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然與實然:高校輔導員職業的兩個維度*

2019-01-11 03:07毛曦趙丹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
教書育人 2019年12期
關鍵詞:執業資格角色定位輔導員

毛曦 趙丹 (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

我國高校輔導員制度從設立至今,已有65年的時間(按照清華大學蔣南翔校長1953年提議設立計算)。截至2016年,我國高校專職輔導員的人數有13.3 萬。如此規模數量的高校輔導員群體,其從事的工作是否是一種職業,這不僅僅是學術上的爭論,更是該群體的集體焦慮。需要說明的是,文中提及的高校輔導員是指專職輔導員。從應然和實然兩個維度去探討高校輔導員是否是一種職業,既是對爭論的厘清,也是對該群體焦慮的回應。

一 高校輔導員職業的應然維度

1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來看

1999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以下簡稱:《職業大典》)頒布,這是我國首次明確相應職業并對職業進行分類。在《職業大典》中,職業是指從業人員為獲取主要生活來源而從事的社會性工作類別。在職業的定義中,強調了兩個關鍵點。一是獲取主要生活來源。高校輔導員通過工作獲得報酬并以此作為生活來源,這是可以肯定的。究竟是不是主要生活來源呢?從“兩眼一睜,忙到熄燈”高校輔導員工作的現實寫照,可以推斷出為其主要生活來源的論定。二是從事社會性工作。高校輔導員工作是輔導員尋求自我發展的同時,也為其提供了展現個人才能和實現自我價值的舞臺,可以認定其從事的工作具有社會性。由此可見,高校輔導員工作符合職業的定義。

構成職業的要素主要有以下5 個方面:①作為職業符號特征的職業名稱;②工作的對象、內容、勞動方式和場所;③承擔該職業工作所需要的資格和能力;④工作取得的各種報酬;⑤在工作中建立的與其他部門或社會成員的人際關系[1]。對照這5 個要素,高校輔導員也都符合這些特征。

2 從《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來看

2014年3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以下簡稱:《標準》)?!稑藴省分?,包括職業名稱、職業定義、職業等級、職業能力特征、基本文化程度、政治面貌要求、培訓要求、職業守則、職業知識、職業能力標準等內容。從《標準》內容來解讀,教育部作為高校的主管部門,是按照職業的標準來規范和要求高校輔導員的。

3 結論:高校輔導員應該是一種職業

從《職業大典》和《標準》的分析來看,高校輔導員既符合構成職業的要素,也符合職業所具備的特點,同時,也是國家級主管部門的要求。由此,有理由認為高校輔導員應該是一種職業。

二 高校輔導員職業的實然維度

1 從國家相關文件來看

2017年9月,教育部公布《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教育部第43 號令)(以下簡稱:43 號令),它是我國高校輔導員工作中最高級別的文件。在43 號令全文中,沒有高校輔導員是職業的表述,只有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的表述。事實上,職業與職業化是有區別的,不可混為一談。

43 號令的第一章第三條中有,“把輔導員隊伍建設作為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在第三章第六條中有“專職輔導員具有教師和管理人員雙重身份?!睆倪@兩處表述中,明確了高校輔導員既是教師,又是管理人員。而在高校實際中,教師和管理人員的結合體是什么呢?除了輔導員外,其實還“雙肩挑干部”。對“雙肩挑干部”而言,其第一職業是教師,其次是管理干部,都是很明確的。而到了高校輔導員,兩邊都可以靠,但教師和管理人員并不認同輔導員歸屬于本類,無形中也造成了高校輔導員尷尬的境地,說明了高校輔導員還不是一種職業。

2 從專家學者研究來看

關于高校輔導員是否是一種職業,專家學者對此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江新華教授在《高校輔導員職業的專業劃分問題研究》一文中,認為我國高校輔導員目前是一種職業。其得出這一論斷的依據主要來自應然的角度[2]。朱平教授在《高校輔導員的職業化、專業化解讀》中明確指出,輔導員到目前為止,還稱不上是一種職業,是從實然的角度來分析的[3]。原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長馮剛教授在《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的發展路徑——《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頒布十年的回顧與展望》談及了高校輔導員職業愿景需進一步明確,以及職業文化建設有待加強,更多的是談論職業化問題,從實然的角度,并未明確高校輔導員是一種職業[4]。

3 結論:高校輔導員暫時還不是一種職業

高校輔導員的工作內容涉及學生的方方面面,而高校對其重視多停留在要求中,關心較少,造成了高校輔導員在學校地位不高、待遇較低,認同感不強。從43 號令、專家學者的探討和輔導員工作實際可以看出,高校輔導員暫時還不是一種職業。

三 高校輔導員職業從實然到應然的路徑:來自醫生職業的啟示

1 增強高校輔導員的職業認同感

高校輔導員最為缺乏的便是社會認同感。在大眾的認知里,在高校工作要么是教師,要么是管理人員,說到輔導員,知者寥寥無幾。外部的認同影響著高校輔導員自身的認同,具體表現在其成就感、歸屬感和忠誠度等方面。將高校輔導員作為一種職業,既是社會對其的肯定與認可,也是改變大眾對高校輔導員認知的契機,能夠切實增強高校輔導員的外部認同,提升輔導員自我認同。

2 明確高校輔導員職業角色定位

職業角色定位,是指個體依據、運用所掌握的職業信息,從自己的職業需要、職業興趣、職業價值觀出發,結合自己的素質特點,確立合適職業的決策過程[5]。具體而言,職業角色定位有兩層含義:一是確定你自己是誰,你適合做什么工作;二是告訴別人你是誰,你擅長做什么工作。職業角色定位的目的是使人們能夠盡可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人的職業生涯是有限的,如果忽視了自己的職業角色定位,往往就會使自己在職業生涯中帶有盲目性。只有找準自己適合的職業定位,才會有發展后勁[6]。在確定職業角色定位時,必須考慮個人素質因素(如職業傾向性、能力傾向性、氣質類型和性格類型等)和社會需求等,這樣才可以準確確定自己最佳的職業角色。醫生的職業角色清晰,無須多言。而角色泛化是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又一問題,也是高校輔導員成為一種職業的阻礙。高校輔導員“無所不能的超人”或“無微不至的保姆”的形象現已深入人心,凡是與學生有關的事情,高校所有人的第一反應都是找輔導員,在內在與外在的認知中輔導員的角色定位模糊不清。

強化高校輔導員職業角色,需明確的是輔導員的角色定位,而角色定位又是區別不同職業的本質所在。43 號令明確指出,輔導員應當努力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知心朋友是輔導員與學生建立緊密聯系的方法,是實現人生導師使命的途徑。因此,高校輔導員角色應定位于人生導師,加強引導和指導,幫助學生“系好人生第一??圩印?。

3 通過保障制度建設提升高校輔導員的職業能力

在現代社會,一個群體的職業能力高低必須擁有一定的制度保障體系,具體表現就是執業資格制度。以醫生職業為例,要成為一名具有執業資格的醫生,其前提是通過執業醫師考試,獲得執業醫師證書。執業醫師考試作為一種行業準入考試,從源頭上對進入醫生職業的人員做出了最低能力要求,而且這種最低的要求是全國任何一家醫院都是認可的。那么,高校輔導員目前還不是一種職業,缺乏像執業醫師這樣公認的執業資格。

當前,對輔導員入職前談執業資格不太可行。但入職后,通過2~3年的時間來實施,在理論上是可行的,這也是實現高校輔導員職業專業化的重要一環。上級主管部門可以制定高校輔導員執業資格制度和高校輔導員周期評審制度。上級主管部門來制定這兩項制度,是基于社會認同的考慮,也就是讓全國的高校都認可其執業能力。高校輔導員執業資格制度可包括理論和技能兩方面,理論可以以《標準》中的初級、中級和高級內容作為參考,技能可借鑒去全國高校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模式開展;高校輔導員周期評審制度,以4~5年為周期,周期結束后,根據考核結果決定是否具備繼續執業資格。高??山Y合校情,制定高校輔導員繼續教育制度,承擔高校培養與管理職能。

高校輔導員執業資格制度是一種準入制度,對輔導員具備的最低能力做出的要求,以此來保證輔導員群體的整體素質,也是將高校輔導員與教師/管理人員做出區分。高校輔導員周期評審制度是一種篩選制度,將不適合繼續從事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人員淘汰,激勵輔導員群體不斷提升。獲取的高校輔導員執業資格證書,既是對其職業能力的認同,也是個人效能感的增強。高校輔導員繼續教育制度,除了開展輔導員相關理論與技能的培訓外,還可將學校特色文化根植其中,既增強了輔導員的業務能力,又增進了輔導員的歸屬感和自豪感。三項制度中,高校輔導員執業資格制度和高校輔導員周期評審制度是從事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共性要求,高校輔導員繼續教育制度是各高校的個性特色,兩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當然,此三項制度還應配套組織、人事等部門的相關支持制度,方能使其真正落地生根。

增強高校輔導員的職業認同感,是進一步強化和促進其職業角色定位,幫助高校輔導員從日常事務性工作者向幫助學生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的職業角色轉化,在工作開啟人生導師思維模式,即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學生的成長成才之上,引導和指導學生成長成才。而強調高校輔導員職業認同,不僅僅是高校輔導員個人的自我調適,還需要社會的支持和高校的關心,更需要制度的保障。

猜你喜歡
執業資格角色定位輔導員
1+1我們這樣學隊章:我們的輔導員
初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的角色定位
論足球教練員的角色定位
民國律師的養成與律師制度的局限
以人為本做好輔導員工作
面向建設類執業資格考試的建設法規課程教學改革
基于執業資格考試模式的采礦工程專業課程考核改革探討
外語教師的課堂角色定位探究
芻議體育特長生輔導教師的角色定位
年棉花質量檢驗師執業資格考試合格人員名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