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文獻中嶺南灸法及其發展源流*

2019-01-05 22:20廣州中醫藥大學廣州510006
中醫文獻雜志 2019年1期
關鍵詞:葛洪灸法醫家

廣州中醫藥大學(廣州,510006)

灸法,在古代稱之為“灸焫”,是指用艾絨和藥物為主要材料,點燃后在體表的一定部位或腧穴進行燒灼、溫熨,借灸火的溫熱刺激以及藥物的作用,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1]。我國古典醫籍《靈樞·官能》中強調“針所不為,灸之所宜”[2],充分說明灸療的實用性,能彌補針刺方面的不足,值得推廣與應用。

嶺南灸法深遠流長,自古以來出現了不少在灸法方面頗有見地的醫家。對于灸法的相關記載始見于東晉時期著名醫家葛洪所著的《肘后備急方》,該書灸法內容豐富,是一部論述與灸法相關的著作,為嶺南灸法醫學史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妻鮑姑善于應用艾灸治病救人,是我國第一位女灸法家,對灸法醫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宋元時期,嶺南灸法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以劉昉所著的《幼幼新書》為代表,該著作系統整理了宋代以前的灸法資料,對嶺南灸法進一步歸納與總結。明清時期,則對嶺南灸法的認識更為廣泛全面,其中以葉廣祚的《采艾編》、葉茶山的《采艾編翼》及陳復正的《幼幼集成》最具代表性,對嶺南灸法的理論方面進行了補充與完善,在臨床實踐上頗具有指導意義。

古代嶺南灸法發展源流

1.東晉時期奠定基礎

葛洪,字稚川,號抱樸子,東晉著名道家、醫學家和煉丹家,丹陽郡句容(今江蘇句容縣)人。其學問淵博,興趣廣泛,涉獵道教、史學、哲學、煉丹術、軍師、天文等方面,為三國方士葛玄之侄孫,世稱“小仙翁”。他曾受封為關內侯,后隱居羅浮山煉丹[3],為嶺南醫學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葛洪所撰的《肘后備急方》[4]是一部奠基性的著作,對針灸學方面的成就,突出表現在灸法方面。所錄針灸醫方109條,其中有94條為灸方,所載灸方以“簡、便、廉、易”為特點,首載隔物灸法和急證灸治法,開創了腧穴定位的先河,注重灸法與中藥相結合起來治療疾病,并對灸法的作用、效果、操作、技巧、忌宜等方面均作了詳細的闡述,為記載古代灸法治療的早期文獻之一。

東晉時期對灸法的發展有重要貢獻還有女醫家鮑姑,名潛光,山西長治人,晉代廣東南海太守鮑靚之女,醫家葛洪之妻。尤擅長用灸,醫術精湛,以專治贅瘤與贅疣而聞名。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采用越秀山腳下滿山遍野生長的紅腳艾作艾絨進行灸治疾病,常常取得顯著的療效,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著名的女灸法家。因長期與丈夫葛洪在廣州羅浮山煉丹行醫,嶺南人民尊稱她為“鮑仙姑”。據記載,鮑姑雖然沒有留下什么著作,但其夫葛洪的《肘后備急方》中收錄如此豐富的灸方,可能與擅長灸法的鮑姑有密切的關系[5]。

2.宋元時期進一步歸納與總結

南宋醫家劉昉,名旦,字方明,海陽東津(今廣東潮州)人,為我國古代著名的兒科學家。劉昉時為南宋官吏,喜好方書,感當時缺乏兒科全書,于是便各方搜集文獻資料,命其部下整理編寫成書[6]。所撰的《幼幼新書》是繼錢乙《小兒藥證直訣》之后的一部集兒科之大成的巨著,全書共40卷,設667門,包括兒科總論、病源形色、胎教、調理、攝護、初生疾病、先天疾病、內科雜病以及血疾淋痔、一切丹毒等證。方書用藥治法也很詳備,除常用的丸、散、膏、丹外,還有針法、灸法及外治法,對臨床上治療疾病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宋刊本載論1207條,其中論述灸法的內容有204條,不僅保留了很多宋以前現已遺失的珍貴灸法文獻,包括唐代崔知悌的《骨蒸病灸方》,還有專門論述灸法的篇章,如《灸臍法》、《灸癇法》、《灸二十四瘹第十》等,其余灸法條文散在于各篇之中,大多摘自于《肘后備急方》、《千金方》及《太平圣惠方》等書里面的灸法內容[7]?!队子仔聲匪蚜_廣博,對宋以前的灸法文獻治療進行系統的整理與總結,使嶺南灸法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3.明清時期認識更為廣泛全面

隨著嶺南醫學的發展,明清時期針灸學著作開始增多,使嶺南灸法得到了更為全面的補充與完善,其中以葉廣祚的《采艾編》、葉茶山《采艾編翼》及陳復正的《幼幼集成》為顯著代表,加強了人們對嶺南灸法認識。

葉廣祚,字緒維,晚年隱居茶山,號稱茶山先生,嶺南新興(今廣東省新興縣)人。其祖父葉澄泉,得高人傳授灸法,傳至三代,治療多驗[8]?!恫砂帯啡~廣祚所著,是一部灸法研究的專書,該書詳細論述經穴的釋名、主治及診法,還有治療內、外、婦、兒各科病癥的灸法。以大力提倡熱證用灸為特色,體現出獨到的學術思維。另一部針灸專著《采艾編翼》的作者署名為葉茶山,書中主要包括灸法與方藥兩大部分,灸藥并有是該書最大的特色,顯著的提高了灸法治療疾病的臨床效果。

陳復正為明清時期嶺南著名醫家,字飛霞,世稱飛霞道士,廣東惠州府人,生活于康熙乾隆年代,自幼習讀儒術,后究心醫學,以醫名世,影響深遠的《幼幼集成》著成之時已經60余歲[9]。其兒科著作《幼幼集成》雖以方藥為主,但同時也記載了大量針灸處方,如針刺、針挑、艾灸、燈芯灸、磁峰砭法等,很多論述頗有創見。其中,以火攻治療兒科類疾病別有心得,其理論有效地指導臨床實踐。

嶺南灸法發展的條件

在長期的臨床實踐過程中,嶺南灸法獨具特色。在現存的古代嶺南針灸文獻資料中,大多數涉及灸法,逐漸成為了治病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診療技術。灸法能得到廣泛的應用與發展,主要與以下幾個條件密切相關。

1.嶺南獨特的氣候環境

嶺南處于亞熱帶低緯度地區,受南海氣候的影響,常年天氣炎熱,多雨潮濕。嶺南這種多濕多熱的氣候環境,按理不適合廣泛使用艾灸[10],但人們體質普遍濕重于熱,用艾灸能夠起到溫通經絡、祛除寒邪、補充陽氣的作用,在治療寒濕引起的疾病有顯著的療效。這種獨特的氣候環境還促進了嶺南天灸的廣泛應用,能實現“冬病夏治”的目的,使灸法成為嶺南獨特的治病和養生常見方法之一。

2.嶺南特殊的中藥資源

通過長期的實踐,人們在很早以前就知道艾是一種灸用最好的原料。艾火的溫熱刺激能直達深部,經久不消,起到溫通經脈、祛散風寒的作用。翻閱古代典籍,歷史上記載較多的有名的艾草,主要為北艾、海艾、蘄艾、祁艾這四種艾草。然而還有一種艾也十分有名,為嶺南地區的紅腳艾,又稱之為“鮑姑艾”。與其他艾草相比,紅腳艾長的高大茂盛、出絨率極高,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這種特殊的中藥資源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嶺南灸法的應用與發展。

3.古代嶺南人民重視灸法的思想

灸法是一種簡便、快捷、安全、無副作用的綠色療法,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且在臨床適應范圍極廣,內外婦兒各科、男女老少、實證虛證,均可應用,治療效果良好,在嶺南地區得到廣泛應用,受到古代人民的普遍歡迎。而嶺南地區使用艾灸治療疾病的醫家眾多,并留下了大量相關論述灸法理論的著作,古代這種重視灸法的思想無疑為嶺南灸法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眾所周知,古代嶺南灸法發展源流深遠悠長,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產物,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灸法整體水平的提高。東晉時期著名醫家葛洪的《肘后備急方》及鮑姑臨床上應用艾灸治療疾病奠定了嶺南灸法發展的基礎。至宋元時期,劉昉《幼幼新書》的出現,使嶺南灸法得到進一步歸納與總結。隨著嶺南醫學的不斷發展,明清時期出現了《采艾編》、《采艾編翼》及《幼幼集成》,在嶺南灸法理論方面得到了進一步的補充與完善,對嶺南灸法的認識更為廣泛而全面。

有鑒于此,通過對古代嶺南灸法文獻的整理和研究,擴大灸療的適用范圍,并加以靈活運用,提高臨床治療疾病的效果,使嶺南灸法得到進一步的傳承和發揚,具有重要的意義。

猜你喜歡
葛洪灸法醫家
基于數據挖掘的現代湖湘男科流派醫家治療激素難治性前列腺癌用藥規律研究
“燕趙醫學研究”欄目征稿啟事
明清小說中的醫家形象研究
《醫心方》引錄《葛氏方》探析
《肘后備急方》灸法學術思想淺析
針灸結合耳穴治療原發性面肌痙攣臨床觀察
地方特色博物館數字化建設初探
淺析溫針灸的治療機理及溫度控制
中醫所講的“忌口”是怎么回事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