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益相關者視角下的高考綜合改革實施效果分析

2019-01-29 08:31王新鳳
中國考試 2019年1期
關鍵詞:選科科目考試

王新鳳

(北京師范大學,北京 100875)

根據2014年9月國務院頒布的《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浙江省和上海市率先啟動高考綜合改革;2017年,北京、山東、天津、海南4省市相繼啟動高考綜合改革試點;2018年后,其他省份將陸續啟動改革。先行試點省份的改革成效如何?對后續啟動改革的省份有哪些啟示和借鑒?本文以完成高考綜合改革首輪試點工作的浙江省和上海市為個案,運用焦點小組訪談的方法,以參與高考綜合改革的學生、中學教師和管理者、高校招生部門、教育行政部門4類利益相關者為研究對象,從他們的視角來評價高考綜合改革的實施效果,以期為我國高考改革政策的調整,以及在全國范圍推進高考綜合改革提供參考。

1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筆者于2017年8月參與浙江省和上海市12場次的焦點小組訪談,訪談對象包括學生46人,高中校長與教師51人,高校招生部門管理者21人,教育行政部門管理者15人,共計133人。訪談對象的來源:學生包括剛剛經歷高考的大一新生和在讀高三學生,高中校長來自浙江省和上海市的優質高中和薄弱高中,高中教師涵蓋語文、數學、外語和選考各科目教師,高校招生部門管理者來自教育部部屬院校和地方院校,教育行政部門和考試機構涵蓋省、市、縣3級。

按照扎根理論的操作程序,對訪談的文本資料進行整理與分析,借用MAXQDA質性分析工具進行3級編碼,采用類屬分析法對資料進行歸納和比較分析,建立不同屬性與維度的編碼;在此基礎上形成學生、高中、高校和教育行政部門4類群體對浙江省和上海市高考綜合改革實施效果的評價。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高考綜合改革的實施成效

2017年8月,高校招生錄取工作結束,標志著從2014年啟動的新一輪高考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平穩落地,各利益相關群體評價較為肯定,各方獲得感較強。學生、高中、高校和教育行政部門4類利益相關者對高考對學生發展的促進作用形成共識,認同改革初步實現了以人為本、科學選才和促進公平的目標,并促進了高中學校的特色發展。

2.1.1 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高考綜合改革對學生發展的積極作用集中體現在滿足學生的興趣發展需求、增加學生的選擇機會以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等方面。

1)滿足學生興趣特長與選擇性需求。高考綜合改革在科目選擇和平行志愿錄取上賦予了學生選擇權,學生、高中、高校和教育行政部門4類群體都認為尊重學生的興趣和選擇是此次高考改革的最大亮點之一。如有學生認為,自由選科后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避開弱勢學科,選擇優勢和擅長的學科,自由規劃高中3年的學習,避免過早文理分科對發展的限制,“越學越開心,學習體驗比較好?!敝袑W校長和教師認為,過去“補短”的教育成為“揚長”的教育,學生獲得更高效和愉悅的學習體驗;從固定班級教學中的被動角色轉變為主動選擇的角色,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及自主意識,有助于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和綜合素質的養成。高校招生部門管理者認為,可以招收到具有文理貫通和交叉學科知識基礎的生源,滿足各專業對學生基礎知識的不同要求??荚嚈C構管理者認為,這種選擇性的效果體現為投檔率、志愿的滿足率高,退檔率低,在一定程度上可望避免入學后轉專業的問題。

2)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主要體現在實施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面。上海市綜合素質評價重視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和研究性學習,在基礎教育領域具有一定的導向功能,促進中學、家長和學生一起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獲得了職業體驗、歷史文化、新知識、社會責任感等多方面的新體驗;有些中學將研究型課程、藝術教育等特色指標融入綜合素質評價,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3)打破“一考定終身”,主要體現在綜合評價招生方面。綜合評價招生是指按照“兩依據一參考”,即依據統考成績和學考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結果錄取學生。浙江省實施“三位一體”,上海市按照6∶3∶1確定統考、面試和學考的比重,賦予學生更多選擇機會,增強了學生的獲得感。如有學生說“‘三位一體’給高考分數低一點兒的學生提供了機會,我裸分是上不去的,但通過‘三位一體’能夠上”。

4)分散考試壓力。根據《實施意見》,高考被分為學業水平考試和統一高考2個環節,學業水平考試分為合格性考試和等級性考試。原來的一次高考分解為多次考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考生的心理壓力??荚嚈C構管理者認為,承受來自社會的壓力減輕不少;訪談學生對多次考試總體上表示歡迎,認為可以降低偶然性,分散考試壓力。

5)強化能力培養。訪談中,中學校長和教師都多次提到高考試題更加強調能力培養,并認可這種能力培養為導向的改革方向。如有教師表示,“近兩年等級考的命題在學科素養方面的體現比較明顯,強調綜合的思維能力、人際關系,有涉及環境的問題,有青藏高原地震的問題,還有實踐活動能力等?!?/p>

6)拓展人際交往空間。選課走班制的實行使學生失去了原有行政班級管理的穩定性,但同時也因為選科不同,增加了不同班級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機會,除了行政班級的同學之外,還有選科班級的同學,拓展了學生學習、生活和交往的空間。

2.1.2 教考聯動:引領中學特色發展

高考綜合改革促進高中學校特色發展,倒逼學校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進程,激勵中學教師提升自身學科素養,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高中學校的發展。

1)促進高中學校特色發展。2017年首輪高考綜合改革落地,具有辦學特色的高中學校具有較強的獲得感。如有高中學校校長表示,將致力于推進本校的特色化發展,開設特色課程,開發具有特色的綜合素質評價項目,促進學校的多樣化發展。

2)倒逼高中學校提高教學管理的現代化水平。如有中學為適應選課走班制的需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設計選課系統、進行教學評價等。有高中校長表示,“新高考倒逼學校教育教學管理進行改革。新的考試制度,使學校舊有的管理制度不再適用,必須作出改革以適應新的形勢?!?/p>

3)促進高中教師提升科學素養和教學能力。選課走班制使學生對教師的選擇性增強,不能及時提高自身素質的教師可能就被學生“拋棄”,有教師認為現在需要“討好”學生。同時,學生選科的不均衡導致教師結構性缺編,物理科教師大量剩余。上海市中學探索讓具有良好科學素養的教師開設具有拓展性的研究型課程,可以說代表了一種改革的方向。

2.1.3 科學選才:倒逼高校深化改革

高考綜合改革對高校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高校投檔滿足率高,倒逼高校調整專業結構,加強與中學的銜接,增強辦學自主權,初步實現科學選才的改革目標。

1)投檔滿足率高。高考綜合改革取消錄取批次后,高校不必受制于原先錄取批次的限制,顯著提高了投檔滿足率?!叭灰惑w”等綜合評價招生模式使得具有專業特色的高校能夠招到有專業忠誠度的優質學生,高校、院系要求擴大綜合評價招生的積極性較高。

2)促進高校調整和優化專業結構。首輪高考綜合改革落地后,高校對高考改革的重視和參與程度明顯增加,倒逼高校注重特色專業的宣傳,加強學科專業建設和專業結構調整,優化人才培養方案,被動等待的高校在新的高考模式下可能面臨生存危機。此外,高校如何面對文理交叉、知識結構多元化的生源變革,保證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這些都對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挑戰。

3)促進高校與中學的銜接。通過“三位一體”等綜合評價招生加強了高校與中學的銜接,改變了過去“見分不見人”的現象;高校既要滿足專業培養的需求,又要保證生源質量,必須通過系統研究、提出合理的選考科目。這些都改變了過去招生與培養分離的局面,高考不再是高中教育的“獨角戲”。

4)增加了高校招生自主權。高考綜合改革賦予了高校更多的招生自主權,通過設置選考科目以及“三位一體”等多種類型的招生模式,選拔符合高校專業發展和培養要求的學生,有助于高校辦出特色,實現多樣化發展。

2.1.4 促進公平:維護高考公平公正

高考綜合改革的公平性體現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增強了學生的選擇性,實現了過程公平;外語等科目“一年兩考”,高校多元錄取,改變了唯分數論,實現了結果公平;高考改革萬眾矚目,在高透明度背景下的改革探索成功落地,實現了程序公平。在教育行政部門管理者看來,高考改革的公平性體現為信訪和投訴的減少,人民群眾的滿意度提高,如有考試院院長表示,“今年信訪投訴減少,僅為去年的四分之一?!?/p>

2.2 高考綜合改革的爭議與質疑

新一輪高考綜合改革實施4年來,對改革的爭議與質疑一直存在。其中最為集中的爭議包括進一步增加了學生的應試負擔、“田忌賽馬”的功利化選科傾向造成選考物理科人數的“斷崖式”下滑、生源結構多元化對高校乃至我國人才培養長遠發展造成的影響尚未可知等。

2.2.1 關于應試負擔

對于高考綜合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強化應試負擔的問題,是高考改革的爭議之一,具體表現在對學生學習負擔、傳統教學秩序、教師壓力和素質教育的影響4個方面。

1)對學生學習負擔的影響。首先是考試次數增加。高中教師認為“一年兩考”在給予學生更多機會的同時,也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因為多數學生都會參加2次考試,心理壓力增加。其次是考試難度增加。數學不分文理科后,數學試卷對原來的文科生難度增加,學生學習負擔加重;浙江省選考和學考二考合一,選考科目也要區分等級,加重學生學習負擔;高考綜合改革前上海市的考試科目是“3+1”,改革后選考科目增加2門,增加學生學習負擔。最后,考試戰線拉長,沖刺高考提前。原來沖刺高考通常在高三下學期,但現在高二就開始準備等級考試,高二儼然成了“小高三”。

2)對傳統教學秩序的影響。首先,選考科目時間安排干擾正常教學秩序。浙江省實施高考綜合改革第一屆學生的選考科目時間安排在當年的10月份和次年的4月份,處于學期中間;上海市等級考安排在每年的5月份,等級考之前學生無心學習語文、數學和外語。其次,由于考試次數增加,且每次考試的重視程度都很高,承擔考點的學?;ǜ嗑υ诮M織考試上,學校教學受到影響。最后,考試使學校教學安排發生經常性變化,干擾正常教學節奏。試點省份高考綜合改革打破了傳統教學秩序的平衡,在新的平衡秩序形成的過程中,教師群體感受到高考改革帶來的干擾。

藥物成癮涉及腦內多種神經遞質和調質系統的功能紊亂。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DA系統可能是強迫性用藥的重要分子基礎,近年來,5-羥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谷氨酸(glutamate,Glu)、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和內源性大麻素(endocannabinoid,eCB)等神經遞質和調質也開始受到關注。

3)對教師壓力的影響??荚嚳颇扛母锖?,學生的選課偏好導致生物、地理學科教師結構性缺編,語文、數學、外語3科教師工作壓力與強度增加。有教師表示,“一個蘿卜一個坑,沒有人能替你。我們咬牙堅持,相互攙扶著,流著淚、流著血堅持下來?!贝送?,改革初期,因對改革政策、考試難度等目標不明確,教師壓力較大。高考綜合改革對教師壓力的影響呈現出結構性的不平衡,語文、數學、外語3科教師壓力大,部分選考科目教師,如物理科教師出現結構性剩余,教師績效考核評價方面也面臨挑戰。

4)對開展素質教育的影響。以上海市為例,素質教育是上海市基礎教育的優勢與亮點,高考科目由“3+1”變為“3+3”后,高三的備考戰線拉長到了高二,應試壓力增大,影響學生對素質教育的熱情和精力,學生甚至放棄上體育課,影響身體健康。有學生表示,“許多之前積極參加活動的同學,迫于高考的壓力,在高二下學期辭去班級職務,比如我們班有一段時間陷入沒有團支書的窘境?!薄拔覀儾坏貌环艞壛藢W校比較有特色的活動,變成參加相對比較功利的與綜合素質評價有關的志愿者活動?!?/p>

2.2.2 關于“功利化”選科

高考“3+3”科目設計的初衷是尊重學生的興趣,加強文理融合,拓寬學生的知識結構,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實施過程中,在增加學生選擇性的同時,也出現了“田忌賽馬”和物理學科遇冷現象。

1)“田忌賽馬”的功利化選科傾向。學生選科并非僅僅根據興趣進行選擇,而是受到家庭、學校、高校、社會等各方面的影響。在優質教育資源有限的前提下,學生選科首先考慮的是如何在高考中獲得最好的成績;這種充分權衡利弊的選擇使選科出現“驅趕效應”和“磁吸效應”,即大量優秀學生放棄選考物理,而轉向相對容易拿到高分的學科。還有的情況是,比如上海市高考綜合改革方案中,地理科是高二首批選考科目,絕大多數學生都本著先考掉一門減輕高三備考壓力的考慮,放棄自己的興趣而選擇地理。

2)物理學科選考人數出現“斷崖式”下滑。無論是試點省市層面,還是學校層面,物理科選考人數大規模下降已是不爭的事實,某些薄弱學校物理學科初選人數甚至出現個位數的情況,以至于最終全校學生放棄選考物理。被訪談者擔心這將對我國高校理工學科、拔尖創新型人才、民族科學素養的提升以及創新型國家建設產生影響。

2.2.3 尚需時間檢驗的問題

高校生源結構多元化是高考綜合改革后高校面臨的新變化,具體表現在:選考科目組合多,學生的學科結構多元化,同一專業可能面臨學生的多種學科組合;生源的學業水平差異較大,學生選科不同,對學科的掌握情況也不同,生源層次由扁平化向兩極化發展。這種多元化的生源結構對高校人才培養來說是利是弊,尚難權衡;但可以肯定的是,多元化生源結構對高校專業教學、特色專業建設等帶來挑戰,倒逼高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有某高職學院院長表示,從對人才培養的角度來說,在當前生源緊張又無專業調劑的情況下,會面臨專業生存危機、學校生存危機。

總之,受人才培養周期的影響,還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檢驗高考改革的影響,有些目前看來是負面的影響,比如學生學習負擔的問題,也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有所緩解,被訪談者認為目前就對高考綜合改革實施效果下定論為時尚早。

3 討論與反思

浙江省和上海市高考綜合改革平穩落地,高校、中學、學生等各方利益群體的受訪者都反映有獲得感,但同時也出現了如應試負擔加重和“功利化”選科等有爭議的問題,而選考科目考試難度降低、高校生源結構多元化等問題對人才培養產生何種影響,尚需時間檢驗。對此,我們應該有理性的認識。

3.1 理性看待成績

新一輪高考綜合改革平穩落地,試點省份各級行政部門、中學、學生和家長、高校等各方利益相關者為改革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成績來之不易,對此應該充分肯定。高考綜合改革在滿足學生的興趣與選擇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分散考試壓力、破解“一考定終身”的弊端、強調能力立意等方面確實實現了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改革初衷。同時,也有觀點認為高考綜合改革可能過度強調了選擇性,而科學性和公平性有待進一步加強,尤其是高校招生自主權一直是高考改革的關鍵領域,但是改革進展緩慢[1]。訪談中高校招生部門要求擴大招生自主權,擴大高校綜合評價招生范圍,這也是高考改革需要堅持的方向。此外,高考綜合改革要立足于現實基礎和條件,充分考慮各地區的實際情況,有步驟加以推進。

3.2 客觀理解爭議

從不同利益相關者的視角,可以更好地理解高考改革中出現的有爭議的問題。如關于高考改革對應試負擔的影響問題,從不同利益相關者的視角來看,應試負擔可以分為對學生學習負擔的影響、對中學教學秩序的影響、對教師教學壓力的影響、對素質教育的影響4個維度,中學校長、教師和學生對此反應并不相同:學生受訪者不認為多次考試增加應試負擔,反而認為可以分散考試壓力,壓力適中;中學校長更多是從打破了傳統教學秩序穩定與平衡的角度來理解應試負擔;中學教師的壓力則是由于學生選科帶來教師結構性缺編和工作壓力分配不均衡造成的。關于“功利化”選科的問題,在優質教育資源有限的前提下,學生和家長通過選科揚長避短,在高考這場博弈中實現利益最大化,部分高校沒有限定選考科目,可以最大化地獲得優質生源,這些都是從自身立場和利益訴求出發作出的選擇,其“功利性”本無可厚非;但從人才培養和國家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就需要多方合力,既要引導學生合理選科,引導高??茖W設置選考科目,也要改進考試技術,在更大程度上實現科學性與公平性,兼顧各利益相關群體的利益訴求。

3.3 加強科學決策

對高考改革中有爭議的問題,政策制定者要站在多元利益主體的立場,根據社會和教育發展的狀況,依靠專業團隊和科學的證據,在對問題進行分析研判的基礎上作出策略選擇。如果是對學生的發展有切實促進作用,那么改革的初衷與方向就要堅持;同時,鼓勵各利益相關者的多元參與,實現協同治理。

從不同利益相關者的角度理解高考改革,尤其是關注高中教師和學生的利益訴求,關注政策執行者與目標群體被忽略的聲音,理解他們的認同與抗爭是影響高考改革成敗的關鍵。此外,還要充分認識到高考改革的復雜性、長期性與全局性,對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動態調整,從更長遠的時間與實踐角度看待高考改革的影響。

猜你喜歡
選科科目考試
多科目訓練見招拆招練硬功
高一嚴禁選科分班
高校開設專業的首選科目和再選科目要求淺析—以法學(類)專業為例
新高考綜合改革下選科走班的思考
新高考改革選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嘗試課前隨機提問,應對生物選科重壓
高考“新科目”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試焦慮嗎?
準備考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