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醫學教育中融入醫學人文
——以組胚課教學為例*

2019-01-18 03:25馬懷芬
中國醫學倫理學 2019年4期
關鍵詞:醫學生醫學人文

史 敏,馬懷芬,王 敏,趙 莎,孫 琳,魏 琪

(西安培華學院醫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5, 1243838277@qq.com)

醫患關系產生于患者身心最脆弱尤其需要安慰的時候,從某種意義上說,應該是人世間最溫情、最溫暖、最和諧的關系。為何醫院不斷宣傳的技術領先、服務至上,但換來的卻是醫療惡性事件的頻發? 醫患緊張,固然與大眾醫療健康知識欠缺密不可分,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醫患緊張”背后隱現著“醫德迷失”的問題,究其本質是醫學、醫療層面人文精神的缺失[1]。從教育層面來看,“醫患沖突”是對醫者道德品質的現實拷問,也是對醫學人文教育成效的拷問?!蛾P于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及有關文件中明確提出:學校教育是培養和造就人才的直接手段,醫學教育必須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醫德培養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推動醫學人文教育和專業教育有機結合,引導醫學生將維護和促進人類健康作為自身職業責任;重視人文素質培養,培養醫學生關愛患者、敬畏生命的職業操守和解決臨床實際問題能力[2]。

1 醫學人文與醫學本質的關系

巴德年院士在闡述自己對醫學本質的認識時講道:“科學求真,人文講善,藝術要美,而醫學是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統一,醫學是科學與藝術最完美的結合?!彼J為的醫學是集科學之真、人文之善為一體的偉大事業,醫學的本質是醫學與人文的結合?!搬t乃仁術”“技術精湛,醫德高尚”就是對好醫生的最佳詮釋。伴隨“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形成,人們對醫療服務的需求和期望不斷提高,患者對醫療的理解融入了更多的情感和關懷渴望,這將為醫學院校加強醫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起到警示作用。醫學人文教育理念是以人為本,著重將醫學與人文相融合,以人文精神指導醫者的醫療行為,提高醫護者的職業道德素養。

醫療實踐表明,解除病患痛苦需要深厚的醫學理論知識和精湛的專業技能,然而良好的人文關懷意識和能力亦是實現治病救人最重要的一環。人文精神讓醫生在利用醫療技術為患者解除病痛的同時,以一種同理心善待患者,尊重患者的意愿,加強與患者及親屬的溝通,達到醫患和諧。醫學生秉承“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誓言,不僅應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認識到醫學事業的特殊性,樹立“敬畏生命”的人文意識,這對于其適應今后的醫學工作至關重要。因此,醫學生必須加強醫學人文素養,這不僅是現代醫學的必然趨勢,更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2 現階段我國醫學人文教育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國內醫學人文課程的開設占比僅為7%~8%[3],即便如此還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等公共課,而歐美發達國家的醫學人文課程開設占比為20%,與國外相比存在較大差距。盡管大多數醫學院校都已經勾畫出加強醫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目標,但因繁重的專業課程使得人文類課程多以選修課進行,致使人文課程邊緣化。醫學院校對人文素養課程的不重視直接導致學生對該類課程的忽視,不能將人文課與專業課等同視之。而且,醫學人文課程安排很不合理且教學方式單一,課程開設較晚且都是傳統的理論講授,學生不能接觸到具體的現實案例,導致人文教育與臨床實踐嚴重脫節,學生對醫學人文知識學習興趣不高、人文觀念淡薄[4]。此外,醫學人文教育至今未形成良好的經常性機制,且人文課程教育的針對性和實踐性較差,即使學生能夠進行課程學習,但也僅了解或熟悉一些相關的規范條文,卻不會從自身需求去“感悟、接收、內化”,從而導致其無法將人文理念內化,更不能將知理、向善、行德進行統一[5]。因此,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并未得到根本改變,教育缺乏時效性和長期性,人文教育經費投入不足,重視程度不夠,仍停留于形式??傊?,我國醫學人文教育突出問題為課程設置不合理,表現為學時少、開課晚,且教學方式單一;教育缺乏經常性機制及實踐性較差。

醫學人文素養培養的主要陣地是學校,但目前醫學院校對醫學生人文素養培育的現狀并不樂觀,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高等教育擴招后生源整體素質在降低,學生的行為規范意識薄弱,加之醫學生源多為“理科”畢業生,本身就存在人文素養的“先天”不足;第二,我國傳統的“輕德重術”醫學課程體系過度強調醫學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教育,人文素養培養模式仍處于摸索中,從而制約了醫學生人文素養和醫學人文水平的提高[6];第三,我國醫學人文課程為非專業課程選修課,而醫患關系則是醫學人文課程一個重要的知識點,這種不平行關系直接導致醫學人文教育與專業教育之間發生知識“斷裂”[7]。醫學院校應順應國家醫療體制改革,以人性化醫療為目標,加強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滿足臨床醫療工作的內在需求。然而必須強調的是,人文素質培養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如何盡早(尤其是在學生的醫學基礎教育階段)加強醫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有效提高醫務工作者的職業道德修養和綜合能力,更加突出了培育醫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性,這對剛入校的醫學生來說尤其重要[8]。因此,人文教育應從醫學基礎課開始,將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結合,從醫學教育的開始階段就將專業技能的培養與醫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置于同等重要地位,實現醫學生全面、協調發展。

3 以組胚課為例在醫學基礎課中融入醫學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組胚學屬于醫學形態學課程,該課程通常在大一第一學期開設,是醫學生入校最早接觸醫學教育的課程之一[9]。組胚學研究正常人體的微觀結構及新個體發生過程等基礎知識,課程內容抽象、難懂,其研究的許多內容都涉及醫學人文知識和倫理問題,如男女生殖系統的差異,內分泌系統異常所致的呆小癥、侏儒癥,胚胎發育過程中畸形胎兒的形成,這些都可成為培養醫學生人文素養的教學素材。在組胚學教學中將醫學人文知識和倫理理念融入其中,讓抽象的人文知識富有溫度和感染力,從而可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對其今后采用人文精神理念解決臨床實際問題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例如為了促進學生對抽象專業知識的理解,在講解巨噬細胞時,可聯系一些社會熱點問題,如“開胸驗肺”事件,這樣可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理解巨噬細胞的形態學特征和強大的吞噬功能;同時讓學生關注到民生問題,深刻體會當事者的境遇,并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觀引導,進而引發學生關于人文理念和職業道德的討論。因此,將人文教育和專業知識教學深入融合,既可提高醫學生的綜合素質,從長遠意義看也可培養其正直的人格和對生命的熱愛,使其能夠站在患者立場上看待疾病,從而改善醫患關系。

4 在組胚課教學中多途徑融入醫學人文教育的實踐

4.1 調整課程設置,隱性增加人文教育內容

國內醫學院校雖然早已對加強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達成共識,但至今未達到根本性轉變,主要是因為專業課學分多、比重大,學時緊張似乎成為醫學人文教育最大的障礙[10]。因此,要培養人文素質過硬的醫學生,應將專業課與醫學人文課程置于同等地位,根據目前我國醫學院校課程特點,設置合理的課程體系:一是將醫學人文教育貫穿于專業課堂教學中,使專業課堂教學不僅僅傳授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提升學生的人文精神和職業素養。許多院校專業授課教師多為附屬醫院或教學醫院的臨床工作者,他們的臨床經驗和案例是最好的教學素材;二是將人文素質教育貫穿于公共課中,適當增設人文選修課。讓學生多角度認識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使自身的人文素養得到全面提升,畢業后能夠做一名具有人文精神、善于和患者溝通的合格醫生;三是在臨床見習中融入人文素質教育。醫學生在與患者接觸時,教師應結合臨床實例融入人文理念,這樣會更直觀地領會人文精神理念;組胚課教師也可邀請臨床醫生、思想品德課教師集體備課,以共同討論、頭腦風暴等形式將組胚學涉及的人文、倫理學問題進行剖析,將專業知識與人文知識無縫對接,將人文知識滲透于專業知識課堂中。

4.2 加強師資力量,提升授課教師人文素養

由于各醫學院校過分注重專業課的師資投入,人文教育師資嚴重不足,從而造成醫學生人文教育資源嚴重不足。提高專業授課教師人文素養,既可有效彌補人文教師不足和人文課時有限等問題,也可實現人文教育融入專業知識的橫向滲透。醫學生在醫學教育階段,與專業課教師接觸最多,有著良好醫德修養和醫學人文素養的專業課教師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組胚學教師是醫學生入校面對的第一批醫學專業課教師,其表現直接影響著學生對醫學專業的印象,因此組胚課教師對醫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至關重要,因此,組胚課教師應提高自身人文素質,持續完善人文知識儲備,主動關注并學習與人文、倫理有關的醫療熱點問題;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到教學中,通過中國傳統醫德的熏陶來增強醫學生人文素質。讓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能夠思考其中所蘊含的醫學倫理問題。例如,輔助生殖技術中配子捐贈、代孕等倫理內容,從實例中促進學生用倫理學觀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定期開展學生人文教育培訓交流會,讓其懂得如何關愛、尊重患者。例如,在胚胎學教學中,讓學生認識到生命從受精卵形成,到三胚層的分化、胚體形成、器官分化至胎兒的成熟中每一時期都很重要,都有可能導致畸形的發生甚至死亡,讓學生明白作為醫生必須尊重生命、熱愛生命;人工流產是醫學診療措施之一,杜絕經濟利益驅使下進行的選擇性流產,尊重生命,堅守職業道德??傊?,高校應通過各種平臺加強教師人文素養,拓展教師的人文知識面,加強其德行修為,再把這種人文素養帶進課堂,傳播給每一位醫學生。

4.3 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有機融入人文理念

鑒于組胚學概念多,內容枯燥、抽象且不易理解等特點,再加上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針對學科發展的趨勢和研究熱點,在組胚學教學中引入醫學人文問題,通過精心的教學設計,在枯燥的專業教學內容中滲透醫學人文知識與理念,讓學生在專業知識學習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和職業道德。如:①理論教學中,引入具有人文特色的相關事跡。例如,在心血管系統授課中,引入提出“修氏理論”的科學家修瑞娟教授的事跡,她否定了當時世界流行的“田園式灌注推論”,提出微循環對組織細胞的“海濤式灌注論”,當美國以重金聘請她留美時,她毅然回到祖國。以此事件引起學生思考,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再如,胚胎學授課中增加學科前沿技術引發的新倫理問題,如“試管嬰兒”“代孕”等。讓學生思考:夫妻中女方因疾病不能獲取卵子,利用她人卵子實現體外受精后再受孕。那么,該試管嬰兒的兩位母親,一位是遺傳學上的,另一位為社會學上的,誰對孩子擁有法律上的權利和義務?引導學生共同討論,加深他們對法律上權利和義務的理解;②實驗課堂上,在觀看實驗標本時,告訴學生這些人源性標本及各種畸形胎兒也曾經是鮮活的生命,喚起學生對遺體的尊重,對生命的珍愛。樹立他們對畸形胚胎標本的同情之心,將尊重生命的人文理念滲透其中;對待實驗標本應輕拿輕放,將人文關懷銘記于心。

4.4 豐富學生文化生活,營造良好人文環境

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可使學生在學習醫學專業知識的同時,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將人文教育融入課余生活,對學生產生積極影響。高校應充分利用學術交流、校園文化活動、傳統文化講座等,組織新生做入學宣誓儀式,并邀請名師言傳身教,為學生樹立榜樣,除講解醫學專業知識外,還應包括人文科學、醫療職業道德等內容。也可通過網絡、校園媒體開展職業道德及人文素養建設活動,弘揚醫學人文精神,借助微信、QQ等網絡平臺互動交流,發表自己對人文教育及職業道德的看法。還可組織學生參觀生命意義展廳,或去社區為居民提供公益性醫療服務,培養醫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學校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組織醫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如參加紅十字會、技能競賽,在活動中融入醫學人文內容,增強醫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人文素質的培育和熏陶。

綜上所述,鑒于組胚學的開課時間和課程特點,在該課程教學中盡早融入醫學人文素質培養,可使醫學專業知識與人文素質培養相得益彰,最終將醫學生培養成“科學腦、人文心,有技術、有溫度”的綜合性應用型醫學人才。

猜你喜歡
醫學生醫學人文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醫學縮略語(二)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樸素的人文
醫學生與非醫學生對減肥與斷食晚餐認識的比較研究
醫學生科研能力培養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醫學生頸痛情況及相關因素分析
醫學的進步
預防新型冠狀病毒, 你必須知道的事
以醫史學史料為載體提高醫學生人文素質
人文社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