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續護理在功能性便秘患者認知行為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2018-12-07 10:09施紅彩
健康大視野 2018年21期
關鍵詞:認知行為功能性便秘常規護理

施紅彩

【摘 要】

目的:觀察連續護理在功能性便秘患者認知行為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療效。方法:隨機選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4例功能性便秘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是否給予連續護理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42例:常規護理)與實驗組(42例:連續性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效果。結果:實驗組患者護理干預4周、3個月、6個月后Morisky依從性量表得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O5。結論:對于功能性便秘患者在認知行為健康教育中實施連續護理干預效果明顯優于常規護理。

【關鍵詞】 連續護理;常規護理;功能性便秘;認知行為;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21-159-01

近些年隨著我國居民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方式也隨之發生改變,我國相關衛生部門調查研究顯示功能性便秘發生率逐年提高,功能性便秘屬于非器質性便秘,患者各臟腑功能未出現器質性改變,相關研究學者人為本病與患者生活方式、飲食習慣以及精神心理具有密切的聯系[1]。本次研究觀察連續護理在功能性便秘患者認知行為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療效,對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4例功能性便秘患者分別給予常規護理與連續性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不同時間段Morisky依從性量表得分變化情況,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實驗組42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中男女比例為4:3(24/18),患者年齡最小為21歲,年齡最大為77歲,中位年齡為(46.28±1.23)歲,便秘時間最短為6個月,便秘時間最長為5年,平均病程(2.44±0.26)年。對照組42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中男女比例為25:17(25/17),患者年齡最小為20歲,年齡最大為78歲,中位年齡為(46.23±1.25)歲,便秘時間最短為6個月,便秘時間最長為5年,平均病程(2.46±0.28)年。參與本次研究的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不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

1.2 病例選擇標準 本次研究經醫院倫理會同意,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均排除因機體臟器功能異常致排便次數減少、排便量減少、排便困難等便秘情況,患者均便秘時間超過6個月,符合羅馬III功能性便秘臨床診斷標準。排除標準:(1)排除在參與本次研究前3個月服用促胃腸動力藥以及其他藥物治療患者。(2)排除合并腸易激綜合征患者。(3)排除合并認知功能、語言交流障礙患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患者均給予常規護理 (1)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在了解患者便秘癥狀、職業、生活習慣等相關實際情況的前提下,指導患者行常規入院檢查,并如實向患者匯報臨床檢查結果,消除患者對自身疾病的擔憂。(2)向患者講解功能性便秘病因、病機、臨床治療方案,囑患者改變自身飲食習慣,每日清晨空腹飲250mL溫清水以促進排便,日常飲食增加纖維素含量豐富的蔬菜、粗糧的攝入;除此之外,囑患者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根據患者自身體能,積極參與鍛煉或餐后半小時散步,從而促進胃腸蠕動。(3)出院后指導:囑患者定期入院復診。

1.3.2 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連續性護理 (1)護理人員詳細記錄患者初診癥狀,填寫患者手機號,為患者建立健康檔案。(2)建立QQ群、微信公眾號,添加患者QQ號或微信號,通過QQ群以及微信公眾號定期推送功能性便秘相關科普文章,促使患者認識到功能能便秘對身體健康的影響。(3)每周電話隨訪了解患者日常運動量以及便秘改善情況,并根據患者便秘癥狀為患者制定日常飲食指導,規定患者每日飲水量應控制在3000mL,囑患者對患者日常飲食以及飲水進行監督。(4)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生物反饋,行肌力訓練,養成定時如廁的習慣,患者每天空蹲時間應控制在10分鐘,患者在排便時應注意力集中。

1.4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4周、3個月、6個月后不同時間段Morisky依從性量表得分變化情況,Morisky依從性量表滿分8分,得分越低表示患者對醫護人員醫囑依從性低。

1.5 統計學處理 選擇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整理,患者不同時間段Morisky依從性量表得分均以(平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組間比較行t驗證。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Morisky依從性量表得分,具體情況(見表1),實驗組患者護理干預后同一時間段Morisky依從性量表得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明顯,P<0.05。

3 討論

我國醫學研究者認為功能性便秘的發生與個體飲食、運動、排便習慣以及精神壓力有關,功能性便秘若未及時治療,可增加其他腸道系統疾病發生率,因此對于功能性便秘患者給予臨床護理是十分重要[2]。功能性便秘常規護理實施過程中醫護人員在接診后向患者傳授飲食、運動等相關基礎知識,可使患者初步了解功能性便秘發病機制,但缺乏長效監督監督。近些年我國臨床護理逐漸向生物、心理等方面發展,開始逐漸注重患者心理因素下自主管理對個體病情的影響,連續性護理與常規護理相比,即患者出院后對患者病情進行追蹤,根據患者出院后病情發展,給予針對性護理,并監督患者星光護理醫囑實施情況[3,4]。本次研究顯示實驗組患者護理干預6個月內同一時間段Morisky依從性量表得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連續護理對功能性便秘患者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趙毅,王曉偉,陳?;ǖ?連續護理在功能性便秘病人認知行為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4,21(33):4165-4167.

[2] 李曉波.連續護理在功能性便秘病人疾病認知、遵醫行為及提高生活質量的影響[J].醫藥前沿,2017,7(17):63-64.

[3] 趙毅,陳?;?,滑霏等.功能性便秘患者疾病認知和遵醫行為連續護理干預效果研究[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15,1(2):136-139.

[4] 崔立娜.連續護理干預在功能性便秘患者認知行為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16):235.

猜你喜歡
認知行為功能性便秘常規護理
護理人員對PICC置管患者健康教育認知行為研究
認知行為干預在口腔拔牙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復方嗜酸乳桿菌對功能性便秘的改善效果觀察
目標性心理護理應用于惡性腫瘤術后化療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