所設計的監管體系是否平衡各方利益,從而保證監管者與被監管者均能夠為實現食品安全目標表現出足夠的積極性。

4.利用先進科學技術實現食品安全信息的可追溯

現階段導致我省食品安全問題突出的主要原因是信息的不對稱和不透明。此外,生產、運輸和銷售等各個階段的食品信息都是彼此獨立的,無法在整個供應鏈上實現信息共享和傳遞。因此,為了實現食品安全共治,必須實現所有食品相關主體之間信息的有效傳遞和透明公開,要實現以上目標就需要先進的計算機技術方法。RFID、無線傳感網、全球定位系統、NB-IOT等新興物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食品供應鏈上各個環節間的信息傳遞和可追溯成為可能。通過互聯網技術,所有食品數據可以實現網上存儲,監管部門或者社會上的消費者能夠實時地查詢食品安全供應鏈上的各種信息,從而建立可追溯的食品安全信息體系,完善食品安全共治制度環境。

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的社會共治制度和配套的可追溯監管系統,能夠全面的實現信息透明和食品安全信息的動態監測?;谖锫摼W技術的可追溯監管系統能夠加強不同監管部門間的協調和交流,提高政府執行食品安全監督的工作效率??勺匪荼O管系統可以實現實時的食品安全信息監測通報,有利于政府對社會食品安全風險進行及時評估,同時保障數據信息的權威、可靠。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數字化的信息共享,為食品安全共治提供了技術支持和平臺基礎。

四、結束語

本文通過物聯網技術對可追溯的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機制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可行的可追溯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相關政策建議,具體包括:1)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原則分析;2)社會共治參與者的責任劃分;3)完善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制度保障和4)利用先進科學技術實現食品安全信息的可追溯。為政府相關部門的政策制定工作提供了一定理論指支持。

參考文獻

[1]張曼, 唐曉純, 普蓂喆,等. 食品安全社會共治:企業、政府與第三方監管力量[J]. 食品科學, 2014, 35(13):286-292.

[2]鄧剛宏. 構建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模式的法治邏輯與路徑[J]. 南京社會科學, 2015(2):97-102.

[3]謝康, 肖靜華, 楊楠堃,等. 社會震懾信號與價值重構——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制度分析[J]. 經濟學動態, 2015(10):4-16.

[4]謝康, 賴金天, 肖靜華. 食品安全社會共治下供應鏈質量協同特征與制度需求[J]. 管理評論, 2015, 27(2):158-167.

[5]劉飛, 孫中偉. 食品安全社會共治:何以可能與何以可為[J]. 江海學刊, 2015(3):227-233.

[6]謝康, 楊楠堃, 陳原,等. 行業協會參與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條件和策略[J]. 宏觀質量研究, 2016, 4(2):80-91.

[7]彭亞拉. 論食品安全的社會共治[J]. 食品工業科技, 2014, 35(2):18-22.

[8]陳彥麗. 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機制研究[J]. 學術交流, 2014(9):122-126.

猜你喜歡
體制改革食品安全
淺析山東省公路管理體制改革
加強反腐倡廉建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縣級政府依法行政的問題研究
市場經濟下食品安全對經濟發展的意義
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面臨的挑戰及應對措施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