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國的產業工人技能形成體系對我國的啟示和借鑒

2019-01-25 22:02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社會發展研究所課題組
中國工運 2019年12期
關鍵詞:產業工人職業培訓學徒

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社會發展研究所課題組

德國產業工人技能形成體系的演化

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來,德國的產業工人技能形成體系以其獨特的“雙元制”而舉世矚目,但是這一體系并不是“完整一塊”一下子被全部創立起來,而是在19世紀末發展起來的一個主干框架的基礎上,通過持續不斷的修復完善、層層演化而成的。大體上,德國的產業工人技能形成體系的演化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實現初始法制化(19世紀60年代至“一戰”之前)。19世紀60年代,面對強大而激進的勞工運動,德國保守勢力試圖扶植手工業部門以對抗社會民主黨和勞工。1897年,德國出臺了《手工業保護法》,為組織化的手工業部門所控制的學徒制培訓創新了一個制度框架,使學徒制培訓完成了初始制度化。這項新法律賦予手工業協會監管學徒培訓內容和質量以及技能資格認證的準公共權力。

第二階段:邁向標準化(“一戰”后至“二戰”前)。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在國家的支持下,德國工業界于20世紀中葉發展起一種新的培訓模式,這種新的培訓模式包括建立廠辦技校和實習車間、制定標準化教學課程和教材以及制定以職業為導向的教學計劃和考核規程等方面的內容。在這一階段,德國的技能標準化并未完成在工業領域中重新界定和規劃技能目標從而為技能發展重新搭建一個制度框架的任務,但是其對德國產業工人技能形成體系的擴大起到了推動作用。

第三階段:“國家介入”(“二戰”后至今)。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德國的產業工人技能形成體系得到了延續,并繼續追求其法制化和合理化。1969年,德國最終頒布了《聯邦職業教育法》,保障了國家對職業教育的影響力,為職業培訓提供了一個統一的法律基礎和強化的國家監管。在這部法律中,由于勞動力被納入技能培訓管理結構中,因此職業培訓的技能內容開始拓展。工資協商制度在國家層面被確立下來,而且工會利用其在培訓體系中的地位,強化了一般性的技能框架。技能形成的內容更加標準化,可遷移的技能進一步增加,從而基本建立了統一的職業資格框架。至此,德國著名的產業工人技能形成體系以一種集體主義的模式被正式地、完整地建立起來。

德國產業工人技能形成體系的基本特征

在德國,伴隨著多方的利益沖突與博弈,其產業工人技能形成體系在演化過程中形成了基本的制度框架,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責任共擔的技能投資制度。在德國產業工人技能形成的過程中,企業、政府、學徒三方就培訓成本的分擔問題,經歷了多次的博弈、合作,最終形成了責任共擔的技能投資制度。在德國,企業是技能形成的投資主體,一旦簽訂培訓合同,主要的學徒培訓投資責任都由企業承擔,不僅包括培訓津貼,還包括所有直接和間接的培訓成本:培訓人員經費、設備費、培訓管理費、社會保險費等。承擔這種成本的企業主要是大中型生產企業和經營服務企業。小型企業則以支付跨企業培訓中心各種費用的形式承擔構建培訓中心、購置設備等成本,并承擔培訓教師和學徒的工資成本。

標準化、可遷移的技能供應制度。在德國的產業工人技能形成體系中,其培訓內容標準化的程度非常高,而且大部分為行業內的可遷移技能。這一方面保障了技能學習的公平性,另一方面因技能的可遷移性而吸引眾多學徒。

技能供應的標準化。從師資培訓方面來看,德國較早就規定了帶徒師傅的資格,規定了帶徒師傅的工作年限、技術水平等,并嚴格要求技工必須取得技能資格認證后方可帶徒。后來,德國出臺了《企業教師資質條例》來統一規范企業教師的資質。從學徒工資方面來看,德國的學徒津貼是在工資協商制度下統一制定的,全國標準幾乎統一,具有明顯的標準化特征。從統一的畢業考試方面來看,德國的行業協會在每年的年初統一發布職業資格認證考試通告,規定具體的考試時間和考試內容,并安排相應的考試小組,對考試過程進行監督,并對考試結果評分。在這種考試中,考試標準統一、命題統一、考試時間統一,從而保障了考試的標準化與公平性。因此,從上述四個方面可以看出,德國產業工人技能供應的標準化程度非常高,從而保障了教育的公平性和可比性。

技能供應的可遷移性。在德國企業中,職工的技能大部分是可遷移的技能,工人的流失率很低。20世紀,德國雙元制技能供應的課程模式就被稱為核心階梯式的課程,這一模式的課程標準由職業教育研究所開發,根據德國聯邦職業教育法,核心階梯式課程適用于所有“教育企業”。

第三方技能資格認證制度。技能資格認證制度對完成培訓的學徒來說是一種保障,使其能夠以自己過硬的技能在公司獲得相應的職位,并賦予技工爭取自己權益的力量。德國勞動力在就業資格上的高度標準化,使得德國的雇主對各種學徒項目的技能訓練內容了如指掌,而且一旦學徒成功獲得職業資格證書,雇主對學徒的技能掌握情況也盡可放心。

公平、可信的技能使用制度。德國的勞動力市場更多的屬于內部勞動力市場,這可以從德國企業員工在同一企業的任職時間長度來判斷。就業的穩定性是雇主和技工共同的追求,而且進入德國技能勞動力市場的途徑是學徒制,這就保障了學徒制的吸引力。學徒為進入企業的內部勞動力市場,也積極參加學徒制。這種內部勞動力市場制度使得企業和學徒之間可以建立可信任的承諾關系,從而形成一種均衡。

工資集體協商制度。由于集體協商制度的存在,對于德國企業來說,采用低工資戰略或者依靠自由的應用外部勞動力市場以協調企業工人的技能構成規格和水平是非常困難的。工資協商制度保障了企業共同承擔職業培訓的職責,避免了因承擔職業培訓職責與否給企業帶來的不公平利益,使參與職業培訓成為德國企業的常態。

技能工資制度。在德國,技能工資的導向性很明確,即當員工擁有的技能數越多時,便可獲得越多的薪酬。德國的技能工資等級差距以及政府對技能的資助,鼓勵很大一部分德國工人通過進一步的教育和培訓來提高自己的技能,獲得技術管理工人或技術員資格,以使自己的工資得以提高。

多方支持的社會合作制度。在德國的產業工人技能形成體系中,就像現代社會所有大的政策一樣,被非常復雜的制度體系和各種不同的行動者和次體系所組織和管理。這種復雜的制度體系、不同的行動者和次體系在集體協商制度的基礎上,形成了協同合作的關系。在德國,這種協同合作關系的實現是通過集體協商制度來完成的。德國職業教育領域的協商制度往往是詳細的、具體的,其覆蓋了大量的項目,除了技術工人的工資之外,還包括工作時間、學徒津貼的支付系統、就業保護和工作場所的工會權利等。

德國產業工人技能形成體系對我國的啟示及借鑒

德國的產業工人技能形成體系有以下特點值得我國借鑒:

企業是職業培訓的責任主體。雙元制職業培訓中,職業學校的理論知識教學只起配合和補充作用。根據相關法律,培訓企業始終對培訓負有完全的法律責任。企業與符合條件的初中畢業生簽訂培訓合同,明確培訓內容、培訓期限、培訓期間的補貼等權利義務。企業承擔大部分的培訓經費,包括學徒的生活津貼、社會保險、指導教師的工資和津貼、培訓設備設施、教材等的購買和維護等費用。企業有義務配備受過良好職業訓練并有豐富經驗的實訓教師,以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在生產一線指導學徒實習。

培訓內容根據企業需要進行適當調整。政府通過“受承認的培訓職業一覽表”確定可以納入雙元制教育培訓的職業,并根據經濟發展和技術變化的要求,對培訓職業及時進行調整。行業協會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變通,甚至可以取消或改變一些以往公認的應在聯邦一級的職業培訓。企業有權根據自身的發展需要,提供相應的培訓崗位,向社會進行公布。企業還可以根據技術進步的情況,根據勞動力市場對勞動者能力素質的要求,以及企業對勞動者專業知識和生產技能的要求自行選擇培訓的內容和方式,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教育,并在培訓計劃中追加有關的知識和技能。

政府通過法律、補貼和監管促進職業教育培訓發展。聯邦政府負責制定職業培訓方面的法律法規,規定承擔雙元制培訓任務的企業應當具備的基本條件。德國政府為了鼓勵企業接納職業學校的學生參加企業培訓,對開展職業培訓的企業在稅收上給予各種優惠。凡是企業因職業教育投入的一切費用,都可以作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投資計入成本。企業為社會提供一定數額的學徒崗位,還可以向政府申請一定數額的補助。州政府負責本地區職業學校的管理,審核和批準職業學校的教學計劃,撥付職業學校教職員工的工資、校舍建筑與維修、設備購買與維護等費用,監督商會、行業協會的培訓活動等。

職業教育是一個開放的體系。德國各類教育形式之間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可以隨時分流?!半p元制”職業教育既面向全部有需求的初中畢業生,也面向高中畢業生,甚至是對已經取得了大學入學資格的學生開放。接受“雙元制”培訓的學生,可以通過一定時間的文化課補習,進入高等學校學習。在基礎教育結束后的每一個階段,學生也可以從普通學校轉入職業學校。近年來,有許多取得大學入學資格的普通教育畢業生也從頭接受“雙元制”職業培訓,力求在大學之前獲得一定的職業經歷和經驗。

職業學校非常注重錯位發展和實訓。德國同一個地區的職業學校在專業設置上一般是錯位的,專業都不雷同。州政府根據市場需求,對職業學校的專業布局進行整體規劃,支持每個學校重點辦好一至兩個品牌專業,避免職業學校之間專業重復交叉設置和無序競爭。職業學校的職責主要是按照經州政府批準的教學計劃,提供相關的專業課程學習,同時提供一般性的文化知識學習,并根據市場和企業需求提供基本技能訓練。職業學校全部設有實訓場所,具有非常鮮明的職業教育特色,甚至部分職業學校接受實際生產訂單,利用培訓車間承擔實際工程項目。

職業教育發展靠多元主體共同推動?!半p元制”職業培訓是企業與職業學校、聯邦與州、經濟界(商會、行業協會)與工會等多方共同參與下進行的一種模式。職業教育培訓的政策制定者不僅是政府,而且包括雇主協會和工會?!半p元制”職業教育的考核、成績認定及證書發放主要由各行業協會負責,其中考核由行業協會、企業、學校三方選出的工會代表和企業代表、培訓企業的培訓師、培訓學校的教師組成考試委員會,進行全國統一的結業考試,通過考核的學徒工可以得到國家承認的崗位合格證書。

猜你喜歡
產業工人職業培訓學徒
為高精尖產業工人插上騰飛“翅膀”
關于新時代產業工人人才培訓的思考
山西農谷農民職業培訓學校
魔術師的學徒
產業工人新時代
九成白領認為職業培訓重要
請參加天津萬里路職業培訓學校的培訓!
農民工許紀平:做一名有本領的新時代產業工人
河南:推動職業培訓步入法治軌道
馮鑫:一個樂視學徒的生死困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