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析高中語文文史知識在課文教學中的滲透

2018-12-26 12:33曾海春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12期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方法

曾海春

摘 要:高中文學教育需要文學知識的傳授,這要落實到具體的課堂教學中,要以語文課本為載體,選編必要的知識內容,合適的知識類型并采用科學的編排形式。

關鍵詞:漢語教育;文學常識;教學方法;高中語文

文學常識和簡單的人物生平等文史知識,是語文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那么,文學知識在語文課程中的如何進行有效教學呢?筆者通過對現在語文課程文件中所要求的文學知識、語文課本中所呈現的文學知識、以及自身在語文課堂教學的經驗,得出以下內容和大家交流學習。

一、高中學生文史知識掌握現狀

時代在飛速發展,人的思想日新月異,幾年間便可能發生超乎想象的變化。所以,有人夸張地說,現在三年就可以形成一條帶溝,人心早已不古。人們所信奉的是信息時代帶給人的新奇、刺激,是明星,是時尚,是風潮。似乎所謂的國寶、國史只不過是幾個老學究聊以自娛而用以紀念的“玩意”罷了。年輕人是很少去咿咿呀呀地學唱京劇的,甚至惟恐避之而不及。那些早已做古的人的那些陳年舊事更是少有人問津。以至于教學中有這樣的笑話:有的學生見我辦公桌有本厚厚的《史記》,就問“老師,你是語文老師,還是歷史老師呢?”我說是語文老師?!澳悄銥槭裁纯础妒酚洝愤@本史書呢?”作為高中學生,竟把魯迅先生熟爛于心的“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都忘在了腦后。

是不是學生對這些“陳芝麻,爛谷子”毫無興趣呢?我想當然不是。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在潛意識里有一股對古典的崇拜。如果教學過程中有的同學說出了一個鮮為人知的古人軼事,就算無甚鮮活,無甚生動,也會得到許多贊許的目光,甚至于是嫉妒。在他們眼中,這些知識都是高深的,是一個人文化休養的體現。我不如人的思想會時隱時現。因此作為教師,要在語文教學中,對有關知識進行講解,滲透,幫助學生更好的認識文學常識和文學中的歷史。

二、在教學中滲透的方法

1.以歷史事件或歷史知識為課文的切入。

現在的高中生普遍對語文學習缺乏興趣,這并不是因為教師教得不好,也不是因為課文的枯燥無味,關鍵在于缺乏一個很好的切入點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語文教學中切入歷史知識,對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很大的幫助。高中生有高考的壓力背景,對他們來說,寬松的學習氣氛要比強硬的知識灌輸更重要,而歷史本身的故事性和趣味性恰好滿足了這一要求,通過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進行課文導入,無疑是活躍課堂氣氛的有效方式之一。

例如學習《聲聲慢》一文時,老師可先不著急直接進入主題,帶領學生分析課文進行翻譯等。因為直接進行課文分析,可能會讓學生摸不著頭腦,最終可能就會導致學生在某些問題上冥思苦想卻得不出想要的答案。所以老師可以在進行文章分析之前,把李清照當時的生活狀態以及與趙明誠之間的婚姻狀況給學生做一介紹,讓這段歷史再現。

古語有云:“讀其書,知其人?!敝挥袑ψ髡叩娜松洑v作一番解讀,方能與作者在寫作情感上產生共鳴,更好地掌握課文的內涵。此外,老師也可以借助一些歷史上有爭議的話題來活躍課堂氣氛。對于李清照,就可以“李清照是否改嫁張汝舟”為話題,與學生們進行交流。李清照是否改嫁歷史上是有爭論的,根據《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和《上內翰綦公啟》中的記載,李清照亡夫之后是改嫁了。但也有人認為《上內翰纂公啟》的全文,始見于李清照去世多年后,很難判定它是李清照所作,至少已不完全是李清照的原作。歷史上還有其他著作提及李清照改嫁,但都因缺乏證據不足以得到證明。在經過此番的討論之后,學生的興趣已完全被激發出來,教師應趁此鼓勵學生結合李清照一生的經歷,細心品味《聲聲慢》這首詞的內涵。從教學實踐來看,課堂氣氛不再死氣沉沉,教學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2.文史不分家,開展研究性學習。

新課改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是一種開放式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地位,突出學習過程中學習主體的自身感悟、創新思維能力,力求突破陳舊的教學理念,改變人們對教學的看法,也從側面影響著學生的價值意識和學習規范。通常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和學生都習慣于老師的風向標的作用,在教師進行知識傳授的基礎上,對知識進行記憶和理解,而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形成一種主動追求知識的意識,形成自我的求知方法,為日后的終身學習鋪路。

在學習《鴻門宴》一課時,老師就可以設計一些課題,讓學生自主學習,體會課文,了解當時的歷史,難度上也應層次分明,逐漸深入。(1)品讀文章,體會課文中的行文妙趣。(2)課堂之外查閱相關資料,并集體討論“霸王別姬”的歷史典故。(3)楚漢爭霸時期有很多逸聞趣事和成語故事,讓學生們集思廣益,分享各自心中的故事,拓展學生群體的知識面。(4)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他們獨立地去分析劉邦的歷史地位和價值,也可根據劉邦的一生或生平片段,談一談各自的看法。(5)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把《鴻門宴》組織改編成劇本,待中秋或元旦晚會時現場演出。

三、結語

高中語文教師,在語文課堂上一定要很好的運用和把握文史知識,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充分利用文史知識,活躍課堂氣氛,加強文史聯系,用新課程理念審視歷史作品,課堂教學多樣化,加強教師和學生的文史修養,文史兼通,按照語文學科的基本要求來進行教學,使高中語文課堂充滿傳奇性和故事性,滲入文史知識,激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促進高中生語文知識的學習,促進高中語文教學。

參考文獻:

[1]胡凌.論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5(01).

[2]金滿銀.歷史文化知識應用于高中語文教學芻議[D].貴州師范大學,2014.

[3]朱利林.高中語文教師傳統文化修養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4.

猜你喜歡
高中語文教學方法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教學方法與知識類型的適宜
實用型中醫人才培養中慕課教學方法的探討
文言文教學方法實踐初探
關于高中語文修辭教學的一些看法
關于高中語文鑒賞閱讀教學的思考
對高中語文教學的幾點思考
高中語文整合式教學策略
我的教學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