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語文散發傳統文化的芬芳

2019-01-16 14:32羅小花
新課程·中學 2019年11期
關鍵詞:文化內涵語文教學

羅小花

摘 要:中華傳統文化燦爛豐富,語文教學中將優秀傳統文化內化為學生思想內涵的策略尤為重要。激發學生興趣,積累文言基礎知識,誦讀經典詩詞,開展豐富的文化活動,進行每日的自我反省等不可或缺。

關鍵詞:語文教學;傳統文化;文化內涵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育擔負著教會學生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使命,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使學生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但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語文教學的功利化特點越來越突出,注重學生寫作技巧、答題思路和程序的訓練和培養,讓語文的文化性悄然退去。

傳統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根,也是我們語文教育教學的靈魂。弘揚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就成了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責任。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該如何在語文的天地里,讓傳統文化之種生根、發芽,開出芬芳的花朵,讓它熏陶學生,并內化為學生的思想內涵呢?

一、努力營造氛圍,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敝挥屑ぐl和點燃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他們才有可能主動接近、了解、積累、踐行傳統文化,進而內化為自覺的道德行為。而營造傳統文化的濃厚氛圍,就是創設了傳統文化的環境,這樣的環境正可以激發學生接近和了解傳統文化的興趣。

筆者在平時的語文教育教學中發現,下面這幾個做法很有效:

1.教室內外的黑板報、手抄報,文化墻里都有一個涉及“傳統文化”的板塊和欄目。無論在樓道還是教室,學生永遠都置身于濃濃的傳統文化氛圍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

2.語文課前幾分鐘的既定主題的成語、俗語、歇后語、詩詞、對聯等分享活動。在此過程中,學生感受到了詩詞等傳統文化的魅力,熱愛之情油然而生。

3.語文課堂上老師運用具有傳統文化的導語、過渡語等。老師的言行是最易讓學生模仿的,課堂上這些優美、詩意的語言一定會激發學生對經典國學詩詞等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

二、重視“雙基”訓練,積累傳統文化知識

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是要建立在了解和知曉其基礎之上的,這就需要一定范圍和一定量的相關知識的積累和儲備,可通過語文“雙基”訓練達到積累傳統文化知識的目的。為了讓“雙基”訓練扎實有效,每個學生都準備一個基礎知識本,積累下面這些內容:

1.文言詞匯,文言句式的識記。理解文言文內容思想的前提就是掌握一定的文言詞匯和句式。初中語文的文言詞匯積累,可引導學生按照實詞、虛詞或者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分類記憶。抓住四種文言句式的不同標志來區別識記。

2.經典詩詞和文言文的背誦。初中語文課標推薦,學生應該背誦掌握詩詞40首,文言文21篇。

3.我國古詩詞歷經漫長的過程,形成了很多傳統的意象,它們蘊含的意義是固定的,熟悉這些意象對于鑒賞詩詞很有幫助。我引導學生歸類整理并積累不同意象所蘊含的不同意義。例如:“鴻雁”“莼羹鱸膾”等意象表達對家鄉的思念和對親人的牽掛。

三、理解文本思想,領會傳統文化精神

初中語文課本里有很多蘊含傳統文化的優秀篇章。有蘊含民俗文化的《安塞腰鼓》,有蘊含愛國情感的《我愛這土地》,有蘊含追求光明自由的《天上的街市》,有蘊含勤勉務實的《送東陽馬生序》,有蘊含高潔品性《愛蓮說》《陋室銘》等,這些文章可謂是字字珠璣、篇篇勵志,教學時,除了要求學生積累一定的詞匯和文學常識外,重要的是創設閱讀情境,激活學生生活體驗,引發心理共鳴,再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品析,深刻領會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精神,進而使學生迸發崇德向善、奮發向上的正能量。

四、舉辦豐富活動,豐盈傳統文化內涵

1.經典誦讀和漢字聽寫大賽活動。誦讀、吟唱,抄書、寫文是古人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直至今天,我們的語文學習仍離不開它們,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和漢字聽寫大會,既能激發學生對中華優秀文化和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又能豐盈傳統文化內涵,更好地弘揚和傳承民族文化。我校每年都舉辦經典誦讀和漢字聽寫大賽活動,讓《弟子規》《千字文》《論語》等國學經典深植學生的心靈。模仿一些優秀的傳統文化類的電視節目,如《中華好詩詞》《唐詩風云會》等。這些傳統文化韻味濃厚、語文特點鮮明的活動很受學生喜愛,他們自己主持,積極參與,邀請老師做評委嘉賓,效果甚佳。

2.以傳統節日為契機的活動。例如:開展以“我話中秋”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以誦讀傳統經典“中秋”詩句、吟唱古代“中秋”民謠、“中秋”知識問答、舉辦“慶中秋”手抄報展等活動方式。學生通過上網搜索、圖書查閱等途徑搜集有關中秋節的資料,并在愉悅的氛圍中進一步了解中秋習俗,突出中秋“團圓、和諧”的文化特征,激發對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引導學生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激發愛國熱情。這些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既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又凸顯了傳統文化的主題,豐盈了傳統文化的內涵。

五、每日省身克己,提升傳統道德品質

常言道:“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說,更是如此,所以我要求學生每人備一個“自省本”,每天對自己的言行進行反省,最好能聯系學習的相關詩文篇章,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以此逐漸將傳統文化滲入心靈深處,慢慢內化為自覺的道德行為。

語文教學和傳統文化應該相扶相伴,不離不棄。語文教學因傳統文化而豐盈,傳統文化因語文教學而年輕。就讓語文散發傳統文化的芬芳和馥郁,熏陶學生的心靈吧。

參考文獻:

張晶.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教育探討[J].文學教育,2017(5).

編輯 郭小琴

猜你喜歡
文化內涵語文教學
對中國傳統錫工藝傳承的思考
對太極拳雙語教學中教學技巧的研究
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觀及其現實意義
淺談法語習語的文化內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