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用壯醫三道兩路學說的藥線點灸聯合間歇導尿對腦卒中后神經源性膀胱效果的觀察

2018-12-19 06:31
中國民族醫藥雜志 2018年10期
關鍵詞:源性尿量間歇

林 琴

(廣西國際壯醫醫院,廣西 南寧 530001)

神經源性膀胱是腦卒中后的常見并發癥,腦卒中發生后由于腦干或大腦的神經控制機制出現紊亂而導致的下尿路功能障礙,其主要表現為尿潴留、尿失禁等癥狀[1]。如處理不當可能造成膀胱輸尿管反流、腎積水、泌尿系統感染和腎功能減退或衰竭[2]。腦卒中后神經源性膀胱發生率為 37%~58%[3],可嚴重影響患者的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間歇導尿術[4]被國際尿控協會推薦為治療神經源性膀胱功能障礙的首選方法。而本文在間歇導尿的基礎上以三道兩路學說理論為指導,應用藥線點灸治療腦卒中后神經源性膀胱,取得一定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4月~2018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腦卒中后神經源性膀胱的患者共84例。男52例,女32例;年齡43~73歲,平均(53.30±6.11)歲;受教育程度:初中及高中51例,大專及以上33例;致傷原因:其中缺血性卒中50 例,出血性卒中 34 例,均符合腦卒中診斷標準[5],卒中后出現排尿障礙(殘余尿量>100 mL)者。依據建檔順序分為對照組(n=42)與研究組(n=42),兩組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病因、殘余尿量等臨床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病因、殘余尿量等臨床資料比較(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選取標準

1.2.1 診斷及納入標準 均經CT 或MRI 診斷并確診為腦卒中; 均符合《神經源性膀胱診斷治療指南》中神經源性膀胱診斷標準; 知曉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 排除腦卒中發病前出現排尿功能障礙者;存在尿漏及前列腺疾病者; 合并心血管、造血系統疾病者; 尿道損傷、尿道畸形、膀胱頸梗阻者; 帕金森病、脊髓疾病、尿路腫瘤、尿路結石、有尿路手術史、嚴重糖尿病及尿路感染未治愈者;存在嚴重意識障礙或其他原因者。

1.3 研究方法

1.3.1 對照組 經對患者進行膀胱容量和壓力簡易測定,根據患者出汗情況、補液量及食物種類制定飲水計劃:限制進水量,早、中、晚餐各400ml,上午l0點、下午4點、晚上8點各200ml,從晚上8點至次日早上6點不飲水,患者平均總進水量限制在2000 ml/d左右,并讓患者連續3日按照計劃飲水。根據飲水計劃給患者制定間歇導尿的時間點,每間隔4h導尿1次,每日間歇導尿4~6次。每次導尿前30min囑咐患者自行排尿,如不能排尿時,可利用膀胱再訓練手法幫助排尿。導尿時采用12號一次性尿管,按照導尿術流程操作,尿液點滴導出時將導尿管輕向外退出并停留片刻,直至無尿液導出即將導尿管拔除,并將每次導尿量記錄并分析,每日重新制定次日間歇導尿時間點。如患者2次導尿間能自動排出尿液200 ml以上,且殘余尿量僅200 ml,可8 h導尿1次。自動排尿>每2h 1次或排尿后殘余尿量<100 ml可終止導尿。

1.3.2 研究組 于對照組的基礎上,根據壯醫三道兩路理論、遵循壯醫藥線點灸療法“寒手熱背腫在梅,疾肌痛沿麻絡央,唯有癢疾抓長子”規律及“以環為穴”的取穴原則,刺激人體相關穴位。導尿前30分鐘,選擇以龍路為主的膀胱周圍穴位進行藥線點灸,點灸如雀啄食,一觸即起,1個穴位灸1~3壯,每日點灸1次,治療6周。如果藥線穴位點灸處出現起泡則用針刺挑破后常規消毒,視患者水泡消退情況再次進行點灸。通過溫熱、藥物對穴位的刺激,對支配膀胱尿道的中樞神經和周圍神經起調節作用,使膀胱氣化,促進利水,以達到排尿的作用[6]。而辯證的循經取穴[7-12]也是遵循了這個原理。

1.4 評定方法及標準 兩組患者治療6周后進行療效評定,包括:(1)治療前后的殘余尿量:自主排尿后用導尿的方法測量殘余尿量;(2)治療后尿路感染的例數:開始治療后,隔周進行中段尿的細菌培養,尿路感染診斷標準[13]。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殘余尿量比較 研究組與對照組在治療前兩組殘余尿量相比無統計學差異,而6周療程結束后研究組患者的殘余尿量(98.6±38.5)mL較對照組(136.3±52.2)mL 明顯減少(P< 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 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殘余尿量比較

表2顯示:研究組患者的殘余尿量(98.6±38.5)mL較對照組(136.3±52.2)mL明顯減少,切(P< 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2 兩組治療后尿路感染例數比較 6周療程結束后,尿路感染情況:對照組23例、研究組12例,高于研究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見表3。

表3 治療后兩組并發癥比較比較[n(χ2)]

表3顯示:對照組23例高于研究組12例。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3.1 壯醫藥線點灸療法是原創的治病方法,是壯醫特色外治法之一。它是采用廣西壯族自治區出產的名貴壯藥制成的藥線,點然后直接灼灸人體體表一定穴位或部位,以治療和預防疾病的一種醫療方法。通過藥線點灸,以刺激人體相應穴位[6]。

3.2 腦卒中屬龍路病,壯醫稱為“麻邦”,腦卒中后神經源性膀胱多以尿潴留為主要表現。本文運用壯醫三道兩路學說和壯醫“以環為穴”的取穴方法,對龍路周圍穴位的淺表反應點進行藥線點灸,結合間歇導尿對腦卒中后神經源性膀胱患者進行治療,通過溫熱、藥物對穴位的刺激,對支配膀胱尿道的中樞神經和周圍神經起調節作用起到調節作用,使膀胱氣化,促進利水,從而達到排出尿液的作用。

3.3 壯醫理論認為,藥線點灸之所以能治病,是因為在施灸的過程中,對人體產生了溫熱、藥理性的穴位刺激,通過龍路、火路傳導,鼓舞人體天、地、人三部之正氣,祛毒外出,疏通三道兩路,促進氣血運行及平衡,發揮臟腑正常功能,從而促使疾病好轉甚至痊愈[14]。本文通過應用藥線點灸直接刺激于龍路、火路體表的網結,一方面直接祛毒外出,另一方面調整“噓”、“勒”、臟腑功能,以使天、人、氣同步運行,達到治病目的。

綜上所述,應用三道兩路學說指導的藥線點灸結合間歇導尿對腦卒中后神經源性膀胱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可有效的促進腦卒中后神經源性膀胱功能的恢復,維持并接近膀胱生理狀態,同時為患者自行排尿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高護理工作滿意度。且藥線點灸療法價廉、舒適、安全、有效、刺激小,結合間歇導尿,標本同治,中西合璧,從而提高療效、產生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值得臨床推廣。

猜你喜歡
源性尿量間歇
便攜式膀胱掃描儀結合間歇性導尿術在腦卒中合并神經源性膀胱患者中的應用
中年女性間歇習練太極拳的強度、能量消耗與間歇恢復探究分析
間歇供暖在散熱器供暖房間的應用
間歇俯臥位通氣在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中的應用效果
利用PCR技術檢測食品中的動物源性成分
靖邊畔溝長6油層采油制度效益研究
腹部定時定向多頻振動按摩在脊髓損傷后神經源性腸功能障礙中的應用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診治
后溪穴治療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進展
右美托咪定對頜面外科手術患者全身麻醉恢復和尿量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