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如歌 藝術如河
——畫家袁小樓和他的珍珠瑪瑙金粉繪

2018-12-28 09:10余清楚
藝術評論 2018年8期
關鍵詞:金粉相融瑪瑙

余清楚

生命源于宇宙,人性更是蟄伏于滾滾紅塵和滔滔江河中。盡管都市喧囂,街區嘈雜,藝術家們依舊淡定、執著地保持對生命的敬畏。他們選擇戈壁沙漠、青山綠水、河流田園,遠離塵囂,擁抱孤獨,讓生命之歌在蔚藍色的天空回響,讓藝術之河在大自然的懷抱流淌。

袁小樓,年輕的畫家,以新穎的思維和觸角,以獨特的氣質和稟賦,將自然與個性揉成一團,將生命與藝術融為一體,才有了生命的回歸,繪畫的揚棄,個體的逆襲,藝術的升華。

生命只是時間的一個載體,一個可有可無的存在,既可古樸滄桑,又可飄逸灑脫。人總想在有限的生命里,留下一點痕跡,哪怕是一縷氣味也好。袁小樓,中等個,微胖,豁達,幽默,臉上永遠堆著善良的笑。他自認為是一個永遠不放過自己的狠男人。他不希望在他的生命過往中,浪費時光,消耗時日,麻木人生,麻醉思想。為了藝術真諦的創新與追求,他苦思冥想,上下求索,左沖右撞,不斷否定自己,不斷挑戰自我,讓自己永遠處在藝術危險的邊緣。有時欣喜若狂,有時遍體傷痕,有時懸崖萬丈,有時柳暗花明。袁小樓說,一個新事物的誕生,總要有一批生命前赴后繼,哪怕為了瞬間的輝煌,為了永生的毀滅,正如飛蛾撲火一樣,自知死亡,最終粉身碎骨,灰飛煙湮。

于是,有了一個全新的藝術顏色,一種全新的繪畫涂料。

它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做珍珠瑪瑙金粉繪。

袁小樓自稱是黃河岸邊的血性游子,行走在黃土高坡的西北漢子,他說他的血液里流淌著五千年華夏兒女一樣鮮紅滾燙的血。他喜歡戈壁灘蓬勃生長的向日葵,燦爛,熱烈,向著太陽拔節一樣成長。他對藝術的態度,從不按常規行事,卻又流露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敬畏。

為了尋找到新的繪畫語境,打破固有的繪畫形式,他游走歐洲,拜讀浮世繪,行走在阿拉善戈壁灘上,當他看到戈壁灘上的各種色彩的石頭,如獲至寶,他想到浮世繪不就是把版畫與繪畫相融相結合而形成了新的繪畫形式。于是他大膽試驗用瑪瑙、石粉和油畫顏料制作繪畫,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失敗,他沒有沮喪,沒有放棄。因為他懂得尊重生命,以生命的名義去試驗,終于用珍珠瑪瑙與油彩疊加相融形成一個繪畫史的新紀元,他為其命名為“珍珠瑪瑙金粉繪”。

是的!金粉繪,這是對袁小樓最大的肯定,是他把水油不相融的東方礦物顏料與西方油性顏料相融,疊加出另一個繪畫語境的高度。

多年來,他自由地描繪心中的美,拋卻繪畫事物本身的感性,當真切感受到印痕真實而飄緲的存在在空間時,他一直在尋找一種生命的印痕……哪怕是受傷后,躲在荒蕪原野里療傷也沒有放棄尋找印痕的信念!當他在一塊畫布上把所有的色彩直接或間接地重現純粹的藝術美時,他忘卻了傷痛、歡愉,繪畫讓他快樂,充滿激情,釋放思想;繪畫讓他的生命燃燒,如電閃雷霆一樣,火花四濺,散發著他獨有的繪畫味道,傳遞著自己獨有的藝術氣質。當色彩與光,在同一塊畫布上自由游走時,張揚、粗狂、渾厚拙樸的線條似他山之石擊破宇宙蒼穹,畫面看似混亂無序,但認真琢磨就能感受他那有序的色彩、拙樸的線條、抽象的人物造型盡顯張力??此齐鼥V、混沌、強勁、雜亂無章的畫面是一時沖動的表達。沖動背后包含著他對有序繪畫秩序的挑戰。在這個干凈得近乎透明的純粹的藝術世界里,他自由地表達自己的安靜、狂躁、激情、力量,盡情釋放著他繪畫作品的獨有味道。在這個繪畫語境的世界里,他是自己一切的主宰,任由光與色自由流淌,最終成就一幅畫卷,也讓我們仿佛看到他——袁小樓,內心干凈純粹的藝術世界!

藝術的目的不是科學地仿造自然形態中的有機因素,而是通過恰如其分的象征,看似具象又似抽象的繪畫語言,創造一種縮略的藝術形式!當人們還在強調中國畫的哲學體系和西洋畫的科學體系如何相交相融時,袁小樓早已大膽將水性與油性材質通過媒介完美融合,混合了珍珠、瑪瑙、金粉等中國傳統繪畫材質和西洋油畫顏料,創作出了一個新的繪畫形態!

他的繪畫奔放直接,毫無隱瞞,生猛氣息濃郁得撲面而來,畫作中充滿天才氣質。且在他的畫面里不忌諱女性的五官面貌是否完整,整個面部,只留一點朱唇,反平添了些許優雅的趣味,一抹朱唇,萬千韻味,一抹朱唇,多了幾份生活的味道。

袁小樓總是在自我否定到肯定,再到自我否定,自我肯定循環中往復。他說他的繪畫是從具象開始的,一畫就是很多年,當表現形式沒有突破,停留在具象語言時,他會焦燥不安,開始懷疑自已是不是永遠停留在具象的語境里。他痛苦沮喪,強迫自己暫時放下畫筆,于右佑的草書帖,立于案前習字。伏案寫作,小說、散文、詩詞歌賦,相繼又出版了散文集《江湖殘卷》,游記散文集《一路向西》。

南京不哭

一次與一位歐洲畫家的偶遇后,他又有拿起畫筆的沖動,也應了行走即讀書的真理。當他在諾曼底博物館看到“二戰”時南京大屠殺老照片時憤怒悲愴,因此他翻閱大量史書文獻,以“歷史可以原諒,但不能忘記”為主題,決定創作以南京大屠殺為主題的畫作。在摒棄了繪畫秩序,經過一系列的左沖右撞,撞得頭破血流,甚至支離破碎、自我毀滅的過程后,偶從雕塑、舞臺劇中得到了啟發,歷時三年創作出大型油畫——《南京不哭》,且為這幅畫又寫了一本同名專著。當這一切都順理成章的發生時,恰恰是他從具象到印象過渡到后來《混沌》系列繪畫的分水嶺,是表現自然現象背后的精神世界以及自我藝術語言形成的過程。

他嘗試各種材質的融合、互碰,自然地從具象中抽離出來,自覺與不自覺地走向印象,而后又是從印象中無意識、自然地到達新的一種繪畫語境。小樓形容他的繪畫就像把一個摔碎的玻璃杯重新組合,依舊把光運用其中,結果他發現重新組合的玻璃杯更藝術,更有味道,這就是他后來創作的《混沌》系列和《廿四節氣·花卉篇》,也正是他自我修為的另一境界。

《混沌》系列的完成,是袁小樓找到新語境后的再突破。他打破油畫的透視,拋棄色彩冷暖變化,運用巖彩和油彩的交融,加入珍珠、瑪瑙、金粉,巧妙將巖畫符號傳統繪畫語境中的點、線、面在混沌中空間自由轉換,切割、分裂出新的視覺感覺畫面。虛實相映,色、墨、光三者在同一畫面,自由移動,互相碰撞,層層疊加,交替使用,反復覆蓋,使畫面更厚重,色彩更飽滿神秘,充滿力量感!最終在水性和油性材質的相互兼融、沖撞、裂變中,自然形成的畫面,似穿越時空,似回到遠古……幻化出了袁小樓的無意識的混沌宇宙——金粉繪。

藝術語言與氣質必然在傳遞特別信號,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隔閡,個性的差異,界限的分隔。特別是巖畫符號,就是古人試圖以藝術與天與神靈創造連接的通道。那些符號最終掙脫束縛,越過界限為幾千年后的人們帶來美的享受。溯源到藝術源頭,袁小樓將精神寄托于繪畫本身,將事物隱藏在線條與顏色之間,締造出一種無意識的混沌世界。

讀袁小樓的繪畫語境,正如讀他的文學作品和他的個人修為??此破届o的畫面下其實暗流涌動,克制下充滿著力量,看似無序的線條,其實正是他心中狂怒的吶喊,撕心裂肺的痛。正是這些韌度極高的拙樸線條,與厚重的彩色相互交錯,自然相融,才真正創作出屬于他獨有的繪畫氣質與語境。袁小樓沉著熟練的造型能力,摒棄了華麗的自話自說的形式。這一點可以從混沌的畫面與文字間感受到。袁小樓篩去了虛無的修辭,眼見盡為真知的感觀與味道的獨有灼見。

讀他的繪畫,都能感受到他對人物事態的理解與判斷,構成絕非理論,而是腳踏實地的探索!繪畫表達中的冷靜與條理是建立在狂野之上的,正如中國書法中強調的“藏鋒”,積蓄的力量撐起飽滿的內在而不是魯莽的顯露。

因此讀袁小樓的繪畫就有種平靜克制下的狂野,極富元氣,耐人尋味的一個無限延伸的宇宙空間,一種無框的自由狀態,讓觀者對話時才有感官的自由,思想的自由和飄蕩在空氣中獨有的氣味。

生命隨時間悄然流逝,人們卻沒有絲毫的覺悟。歲月的刀鋒在天空中任意飛舞,藝術的張力在大地上隨意揮灑。人與藝術,結伴而行,不知所終。人孤獨于世,穿越紛繁,復歸于簡,歸于塵土。而后,還原成夜空繁星滿天的純粹,還原成江河奔流不息的孤寂。唯有藝術,色彩斑斕中,物換星移中,任人評說中,涂抹永恒,鐫刻印痕,不隨歲月而流逝,不因好惡而湮滅。

猜你喜歡
金粉相融瑪瑙
失蹤的鑲金獸首瑪瑙杯(上)
心相融
油菜地里有“金礦”
布特太太的紙彩帶
金玫瑰
我能讓水油相融哦
五招鑒別老瑪瑙
瑪瑙十二生肖
如日中天 彩云追月
不相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