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德樹人,潤物無聲

2019-01-17 06:00張學娟
新課程·小學 2019年12期
關鍵詞:認知特點部編教材備課

張學娟

摘 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眰湔n是教學的基礎,關系到課堂質量的高低。面對部編版教材,只有理清教學重難點,把握文本結構,才能成竹在胸。與老教材對比發現,部編版教材中中華傳統文化的比重加大,文本結構發生了很大改變。面對新教材,備課顯得更加重要。備課是教學的開端,關系到整個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快速適應教材并不斷地研究備課藝術,在課堂上才能發揮出最佳的育人功能,最終達到“立德樹人,潤物無聲”的效果。

關鍵詞:部編教材;認知特點;備課

語文教學已經進入嶄新的階段,各大學校已經全面使用部編版教材。與蘇教版教材相比,部編版教材從文本到課后習題以及單元結構,編寫的重點與關注視角都發生了巨大改變。而語文作為一門必不可少的基礎學科,其變動牽動著廣大教師和學生的心。

開學已經幾個月了,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我們都在摸石頭過河,在探索如何讓老師和學生適應新教材。面對這個全新的局面,我們是不是只能束手無策呢?老師如何引導學生?學生又該如何學習?考試又會以什么形式來考?各種問題都在我腦海中盤旋,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思考如何備好課。而新教材編寫理念最重要的一條是“立德樹人”,主要注重“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責任擔當”這幾個方面。這樣的理念不是非要寫在教案上,而是要處處滲透、潤物無聲的。所以這就要求我們把大量的心思花在備課之中。

如果教師的目光狹隘,不能鉆研書中的知識點,上起課來肯定是缺乏駕馭能力的,自然會產生“胸中無適主”的感覺。教師要將教材讀透,做到胸有成竹,并能把自己的解讀體驗轉化為教學策略,舉一反三地教導學生。在部編版教材的備課過程中,應對每個單元結構之間的關系進行梳理,歸納出關于人文主義的知識點,提前做到心中有數。比如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就涉及不少民間故事,口語交際中也有關于民間故事的部分,在備課過程中就應從學生的角度考慮,用學生容易接受的主題,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教學。那么為什么小學教材要安排那么多民間故事?因為民間故事是中華民族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大多是民間口頭流傳的故事,呈現在課文中更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異想天開”的課堂更能讓孩子們產生樂趣,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如《獵人海力布》的課后練習題,要求學生給那塊叫“海力布”的石頭寫幾句話,這就符合民間故事的特征,能讓學生自己自由發揮想象力,學會自己講故事,自己創作故事。

著名的主編溫儒敏教授用簡潔的語言建議我們,部編版教學需要結合具體的教材研讀和教學實踐去消化與檢驗。如五年級教材中《冀中的地道戰》一文,教師可以熟讀課文并收集關于任丘的資料,讓學生觀看《地道戰》電影之后進行深度思考,可以讓學生描述地道的特點并畫出簡易的地道圖紙來感受地道,體會當時勞動人民的愛國熱情和集體智慧。舉這個例子,主要強調備課時盡量突出語文核心素養的教學重點,不能主觀地分割知識點,這并不是說平均整個課堂,而是在每節課有“抓手”的前提下放寬課堂要求。

一個人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境界,從而看得更高、更遠。只有教師自身能力提高,才能在備課中發揮作用。備課前的準備工作必須充分,如教材中的課文是選段,教師可以閱讀整本書籍,這樣在備課時可以考慮得更全面,教學時可以更自如,回答學生問題時可以更充分。部編版教材的課文從三年級開始就分精讀和略讀了,每學期學生都有四本相對應的必讀書目,這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閱讀體系。精讀課要求比較細致,但是略讀課更注重學生讀的過程,要學生把自己學習到的閱讀方法運用到閱讀實踐中?!墩渲轼B》一課就是最好的例子,在蘇教版教材中是一篇重點課文,要求會讀、會背誦且能默寫,而在部編版中卻變成了自讀課文,可見,新教材對于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學習能力的培養是相當重視的。因此我們在備這一課時,就不能將以前的教案拿過來照著上,逐詞逐句細細分析講解。新教材更多地側重于學生自己的朗讀和理解,在讀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會閱讀的孩子,寫作自然不成問題,在習作的備課過程中,不能搞套式作文,同樣要激發學生興趣,由小點到大局,由點成線,由線到面。

教師備課之前應該少看參考書,要設身處地地從學生的角度去挖掘知識,先好好鉆研課本,在讀與思的過程中產生自己的感受,課堂上才會得心應手。備課中應把自主設計擺在首位,可以適當借鑒案例,這樣可以避免教師參考書給我們帶來的固定模式。更多時候,教師要立足語文學科的基礎與本質,注重語文要素的提煉與展現,抓住語文教學的核心,把語文知識獲取與語文能力訓練放在首位。我們應該教給孩子學習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例如,在古詩詞的教學中,教師應教會孩子詩詞的韻律,引導孩子感受詩歌的語言特點。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就應挖掘詩歌語言的魅力,不能一上課就介紹作者、背景、主題等,而忽略了第一印象,要讓學生保留鮮活的學習感受。在課堂拓展備課部分,應延伸閱讀,可以安排在課后,讓學生去讀整本書。

課堂的把握能力來源于充分的準備,教師應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努力實現“不教之教”的課堂,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孩子們在浩瀚的海洋里自由遨游,實現“立德樹人,潤物無聲”。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李倩.小學語文備課技巧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32).

[3]符慶.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備課研究[A].2018年“教育教學創新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C],2018.

編輯 李 爭

猜你喜歡
認知特點部編教材備課
以實踐活動為依托,促進幼兒社會性教育
分層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實踐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