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小學品德和社會教學的一些思考

2019-01-12 18:03吳剛
魅力中國 2019年8期
關鍵詞:品德教材生活

吳剛

(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牛郎鎮中寨民族完小,貴州 銅仁 554109)

品德乃人之靈魂,之根本。人的思想品德則能體現一個民族的形象,反映一個社會的性質。為此,《品德與社會》教育必須凸顯其重要性。為培養優秀的高素質人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教師責任重大,也義無反顧,乃事業之崇高。

一、教師一定要正確認識和使用教材,讓其發揮作用

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學習方式不同。在文化經濟的帶動之下,我國的教學理念也在逐漸地發生改變,從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逐漸轉向注重學生的綜合能力。而在新課程理念下的品德與社會學科強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尤其重視學生的直接經驗的獲取過程。小學與品德教材也跟其他學科不一樣,沒有知識介紹性的主體課文,而是相應的主題活動,大量的概念與定義相應減少,更多的是以觀察、體驗、探究為主的教學活動。2.有一個更利于學生發展的空間。據調查,品德與社會學科十分重視與現實社會生活的聯系,注重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升。因此,該學科的教材所出現的教學資源,不只像其他的學科教材上全是知識的定義與概念,完全沒有實用性,品德與社會學科的教材不再只是局限于教科書中,還在其中呈現出許多不同的提示方法,以此來引導學生在自身生活中去獲取更多的知識,使自身的學習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從上面的教材特點來看,教師一定要合理地使用教材,讓其發揮其本身最大的作用。

二、教學中密切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

(一)讓學生把自己真實的思想和生活經驗帶進課堂。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了一些生活經驗,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學生的這些經驗,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創設教學情境,放開學生的心扉,把學生自己真實的思想和生活體驗帶進課堂。比如,“熠熠生輝的中西文化”一課中,有一個教學內容是老子的辨證思想。只介紹老子和他《道德經》中的辨證思想很枯燥,如果教學中結合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際,讓學生試著用辨證的思想討論“如何對待一次好成績”、“如何對待一次壞成績”等現實情況,學生會在明理的過程中真切感受到老子這一思想的博大精深。

(二)布置學生做課外調查,了解更多的社會生活。

要使學生廣泛地接觸和了解社會,就必須充分開發、利用校內外的各種課程資源,以利于課程目標的實現,做課外的社會調查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比如,在小學教學有關環保內容的課時,教師就可以布置學生回家后向父母調查他們小時候的耕地環境狀況,再與現在的情況對比,這樣的調查結果是很有說服力的。教學實踐中,由于不少老師布置的調查內容與要求不當,學生的調查結果沒有價值。比如,在一次聽課中,老師要求學生調查去年自己家全年的家庭日常消費情況。從學生的調查結果來看,很明顯調查結果不真實。但這并不能怪學生,因為這是一周前老師布置給他們的作業。用一周的時間做此項工作,學生也只能自己編了。如果老師利用這一周的時間,讓學生把家里這一周的每一筆收入都記錄下來,老師再指導學生具體分析這周的花銷,這不但保證了調查的真實性,也會對家庭的日常消費有一個健康的指導作用。

三、教學評價不科學,應試教育氛圍濃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教學效果的評價,很少重視課堂教學過程的因素,也不對學生的道德行為進行測評,既沒有教學活動中“過程與方法”的考察,也不管學生在了解、體驗、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形成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沒有,更沒注意在一堂課中學生轉變了哪些態度、養成了哪些良好的行為習慣、體驗了哪些情感、獲得了哪些知識、鍛煉了哪些能力……決定性的因素就是一張期末測試卷,并同教師經濟利益掛鉤。這些現象導致《品德與社會》課上出現死記硬背現象,應試教育氛圍濃。此外,教師還會根據期末成績的好壞來對學生進行差別對待,在進行課堂提問的過程中,專門叫成績高的學生回答問題,忽視了成績較差的學生。這樣長期下去,不僅會造成成績不好的學生無法提高成績,而且會打消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甚至產生自卑情緒。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相關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斷地改革與創造出更為合適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一定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以及加強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指導工作,才可以有效地保證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的質量,促使我國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四、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擔任指導者與引導者

(一)體現教育的實效性,及時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

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雖然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但是并不只是簡單記錄兒童的實際生活。據調查,該課程的最大的教育意義就在于對兒童生活的引導。因此,學生只要通過對日常生活的調研或者調查,就可以將獲得的信息與自身想法在教學課堂上完美地體現出來,這時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在課堂上反饋的信息,及時給予相應的指導與引導,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一定要及時地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比如說,教師在講解“家里的安全生活”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提出相應的建議來避免傷害的發生,學生紛紛舉手,有一位學生這樣回答:不做家務,只做跟學習相關的事情就可以避免傷害的發生。在學生回答問題之后,教師一定要對其問題進行引導,促使學生能夠有一個避免傷害發生的正確觀念。

(二)加強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指導工作。

據調查,小組合作學習是目前使用最為廣泛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促使每位學生都能夠發揮出其本身的所長,教學效果還十分明顯。因此,教師一定要加強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指導工作,讓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能夠分工合作,交流與溝通。

總的來說,在小學品德與社會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必須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在素質教育和新課標理念的要求下為學生創造學習情境和機會,讓學生能夠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主動學習,從而獲得思想品德的有效提升,進而實現品德與生活的有效性課堂教學。

猜你喜歡
品德教材生活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抓細微之處 促品德養成
生活感悟
無厘頭生活
瘋狂讓你的生活更出彩
品德
學雷鋒·心向黨·講品德·見行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