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用型本科院?!秾徲媽W》教材的編制與創新性人才培養

2019-01-08 14:36靳思昌
中國農業會計 2019年5期
關鍵詞:審計學審計報告實務

靳思昌

一、引言

《審計學》課程作為會計學本科教育的一門核心課程,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實踐性、靈活性以及社會性。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社會對高等院校審計學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應用型人才需求,而現行的《審計學》教材培養出來的學生審計理論知識和審計操作能力得不到協同發展,尤其是缺乏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以適應審計職業崗位的需要,出現“培養的審計人才”與“社會對審計人才的需求”不對稱的尷尬局面,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秾徲媽W》教材是學生學習審計知識的依據,也是將《審計學》課程傳授給學生的一個重要工具。在新建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的背景下,編寫具有應用型本科院校特色且符合高等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高水平、高質量的《審計學》教材,適應信息化社會對審計學知識不斷更新的需要,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和較強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審計人才,進而更快更好地適應審計工作崗位,已經成為應用型本科院校審計學教師亟待解決的現實課題。

二、目前應用型本科院?!秾徲媽W》教材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國公開出版的《審計學》教材版本眾多,琳瑯滿目。其中不少為國家一級出版社出版的教材,這些《審計學》教材基本上都能按照我國2006年頒布的新審計準則來編寫,追求審計學理論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大綱結構、章節目錄,但沒有按照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培養目標進行編寫,對學生的應用能力培養不夠,也不符合應用性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規律,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審計學》教材重審計理論輕審計實務

審計學作為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審計理論和審計實務就如同“車之兩輪”、“鳥之兩翼”,相輔相成,相伴而生,缺一不可。審計理論教學主要講述《審計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審計實踐教學主要檢驗學生對審計理論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目前所采用的《審計學》教材涉及可操作性的審計實務方面內容較少,使審計理論教學與實務操作相脫節,導致學生參加審計工作之后,面對具體的審計實務如同霧里看花,不知道如何去做審計工作,很難適應企事業單位的審計實務,達不到培養應用型審計人才的目標。

(二)《審計學》教材目標導向不清晰

審計作為一種經濟監督活動,一般被認為是查賬,但審計究竟是什么,如何實現《審計學》教學的目的,實施一系列審計程序的目標是什么,學生們感到一頭霧水,不知所云。究其原因,不知道學習審計的目標是什么。這是審計目標導向不清晰所造成的。

(三)《審計學》教材編排順序不符合認知規律

目前,大多數《審計學》教材具有相似的大綱結構、章節目錄。審計教材內容在編排順序上基本按照審計起源與發展、審計概念、審計執業規范、審計法律責任、審計目標、審計計劃、審計證據、審計工作底稿、審計抽樣、審計重要性、審計風險評估和風險應對、五大業務循環審計、審計報告及其他鑒證工作,這樣的編排是按照審計工作的先后順序來設置的,體現了實際的審計工作流程,但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致使學生形成“等靠要、學記背”的習慣。

(四)《審計學》教材案例編排過少

目前,我國大多數《審計學》教材以審計理論為主,缺乏與審計實務密切相關的審計案例。審計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脫離審計實例來講授《審計學》課程,勢必枯燥無味。但由于審計資料的保密性,許多真實的案例尤其是國家審計的案例很難原汁原味地編入《審計學》教材,使許多審計學教師望而止步,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高等院校審計案例教材的匱乏。即使有一些審計案例教材,所使用的審計案例資料不是年代久遠,就是虛構單位名稱等主題資料,缺乏現實感及時代氣息,也難以給學生營造“身臨其境”的感受(倪國愛,2003)。

(五)《審計學》教材內容編排僅考慮學歷教育,沒有很好地融合審計職業資格考試的內容

近年來,隨著人才市場對擁有審計職業資格人才的剛性需求,興起了審計學學科考證熱潮,在一定程度上沖淡了學生上《審計學》課程的興趣,分散了學生學習審計學課程的精力。甚至出現一些學生不愿意在課堂上聽審計課,而愿意花高費到社會上去聽審計職業資格輔導課的現象。原因盡管是多方面的,但審計學歷教育與審計職業資格考試沒有很好的融合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致使審計人才培養與社會對審計人才的需求相脫節,一些學生逃審計課便在情理之中。

三、《審計學》課程的學科特征

審計學是一門集管理學、社會學、經濟學、行政學、心理學等于一體的綜合性學科。這種多學科屬性要求在編寫《審計學》教材時,充分考慮該課程理論內容多,抽象、枯燥、空洞、乏味,加上學生都是從學校到學校,很少接觸企業經濟業務,更沒有會計、審計實務方面的經驗。因此,學生普遍感到《審計學》課程難學,教師也感到《審計學》課程難教(楊昌紅、李淑琴,2009)。尤其是隨著經濟社會環境的發展變化,每天發生不勝枚舉的審計現象,《審計學》的學科內容從概念、結構到理論、方法時刻處于不斷變化之中,這就要求《審計學》教師摒棄過去那種“一次備課,終身使用”的做法,不斷地跟蹤現代審計最新的發展水平和趨勢,用自身積累的審計經驗和審計學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斷更新《審計學》教材內容和版本,以滿足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要和適應審計實務對審計人才的知識結構及內容的需求。

四、應用型本科院?!秾徲媽W》教材建設的路徑選擇

教材作為承載教學內容的一種載體,對教學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國都在不斷地更新教材,把新理念、新知識及時地融入教材中,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本文提出《審計學》教材的建設應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借鑒國外應用型本科院?!秾徲媽W》教材的特點,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結合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發展現狀和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對《審計學》教材內容不斷進行優化,推出具有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特色的《審計學》教材,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一)強調《審計學》教材的實訓性

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學生實用化傾向尤為明顯,大都希望能夠在激烈競爭的人才市場中贏得比較優勢。因此,《審計學》教材編排中,不僅要重視審計理論知識,更要加強審計教材的實訓性,使學生畢業后能夠很快適應審計工作崗位。為此,在編寫《審計學》教材時應增加更多的實訓環節,將審計流程中重要的審計工作底稿呈現出來,讓學生知道每個審計步驟需要做什么,如何與客戶溝通,如何編制審計計劃,如何制定審計方案,如何選擇審計程序,如何識別被審計單位的舞弊行為,如何收集審計證據,如何填寫審計工作底稿,如何控制審計質量,如何出具審計意見以及撰寫審計報告,從審計全流程中教會學生如何做審計實務,教會學生如何掌握并能熟練運用審計技能,以盡快適應審計工作崗位(殷文玲、魏作朋、呂丹,2012)?!秾徲媽W》教材的實訓性有利于將課堂上學到的審計知識和審計實務相結合,將零散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審計專業技能貫穿起來,做到課堂理論教學和審計實踐無縫對接,培養學生熟練運用審計方法的能力、查錯糾弊的能力、收集整理審計工作底稿的能力以及出具審計報告的能力等(馮秋玲、杜祥輝,2014),從而提高《審計學》教學的效率和學生學習的效果。

(二)設立《審計學》教學目標,確立《審計學》教學的目標導向

在編排《審計學》教材的章節時,要充分考慮這種編排是否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審計學的興趣、是否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審計的積極性、是否有利于培養學生獲取和應用審計知識的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業務素質。因此,本文建議《審計學》教材的每章在正文之前設置“學習目標”,引導學生學習《審計學》課程。與此同時,“學習目標”下設置一個來源于現實生活的最新“導入性案例”,以向學生展示將要學習的內容是如何與課外的審計事件相聯系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沈星元、屈瑜君,2012),讓學生熟悉將來可能承擔的審計工作,所應履行的社會責任,增加學生對審計工作的了解。

(三)調整《審計學》教材的內容順序,突出審計報告的重要性和引導性作用

本文建議將審計報告放在教材第二章,教學生認識審計報告、閱讀審計報告、分析審計報告,強調審計報告的重要性和引導性作用。通過這種先果后因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根據審計產品誘導其了解審計產品的生產過程,將相對枯燥的理論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產品生產過程。這樣安排的原因如下:第一,從認識論上講,開門見山地讓學生了解審計的最終產品,對審計目標有一個更為清晰、更為直觀的認識,有助于學生學習和掌握審計方法、審計技術、各種審計業務流程的要求,從而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第二,審計報告是審計工作的最終成果,也是傳遞審計信息、滿足審計需求的基本載體。由于審計需求和審計目標在實施審計工作之前就已經確定了,這樣對審計流程起著引導作用(張立民等,2013)。

(四)《審計學》教材穿插審計案例

《審計學》作為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其教材不應僅僅堆砌審計理論,而應在教材中穿插審計案例,把在審計發展歷史上具有重大影響并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審計案例編入教材,將較為抽象、晦澀難懂的審計理論融入審計案例中,使之形象化、具體化。這樣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審計案例來學習的審計知識,將不再是枯燥的純理論知識,大大縮短審計理論與審計實務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如同置身于審計實務工作的環境中?!秾徲媽W》教材穿插審計案例不僅使審計教學有說服力、生動力,而且可以增加審計知識的趣味性;不僅可以克服學生死記硬背的弊端,而且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職業判斷能力、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可以強化對審計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可以培養自主學習審計的能力和舉一反三的思維方式。

(五)《審計學》 教材融入審計職業資格考試的內容和要求,實現“課證”融合

應用型本科院校要立足于人才市場對審計職業資格的需求,參考審計職業資格考試大綱來設置審計課程內容,將審計學歷教育與審計職業資格考試的內容融合在《審計學》教材中,這樣學生在完成審計學歷教育的同時,也為后大學時代審計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和審計職稱晉升奠定基礎,從而協同學校的教學、學生的興趣和人才市場的需求(汪鎖田,2012)。

(六)《審計學》教材增加“研究思考題”的內容,滿足研究型教學的需要

美國會計教育改進委員會在其第一號公報中強調“會計教學的目的不在訓練學生在畢業時即成為一名專業人員,而在培養他們未來成為一個專業人員應有的素質?!蓖贫鴱V之,《審計學》課程教育的目的,也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在《審計學》教材改革方面,就是加強《審計學》研究性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去關注社會中存在的審計現象和問題,開拓學生視野,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等方式培養學生不同視角與思路了解和分析現實問題、研究和尋找解決問題方法的能力(張立民等,2013)。這樣學生不僅可以掌握審計學的前沿知識,廣泛搜集新鮮的審計實踐資料,使審計學教學內容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而且在參加工作后面對新生事物時能夠探索其所以然。

五、研究結論

《審計學》教材的編寫應以審計市場人才需求為導向,統籌考慮應用型本科院校學生的培養目標,通過強調《審計學》教材的實訓性、確立《審計學》教學的目標導向,調整《審計學》教材內容順序,穿插審計案例,融入審計職業資格考試的內容和要求,增加“研究思考題”內容等方面的改革,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審計課程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發揮教師和學生雙方的共振效應和協同效應,使《審計學》教材建設更好地服務于課程體系改革、更好地服務于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的實際需要,培養出理論知識豐富、實踐應用能力強、專業素養高的應用型審計人才。

猜你喜歡
審計學審計報告實務
長文式(軍隊)審計報告改進探索
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審計學專業建設的思考
應用型本科高校審計學專業課程體系探討
ICC TA858rev實務應用探討
提升審計報告質量的創新對話
加保兌貼現信用證處理實務
中注協秘書長陳毓圭就新審計報告準則全面實施答記者問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印發新審計報告準則應用指南
民族地區本科院校審計學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研究
新形勢下高?!秾徲媽W》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