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書的目的與圖書館的功能*

2019-01-10 03:00葛劍雄
圖書館建設 2018年12期
關鍵詞:館員讀書圖書館

葛劍雄

我5歲上小學,到今年73歲,沒有離開過學校。讀書,一直與我相伴。很幸運,文化革命開始的時候我已經當中學教師了,所以也沒有因為文革中斷閱讀。那個時候,讀書沒有太多選擇,我就看英文版的《毛澤東選集》,背英文版的《毛主席語錄》。改革開放之后,我從中學到大學,考上了研究生,從教中學生到教大學生、碩士生、博士生;期間還有7年的時間擔任了復旦大學圖書館的館長,從一個讀書人成為一個管書人。這兩個方面的經歷,多少都會留下一些經驗和教訓,所以今天就以讀書的目的與圖書館員的一點認識為主題,講講我自己的看法,請各位批評指正。

讀書是為什么?我建議根據不同的目的來理解它。讀書,包括全民閱讀在內,應該分為兩方面:一個是工具層面的,那就是為了求知,為了解決問題,包括研究;還有一個是價值層面的,就是人生的樂趣和需求。不同的層面、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要求。

為求知而讀書,最重要的就是要學會選擇?,F在出版的書太多,僅中國每年圖書發行量大概就有50萬種上下。書籍以外,新的信息載體與形式更是層出不窮,一個硬盤的容量從幾個M變成幾個G再到幾個T,今天的人類已經不可能像傳說中的古人那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知了。書籍太多,信息太多,需要選擇。

其次,為求知而讀書,必須循序漸進,講究實效。不是所有的書適合所有的人,人的不同階段只能夠接受不同程度的知識和信息,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讀書要講究實效,這個實效包括適當的選擇?,F在技術不斷進步,我們不要拒絕新技術,要用它所長。以前讀書強調記憶,但人腦的容量總是有限的?,F在新技術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輔助手段,特別是功能非常強大的快速檢索乃至智能檢索,使我們可以選擇,達到古人、前人達不到的水平。何樂而不為呢!我年輕時記憶力也不錯,曾經很信服那些記憶力超強的人。后來做研究的時候發現,光靠記憶是不行的。當初抄卡片,有一個條目忘了寫上就要從頭翻到尾,可能還會漏掉,可能以后再也找不到;現在計算機檢索,這種低級錯誤不會再有了,方便而準確。

再者,掌握知識貴在理解,每個人都不可能理解所有的知識,想理解哪些知識必須選擇。因而,從功能層面上講,求知這個“知”包括兩種涵義,一是知識,二是經驗,必須都要學會選擇。

如果是為了解決問題,也就是為了研究而讀書,最重要的就是窮盡,沒有什么選擇。研究某個問題,就要把這方面的文獻窮盡,不能疏漏。什么叫研究?什么叫解決問題?前提是要正確評價前人的成果。前人已經做好的,如果不會評價就稱不上研究,就會出現錯誤結論,或者把別人的錯誤當成經典。然后發現前人的不足或錯誤,在前人基礎上有所進步或為解決同類問題提供新方法。這叫研究!不是把別人的東西拿來自己解釋一下就是研究了。解釋可以,但必須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進步;如果沒有進步,也要找到更好一點的方法。這叫解決問題!要想達到這個目的,必須窮盡,有一萬本的,不許漏一本,這樣才有把握說做研究了,因為只有窮盡才能夠正確地了解和評價前人的成果。我們的研究者,包括博士生、碩士生,要寫某方面的論文首先要把前人的成果都讀到,不能漏。窮盡以后,才能夠遵守規范;沒有窮盡,得出和前人成果相同的結論,就會被認為是剽竊,是抄襲。只有窮盡,才能夠避免重復勞動;如果得出和別人相同的結論就算人家諒解你了,知道的確不是抄襲,但至少重復,有時間、有經驗、有能力完全可以做一個新的題目,或者在這個題目的現有基礎上做新的工作。所以,要把相關資料窮盡,窮盡到什么程度呢?一本書的不同版本都要找到??吹揭槐緯耸甏陌姹景l現不錯,認為可以寫文章做研究了,可研究者九十年代的版本卻做了更正,豈不是又做了無用功?當然,上述情況如果是學生練習寫作是可以的,當成最后的學術成績是不可以的。

窮盡不了怎么辦呢?窮盡不了就證明你還沒有具備研究這個問題的基本條件。那怎么辦呢?第一爭取符合條件,在條件沒具備以前不要輕易相信,不要寫文章。第二縮小目標。比如研究安徽省公共圖書館的歷史,查下來有兩千本書,但是我只能看到一千本,而且在我有限的時間也不能看完兩千本,那就不具備研究這個題目的能力,可以縮小研究的目標,改成研究合肥市的公共圖書館歷史,如果還不行就改成某一個部分、某一個區域甚至某一個公共圖書館。要研究并想做出有意義的成果,就必須找到跟題目有關的所有前人已經建立的知識、經驗和結果,這是必須要做到的。

說到這里,我想談談關于閱讀的誤區。

一說快樂閱讀,也有人稱作悅讀。求知和研究,一味快樂閱讀是不行的,有些知識、有些內容是快樂不起來的。比如寫南京大屠殺的美國華裔作家張純如,最后選擇了自殺,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她的寫作過程就已經太痛苦了。要學習某一個高深的理論,研究科學,快樂得起來嗎?所謂科學之門就是地獄之門。馬克思說,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在那崎嶇的小路上不畏艱險奮勇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鞓烽喿x,一般都是對小朋友、對公眾而言,而且不是為了專門目的的情況下,不能盲目推廣。不是說不能快樂閱讀,但要區別開來,要知道在求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很多時候是沒有辦法快樂的。要打開科學的大門,為了研究,為了增加知識,不快樂的部分也得學。

二說讀圖時代,出版界有一種觀點就是強調配圖,甚至配上與內容不相關的圖片。除了對內容的誤解,是不是有經濟利益使然?曾經有出版社出版我的一本書,配了很多照片,有些和文字沒有什么關系,甚至把我個人照片加了很多。我問干嘛要配這么多圖?書的成本不是高了嗎?一般情況下,我的書定價大概二三十塊,他們出版的這個書八十八塊。編輯卻說定得越高賣得越好,果然全部售罄。當然,有些圖本身是知識的組成部分,或對讀者進行藝術熏陶也不錯,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知識、所有的定義都可以用圖像來表達?,F在配圖很容易,可以從圖庫里找,但這樣往往喧賓奪主。比如我們歷史課本上配的圖,孔子、唐太宗,不是照片,是后人畫的。嚴肅一點的話,要清楚地標注出來,這是照片、那是根據那個年代的帝王圖畫出來的,免得總有人問我中國古代的皇帝怎么都長得差不多呢。即使是照片,不同的視角、不同人拍攝也會不同。所以圖是有局限性的。我們要求知、解決問題,就要提高抽象思維的能力。如果一個人從小只會看圖、離不開圖,就沒辦法訓練、提高抽象思維能力,比如很多概念是無法用圖表達的。

三說碎片化。有些人擔憂現在人的知識都是碎片化的,其實哪一個人敢說自己學的知識不是碎片化的,只不過碎片的大小不同而已。我研究歷史地理多年,也不敢說我今天的歷史地理學研究是一個整體了,只是我這個碎片比你的大,或者碎片比你的多,可以拼成一個比較大的。從求知來講,今天知識這么多,有時間、有機會,碎片化學一點也是正常的。如果從研究來講,碎片化知識怎么窮盡?要防止只有碎片不了解整體,這很危險;更危險的,不是碎片而是垃圾?,F在網上發表內容不需要任何門檻,越是離奇的、荒誕的往往越能夠讓人印象深刻。有些根本不是事實,是謠言。這種碎片不叫碎片,是垃圾!從閱讀中國歷史來說,今天知道這個,明天知道那個,也沒有什么關系,但是不能只有這些,同時還要找時間看一部通史,整個定義有了,然后再增加碎片,其他學科也都是如此。不要一味地因為碎片就定義為不好,但另一方面也不能讓垃圾來代替碎片。

四說經典、原典。這個針對前面講的解決問題、研究問題就沒有錯,必須從經典出發,從原典出發。那么求知的過程是不是一定要強調經典、原典呢?大多數情況下反而不一定需要。如果在主要的研究領域外對其他專業有興趣,那么我不要求深究,知道一點就可以了,某些經典、原典或者也是看不懂的。有人說讀完后肯定會懂,這話可太絕對了。有些書,讀一輩子可能有人就是讀不懂?;艚鸬摹稌r間簡史》出版以后大家都在看,我當時估計自己未必看得懂,始終沒看。在劍橋時,我碰到一個北大的哲學博士,我問他看過這本書嗎,他說看過。我說看懂了沒有?他說沒有懂。我說連你都看不懂,那我干脆不浪費時間了。我到現在還沒看過,據說一般人最多看到第五頁就看不下去了。這種情況下,學術界需要做一些科普讀物。我在報紙上看到過一個報道,沒有核對過真假,但是覺得很有意思,說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發表以后很多人看不懂,后來就組織一次科普競賽,要求用規定的字數把它寫成一個通俗的、大家都能看懂的文章,最后選出來的文章愛因斯坦覺得比自己寫得好。又比如很有名的《歷史研究》,我們研究歷史的學者也大多是看那個簡寫版,作者湯因比自己都認為簡寫版寫得很好。在簡寫版里面,我甚至只看跟中國有關的東西。

現在有人提倡兒童只讀經典,認為讀多少本后自然就會有效果,我持否定態度?,F在只讀經典的孩子,到大學、到工作崗位可能會成為一個怪物,世俗東西都不知道。再好的經典不可能百分之百地適應這個社會,兒童智力有限要把其中糟粕去掉再讓他們讀才對。要知道“三字經”“弟子規”是當時啟蒙的掃盲課本,不是什么經典,里面有一些不好的東西,為什么不把好的東西挑出來給孩子?對全民閱讀的一般參與者,也沒有必要強調一定讀原典、經典。讀經典、原典有積極的一面,但是不要把它絕對化。

五說名人薦書。我也稍微有點名氣,經常有人讓我推薦圖書。以前膽大妄為會做一些,但最近這十年我一概拒絕。我最近就看了二、三十本書,推薦其中十本,這能叫年度好書嗎?只能說是我眼中的好書。還有中學生要讀書,請我推薦,我說多年不接觸中學生了,家里面也沒有中學生,沒資格推薦,推薦的書不一定適合他們。我們要明確名人的專業領域,如果是文學方向的就請他推薦文學書,如果是研究物理的推薦文學書是否合適?如果是虔誠的教徒,推薦的書符合不符合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以輕易不要請名人薦書。圖書館應該根據讀者的不同,請具有經驗的人來推薦,了解被推薦對象需求的人才有資格做薦書人。推薦往往不是一個人,而應該是一個小組、一個委員會。

六說讀書功利化?,F在老是強調讀書不能功利化,也是誤區。為什么不能功利化?明明一本書可以解決問題,非看十本浪費時間?的確讀書要講非功利化,但不是指這個層面,是說人生價值觀層面不能功利化。但求知、研究問題,要講功利、講效率、講方法,正當的功利沒有錯。復旦大學倡導無用的靈魂,我是不敢茍同的。什么是無用?用的標準是什么?我認為有用無用是沒有統一標準來判定的,在這樣的前提下要考慮哪本書有用、哪本書無用也是沒有意義的。提倡要讀無用書,其實這個“無用”是打上引號的,意思是不要急功近利,今天沒有用,但可能將來會有用。好多人除了專業書以外,其他書都不看,其實對專業無用的書,對做人、對人生可能是有用的,需要正確理解、全面理解,讀無用書代表了一種精神追求。

前面是在工具層面講讀書,以及由此引發的幾種誤區。要是就價值層面而言,讀書是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生需求,可以隨心所欲。所以讀無用書很適合全民閱讀的大多數人,正常人讀書可以沒有具體目的。經常有退休教師、社會上退休人員來復旦大學圖書館看書。有的人像上班一樣,每天都來讀書,還有固定的位置不能被人占用。有一次一位80多歲的老教授,在圖書館讀書時犯了心臟病,我們趕快把他送到醫院,然后送回家,叮囑老先生在家好好養病,第二天不要到圖書館看書了。家屬說不讓他看書也是要命的,果然第二天他又出現在圖書館。怎么辦?我的辦法是,所有一線館員全部參加紅十字會的急救培訓,然后才能上崗。像這樣的老先生,就單純把讀書當作樂趣,沒什么具體目的,只是欣賞和享受而已。怎么看都可以,隨心所欲,沒有什么辦法最好,自己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最好。閱讀也沒有什么共同的標準,對這些人而言讀書是很個體的。真正愉快的閱讀都是個人化的,只要不違背公序良俗,完全可以自我化。

另外,功夫在“書”外。為什么有些人得不到讀書的樂趣呢?因為他是在書本內。提倡全民閱讀,不要夸大讀書的作用,人的精神滿足不只有讀書這一個渠道。喜歡唱歌,喜歡聽戲,喜歡古琴,喜歡旅游,喜歡攀巖,喜歡探險,喜歡徒步,喜歡長跑,都可以使人精神愉悅。閱讀不是排他的。有些人要得到真正的閱讀樂趣還是要向書外尋求的,我很相信古人講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知識不是書帶來的,是書外尋找而來的。

2000年底至2001年初,我應邀參加了人文學者組成的中國第十七次南極考察隊,在長城站呆了兩個月。有人問你這個研究歷史地理學的來南極做什么?人類到南極已經兩百多年了,這已經構成了一個歷史地理學的概念。拿出南極的地圖找不到中國的地名,為什么?因為根據無主地點誰發現誰命名的原則,重大地名早已被英國、日本等早于我們設立南極考察站的外國人命名完了。我們去的時候將考察站旁邊的水域稱為長城灣,背后的小山叫八達嶺,可惜它小到地圖上都標不上去,一般比例尺的地圖無法顯示出來,更不可能出現在世界地圖上。我們碰到特別情況時,需要用各國都熟知的地名進行定位,這是我們不得不接受的事實。這個過程不就是中國的歷史地理嗎?更重要的是,這種經歷往往可以印證所學知識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

我在復旦大學圖書館當館長以后,實行公眾假期圖書館閉館,把圖書館多年的規矩改了,阻力不小??墒?,讀者有休息權,圖書館員也有休息權,館長要保證館員的權益。再說復旦的數據庫24小時全面服務,讀者在世界各地都能使用我們的網絡,而且24小時服務熱線可以滿足讀者的重要需求。經過一年多的討論才實行了這項措施,也沒出現什么問題。我說,我們也要功利化,講究效率。我做過調查的,春節三天、國慶期間,往往是二十幾個館員在為十幾個讀者服務,有必要嗎?

前幾年對開館時間一直有爭論。有同學說哈佛大學圖書館都是24小時開放的,我說我在哈佛待過一年,每年都去,你不要蒙我。哈佛大學有一百多個圖書館,有的圖書館就像我們的院系資料室,24小時開放的是一個法學圖書館,其他圖書館從來沒有24小時開放過。還有網上流傳的一張照片,早上4點鐘的哈佛圖書館里學生都在認真看書。我說這照片是假的!哈佛確實有公共區域夜晚開放,有人是在正襟危坐地看書,而旁邊有人可能躺在地毯上睡覺,有人在聽音樂,這才是美國的大學。如果沒有一定的實踐,你可能就會被誤導。所以不能迷信書本,有很多真正的樂趣并不是書本表達出來的。

如果為滿足人生的需求,最好不僅僅局限于讀書。很多人愛好旅游,也很好。全民閱讀,為人生需求讀書,并不排他。我反對有些人老是拿一些基本數字簡單地把中國與其他國家進行比較。對于大多數人來講,如果不是為了專業的目標,能夠得到精神享受的方式有很多。我當然希望更多的人熱愛讀書,但是由于歷史的原因,有些文化層次不高的人愛看娛樂節目也會得到一種精神享受。

現在我們再談談圖書館的功能。國家強調讓民眾有獲得感,這不僅僅是指物質獲得,隨著我們國家的進步、發展,精神上的需求與獲得也是重要的部分。實現它,一個很重要的手段就是讀書。因此,圖書館應該與時俱進,適應今天的社會發展,適應未來人類的需求?,F有的圖書館,包括公共圖書館在內,目前主要還是以功利性的服務為主,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傮w上講,這幾年我們的資源投入很大,但是欠債太多,存在大而無當的狀況。圖書館外觀很漂亮,館舍很大,但資源量很少。復旦大學對外稱350萬館藏,但是很多書的復本量過大。你知道哈佛大學館藏量是多少呢?1 600萬。美國國會圖書館差不多1億,當然這也包括檔案等資源。所以總體上講我們現在的資源還是不足。美國現在有些公共圖書館經費在減少,但這些圖書館的服務依然相當專業,這才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資源不足是第一個問題,咨詢服務能力是第二個問題。我們的研究生、本科生或者其他學生,拿到一個題目,不是去問老師,就是去問家長。歐美國家的孩子,哪怕是小學生,老師布置寫一篇文章,他不問父母或者老師,第一個想到是去圖書館。我當館長的時候,讀者跟我提意見,說館員態度很好,但是往往一問三不知。沒辦法,目前還解決不了館員專業能力提升的問題。發達國家圖書館的重要崗位就是咨詢館員、學科館員,他們能夠引領知識,引領學科。在美國一些專業圖書館,學科館員本身就是某一方面的專家,可以告訴你前人做了些什么,目前學科發展情況,需要看什么書,給出一些評價。小孩子要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也可以咨詢館員,館員會給予幫助,耐心講解。我們這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夠,還是初級階段。

當然,我認為很快就有辦法解決,從理論上講,把全世界所有的包括圖書、手稿、檔案、藝術品在內的資源全部數字化,并且放進一個平臺,通過世界上任何無線的終端加以使用,在技術上沒有困難,障礙在于知識產權和商業利益。今后,如果僅僅是為了求知,為了解決問題,為了研究,我可能很短時間就把全世界有關這個專題的書和文章找到了,何必每天到圖書館來呢?咨詢服務可能很快就可以通過人機對話,通過機器人來完成。所以我們不妨想一想,在建新館的時候,還要不要建那么大?大體量的館舍每年需要太多的運營經費支撐,有必要嗎?前些年美國圖書館協會一位專家到上海圖書館做報告,他預言圖書館很快就要消失了。我們管理人員每推行一項新的服務,就引起一些中年館員的恐慌,比如說圖書館編目方式的改變、自助借還系統的使用,這還是基礎的服務更新。如果人工智能進一步發展,通過機器人咨詢,通過人機對話,肯定比現在很多咨詢館員強。下圍棋是多么復雜的一件事!可是現在圍棋高手都下不過機器了。其實對機器人來說這很簡單,它把所有的棋譜都已經記在腦子里,而且它已經可以自己學習了,只是現在還沒有思想,所以圖書館這個功能對它來講真是小兒科。

但是我對圖書館的未來還很有信心,圖書館員不會那么快下崗的,因為圖書館的價值性在可預見的未來是不能被機器、被人工智能代替的。到目前為止,機器要有思想還遙遙無期。機器沒有辦法解釋人的腦神經元,圖書館體現出的精神層面的價值是沒有辦法被機器、被人工智能所代替的,這也是我們圖書館一些紙本圖書能夠萬壽無疆的理由。一個讀者到圖書館,他喜歡拿一本線裝書,讀心愛的古典文學,他還計較時間嗎?他還講究效益嗎?他不需要。他只需要和圖書館員聊聊天,再強大的機器人不一定可以做到。他喜歡在圖書館會會老朋友,討論的也不是學問,機器人能代替嗎?而且未來的圖書館將是一個適合不同層面、不同需求的讀者或者訪問者的既有私密性又有公共性的場所。未來的圖書館功能是任何富裕家庭、任何舒適環境所不能替代的,其中包括讀者或者訪問者自己選擇的精神因素,這都決定了圖書館是可以永久存在的,問題是圖書館、圖書館員怎么去適應。

前些年我去美國看了幾個學校新改造的圖書館,基本上是兩個方向:一是創造更多私密化的環境,一個大學圖書館把整個樓面隔成一個個小間,供博士生、碩士生預約使用;二是產生不同空間,特別是公共空間(Information Commons)。記得在香港科技大學圖書館看到了全校最好的最新的設施,超大的屏幕,非常動感的游戲軟件,3D打印機。有些圖書館還專門設立讓你喧鬧的地方,提供民眾公共聚會的區域,還有圖書館融合了博物館、藝術館、檔案館的功能,今后的圖書館會成為一個公共喜愛的并具有非常大吸引力的精神生活場所,老少皆宜,各得其所。這樣的圖書館即使從效益上比無人圖書館要差一點,但政府還是要計算它的性價比,更多程度上滿足公眾的精神需求。因為社會的發達,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精神層面的提升。

當我們脫離了溫飽,進入了小康、中產或者是富裕,公眾的主要追求便體現在精神層面,至少有精神內容的物質享受。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圖書館是可以發揮主要作用的。中國現在的家庭問題、個體矛盾是一些衣食無憂的專業人員或者知識分子面臨困境。如果讀書能成為這些人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那我相信他們會選擇讀書來體悟人生。我認為,價值層面將成為未來圖書館的主要功能,但這并不意味著圖書館工具性功能得到削弱,它將通過另一種形式,通過科學技術,通過人工智能,使這方面的讀者得到更有效的服務。這個趨勢是不可阻擋的,是人類理性的選擇。精神需求得到一定滿足后,人類必定會將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精神生活中,包括圖書館的利用。我們的公共圖書館也會得到更強的支持,被賦予更加崇高的使命。

猜你喜歡
館員讀書圖書館
我愛讀書
正是讀書好時節
高校圖書館義務館員教育工作的實踐探索*
青海省人民政府關于轉聘謝承華、斗尕館員為榮譽館員的決定
圖書館
基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實現高職圖書館長遠發展與青年館員自我實現協調統一
我們一起讀書吧
讀書為了什么
去圖書館
論圖書館館員領導及其角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