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作探究學習模式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2019-01-16 14:32王晴晴
新課程·中學 2019年11期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應用

王晴晴

摘 要:信息技術是實踐性和綜合性很強的學科,不僅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信息技術理論知識,還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和嫻熟的實操能力。要想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和素養的全面發展,單純憑借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方法顯然是難以實現的。因此,嘗試構建合作探究學習模式,從而拓寬信息技術教學的思路、創新信息技術教學的方法,使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中實現全面發展。

關鍵詞:合作探究學習模式;初中信息技術;應用

確立主題、合理分組、啟發指導,是合作探究學習模式順利構建與實施的三大前提。因此,本文從這三方面入手,針對合作探究學習模式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途徑與策略展開論述。

一、確立主題,把握合作探究的難度和深度

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和主題模塊都適合開展合作探究活動。教師只有合理把握下面的幾個“度”,才能使合作探究活動得到順利開展:首先,把握“難度”。如果主題過于簡單,學生獨立就能完成,就會損傷學生參與合作探究的興趣;如果主題過難,學生的合作探究遲遲沒有進展,就會損傷學生參與合作探究的信心。因此,教師應該把握主題難度,讓學生在難以獨立完成的同時,又能夠通過協同合作完成。其次,把握“廣度”。如果主題完全拘泥于教材,則難以給學生拓展延伸的空間,如果主題過于脫離教材,又會讓學生感到天馬行空,沒有思緒。因此,教師應該把握主題的廣度,讓學生既可以圍繞教材進行深入探究,又可以在教材基礎上展開聯想,進行創新性思考。最后,把握“梯度”。不同的學生信息技術基礎知識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都不盡相同,教師必須合理把握合作探究活動主題的梯度,才能讓全體學生都參與進來,提高合作探究學習模式的效率。

例如,在學習《圖片的處理》的時候,教師可以以“我為校園‘化化妝”為主題,為學生布置合作探究任務:首先,利用ACDsee調節校園圖片的亮度、對比度和飽和度;其次,利用“我形我速6.0”對校園圖片進行裝飾與美化;最后,將本組處理好的圖片上傳到班級群組,供全體同學鑒賞和點評,并集體選出最佳的圖片處理成果及方案。

教師在確定“我為校園‘化化妝”這個主題的時候,進行了以下考量:ACDsee的操作較為簡單,“我形我速6.0”的操作較為困難,將兩個任務融合在一起,既考慮到了主題的“梯度”,又考慮到了主題的“難度”。同時,全體同學進行集體討論,又能夠對于本組的研究與操作結果進行拓展延伸,考慮到了主題的“廣度”。因此,該主題的確定符合合作探究學習模式構建與實施的需求,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參與合作探究的積極性與創造力。

二、合理分組,實現合作探究的互幫和互補

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幫與互補,使學生在交流與合作中互相啟發、互相協作,是合作探究學習模式最大的特色。因此,在構建合作探究學習模式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考量,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首先,把握“層次性”。在分組之前,教師應該全面了解班級每個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實操能力,并將不同知識層次和能力層次的學生均勻分配到各個小組當中,為學生之間的互助打下基礎;其次,把握“差別性”。不同的學生在合作探究中擔任的角色和具備的優勢各不相同:有的適合組織協調,有的適合具體規劃,有的適合親自執行……教師應該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并將適合不同角色、具備不同優勢的學生均勻分配到各個小組當中,為同學之間的互補打下基礎。

例如,在學習《安全上網 健康上網》的時候,教師給學生布置的合作探究任務是:總結網絡世界的利與弊,同時,總結網絡世界的道德標準。

教師所布置的合作探究任務,不僅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信息技術知識,還要求學生具備豐富的網絡生活經驗,同時,還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辨能力。因此,在分組的時候,教師就需要從上述幾個方面考慮,考慮到不同學生的不同優勢,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才能讓學生實現互幫與互補,促進合作探究學習模式的順利構建與實施。

三、啟發指導,突破合作探究的重點和難點

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還沒有達到能夠完全脫離教師的指導而獨立進行思考與實踐的境界,因此,啟發與指導,仍然是合作探究學習模式中的重要環節。然而,很多教師不能準確把握啟發與指導的時機和尺度,導致學生的合作探究活動不能順利進行。針對這種情況,建議教師在啟發與指導的過程中抓住以下幾個重要環節,幫助學生突破重點和難點:首先,重點點撥。學生開展合作探究活動的“終極目標”是掌握知識、訓練能力、形成素養。如果學生的合作與探究活動始終偏離教學重點,教師就可以進行適當的引導,幫助學生找到小組討論與實際操作的“中心”和“重心”;其次,難點指導。一個成功的合作探究任務必然包含一個或幾個難度較大的問題,需要學生進行深度合作與深入探究。然而,當有的小組遇到“屏障”,始終難以突破的時候,教師可以進行難點指導,幫助學生突破難點,使合作探究活動能夠順利進行;最后,亮點點評。當個別小組或同學在合作探究中有重大發現或進展的時候,教師可以及時加以肯定或進行點評,從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合作探究學習的效率。

例如,在學習《制作多媒體作品“蘇州園林”》的時候,有的小組在插入“背景音樂”的環節遇到障礙,音樂始終插不進去,插進去以后又播放不出來,整個小組的進度滯后于其他小組,此時,教師就可以進行適度的啟發與指導,使學生發現問題的關鍵,從而順利解決問題。而此時,有的小組已經率先完成任務,并為作品創造性的設置了“閃耀”藝術字,那么教師就可以及時提出表揚,激發小組成員的熱情。

通過適時和適度的啟發與指導,教師能夠在保證學生自主學習空間的前提下,提高合作探究的效率,使合作探究學習活動順利進行。

綜上所述,本文從確立主題、合理分組和啟發指導三個方面,針對合作探究學習模式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展開論述,希望能夠充分發揮合作探究學習模式的作用,推動信息技術教學的創新與發展。

參考文獻:

[1]程芳.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合作學習有效性的對策研究[J].電腦迷,2017(1).

[2]亓振紅.信息技術教學中“激趣導學、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D].山東師范大學,2014.

編輯 段麗君

猜你喜歡
初中信息技術應用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現狀分析及對策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