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元制”模式下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舞蹈能力的提升策略

2019-01-16 05:38郭白薇
藝海 2019年12期
關鍵詞:提升策略學前教育

郭白薇

〔摘 要〕長期以來,舞蹈課程一直都是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必修的一門課程。課程本身需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兒童舞蹈動作要領,引導學生提升對幼兒舞蹈的把握程度?!岸啤弊鳛樽罱鼛啄旮咝=逃^程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式,將其運用到學前教育舞蹈專業課程建設之上,對更好地提升學生實踐能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二元制”、學前教育、舞蹈能力、提升策略

學前教育舞蹈課程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必修實踐性課程。由于課程本身具有極強的實踐創新的特點,因此僅僅依靠教師在校內開展單純的教學是很難培養出滿足市場需求的人才的。為此在開展對應的課程建設過程中,教師應努力與周邊幼兒園建立起很好的合作關系,通過“二元制”的教育模式開展對應的教學培養,才能更好地滿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

一、“二元制”教育融入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可行性分析

將“二元制”教育模式融入高校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之中具有很強的可行性。這種可行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程安排的需要 由于幼兒教育舞蹈專業本身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學生在學習這一專業相關課程的同時不僅要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還需要具備較強的舞蹈創編及幼兒舞蹈動作演練等相關能力。因此就這一課程本身的性質來講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同時這種實踐能力的培養不僅僅需要依靠單獨的教師進行對應的舞蹈教學,更需要學生在大量的實踐教學模擬過程中全面提升自身的舞蹈綜合能力。此從這一角度上來看,通過將“二元制”教育模式引入到學前教育的舞蹈課程建設之中,讓學生在真實的幼兒園教學的氛圍中開展相關的實踐,對更好地積累學生舞蹈經驗、提升學生實踐能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二)培養方案的需要 在學前教育舞蹈這一課程的具體培養方案中,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學前教育舞蹈課程的相關理論知識,同時還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學前舞蹈創編的相關方法以及如何更好地將自己所掌握的舞蹈動作傳授給幼兒學生。這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獨特性要求教師在具體的培養方案中必須很好地將這些特點融入其中。通過“二元制”教育模式開展對應的培養方案的創建,讓學生在大一大二兩年時間中集中學習理論知識的模式,能夠讓學生對這一專業的相關理論知識有更好的把握。通過幼兒園實踐的模式提升學生的綜合教學和舞蹈創編能力,可更好地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意識。

二、“二元制”教育下高校學前教育舞蹈能力提升的內容

“二元制”下的學前教育舞蹈能力的提升內容不僅僅表現在學生舞蹈專業的能力,更表現在學生舞蹈教學的能力及臨堂掌控的能力幾個方面,下面就這幾個基本要求展開詳細的分析。

(一)學生舞蹈專業能力 首先是學生舞蹈專業能力。這里所說的專業能力主要涉及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個方面是學生舞蹈表演能力,主要是學生對幼兒舞蹈基本動作要領的掌握程度及對各種舞蹈動作的表演情況兩個方面。幼兒舞蹈作為未來教授幼兒學習舞蹈的一門課程,學生只有對舞蹈動作有基本的認識,能夠較為熟練地將舞蹈表演出來,才能更好地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傳授更好的技術動作要領。第二個方面則是學生舞蹈創編能力。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基本的幼兒舞蹈動作,還要對各種舞蹈動作下的舞蹈創編能力有一定的認識,能夠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幼兒特點設定不同的幼兒舞蹈節目,讓幼兒能夠在舞蹈的學習過程中有所收獲。

(二)學生舞蹈教學能力 其次是學生舞蹈教學能力。這一能力要求學生在掌握基本的舞蹈表演和創編的相關技術內容后,能夠很好地將這些知識點傳授給幼兒。由于幼兒本身正處在長身體的初級階段,因此在為這一階段的孩子教學時,教師不僅要掌握學生的基本心理特點,還要掌握更多獨特的幼兒教學特點。為此在相關的幼兒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讓學生們掌握基本的幼兒舞蹈教學的相關能力,通過多種角度出發促進學生逐漸掌握幼兒舞蹈教學過程中的基本方法,以便讓學生更好地提升自身綜合教學能力。

(三)學生臨堂掌控能力 相比較而言,在開展幼兒舞蹈教學過程中,由于幼兒本身存在接受能力弱、好動等特點,因此在開展對應的舞蹈教學過程中很有可能會出現一些不可避免的事情。比如在教學過程中遇到調皮的孩子的搗亂;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有些孩子就是不聽教師的話;比如某些孩子出現突發的身體疾病等相關事情,面對這些事情,如何更好地掌握一些獨特的教學方法開展相關的教學,有效地控制課堂教學秩序是“二元制”教學模式下教師需要讓學生掌握的一個重要能力。

三、“二元制”教育模式下高校學前教育學生舞蹈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在開展具體的教學模式的創新過程中,“二元制”教育體系下的特點主要是通過兩種不同教學環境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由于幼兒教育專業本身的特殊性導致其學生實習的機構更多的是以各層次的幼兒園為主。在具體的教學模式的改革過程中,教師可以努力通過如下幾個途徑來提升學前教育學生的舞蹈能力。

(一)教學模式的創新 在具體的教學模式安排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進度制定不同的教學模式。首先是校內教學模式,主要安排在專業學習的前三年之中。其中在專業學習的前兩年中,教師應給學生安排更多的基礎課程開展相關的學習。這些基礎課程既要包括一些基礎的專業知識理論,同時也要涉及一些幼兒教育及教育方法論等相關內容,學生在這些基本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應不斷地增強自身對基礎理論知識的把握能力。第三年教師可以給學生安排一些實踐性較強的綜合性課程。通過讓學生在學校內開展相關學習實踐的方式讓學生更好地鞏固所學到的基礎知識。其次是校外培養模式。這一模式主要安排在學生學習的最后一年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進度將學生輸送到不同的幼兒園中開展相關的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在幼兒園的實習過程中更好積累自身的教學及舞蹈動作把握的能力。

(二)教學方法的創新 在開展相關的教學方法創新的工作過程中,不同的教師也應該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相關的教學改革。由于“二元制”教學具有校內和校外共同培養的特點,因此在進行具體的教學方法的創新工作探討過程中也應將其劃分為校內教學和校外講學兩部分內容開展對應的研究。大膽摒棄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在課堂中通過自由組合的方式完成更多的專業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在大量的學習活動中提升自身綜合能力。督促學生在富有競爭性的教學活動中勇于創新,通過更好的小組合作模式來全面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在校外的培養教學過程中指導教師也應使用更多的教學方法開展相關的教學。

(三)評價方式的創新 在具體的評價方式的創新過程中,教師應在摒棄傳統的評價方法的同時,融入更多新穎的評價方法。

首先,在校教育的模式之中教師應努力通過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開展對應的評價。從不同的角度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引導按照學生自己的興趣點尋找到對應的努力方向。并根據學生在這一領域下的研究情況作為評價方向開展對應的評價。其次,在具體的評價方案的制定過程中,教師也應摒棄傳統教學模式中的題海戰術,改為布置更多富有靈活性的教學任務的方式,更好地鼓勵學生在多元化的學習實踐機會中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再次,在校外教育的階段之中,教師所采用的評價方式應該更加富有人性化。教師可以采用觀察法等方法來判斷學生的授課能力。

結 語

總之,“二元制”教學模式是目前高校教學過程中一種比較科學的教學模式,這一教學模式要求將單一的學校教育轉換為學校教育+校外實踐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通過校外實踐的方式更好地提升自身綜合能力。幼兒教育專業下的舞蹈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不僅要求學生具備基本的舞蹈動作演練的能力,還要求學生掌握基本舞蹈創編、舞蹈教學等相關實踐能力。因此在開展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努力將“二元制”教學模式融入這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從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創新、評價方法創新這三個角度促進“二元制”教學模式與這一課程更好地融合,從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責任編輯:翁婷皓)

參考文獻:

[1]陳建超.“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面臨的困境及對策——以福建省為例[J].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19,21(01):1-5.

基金課題:福建省教育廳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社科類)《“二元制”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高專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與評價研究》(JZ180926)

猜你喜歡
提升策略學前教育
計算機軟件技術特征及其提高其可靠性的合理化建議
單一向復合的發展研究
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中歌曲即興伴奏能力的培養
關于師幼互動的文獻綜述
中職學校學前體育課調查研究
公司信息化管理與經濟效益提升研究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策略研究
淺論五年制師范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管理
論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的引領藝術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