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刻理解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

2018-11-28 11:24楊芳芳
人力資源管理 2018年10期
關鍵詞:主要矛盾平衡需求

楊芳芳

摘要: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提出,是黨中央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與我國具體國情結合的產物。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提出有著深厚的理論依據和可靠的現實依據,貫徹了馬克思主義理論聯系實際、量變與質變辯證統一和矛盾分析的研究方法;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體現了馬克思的群眾史觀、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思想和社會進步評價尺度思想。

關鍵詞:主要矛盾;平衡;需求;馬克思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步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關系黨和國家全局、具有深遠意義的重大判斷?;仡欬h的發展史,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黨中央曾作出過三次關于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表述。1956年黨的八大提出,國內主要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上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表述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p>

一、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豐富內涵

伴隨著新時代中國社會的國情發生變化,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不僅指人民在物質文化生活方面的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

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體現在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我國社會存在著區域發展不平衡,貧富差距較大,就業難,看病難,買房難等難題。這些當前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都是不平衡不充分的體現。

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提出,沒有改變我們黨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黨中央對當前中國社會的形勢有著清醒的認識和客觀判斷,才能夠對黨和國家的未來進行高瞻遠矚,作出客觀準確的指示,推動中國社會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中國。

二、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重要依據

作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變的重大判斷,是黨中央貫徹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論,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事實求是的結果。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重大判斷不僅具備深厚的理論依據,而且具備可靠的現實依據。

(一)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理論依據

唯物辯證法認為,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包含著各種矛盾,處于支配地位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則是次要矛盾。在一定條件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轉化,從而使事物的發展呈現出階段性特征。因此,我們黨和全國人民只有認清社會形勢,認清關鍵問題所在,才能夠抓住主要矛盾,并創造條件解決矛盾,爭取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

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提到:“正像達爾文發現有機界的發展規律一樣,……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币虼?,直接的物質資料的生產是其他一切活動的基礎,只有在物質文化充分發展的前提下,人們才能夠顧及其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等方面的諸多需求。改革開放至今,從物質文化需要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落后的社會生產力到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一切都是由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引起的。在生產力已經足夠發達的前提下,人民群眾的需要就逐漸豐富起來,更多是對公平正義、自由民主、和諧美麗社會的向往。

(二)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現實依據

中國社會的現實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提供了現實依據。從新中國成立之初到文化大革命結束,從改革開放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階段,人民的需要已經由“物質文化的需要”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這樣的變化是由社會生產力的飛速發展引起的。

正如十九大報告所講,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團結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奮斗,推動我國經濟、科技以及綜合國力已經步入世界前列,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前中國經濟存在的問題是產能過剩,而不再是物質匱乏,生產力落后的描述已經明顯不符合當前我國的國情。目前中國社會的主要問題是不平衡不充分,如中國的創新能力有待提高,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醫療、教育、住房等條件都有待提高和改善。

三、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貫徹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方法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產生于社會主義中國這片廣闊土壤,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行動的馬克思主義、也是發展的當代馬克思主義。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提出貫徹了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方法,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靈活運用矛盾分析法的結果,也是堅持量變與質變辯證統一的結果。

(一)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研究方法

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建立在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發展仍然不平衡,社會需求的有效供給不充分的基礎上,這是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結果。當前中國正面臨著不可忽視的供求關系結構性失衡?!肮┬桢e位”已成為阻擋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最大路障。目前中國的供給體系與需求側嚴重不配套,總體上中低端產品過剩,高端產品供給不足。因此,必須從生產、供給端入手,調整供給結構,提供有效供給,才能擴大內需,打造經濟發展新動力。人民群眾多元化、多層次的需求與不平衡不充分的供給之間的矛盾是當前我國亟待解決的問題。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提出正是建立在供需錯位的事實上,是我們黨從實際出發,與時俱進,進行理論創新的結果。

(二)運用馬克思的矛盾分析法

矛盾分析的方法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方法。我們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國情和時代特征相結合。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提出就運用了抓主要矛盾和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統一的方法。中國社會發展過程中包含著各種復雜矛盾,只有一種是主要矛盾,其他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在事物的發展中處于支配地位,影響事物的發展方向。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便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企業都面臨著各種具有特殊性的問題和矛盾。然而,這些家庭和企業所存在的問題和矛盾具有共同特點,從各種不同的矛盾中尋找聯系,可以發現其中存在具有普遍性的矛盾,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不平衡不充足之間的矛盾。我們黨運用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統一的研究方法,提煉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觀點。

(三)堅持量變與質變的辯證統一

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提高,社會物質財富極大豐富,引起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發生質的飛躍的過程。

然而,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并不意味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發生了改變,更不意味著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發生了變化。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只是階段性的,目前這個階段量的積累只引起了部分質變,即我國步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改變不了我國的根本性質,更無法實現從總的量變到根本性的質的飛躍。因此,黨中央不僅作出了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判斷,而且清醒認識到我國的基本國情和國際地位沒有發生改變。

四、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體馬克思主義的內在要求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習近平同志所提出的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體現馬克思主義的內在要求,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國情的結合。

(一)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體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思想

馬克思曾在《1857-1858經濟學手稿》中提出三大社會形態理論,他以人的尺度將社會的發展分為人的依賴關系階段、物的依賴關系階段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階段。馬克思認為,在社會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人最終要實現其自由全面發展。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人的本質的內在要求,是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

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首先建立在社會生產力高度發達的基礎上,其次建立在社會分工不再固化,每一個人自由選擇職業,自由選擇地區,充分發展其個性,充分發展個人的興趣愛好和能力。為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我們應當滿足人們生存、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等各種層次的需求。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本質上體現了人民的豐富需要沒有普遍得到滿足,呈現出對人民各種需要的供給不平衡不充分的局面。

(二)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體現馬克思的群眾史觀

群眾史觀的實質是指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不僅是社會物質財富創造者,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更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因此,在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群眾的主體性地位不可動搖。我們黨和政府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以人民為中心,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想民之所想,系民之所系,解民之所憂。黨中央關于“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判斷,就是通過扎根到群眾中,廣泛的調查研究我國人民的生活現狀,充分了解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和困難后獲得的。我們黨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與人民群眾保持緊密聯系。因此,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表述,是為了人民能夠獲得物質充裕、精神充實的生活,為了人民群眾能夠早日實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了人民現實的幸福。

(三)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體現社會進步評價尺度思想

從唯物史觀的視角來看,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本質上就是評價社會進步的歷史尺度與價值尺度之間的矛盾。衡量社會進步既可以從生產力發展角度衡量,也可以從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角度衡量,前者是歷史尺度,后者是價值尺度,兩種尺度之間可能會存在矛盾或不一致的情況。社會發展中政治、經濟、宗教等各個領域不可能同時展開,并且實現同步協調發展。在短暫的某一具體階段,社會可能會片面發展某一方面,另一方面受到限制,人與人、地區與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一部分群體可能無法及時充分享有社會福利和改革成果,作出部分犧牲。

然而,社會進步雙重評價尺度之間的矛盾,在社會實踐中產生,也可以在社會實踐中解決,歷史尺度與價值尺度可以在實踐中實現歷史的具體的統一。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社會公平正義、養老、醫療、教育等方面仍存在問題。然而我們應當客觀看待我國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不能就此否定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更不能否定社會發展所取得的成果。在宏大的社會歷史背景下來看,社會主要矛盾必然會解決,部分群體所作出的犧牲也必然會以某種形式獲得補償,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會妥善解決,社會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等會協調發展,人民終將實現共同富裕,獲得現實的幸福。

五、結語

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提出,是我們黨根據我國的具體國情,堅持貫徹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方法進行理論創新的結果,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內在要求,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部分。

我們黨應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努力縮小城鄉、區域、行業收入分配差距,早日實現共同富裕,使人民群眾共同享有改革開放的成果,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

我們黨應當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正確指導下,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毛澤東.矛盾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黃楠森.馬克思主義哲學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5]趙家祥.歷史唯物主義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6]豐子義.論社會進步及其評價尺度[J].教學研究,2000(6).

[7]習近平.黨的十九報告—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EB/OL].http://biyelunwen.yjbys.com/cankaowenxian/420205.html.2017.10.18.

猜你喜歡
主要矛盾平衡需求
推進遼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考
“以學習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塊教學實踐
從不同需求層面分析欠發達地區的發展與貧困
我國少兒圖書的供給與需求關系探究
企業文化與人力資源培訓的關聯性分析及闡述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內在邏輯與實踐原則
斯新政府想“平衡”與中印關系
希拉里釋放“平衡”猜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