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專業建設與實踐探索

2018-12-22 08:33王坤成曉哲李其松
河南教育·高教 2018年10期
關鍵詞:教學改革與實踐專業建設新工科

王坤 成曉哲 李其松

摘要: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是教育部公布的戰略性重點專業?!靶鹿た啤北尘跋?,我們對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建設與實踐進行了探索。通過優化師資隊伍、教學改革、機制改革、革新教育思路、深入開展校企合作等一系列措施來加強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建設和人才培養,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現實意義。這些改革和舉措對地方經濟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也為其他高校相關專業建設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新工科;材料科學與工程;教學改革與實踐;專業建設

工科是運用數學、物理學、化學等基礎科學的原理,結合生產實踐所積累的技術經驗而發展起來的學科。我國在土程教學方面投入了較大的人力、物力、財力,但工程教學依然存在一些“短板”?!靶鹿た啤北尘跋?,工科教學要跟隨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改進。

2017年2月,在復旦大學舉行的綜合性高校工程教育發展戰略研討會達成了“‘新工科建設復旦共識”。隨后,教育部發布《關于開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的通知》,啟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此后,關于“新工科,的討論不僅在高校展開,“新工科”也成為企業的熱點話題。

高等教育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工程教育與產業發展相互支撐、緊密聯系,新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工程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工程教育要根據新產業的發展需求培養新型的工程科技人才,創建新興工科專業、改造傳統工程專業,提升工程教育支撐服務產業發展的能力。

一、“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工科高校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地方高校肩負著發展地方經濟的重要責任。在技術革新和產業結構的變革中,企業對新型高層次工程技術人才的需求在不斷擴大,由此更加體現出地方高校對工程應用人才培養的重要意義。

地方高校應立足地方產業結構調整或企業技術進步所需要的實用技術開發、創新和服務(新產品的設計、改進,工藝、裝備的設計及高新技術的推廣與服務等),找準定位,把發展地方經濟作為目標,建立工程教育與社會經濟互動發展的模式,助力產業轉型升級。

二、中原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建設與實踐探索

(一)以重點學科為契機,優化師資結構,加強專業建設

中原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于2012年被批準為第八批河南省重點學科。學?,F在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碩士點1個,材料學、材料物理化學、材料加工工程二級碩士點3個。

經過這幾年的建設,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已初步形成一支在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力和較強創新能力的師資隊伍。以中青年學術骨干為主,學校建立了一個以超硬材料制品、高分子與超硬復合材料、有色金屬及復合材料先進成型技術、新能源材料與器件以及精細化學品化學與技術等為特色的,培養高層次專門人才、解決材料加工及相關領域技術問題的產學研基地,并產生了一批原創性成果。

一直以來,學校致力于學科和專業的建設與探索,以學科建設帶動專業和課程建設,教學、科研齊抓共管,在師資隊伍建設、科學研究、創新型人才培養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工作。

在高層次人才建設方面,學校重點支持和加強對學術帶頭人的培養,鼓勵骨干力量到國內更高學府進修深造,到國外學習和考察。根據專業建設和教學調整,學校每年都有計劃地引進和聘用適合專業發展需要的人才充實到教師隊伍中來,使專業隊伍更合理、長久地發展。

(二)以人才培養為目標,推進教學改革,培養創新人才

作為地方工科院校,中原工學院始終堅持服務中原經濟區的社會經濟發展的宗旨,以培養創新和應用型人才為目標,通過實踐教學增強動手能力,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品格,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注重把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推介給學生,從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方法上,教師把慕課、反轉課堂等理念引入到課堂中,使學生對知識有更全面的了解。在考評制度上,學校把學生自主學習過程考慮進來,加大學生平時學習成績所占的比重,如課堂參與度、實訓完成情況等。在課程設置方向,學校以市場為導向,去除沉舊、落后的知識體系,將市場急需的技術、知識引入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今后工作中切實需要的專業知識。

(三)以專業認證為導向,強化機制改革,促進專業發展

2012年,學校為響應國家號召,率先實施了“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17年,在學校的倡導和支持下,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率先開展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把提高質量作為首要目標,建立與注冊工程師制度相銜接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體系。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規定了工程界參與對教育質量的論證和評估,促進了我國工程教育與國際上的交流,實現了國際互認。

(四)以教學質量為抓手,深化教育內涵,創新教育思路

教學質量高低是衡量一個學校好壞的基本標尺,是高校培養合格畢業生必須重視的問題,更是一個學校的生命線和立校之本。

教師的課堂教學是影響高校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教師應使課堂教學富有知識性、趣味性,教師上課也要有激情。教師應為課堂渲染一種氣氛,并營造一種與課堂內容一致的情境,使學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形成一定的情感基調,促使學生集中注意力上好每一節課。

在互聯網廣泛應用和普及的時代,學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首先對授課教師進行了崗前培訓,讓他們轉變教育觀念,建立“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模式。學校鼓勵教師小班教學,開設研討課,以問題為核心開展教學設計,轉變傳統的教師一味講授的教學方式。另外,學校通過對教學評價機制的調整,鼓勵教師運用“翻轉課堂”等新的教學思路,不斷創新教學手段和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為了達到學以致用、以用促學的目的,學校鼓勵本科生積極參與教師的科學研究項目,這樣既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運用,鍛煉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又進一步促進了教師的長久發展。

此外,學校組織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對課程體系進行優化,精簡學生必修課的門數。加大課程難易的梯度設計,加大選修課的比例,擴大學生的自主選擇空間,使學生帶著興趣學習。

(五)以服務地方經濟為指導思想,加強校企合作,促進協同創新

地方高校的人才培養對當地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是地方高校的重要職能。

面對企業常常感到人才“吃不飽”的同題,筆者走訪了中原經濟區內的30多家企業,充分了解企業之所需,對工程教育和實踐教育進行了重新認識和定位,重新調整教學大綱和教學實施計劃,淘汰過時的知識.增加當下和未來行業急需的知識點,以彌補工科學生在綜合素質和知識結構方面的缺陷,縮小工程教育與行業企業間的差距。

同時,學院聘用行業和企業的高級工程師作為授課教師,將企業和行業中的經驗引入課堂中。同時他們也將企業所面臨的困難和需要解決的問題講給學生,使學生帶著問題學習。

企業是學生能將在學校所學的知識直接運用到現實生產中的地方,也是距離市場最近的地方。學校與多家企業簽定了產學研合作協議,本科生在校期間能有近6個月的時間深入到企業一線學習、實踐,畢業后能順利到相應崗位工作,實現了學校和企業的無縫對接。

通過校企合作的廣泛和深入開展,學校很好地服務了中原經濟區的社會和經濟發展,并有效促進了協同創新的深入開展。

三、結語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與之相應,經過建校60多年的砥礪奮進,中原工學院的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這是學校發展新的厲史方位。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在奮進中探索和實踐,使專業建設良性發展,創新教育思路,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中原經濟區的發展貢獻力量,為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十三五”規劃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王慶環.“新工科”新在哪兒[N].光明日報,2017-04-03.

[2]鐘登華.新工科建設的內涵與行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

猜你喜歡
教學改革與實踐專業建設新工科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設計交叉融合案例教學
新工科形勢下高校二級學院畢業設計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探索
農業院??萍挤趸瘓@對雙創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作用研究
以就業為導向的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建設探索
高職院校新開設無人機專業的探討
服務地鐵工學結合
新形勢下“管理心理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基于計算思維的計算機圖形學教學改革與實踐
應用型本科院校自動化專業C語言課程教學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