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森林城市建設背景下縣城綠地系統規劃提升

2018-12-15 05:09阮杰旺
中國綠色畫報 2018年8期
關鍵詞:縣城提升策略

阮杰旺

摘要:本世紀初我國就提出建設“森林城市”,近年來我國越來越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在新一輪的城市森林建設的背景下,我國各個縣區在不斷深入調查本縣區的地形地貌、綠地分布現狀和森林景觀等綠地分布情況,希望指定合理的系統規劃方案并把方案落到實處,對本縣區綠地的規劃上具有突破性進展,最終實現建設森林城市的目標。本文重點討論在森林城市建設這一背景下,縣城綠地系統規劃提升的某些策略以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森林城市;縣城;綠地系統規劃;提升策略

大力加強城市森林建設,是踐行我國提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手段。在這樣的建設背景下,全國大大小小的縣城積極進行綠地系統的優化方案建設,在縣城綠地布局結構調整、指標優化、森林景觀體系和森林旅游業等方面進行考察研究,結合縣城的綠地改造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綜合性地根據地域景觀的特色和地貌條件等展開規劃工作,以期達到“森林城市”的評估標準,為居民創造更加良好的生態居住環境,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數。

一、關于我國縣城綠地現狀

我國目前大部分縣城生態環境基礎較好,縣區內的生態空間類型多樣,但很多縣城在對較好的生態環境基礎上沒有進行較好的規劃利用。這就導致我國縣區內的綠地大都成散落狀分布,沒有經過合理的建設規劃,綠地之間缺少連接與溝通,沒有形成統一的綠色有機整體。而老城區因為年代較長,水體和植物等生態資源已經遭到了較為嚴重的破壞,縣區內外生態的主要通道缺乏建設,導致整個縣城的生態框架不夠完整,缺乏統一的管理。

我國縣城綠地的問題主要有兩點。第一是綠地的總量不足,分布并不合理。雖然國際一直強調對綠地的建設,但是我國城區內綠地的總量仍明顯不足,類型過于單一,主要以道路附屬的綠地類型為主,缺少靈活的小型公園,城區的公園也屈指可數,占地面積小,防護綠地和生產綠地形式比較單一,植物的種群沒能形成,形成的大多是分布零散且少量的林地。第二是形成的綠地觀賞性不足,難以形成地域特色。我國大部分縣區的綠地在設計上缺乏觀賞的空間,設計的各種要素表現較為單一,所具備的文化特色不夠明顯,整體呈現出的是平面化設計,缺乏一定的立體感和群體性。在水體景觀方面的表現是雖然水體分布廣泛,但是大多水量用于基本的水利工程使用,基本水綠結合的休閑活動場所,沒有利用當地的文化進行造型式的觀賞性綠地創新,所以大部分綠地建設都缺乏當地特色。

二、縣城綠地系統規劃提升策略

(一)優化縣城區域綠地布局結構

對縣城的綠地系統提升要堅持以可持續發展為原則,所以整個建設過程要從縣城區域內的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角度出發。在布局結構方面,可以將縣城區域內的森林、生態廊道、濕地公園、濱河綠地等綠色基礎設施用地進行合理規劃,由點及線,再由線到面形成一個均衡分布的統一整體,構建成完整的有機綠色生態網絡。在規劃的過程中,可以借鑒當地的地形典型的森林群落的組成規律和結構特點,因地制宜根據經營的樹的種類,管護的措施和水源的分布等因素,促使造林的樹種趨向本土化、森林的分布結構具有層次化,森林的樹種在達配方面合理化,最后形成結構合理且功能完善的森林生態網絡系統。通過這種合理地優化縣城區域的綠地分布結構來實現森林網絡生態的系統化,可以讓森林成為城市的一個重要的單元組成部分,進而實現森林和山水、田地、公路和建筑相依,打造出“城市屬于森林,森林屬于城市”的現代城市新風貌。

(二)推動城鄉一體化生態統籌發展

目前,我國在經濟建設方面提出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而在生態可持續發展中也應該提出城鄉一體化統籌發展。所以推動縣城的綠地系統規劃在的重點之一就是協調城市和鄉鎮區域的生態發展。在生態發展過程中,城鄉本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復合生態環境,兩者不能分離也不可分割。因此只有在推動城鄉一體化生態統籌發展的過程中,把城區和郊區的綠地生態網絡連接在一起,才能產生更大的生態發展空間,實現縣城區域的生態可持續發展。林業局通過綠化造林和對生態建設的統一規劃,可以對綠地系統進行統一實施和管理,建設森田社區,改變一直以來城鄉生態建設過程中的二元對立結構,使城鄉緊密相連,城市的居民生活在綠水青山的森林綠地規劃系統中。

(三)結合鄉土文化發展森林旅游業

近年來國家推出各項城鎮發展建設,其中特色小鎮項目的開發得到了很多縣城的響應,很多縣城根據自己的歷史文化資源和生態環境資源積極展開建設,大力推動縣城綠地的規劃發展。他們憑借本地優越的森林植被覆蓋率高的優勢,深入挖掘具備當地特色的景觀和具有觀賞性的森林資源,把資源合理配置,對各類森林景區進行保護性開發,利用鮮活的鄉土文化和地域特色把人文和自然巧妙的結合起來,建設出城區森林和歷史文化相結合的新景象,形成了群眾休閑方式的森林旅游景區。政府也可以打造本地的濕地公園、森林公園,根據周邊城鎮居民的生活方式,建設利于旅游業發展的各種生態服務設施以及種植、養殖和休憩等生態產業。這種方式不僅可以使得公眾容易享受森林城市帶來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的益處,而且把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聯系在一起可以提高城鎮居民的人均收入。

三、結束語

目前我國進行森林城市建設是當前縣城進行生態城市建設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國在衡量居民幸福指數是否提升的重要指標之一。在新一輪縣城綠地系統規劃中要提升森林城市的建設能力,必須要充分發揮縣城自身所具備的優勢條件,在城鄉土地資源、農用土地資源、綠地資源和城市綠化帶等方面進行充分的規劃設計和建設實施,構建出合理的城鄉一體化生態網絡系統。在這樣的生態網路系統中挖掘城鎮的特色產業,發展森林旅游產業,可以進一步實現我國在進行生態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促進城鄉居民經濟發展的良好局面。

參考文獻:

[1]但新球,劉德晶,但維宇等.基于“綠色發展”理念的森林城市建設探討[J].中南林業調查規劃,2017,36 (2).

[2]巴雪艷.生態文明建設視閾下的云南森林城市建設研究[J].保山學院學報,2017,36 (6):1-8.

[3]陳彩仙,張虔,劉曉勇.新干縣省級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初探[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 (10).

猜你喜歡
縣城提升策略
“回流縣城”是這代年輕人的時代機遇
縣城的“飯碗”
明確了!縣城新建住宅以六層為主
縣城買房:未完成的城市化
延津縣榮獲省級衛生縣城稱號
計算機軟件技術特征及其提高其可靠性的合理化建議
關于師幼互動的文獻綜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與經濟效益提升研究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策略研究
我國縣城供水項目PPP模式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