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ssna 172R飛機轉彎原理及作動筒失效分析

2019-01-06 02:19張宇慶
中國科技縱橫 2019年22期
關鍵詞:失效磨損

張宇慶

摘 要:在飛行訓練中,Cessna 172R飛機轉彎會在地面滑行階段出現轉彎遲滯或不能轉向的故障,從而導致飛機偏出跑道的情況發生,嚴重影響飛行安全。本文通過介紹一起Cessna172R飛機偏離跑道事件,深入分析Cessna172R飛機轉彎作動筒原理和失效的原因,總結經驗,對Cessna 172R飛機轉彎機構排故和預防故障有一定意義。

關鍵詞:Cessna172R;轉彎作動筒;失效;磨損

中圖分類號:V2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22-0098-02

0 引言

某單位一架CESSNA 172R飛機在落地滑行時,向左偏出跑道,機組反映右蹬右腳蹬無反應,對影響飛機轉彎的所有部件進行了詳細的檢查,沒有發現會影響飛機轉彎和剎車功能的故障或缺陷存在,隨后懷疑轉彎作動筒內部可能存在故障,導致右轉彎作動筒內彈簧卡阻,出現右轉彎遲滯。本文通過對比故障轉彎作動筒和全新轉彎作動筒的各參數、性質,分析轉彎作動筒失效的原因,并提出預防措施。

1 轉彎作動筒結構和原理

Cessna 172R飛機前輪轉彎作動筒為“半剛性”連接件,后端連接于座艙內腳蹬扭力管,前端接頭連接于前起落架轉向機構,其構造和轉彎作動筒拉桿、彈簧在不同狀態下的正常位置如圖1所示,正常拉桿可以在外筒內移動,安裝時要求拉桿在伸出位,同時不能壓縮彈簧。

飛機在地面滑行正常轉彎時,一側的作動筒在腳蹬機構的作用下產生拉力,由于彈簧預緊力大于機輪轉彎摩擦力,該動作筒運動如同剛體運動,此時彈簧不壓縮,另一側的動作筒隨動,此時前輪轉彎力矩由腳蹬帶動作動筒產生,轉彎角度為±10°。

在完全使用剎車或牽引桿拖動飛機轉彎時,腳蹬未動,前輪轉彎力矩由外力或不平衡的主輪阻力矩產生,轉彎角度可增大為±30°,該狀態以左轉為例:左側動作筒拉桿縮入作動筒,右側動作筒拉桿伸出,并壓縮彈簧,轉彎結束后在彈簧回復力作用下,轉彎作動筒和彈簧回到初始位置。此時,轉彎作動筒不提供轉彎動力,僅隨前輪轉動而運動。

飛機在空中時,前起落架支柱伸出,防扭臂拉伸,起落架定中機構鎖定,由于前起落架前定中機構的作用,踩腳蹬時前輪不會隨之產生偏轉,所踩腳蹬一側的轉彎作動筒外筒內彈簧處于壓縮狀態,作動筒拉桿伸出外筒,而另一側轉彎作動筒外筒內彈簧則保持在原位。

2 故障件和全新件的對比、檢查、測試

出現故障的轉彎作動筒與全新轉彎作動筒比沒有顯著差異,如果其內部存在卡阻,首先在不破壞故障件的情況下,對轉彎作動筒進行X射線觀察,檢查作動筒內部的彈簧是否處于卡阻狀態,是否存在引起卡阻的痕跡或者異物,然后對作動筒進行軸向拉伸力學試驗,檢查彈簧的力學性能是否存在異常,最后,將轉彎作動筒,檢查外筒內壁、彈簧的狀況。

2.1 X射線檢測情況

將全新轉彎作動筒和使用過的作動筒同時放置在樣品臺上,進行X射線分析。墊片均位于卡環位置,沒有卡阻現象。檢查作動筒內壁,全新件和故障件具有相似的光滑程度,沒有卡阻后留下的凹凸起伏痕跡或引起卡阻的異物。比較彈簧與作動筒外筒內壁之間的間隙,發現故障件的間隙略小于全新件,將全新件與故障件分別旋轉90°后重新觀察,故障件中彈簧和外壁之間的間隙仍小于全新件。

2.2 力學檢測情況

將全新件和故障件一并進行拉伸力學測試。軸向拉伸力學測試在液壓伺服力學試驗機上進行,采用銷釘將轉彎作動筒連接到拉伸試驗機上。通過位移控制拉伸過程,拉伸速度為0.1mm/s,當位移達到20mm后,自動停止拉伸并卸載。

拉伸試驗機的原始數據為機器自動記錄的位移/載荷曲線,消除機器漂移(拉伸開始階段,墊片、銷釘等機械連接部位的初始位移)后,獲得彈簧軸向拉伸的位移/載荷曲線如圖2所示,其中黑色和紅色曲線分別為故障件和全新件的拉伸曲線,曲線的波動與采樣頻率有關,是拉伸試驗的正?,F象。從圖3中可以看出,在同樣的變形條件下,兩根彈簧的載荷/位移曲線近似為線性,其實載荷和終止試驗時的載荷值接近,符合彈簧變形特征。對兩條曲線進行線性擬合后得到如下公式:

故障件:y=219+20.58x

全新件:y=215.5+20.74x

兩件中彈簧的彈性系數分別為20.58N/mm和20.74N/mm,兩件基本相當。公式的右邊的第一項與彈簧的預緊力有關,故障件和全新件均約為210N。

2.3 分解檢查情況

將全新件和故障件分解打開,測量彈簧直徑和外筒內徑,測量結果如表1所示。從表1中可以發現,在排除測量誤差因素后,故障轉彎作動筒的彈簧外徑大于新件的彈簧外徑,接近作動筒的內徑。

取出彈簧,觀察靠近彈簧座位置的端部位置,發現越靠近端部位置,銹蝕痕跡越嚴重。此外,銹蝕位置有明顯的摩擦痕跡,摩擦痕跡沿彈簧徑向方向呈螺旋線展開。存在摩擦痕跡的位置附近均有銹蝕痕跡,但有銹蝕痕跡的位置卻不一定都有摩擦痕跡,而全新件的相同位置無任何類似痕跡。外筒內壁的摩擦痕跡,摩擦痕跡間距約為5.4mm,與彈簧間距相當,筒壁上的摩擦痕跡也是呈現螺旋線分布。

采用能譜分析方法,對彈簧材料和銹蝕痕跡進行定性和半定量的化學成分分析,結果如圖3和圖4所示,彈簧所用材質為一般錳含量的彈簧鋼(錳含量約為0.7wt%),不具備防腐能力。盡管彈簧涂有防腐漆,但仍能觀察到銹蝕痕跡。銹蝕顆粒的能譜曲線(圖4)表明,引起銹蝕的原因主要是空氣中的氧氣,銹蝕可能與環境潮濕有關。

2.4 分析總結

依據作動筒內彈簧的工作原理,轉彎作動筒內部的墊片和彈簧卡阻可能是引起的飛機偏出跑道原因。X射線檢測結果表明,彈簧座處于正常位置。這可能是由于,在轉彎作動筒拆裝和運輸過程中,連桿的振動可能導致墊片解除了事件發生時的卡阻位置,回到正常狀態。同時,X射線檢查表明,失效部件中彈簧與筒壁之間的間隙較小。轉彎作動筒的軸向拉伸力學測試表明,新件和舊件中彈簧的彈性系數基本相當。也因此,表明彈簧本身沒有問題,卡阻可能是主要原因。打開后檢測外筒內壁和彈簧,發現舊件彈簧的外徑與作動筒內徑接近,同時彈簧上有許多銹蝕痕跡,小計量的碎屑分析表明,引起銹蝕的原因主要是空氣中的水分。

在轉彎作動筒正常制造過程中,彈簧與外筒之間有一定的間隙配合。彈簧的外徑在供貨狀態,可能存在一定的波動范圍,當兩者之間的配合間隙較小。而且安裝此類作動筒(彈簧與外筒之間的間隙較?。┑娘w機,在潮濕季節或者環境使用有一定階段后,彈簧出現不同程度的銹蝕,使彈簧的外徑進一步增加,最終導致彈簧與外壁之間的摩擦,摩擦力改變了彈簧的受力方向,使彈簧除軸向受力外,側向也同時受力,從而形成螺旋線形成的摩擦痕跡。側向力加劇或者惡化摩擦效果,筒壁內同時積累了一定數量的碎屑,導致彈簧與筒壁發生了卡阻現象。

根據力學試驗結果,彈簧的預緊力約為210N,當發生卡阻時,彈簧并不在正常的預緊力位置??梢愿鶕撍骼Φ拇笮』蛘呃瓧U的位置,判斷彈簧是否在彈簧是否在正常的預緊力位置。

3 轉彎作動筒失效的原因分析

3.1 飛機偏離跑道事件的轉彎失效的原因

根據檢查測試的結論分析,本次事件的原因是右轉彎作動筒內部彈簧或墊片卡阻,造成右轉彎遲滯,整個事件分為空中和落地滑行兩個階段。

第一時段:飛機空中在進行右轉彎時,右側拉桿彈簧壓縮后墊片已出現卡阻。

第二時段:飛機落地后,由于右側轉彎作動筒的彈簧、

猜你喜歡
失效磨損
基于ADAMS的行星輪磨損故障仿真研究
基于復合噴霧冷卻的高速車削GH4169刀具磨損的研究
滄電鍋爐受熱面幾種典型失效案例分析
謹防網絡意識形態宣傳“失效”
三伏貼“失效”三大原因
鉆頭磨損后怎樣更換
C/C及C/C-Cu復合材料的摩擦磨損性能
閃存的磨損均衡專利技術綜述
防磨損襪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